2018年9月20-22日,第二届全球未来旅游大会(GFM2018)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会议涵盖了近20个主题论坛,其中全球未来出行大会主要探讨了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融合背景下,未来出行行业的变化和商机、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应用。自动驾驶的最新发展,分时租赁、在线汽车共享等汽车共享出行的发展趋势,以及针对未来出行需求和场景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会上,麦肯锡分享了其对中国无人驾驶市场发展的展望。要点如下:中国未来无人驾驶市场潜力巨大:20年后,无人驾驶将在整个出行中占据非常大的比例。从新车销量来看,2030年无人驾驶汽车的规模将基本达到1000万辆,相关的出行服务也将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中国L4级以上无人驾驶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23年,无人驾驶技术可以在某些可控场景中大规模应用(例如,一些人和车辆相对较小或一些低速区域);到2027年,无人驾驶可以在更多场景中实现;无人驾驶可能要到2030年才能在所有场景下成熟并商业化。现在下一个发展高地是汽车产业。中国无人驾驶技术在计算平台和系统集成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主机厂、高新技术企业、旅游服务企业等都应该找到自己的定位。以下是麦肯锡全球管理合伙人吴婷的演讲:大家好!
我很荣幸有机会与大家分享我们最近对中国无人驾驶市场的初步分析。这实际上是对去年以来全球无人驾驶市场的系统分析。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基于我们全球分析中对中国的分析。今天分享的数据主要基于乘用车。现在我们正逐渐从乘用车转向商用车。事实上,无人驾驶对于企业来说已经跳出了传统汽车企业的范畴。事实上,包括半导体行业在内的许多高科技企业,包括软件行业,都会积极参与其中,这就是为什么很难从传统汽车产业链的角度来分析无人驾驶市场。中国的汽车市场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最大的汽车市场。大家对中国无人驾驶市场的未来发展有很多期待,这也是我们研究的一个起点。从无人驾驶技术的角度来看,它对整个社会都有很大的好处。这是我们的初步结果。这些数据都是基于中国市场。首先,我们使用一个称为“总乘客公里数”的标准来衡量整个行程的需求,该标准等于乘客数量和里程数的乘积。到2040年,我们展望20年后,事实上,无人驾驶在整个出行中的比例将非常大。从新车销量来看,2030年无人驾驶汽车的规模将基本达到1000万辆,经济价值将相当可观。更重要的是,与无人驾驶相关的出行服务将带来更大的经济价值。从无人渗透的角度来看,在一些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使用场景下,无人驾驶的需求会更强。当然,也有一些私人车辆。这一驱动因素可能是对技术和尖端技术的拥抱,但主要市场仍然来自旅行和商用车。正如我刚才所说,我们从乘用车开始,然后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在乘用车中的应用。

我们认为,中国L4级以上无人驾驶的发展将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基于无人驾驶技术在不同使用场景下可以大规模商业化的时间。到2023年左右,我们认为在某些可控的使用场景中,比如在一些人流量或车流量相对较小的地区,或者在一些低速地区,从商业化的角度来看,现在正在开发的无人驾驶技术可以达到一定的成熟度,这些使用场景将先于其他场景实现大规模无人应用。到2027年,我们认为将有可能在更多场景中实现无人驾驶。如果无人驾驶技术要在所有场景下成熟并商业化,可能要到2030年之后。我们认为这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驱动因素,那就是无人驾驶技术在出行服务方面的成熟。我们认为,在当前的出行服务中,无论是分时还是像滴滴或优步这样的出行服务模式,这些出行服务中的成本优化都是推动无人驾驶技术应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我们预测了未来无人驾驶技术、汽车行业的新车销售,包括整个乘用车的拥有模式。就中国的大市场环境而言,消费者对无人驾驶技术或新形式有很大的认可。当然,消费者现在并不真正知道无人驾驶意味着什么,但他们的热情比其他市场的消费者更容易被接受。然而,要真正在市场上推广无人驾驶并使其商业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涉及到基础设施、法律法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认为这是在技术层面。无人驾驶所需的技术不仅仅是在纯粹的技术领域,它将改变无人驾驶的形式或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软件开发、无人系统集成和移动服务这些被认为是目前最难解决的问题,但传统主机厂并不擅长,这意味着传统主机厂与高科技企业、旅游企业和与企业相关的企业未来将形成越来越多的游戏,并将重塑行业的游戏规则。

