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从燃油汽车向电气化产品转换的关键阶段,这在新上海车展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据统计,本次上海车展电动化新品首次突破三位数,达到100款。中外车企联手展示新能源产品的矩阵和实力,既显示了其未来主战场竞争的紧迫性,也让人触摸到了未来电气化产品市场的雏形。这些新能源汽车符合人们对电气化产品的印象吗?揭示了哪些趋势?包括续航在内的技术指标达到了什么水平?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在今年的车展上,你为一辆新能源车而驻足的概率接近一半。每年去看车展的人,大多都是冲着燃油车去的,但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你会发现,吸引你驻足的,是新能源车。这是因为一些车企展出的产品都是新能源。蔚来、威马、车和家等造车新势力就不用说了。,比亚迪、启辰等传统车企都是新能源产品,即使是奥迪,其展车也有近一半是新能源车。奥迪发布了7款新产品,其中3款为新能源产品。正是因为新能源产品的竞争,今年的新能源产品数量达到了历届车展的最高水平——仅新车(包括上市/预售/上市)数量就达到了100辆,占新车发布总数的近40%。这意味着上海车展几乎有一半的参观者会为新能源车而驻足,这在历届车展上很难发生,因为即使是以发布235款新车而闻名的2016北京车展,也只占20.8%。比亚迪携e-SEED GT概念跑车等6款新能源产品亮相国内燃料电池乘用车,一鸣惊人。对于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人们熟悉的是丰田Mirai未来组合、现代Nexo等国外品牌,但在本次车展上,国产汽车品牌将刷新你对燃料电池乘用车的认识。据汽车之家统计,本次车展共有9款氢燃料电池新品,均为中国汽车品牌。以上新型燃料电池汽车均采用氢燃料电池系统。虽然很多产品还属于概念车阶段,但今年已经可以量产交付部分车型。比如爱知RG Nathalie预计2019年实现量产交付。对于Grove,你可能会比较陌生,从名字上,你也可能会产生这是国外品牌的错觉。据了解,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是武汉地质资源环境产业技术研究所(IGE)的子公司,其品牌名称取自燃料电池的发明者威廉·罗伯特·格罗夫(William Robert Grove)院士(1839年发明燃料电池),意在向先行者致敬。格罗夫氢乘用车项目于2016年9月问世。该公司的巴塞罗那团队由Grove的首席设计官兼联合创始人克里斯领导。他曾是欧洲菲亚特和日产的设计部门负责人,也曾供职于大众和奥迪。◆高续航产品突飞猛进?现实是,没有数据显示人们对纯电动汽车的预期寿命是600公里;根据2019年新能源补贴政策,也鼓励续航400公里以上的车型,但在本次车展上,纯电动产品的续航可能就不那么令人满意了。比如本田基于XR-V车型打造的第二款纯电动产品思明X-NV,工信部NEDC续航里程可达340km;阿斯顿·马丁在本届车展上展出的Rapide E预计今年投产,年底前限量交付155辆,但其续航里程约为322km,显然“不够中国消费者使用”。但是造车新势力推出的车型,就像他们在续航上应用新技术一样大胆,续航五六百公里。从上图可以看出,续航500公里以上的纯电动车基本都是中国汽车品牌,而国外品牌的纯电动车集中在300-400公里。从续航指数来看,中外车企的纯电动汽车均满足2019年新补贴政策的门槛要求(续航大于等于250km)。◆中国品牌在电气化产品上暂时领先。从100款电动化新品具体分析,70款纯电动车发布占据主流地位,插电式混动进一步压制到15款。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外资品牌在插电式混动新车上相对强势;在本届车展上,中国品牌的新车数量已经与国外品牌持平。其中,中国品牌推出了7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新品,车企包括比亚迪、SAIC名爵、东风汽车、吉利领克。在燃料电池乘用车领域,中国汽车品牌凭借9款燃料电池新产品占据主导地位。以前在这方面很吸引人的丰田和现代,这次车展都没有带来新品。以前人们看车展一般会直奔豪华车品牌的展台,因为豪华品牌往往意味着更创新的技术,更颠覆的设计。然而在这一年,这些创新元素不仅存在于传统豪华品牌中,在造车新势力和跨界闯入者的零部件厂商和科技企业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理想、蔚来等造车新势力的展台不断被挤得水泄不通,mainland China、丰田纺织等创新零部件厂商也很受欢迎。◆汽车大屏是噱头还是需求?在本届车展上,车载大屏越来越受欢迎。比如本次车展上市的天际线ME7,就凭借其五屏互动系统成功赢得了人们的关注。主打“四屏互动”的李ONE也深受用户欢迎。虽然车载大屏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产品上,但是我们会发现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是不一样的。其实,车载大屏背后双方的交锋,是把汽车当成什么问题,工具还是玩具?是空间还是载体?然而,为了避免边缘化,传统车企已经开始遵循这些创新思路,我们将在下一篇技术文章中详细介绍。◆未来是“智能驾驶舱”的时代吗?比智能车载大屏更进一步的想法是智能驾驶舱,这是车企对未来移动旅行舱一系列服务方案的想象。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展出智能驾驶舱想法的汽车公司也非常受欢迎。