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电池是电动车的“心脏”。夸张点说,谁能掌握动力电池,谁就主宰了电动车的未来。在刚刚结束的上海车展上,有近10家汽车动力电池厂商亮相,这也说明动力电池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今天我们就从这些动力电池厂商的产品和策略来看动力电池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分钟学会全文:1。未来会有很多从车企延伸出来的电池厂商。车企会向电池业务上下游渗透,布局全产业链;2.前瞻AESC和日韩电池厂商将再次进入市场,带来更激烈的竞争;3.以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为首的头部企业将建立智能云大数据平台,或将进一步扩大竞争优势;4.二三线企业开发新产品,奋起直追。趋势一:电池厂商布局全产业链,未来整车企业向电池业务延伸,代表企业:蜂巢能源。
从这一波操作来看,我们似乎可以了解长城的套路,看整个产业链。就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而言,完整的产业链是包括上游原料开采、电芯制造、模块组装、电池组组装、下游资源回收在内的一套闭环。
车企布局全产业链,深度参与电池制造,可以使电池与整车产品的匹配度更高,便于产品性能和质量的控制,达到一定数量级后形成一定的成本优势。典型的例子是特斯拉和松下,日产和AESC(目前已被华视集团收购)。蜂巢能源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作为长城控股集团的动力电池事业部,早已开始了全产业链的战略布局。2017年成为澳洲锂矿和锂盐领域的股东,开始矿产资源和正极材料的开采和提炼,专注于R&D和方形电池、软包电池、模块、Pack、电池管理系统的生产,同时还规划储能系统、电池阶梯利用等业务。
既然要面对市场竞争,蜂巢能源是否有突出的核心竞争优势?蜂巢能源总经理杨洪信在接受专访时提到,蜂巢能源的优势在于拥有完整的整车背景,生产制造与宝马技术团队紧密合作,未来产品也将率先供应长城、光束汽车旗下的新能源产品。
一方面,杨洪信的自信还来自蜂巢能源独有的“高速叠层”电池制造能力。这里简单说明一下,叠片是一种电芯制造工艺,还有一种卷绕式,可以形象地认为是一种蛋糕制造方法。
因为卷绕工艺起源于电子产品的锂电池,工艺相对成熟,成本较低,大部分动力电池厂都会采用这种工艺。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不如叠片工艺。
此外,现在很多电池厂商都尝试用硅负极代替传统的石墨负极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但硅材料比石墨更容易膨胀,卷绕的电池最内圈容易断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从这一点来看,方形电池的层压工艺比卷绕工艺更有优势,不仅有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还能显著提高内部稳定性、安全性和循环寿命。那为什么方形电池的叠片工艺还没有普及呢?很简单,因为它的技术门槛高,对电池BMS管理系统的要求比较高,生产效率低,相应的生产成本也比较高。蜂巢能源目前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提高生产效率。蜂巢能源一期厂房单次层压速度已达到0.6秒。二期厂的速度将达到0.45秒,在效率和制造成本上与绕线工艺持平;在建工厂三期,单片层压速度将达到0.25秒,电池成本将超过卷绕工艺。总结:蜂巢能源作为新进入者,背后有长城控股集团。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全产业链,野心不小。未来可能会有很多从车企延伸出来的电池厂商,车企和电池厂商的合作会更加紧密,逐渐渗透到电池业务上下游会成为趋势。都说电池是电动车的“心脏”。夸张点说,谁能掌握动力电池,谁就主宰了电动车的未来。