从纯粹的技术角度来看,中国需要这些技术,因为这个问题……
大家一直在讨论的是,中国是否会有一个相对封闭的无人生态。我们的观点是,有许多技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共享。我想花点时间谈谈无人驾驶核心的观点。我们认为,对无人驾驶市场的研究必须从技术堆栈的角度来看待。最外层是整车集成,这是传统主机厂擅长的。然而,无人驾驶系统本身也是一个相对集成的系统,包括传感系统、计算平台、算法和部分软件的应用,以及地图。这些实际上都是相对独立的技术领域,在全球汽车市场开始拥抱电动化和无人驾驶之前,它们已经在其他应用领域迅速发展。现在,下一个发展高地是汽车工业。如果我们想考虑这些与无人驾驶技术相关的未来成功企业,我们需要考虑它们在哪个技术领域可以占据主导地位,而代工的主导地位并没有那么明显,这就是为什么业内每个人都在争论谁将主导未来的无人驾驶市场。这是不确定的,但我们认为我们可以从这样的技术堆栈维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我们将中国目前的技术发展趋势与世界领先的技术趋势在不同技术水平上进行比较,发现中国企业在计算平台和系统集成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许多计算平台都涉及芯片的开发,这不可能一蹴而就。系统集成一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因此我们也希望进一步跟踪,看看中国无人驾驶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全球差距是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我们在这里做了一些预测,即在不同的技术领域,如果我们想达到全球平均水平,我们需要投入和时间,包括对人才的需求,我们也对这些细分技术领域的发展难度做出了判断。

最后,我想说的是,大家都提到了未来的行业是由主机厂、一些高科技企业还是旅游企业主导。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见,我们认为这是合理的,因为毕竟在行业发展的早期,一方面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另一方面,确实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明确的回答。特别是在技术和商业模式方面,这也表明无人驾驶市场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传统汽车行业本身的范围,它将面临更多来自不同行业的竞争。因此,我们认为,对于这些主机厂、高科技企业和出行企业来说,现在的一个大问题是如何更好地进行战略定位,以及在未来5-10年无人技术成熟后如何进行战略定位,我们必须能够清楚地了解我们自身的优势与无人驾驶未来发展所需的核心技术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合作的态度非常重要。我们认为无人驾驶必须自始至终通过合作来实现。当然,我认为中国的企业在一些核心技术领域落后,需要迎头赶上。对于每个企业来说,每个人都意识到这是一个战略问题,但如何将这个问题转化为落地战略,同时培养能力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非常感谢。
2018年9月20-22日,第二届全球未来旅游大会(GFM2018)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会议涵盖了近20个主题论坛,其中全球未来出行大会主要探讨了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融合背景下,未来出行行业的变化和商机、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应用。自动驾驶的最新发展,分时租赁、在线汽车共享等汽车共享出行的发展趋势,以及针对未来出行需求和场景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会上,麦肯锡分享了其对中国无人驾驶市场发展的展望。要点如下:中国未来无人驾驶市场潜力巨大:20年后,无人驾驶将在整个出行中占据非常大的比例。从新车销量来看,2030年无人驾驶汽车的规模将基本达到1000万辆,相关的出行服务也将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中国L4级以上无人驾驶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23年,无人驾驶技术可以在某些可控场景中大规模应用(例如,一些人和车辆相对较小或一些低速区域);到2027年,无人驾驶可以在更多场景中实现;无人驾驶可能要到2030年才能在所有场景下成熟并商业化。现在下一个发展高地是汽车产业。中国无人驾驶技术在计算平台和系统集成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主机厂、高新技术企业、旅游服务企业等都应该找到自己的定位。以下是麦肯锡全球管理合伙人吴婷的演讲:大家好!
我很荣幸有机会与大家分享我们最近对中国无人驾驶市场的初步分析。这实际上是对去年以来全球无人驾驶市场的系统分析。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基于我们全球分析中对中国的分析。今天分享的数据主要基于乘用车。现在我们正逐渐从乘用车转向商用车。事实上,无人驾驶对于企业来说已经跳出了传统汽车企业的范畴。事实上,包括半导体行业在内的许多高科技企业,包括软件行业,都会积极参与其中,这就是为什么很难从传统汽车产业链的角度来分析无人驾驶市场。中国的汽车市场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最大的汽车市场。大家对中国无人驾驶市场的未来发展有很多期待,这也是我们研究的一个起点。从无人驾驶技术的角度来看,它对整个社会都有很大的好处。这是我们的初步结果。这些数据都是基于中国市场。首先,我们使用一个称为“总乘客公里数”的标准来衡量整个行程的需求,该标准等于乘客数量和里程数的乘积。到2040年,我们展望20年后,事实上,无人驾驶在整个出行中的比例将非常大。从新车销量来看,2030年无人驾驶汽车的规模将基本达到1000万辆,经济价值将相当可观。更重要的是,与无人驾驶相关的出行服务将带来更大的经济价值。从无人渗透的角度来看,在一些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使用场景下,无人驾驶的需求会更强。当然,也有一些私人车辆。这一驱动因素可能是对技术和尖端技术的拥抱,但主要市场仍然来自旅行和商用车。正如我刚才所说,我们从乘用车开始,然后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在乘用车中的应用。

