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基岩资本副总裁范波:新能源汽车迎来寡头时代 现在布局正当时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汽车新四化带来的新产业机会,无论是在全球范围内,还是在中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资金正在进入新能源汽车和全球出行产业相关领域。对此,基岩资本副总裁卜凡做客腾讯新闻奇点学堂,并表示,1。中国在过去几年补贴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即使补贴政策继续下降,产业链也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来消化。2.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来看,上游的短期机会不会特别大;整车下游的竞争可能会越来越激烈;中游环节很有机会,技术含量很强。3.投资方面,一定要关注新能源汽车板块的机会。从长期来看,行业的成长空间非常大。从短线来看,如果大盘上涨,可能会弥补涨幅。所以无论长期还是短期,目前的位置都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风险收益比很高。

Tesla, BYD, Mercedes-Benz, BMW, Beijing

以下为正文: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2009年,财政部下发文件《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的通知》,在北京、上海等13个城市推广新能源汽车,但当时主要在公共交通领域实施。很多投资者可能会把2015年视为真正的电动汽车元年,因为在这一年,财政部出台了补贴政策,确定了2016-2020年的整体补贴框架。在过去的几年里,它一直按照框架运作。正是因为补贴政策的出台,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非常迅速。2017年国家出台双积分制政策,作为2020年退出补贴后的接力。如果补贴退出后没有后续政策推动行业发展,可能就没有行业发展的动力了,所以2017年国家出台了双积分制政策。根据之前的测算,在双积分制的要求下,2019-2020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在140万-200万辆的水平,和目前市场预期差不多。

Tesla, BYD, Mercedes-Benz, BMW, Beijing

在补贴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增长,从2015年的36万辆增长到2018年的126万辆,2019年大概会有160-170万辆,2020年200万辆。各行业年复合增长率在40%左右。刚开始的时候财政补贴,虽然出现过一些补的情况,但整体上对产业发展还是很有帮助的。最近两三年,补贴的方向更加科学,向着高续航、高能量密度方向发展。未来会在收费运营方向进行补贴,从制造环节到使用环节,更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2019年3月27日2019年的补贴力度还是蛮大的,平均在50%以上。如果取消地方补贴,总体比例接近65%。这反映了政策在慢慢后退的一贯态度。2020年是最后一年,2021年可能就没有补贴了。未来只能靠产品的竞争力和成本控制能力来生存。

Tesla, BYD, Mercedes-Benz, BMW, Beijing

Tesla, BYD, Mercedes-Benz, BMW, Beijing

在全球范围内,不仅中国在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美国、日本、欧盟国家也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从数据上看,2018年全球电动车销量180万辆,中国约100万辆,美国约34万辆,中美占80%。

Tesla, BYD, Mercedes-Benz, BMW, Beijing

Tesla, BYD, Mercedes-Benz, BMW, Beijing

Tesla, BYD, Mercedes-Benz, BMW, Beijing

近年来,海外车企纷纷推出新能源汽车的产销计划。最近,大众集团预计到2028年将推出近70款电动汽车。基于电动平台的产量从1500万辆增加到2200万辆,到2023年投资将超过300欧元。福特中国发布2.0战略。未来三年,福特和林肯将在中国市场推出30多款新车型,其中10款为新能源汽车。国际车企非常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布局,尤其是对中国市场的重视。Ch……a在过去几年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即使在补贴政策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来消化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倾向于垄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上游、中游到下游。最上游的锂钴资源,把矿产资源挖出来,提炼出碳酸锂、氧化钴等一些矿产资源,做成各种材料做电池。中游把资源做成锂电池的四大材料,最重要的部件包括电池的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当然也包括一些其他结构件,比如锂铜箔,也算中游。下游的汽车厂商,比如广汽、比亚迪,也包括一些充电设施,充电桩可以算是下游产业。主要上游产品碳酸锂和氧化钴的格局不是特别好,产品价格仍处于下降通道,或处于底部,短期内可能很难再出现大行情。2016、2017年波澜壮阔的上涨行情,如果没有产品涨价,碳酸锂和氧化评估产业链上的公司不一定有非常好的投资机会,至少相比其他环节不是最好的。在中游锂电池电芯的成本构成中,正极材料约占锂电池电芯成本的30%至40%,负极约10%,隔膜和电解液只有几个点,其余包括人工成本和制造成本。2018年国内120万辆电动车销量50度,对应6000万度电,不含税价格约1元/瓦时,对应约600亿动力锂电池市场空间,对应成本约420亿,正极约占43%,市场空间约180亿,其他材料40-50亿。