在刚刚结束的上海车展上,有近10家汽车动力电池厂商亮相,这也说明动力电池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今天我们就从这些动力电池厂商的产品和策略来看动力电池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分钟学会全文:1。未来会有很多从车企延伸出来的电池厂商。车企会向电池业务上下游渗透,布局全产业链;2.前瞻AESC和日韩电池厂商将再次进入市场,带来更激烈的竞争;3.以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为首的头部企业将建立智能云大数据平台,或将进一步扩大竞争优势;4.二三线企业开发新产品,奋起直追。趋势一:电池厂商布局全产业链,未来整车企业向电池业务延伸,代表企业:蜂巢能源。
从这一波操作来看,我们似乎可以了解长城的套路,看整个产业链。就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而言,完整的产业链是包括上游原料开采、电芯制造、模块组装、电池组组装、下游资源回收在内的一套闭环。
车企布局全产业链,深度参与电池制造,可以使电池与整车产品的匹配度更高,便于产品性能和质量的控制,达到一定数量级后形成一定的成本优势。典型的例子是特斯拉和松下,日产和AESC(目前已被华视集团收购)。蜂巢能源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作为长城控股集团的动力电池事业部,早已开始了全产业链的战略布局。2017年成为澳洲锂矿和锂盐领域的股东,开始矿产资源和正极材料的开采和提炼,专注于R&D和方形电池、软包电池、模块、Pack、电池管理系统的生产,同时还规划储能系统、电池阶梯利用等业务。
既然要面对市场竞争,蜂巢能源是否有突出的核心竞争优势?蜂巢能源总经理杨洪信在接受专访时提到,蜂巢能源的优势在于拥有完整的整车背景,生产制造与宝马技术团队紧密合作,未来产品也将率先供应长城、光束汽车旗下的新能源产品。
一方面,杨洪信的自信还来自蜂巢能源独有的“高速叠层”电池制造能力。这里简单说明一下,叠片是一种电芯制造工艺,还有一种卷绕式,可以形象地认为是一种蛋糕制造方法。
因为卷绕工艺起源于电子产品的锂电池,工艺相对成熟,成本较低,大部分动力电池厂都会采用这种工艺。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不如叠片工艺。
此外,现在很多电池厂商都尝试用硅负极代替传统的石墨负极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但硅材料比石墨更容易膨胀,卷绕的电池最内圈容易断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从这一点来看,方形电池的层压工艺比卷绕工艺更有优势,不仅有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还能显著提高内部稳定性、安全性和循环寿命。那为什么方形电池的叠片工艺还没有普及呢?很简单,因为它的技术门槛高,对电池BMS管理系统的要求比较高,生产效率低,相应的生产成本也比较高。蜂巢能源目前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提高生产效率。蜂巢能源一期厂房单次层压速度已达到0.6秒。二期厂的速度将达到0.45秒,在效率和制造成本上与绕线工艺持平;在建工厂三期,单片层压速度将达到0.25秒,电池成本将超过卷绕工艺。总结:蜂巢能源作为新进入者,背后有长城控股集团。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全产业链,野心不小。未来可能会有很多从车企延伸出来的电池厂商,车企和电池厂商的合作会更加紧密,逐渐渗透到电池业务上下游会成为趋势。8
“我感觉很多新品牌在设计上有些同质化,要么是圆形,要么是棱角分明,要么是仿跑车设计。今天看到几款车门设计成对向的车。我的感觉是,只是为了表现一种奢华感,仅此而已。在新智能方面,现在的车型基本上就像是把手机系统嵌入了车内。我目前开的车是约伯,也有一些所谓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但都是被动的,没有让人感觉融入到车的功能中。”“我也仔细观察了何忠的车。看穿a柱的想法特别好,但是我有个疑问。作为司机,如果这个透视屏一直开着,可能会影响开车的视线,尤其是看后视镜的时候。当然,这款车还没到量产阶段,希望正式上市的时候会更好。”“我对吉利的几何A印象深刻,可能和我自己的性格有关。我更喜欢这种极简风格,我会为了新的审美选择它。比亚迪的新车型也很不错。自从换了设计师,颜值提高了不少。”