我们认为,中国L4级以上无人驾驶的发展将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基于无人驾驶技术在不同使用场景下可以大规模商业化的时间。到2023年左右,我们认为在某些可控的使用场景中,比如在一些人流量或车流量相对较小的地区,或者在一些低速地区,从商业化的角度来看,现在正在开发的无人驾驶技术可以达到一定的成熟度,这些使用场景将先于其他场景实现大规模无人应用。到2027年,我们认为将有可能在更多场景中实现无人驾驶。如果无人驾驶技术要在所有场景下成熟并商业化,可能要到2030年之后。我们认为这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驱动因素,那就是无人驾驶技术在出行服务方面的成熟。我们认为,在当前的出行服务中,无论是分时还是像滴滴或优步这样的出行服务模式,这些出行服务中的成本优化都是推动无人驾驶技术应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我们预测了未来无人驾驶技术、汽车行业的新车销售,包括整个乘用车的拥有模式。就中国的大市场环境而言,消费者对无人驾驶技术或新形式有很大的认可。当然,消费者现在并不真正知道无人驾驶意味着什么,但他们的热情比其他市场的消费者更容易被接受。然而,要真正在市场上推广无人驾驶并使其商业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涉及到基础设施、法律法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认为这是在技术层面。无人驾驶所需的技术不仅仅是在纯粹的技术领域,它将改变无人驾驶的形式或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软件开发、无人系统集成和移动服务这些被认为是目前最难解决的问题,但传统主机厂并不擅长,这意味着传统主机厂与高科技企业、旅游企业和与企业相关的企业未来将形成越来越多的游戏,并将重塑行业的游戏规则。

从纯粹的技术角度来看,中国需要这些技术,因为这个问题……
大家一直在讨论的是,中国是否会有一个相对封闭的无人生态。我们的观点是,有许多技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共享。我想花点时间谈谈无人驾驶核心的观点。我们认为,对无人驾驶市场的研究必须从技术堆栈的角度来看待。最外层是整车集成,这是传统主机厂擅长的。然而,无人驾驶系统本身也是一个相对集成的系统,包括传感系统、计算平台、算法和部分软件的应用,以及地图。这些实际上都是相对独立的技术领域,在全球汽车市场开始拥抱电动化和无人驾驶之前,它们已经在其他应用领域迅速发展。现在,下一个发展高地是汽车工业。如果我们想考虑这些与无人驾驶技术相关的未来成功企业,我们需要考虑它们在哪个技术领域可以占据主导地位,而代工的主导地位并没有那么明显,这就是为什么业内每个人都在争论谁将主导未来的无人驾驶市场。这是不确定的,但我们认为我们可以从这样的技术堆栈维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我们将中国目前的技术发展趋势与世界领先的技术趋势在不同技术水平上进行比较,发现中国企业在计算平台和系统集成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许多计算平台都涉及芯片的开发,这不可能一蹴而就。系统集成一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因此我们也希望进一步跟踪,看看中国无人驾驶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全球差距是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我们在这里做了一些预测,即在不同的技术领域,如果我们想达到全球平均水平,我们需要投入和时间,包括对人才的需求,我们也对这些细分技术领域的发展难度做出了判断。

最后,我想说的是,大家都提到了未来的行业是由主机厂、一些高科技企业还是旅游企业主导。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见,我们认为这是合理的,因为毕竟在行业发展的早期,一方面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另一方面,确实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明确的回答。特别是在技术和商业模式方面,这也表明无人驾驶市场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传统汽车行业本身的范围,它将面临更多来自不同行业的竞争。因此,我们认为,对于这些主机厂、高科技企业和出行企业来说,现在的一个大问题是如何更好地进行战略定位,以及在未来5-10年无人技术成熟后如何进行战略定位,我们必须能够清楚地了解我们自身的优势与无人驾驶未来发展所需的核心技术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合作的态度非常重要。我们认为无人驾驶必须自始至终通过合作来实现。当然,我认为中国的企业在一些核心技术领域落后,需要迎头赶上。对于每个企业来说,每个人都意识到这是一个战略问题,但如何将这个问题转化为落地战略,同时培养能力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非常感谢。
标签:发现
9月26日,由凤凰网和寰球汽车集团共同主办,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指导下,凤凰网汽车承办的“第四届中国汽车品牌发展论坛”在上海盛大开幕。
1900/1/1 0:00:00代工合法化能让造车新势力突围吗?前方无绝路,希望在转角。对于眼下正为生产资质忧虑的造车新势力而言,似乎恰到好处。
1900/1/1 0:00:00“我们要在这个市场上有地位,最关键的就是核心技术,没有核心技术就没有溢价能力。
1900/1/1 0:00:009月26日,由凤凰网和寰球汽车集团共同主办,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指导下,凤凰网汽车承办的“第四届中国汽车品牌发展论坛”在上海盛大开幕。
1900/1/1 0:00:009月26日,由凤凰网和寰球汽车集团共同主办,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指导下,凤凰网汽车承办的“第四届中国汽车品牌发展论坛”在上海盛大开幕。
1900/1/1 0:00:00七月流火,转眼进入2018年的下半年,各大造车新势力也逐渐迈向量产交付的大考之际,小鹏、蔚来、威马、新特等新造车企陆续开始向用户交车。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