对于本次车展上的各种智能座舱显示器,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厂商对于未来出行的想法是不一样的,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给人类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和服务。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加速,探索未来的移动出行空间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虚拟现实的那一天并不遥远。●总结:今年的上海车展可能是最反认知的一届。一是电气化产品规模空前扩大。以前中国品牌在车展上展示新能源产品矩阵,现在国外品牌也开始登台表演。双方面对面掀起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次,从产品上市时间和关键技术指标来看,中国品牌暂时领先。比如续航500公里以上的中国品牌电动车产品已经上市销售,而国外品牌还在酝酿研发;再次,对于5G商用、无人驾驶、车联网等技术,中国车企频频联手华为、百度等互联网公司进行联合研发,在推动新技术应用方面比国外品牌更为迫切。最后,无论是国内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都不能对暂时的领先掉以轻心,大众、奔驰等外资品牌已经在全力以赴;而且在本次车展上,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公司大陆集团宣布放弃内燃机,全电动化,这将为包括德国汽车公司在内的国际汽车品牌提供更大的帮助。不仅资金、技术研发等强大的国际汽车品牌冲击着中国汽车企业的领先优势,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理念、严控成本的特斯拉也在围追堵截中国品牌。变革的号角已经吹响。也许在下一届车展或者下一届车展,我们会看到电气化产品更大规模的到来。希望中国品牌的矩阵依然强大。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从燃油汽车向电气化产品转换的关键阶段,这在新上海车展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据统计,本次上海车展电动化新品首次突破三位数,达到100款。中外车企联手展示新能源产品的矩阵和实力,既显示了其未来主战场竞争的紧迫性,也让人触摸到了未来电气化产品市场的雏形。这些新能源汽车符合人们对电气化产品的印象吗?揭示了哪些趋势?包括续航在内的技术指标达到了什么水平?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在今年的车展上,你为一辆新能源车而驻足的概率接近一半。每年去看车展的人,大多都是冲着燃油车去的,但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你会发现,吸引你驻足的,是新能源车。这是因为一些车企展出的产品都是新能源。蔚来、威马、车和家等造车新势力就不用说了。,比亚迪、启辰等传统车企都是新能源产品,即使是奥迪,其展车也有近一半是新能源车。奥迪发布了7款新产品,其中3款为新能源产品。正是因为新能源产品的竞争,今年的新能源产品数量达到了历届车展的最高水平——仅新车(包括上市/预售/上市)数量就达到了100辆,占新车发布总数的近40%。这意味着上海车展几乎有一半的参观者会为新能源车而驻足,这在历届车展上很难发生,因为即使是以发布235款新车而闻名的2016北京车展,也只占20.8%。比亚迪携e-SEED GT概念跑车等6款新能源产品亮相国内燃料电池乘用车,一鸣惊人。对于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人们熟悉的是丰田Mirai未来组合、现代Nexo等国外品牌,但在本次车展上,国产汽车品牌将刷新你对燃料电池乘用车的认识。据汽车之家统计,本次车展共有9款氢燃料电池新品,均为中国汽车品牌。以上新型燃料电池汽车均采用氢燃料电池系统。虽然很多产品还属于概念车阶段,但今年已经可以量产交付部分车型。比如爱知RG Nathalie预计2019年实现量产交付。对于Grove,你可能会比较陌生,从名字上,你也可能会产生这是国外品牌的错觉。据了解,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是武汉地质资源环境产业技术研究所(IGE)的子公司,其品牌名称取自燃料电池的发明者威廉·罗伯特·格罗夫(William Robert Grove)院士(1839年发明燃料电池),意在向先行者致敬。格罗夫氢乘用车项目于2016年9月问世。该公司的巴塞罗那团队由Grove的首席设计官兼联合创始人克里斯领导。他曾是欧洲菲亚特和日产的设计部门负责人,也曾供职于大众和奥迪。◆高续航产品突飞猛进?现实是,没有数据显示人们对纯电动汽车的预期寿命是600公里;根据2019年新能源补贴政策,也鼓励续航400公里以上的车型,但在本次车展上,纯电动产品的续航可能就不那么令人满意了。比如本田基于XR-V车型打造的第二款纯电动产品思明X-NV,工信部NEDC续航里程可达340km;阿斯顿·马丁在本届车展上展出的Rapide E预计今年投产,年底前限量交付155辆,但其续航里程约为322km,显然“不够中国消费者使用”。但是造车新势力推出的车型,就像他们在续航上应用新技术一样大胆,续航五六百公里。从上图可以看出,续航500公里以上的纯电动车基本都是中国汽车品牌,而国外品牌的纯电动车集中在300-400公里。从续航指数来看,中外车企的纯电动汽车均满足2019年新补贴政策的门槛要求(续航大于等于250km)。◆中国品牌在电气化产品上暂时领先。