9
“新智能会选择Xpeng马达。应该是特斯拉的仿制品,但没有国产化。”
0
93年的外贸业务员邵连浩也是资深车迷。之前接触过很多跑车,也做过街拍。我们和蔚来关系很深,受邀参加过它在香港的电动汽车F1赛事,也参加过蔚来ES8的发布会,所以对蔚来的产品有一些倾向性。
1
“一开始觉得蔚来ES8的外形挺让人接受不了的。后来了解了更多的品牌,更多的车型,感觉蔚来做的还挺不错的。我今天去了李瑟娥一中。我知道李想是蔚来的大股东之一,但他居然自己造了新车。他的绝技是增加程序解决耐力焦虑。我很好奇,作为蔚来的股东之一,他为什么不在蔚来使用加长程序来提高其续航能力,而是另一个创新品牌。”“作为一个女生,我对汽车数据没那么感兴趣。我更关心的是他的续航和技术更新。我一个朋友是蔚来ES8的用户。他说他以前开过一辆ES8,从地下车库到地面掉了8%的电。他跟我说,现在的续航问题还是太不成熟。我在想,续航技术还不成熟。正如李想说的,他没有选择解决这个问题,而是选择了增加程序的路线。那是不是说明纯电动路线不靠谱?不过李ONE的外观还是很优秀的,为了新的审美我会选择它。”“我这次没有非常仔细地了解新的情报。根据我之前参加活动的经验,所有车企在智能化方面都差不多,都不成熟,都会有突发故障的时候。而且现在几十万的车基本都有这样的配置。我觉得没必要成为宣传的亮点,所以不选新智能。”王杰,90后媒体运营。
2
“我以前接触燃油车比较多。在我看来,传统车企还是有包袱的。很多基于传统架构改进的电动车,看得出续航还是很弱,需要很长时间。时间过长。但是对于新生力量来说,没有负担……在这方面。他们更需要的是技术积累和不断增加的市场份额,不能在一些关键零部件上被供应商垄断。对他们来说,机遇和风险并存。”“新美学会选择蔚来ET,但还是需要时间积累。可能就我个人而言,审美还停留在燃油车的角度。新能源车的外观和内饰都有些不及get。感觉外观上有很多电动车堆出来的东西。"
3
“新智能是电动汽车发展的一个趋势,尤其是自动驾驶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电动车上的智能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些小功能,不能称之为智能。如果选车的话,还是特斯拉,Model 3。”汽车媒体从业者刘雯雯是个漂亮的女孩。
4
“我看到了很多来自新势力的车。从一个女生的角度来看她们的造型很好。印象最深的是蔚来。新款ES8去年的销量超过了1万辆。今天了解到ES6今年7月开始交付,在造车新势力中比较有诚意。虽然有些不足,但给我的感觉是蔚来真的想做好车。另外,零跑太空舱也让我印象深刻。”
5
“新美学我选蔚来,新智能选天际。”想了解更多新美学、新智能车型,请点击[2019上海车展-新美学、新智能、新物种评选]为你喜欢的车型投票!!8
“我感觉很多新品牌在设计上有些同质化,要么是圆形,要么是棱角分明,要么是仿跑车设计。今天看到几款车门设计成对向的车。我的感觉是,只是为了表现一种奢华感,仅此而已。在新智能方面,现在的车型基本上就像是把手机系统嵌入了车内。我目前开的车是约伯,也有一些所谓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但都是被动的,没有让人感觉融入到车的功能中。”“我也仔细观察了何忠的车。看穿a柱的想法特别好,但是我有个疑问。作为司机,如果这个透视屏一直开着,可能会影响开车的视线,尤其是看后视镜的时候。当然,这款车还没到量产阶段,希望正式上市的时候会更好。”“我对吉利的几何A印象深刻,可能和我自己的性格有关。我更喜欢这种极简风格,我会为了新的审美选择它。比亚迪的新车型也很不错。自从换了设计师,颜值提高了不少。”
9
“新智能会选择Xpeng马达。应该是特斯拉的仿制品,但没有国产化。”
0
93年的外贸业务员邵连浩也是资深车迷。之前接触过很多跑车,也做过街拍。我们和蔚来关系很深,受邀参加过它在香港的电动汽车F1赛事,也参加过蔚来ES8的发布会,所以对蔚来的产品有一些倾向性。
1
“一开始觉得蔚来ES8的外形挺让人接受不了的。后来了解了更多的品牌,更多的车型,感觉蔚来做的还挺不错的。我今天去了李瑟娥一中。我知道李想是蔚来的大股东之一,但他居然自己造了新车。他的绝技是增加程序解决耐力焦虑。我很好奇,作为蔚来的股东之一,他为什么不在蔚来使用加长程序来提高其续航能力,而是另一个创新品牌。”“作为一个女生,我对汽车数据没那么感兴趣。我更关心的是他的续航和技术更新。我一个朋友是蔚来ES8的用户。他说他以前开过一辆ES8,从地下车库到地面掉了8%的电。他跟我说,现在的续航问题还是太不成熟。我在想,续航技术还不成熟。正如李想说的,他没有选择解决这个问题,而是选择了增加程序的路线。那是不是说明纯电动路线不靠谱?不过李ONE的外观还是很优秀的,为了新的审美我会选择它。”“我这次没有非常仔细地了解新的情报。根据我之前参加活动的经验,所有车企在智能化方面都差不多,都不成熟,都会有突发故障的时候。而且现在几十万的车基本都有这样的配置。我觉得没必要成为宣传的亮点,所以不选新智能。”王杰,90后媒体运营。
2
“我以前接触燃油车比较多。在我看来,传统车企还是有包袱的。很多基于传统架构改进的电动车,看得出续航还是很弱,需要很长时间。时间过长。但是对于新生力量来说,这方面没有负担。他们更需要的是技术积累和不断增加的市场份额,不能在一些关键零部件上被供应商垄断。对他们来说,机遇和风险并存。”“新美学会选择蔚来ET,但还是需要时间积累。可能就我个人而言,审美还停留在燃油车的角度。新能源车的外观和内饰都有些不及get。感觉外观上有很多电动车堆出来的东西。”
< img alt = "蔚来、特斯拉、小鹏、爱知、天脊me7 " src = "/eeimg/{ HostI }/img/202303040048……379612/24.jpg"/>
“新智能是电动汽车发展的一个趋势,尤其是自动驾驶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电动车上的智能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些小功能,不能称之为智能。如果选车的话,还是特斯拉,Model 3。”汽车媒体从业者刘雯雯是个漂亮的女孩。
4
“我看到了很多来自新势力的车。从一个女生的角度来看她们的造型很好。印象最深的是蔚来。新款ES8去年的销量超过了1万辆。今天了解到ES6今年7月开始交付,在造车新势力中比较有诚意。虽然有些不足,但给我的感觉是蔚来真的想做好车。另外,零跑太空舱也让我印象深刻。”
5
“新美学我选蔚来,新智能选天际。”想了解更多新美学、新智能车型,请点击[2019上海车展-新美学、新智能、新物种评选]为你喜欢的车型投票!!
面对豪华品牌产品不断下探,自主品牌向上发力强劲,合资品牌的压力与日俱增。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合资品牌的电动化布局明显落后于多数自主品牌车企。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合资品牌展露出迫切的求变之心。
1900/1/1 0:00:002019年的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终于在3月26日姗姗来迟,正如此前业内外人士所料,“退坡”已经是水到渠成,而且“退坡”幅度也是不存在任何惊喜的50,与此同时地方补贴也取消在即,
1900/1/1 0:00:00都说电池是电动车的“心脏”,夸张一点说,谁能掌握动力电池,谁就能主宰未来电动车的命运。在刚刚结束的上海车展上,近10家车用动力电池厂商亮相,也说明动力电池行业的竞争越来越白热化了。
1900/1/1 0:00:00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由燃油车切换电气化产品的关键阶段,这在新一届的上海车展表现得尤其明显。根据统计,本届上海车展电气化新品首次突破了三位数,达到了100款。
1900/1/1 0:00:002019年4月20日,比亚迪首批e1车主交车庆典在北方瑞迪顺义店圆满举行。
1900/1/1 0:00:00一些大品牌汽车制造商开始生产电动汽车,但即使是规模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在生产初期也会遇到生产困境。奥迪,也不例外。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