从100款电动化新品具体分析,70款纯电动车发布占据主流地位,插电式混动进一步压制到15款。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外资品牌在插电式混动新车上相对强势;在本届车展上,中国品牌的新车数量已经与国外品牌持平。其中,中国品牌推出了7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新品,车企包括比亚迪、SAIC名爵、东风汽车、吉利领克。在燃料电池乘用车领域,中国汽车品牌凭借9款燃料电池新产品占据主导地位。以前在这方面很吸引人的丰田和现代,这次车展都没有带来新品。以前人们看车展一般会直奔豪华车品牌的展台,因为豪华品牌往往意味着更创新的技术,更颠覆的设计。然而在这一年,这些创新元素不仅存在于传统豪华品牌中,在造车新势力和跨界闯入者的零部件厂商和科技企业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理想、蔚来等造车新势力的展台不断被挤得水泄不通,mainland China、丰田纺织等创新零部件厂商也很受欢迎。◆汽车大屏是噱头还是需求?在本届车展上,车载大屏越来越受欢迎。比如本次车展上市的天际线ME7,就凭借其五屏互动系统成功赢得了人们的关注。主打“四屏互动”的李ONE也深受用户欢迎。虽然车载大屏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产品上,但是我们会发现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是不一样的。其实,车载大屏背后双方的交锋,是把汽车当成什么问题,工具还是玩具?是空间还是载体?然而,为了避免边缘化,传统车企已经开始遵循这些创新思路,我们将在下一篇技术文章中详细介绍。◆未来是“智能驾驶舱”的时代吗?比智能车载大屏更进一步的想法是智能驾驶舱,这是车企对未来移动旅行舱一系列服务方案的想象。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展出智能驾驶舱想法的汽车公司也非常受欢迎。对于本次车展上的各种智能座舱显示器,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厂商对于未来出行的想法是不一样的,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给人类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和服务。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加速,探索未来的移动出行空间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虚拟现实的那一天并不遥远。●总结:今年的上海车展可能是最反认知的一届。一是电气化产品规模空前扩大。以前中国品牌在车展上展示新能源产品矩阵,现在国外品牌也开始登台表演。双方面对面掀起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次,从产品上市时间和关键技术指标来看,中国品牌暂时领先。比如续航500公里以上的中国品牌电动车产品已经上市销售,而国外品牌还在酝酿研发;再次,对于5G商用、无人驾驶、车联网等技术,中国车企频频联手华为、百度等互联网公司进行联合研发,在推动新技术应用方面比国外品牌更为迫切。最后,无论是国内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都不能对暂时的领先掉以轻心,大众、奔驰等外资品牌已经在全力以赴;而且在本次车展上,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公司大陆集团宣布放弃内燃机,全电动化,这将为包括德国汽车公司在内的国际汽车品牌提供更大的帮助。不仅资金、技术研发等强大的国际汽车品牌冲击着中国汽车企业的领先优势,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理念、严控成本的特斯拉也在围追堵截中国品牌。变革的号角已经吹响。也许在下一届车展或者下一届车展,我们会看到电气化产品更大规模的到来。希望中国品牌的矩阵依然强大。
2019年的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终于在3月26日姗姗来迟,正如此前业内外人士所料,“退坡”已经是水到渠成,而且“退坡”幅度也是不存在任何惊喜的50,与此同时地方补贴也取消在即,
1900/1/1 0:00:00都说电池是电动车的“心脏”,夸张一点说,谁能掌握动力电池,谁就能主宰未来电动车的命运。在刚刚结束的上海车展上,近10家车用动力电池厂商亮相,也说明动力电池行业的竞争越来越白热化了。
1900/1/1 0:00:00中国的“90后一代”正在崛起成为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消费主力人群,这一次“消费者代际更迭”将给汽车产业带来深远的但目前很可能被忽视的影响。
1900/1/1 0:00:002019年4月20日,比亚迪首批e1车主交车庆典在北方瑞迪顺义店圆满举行。
1900/1/1 0:00:00一些大品牌汽车制造商开始生产电动汽车,但即使是规模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在生产初期也会遇到生产困境。奥迪,也不例外。
1900/1/1 0:00:004月16日,上海车展开幕当天,北汽新能源纯电SUVEX3正式上市,新车发布了5个版本,7款车身颜色,NEDC续航501km。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