Tesla, BYD, Mercedes-Benz, BMW, Beijing

从细分来看,电池材料最主要的正极材料主要是三元工艺,即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能量密度相对较高。2018年三元电池占比大幅提升,目前超过60%。阴极材料的变化也导致了隔膜行业的巨大变化。以前正极材料是磷酸亚铁锂的时候,干隔膜用的比较多。现在用三元材料,变成了湿隔膜,相对更稳定,对产品性能的提升也有更大的好处。经过几年的竞争,中游各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锂电池行业老大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次子比亚迪2018年装机量占比65%,已经是双寡头。隔膜行业、电解液行业,第一和第二加起来也占了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正极材料可能比较分散,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正极材料可能会逐渐成为行业的龙头。大家可能更容易接触到下游,因为电动车是卖给消费者的,比如特斯拉、比亚迪、吉利等。,包括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大家可能都接触过。未来两年中国的下游会有很大的变化,原因有二。第一,特斯拉2019年开始在上海建厂,估计2020年左右出车。此外,传统的国际制造商将陆续推出许多新能源汽车。下游,这在2019年可能会越演越烈。特斯拉将在2020年左右生产model3,在中国生产的成本等各方面都有下降空间,产品价格也有下降空间。如果其产品价格下降到接近国内厂商,就意味着国内厂商将直接面临竞争。从客观的角度来看,相比特斯拉,我们的国货在各种体验上还是有差距的。下游的竞争可能会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在补贴下降后,或者补贴完全取消后,谁的成本更高……消费者愿不愿意买取决于车厂的产品竞争力,不确定性会越来越大。现在中游最大的投资机会在新能源领域。届时,从政策上看,虽然2020年将取消补贴,但并不意味着国家不会支持这个行业。未来补贴方向是基础设施和运营方向,对消费者有帮助。政策还是支持的。从市场空间来看,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在200万辆左右,未来三年还有30%左右的增长空间,所以行业增长空间还是很确定的。从产业链各方面来看,上游的短期机会不会特别大,最多是反弹,所以很难有趋势性机会。整车下游的竞争可能会越来越激烈,暂时没办法确定哪家厂商最后能跑出来。如果大家都想和特斯拉、奔驰、宝马去PK,不一定能占到便宜。以前这些厂商在国内没有型号,也没有补贴。国内厂商有竞争优势,但是没有补贴的时候,直接面对竞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一样的情况,下游环节可能不是很好。中游环节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因为它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制造业。一是技术性比较强,是国内厂商可以充分发挥优势的领域,就像智能手机产业链一样。苹果虽然不来自中国,但制造基本在中国。这或许会重演苹果智能手机产业链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故事。不管以后是特斯拉还是比亚迪,奔驰还是宝马在街上跑,车上装的电池都可能是中国生产的,电池用的材料也可能是中国生产的。我们把投资集中在中游。现实是,世界五大巨头松下、三星、LG、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是目前世界上锂电池产能最强的公司。这种格局短期内很难改变,这五大巨头的供应商未来会有非常非常大的机会。产业链的几个环节非常集中,隔膜和电解液这两个重要环节非常有机会。行业老大和老二已经占据了近50%的市场份额,并且还在不断扩大产能。很难撼动领先地位。有人会说,既然行业这么好,大家会扩大生产吗?2017年有大量公司想投资扩建隔膜生产线,包括一些其他行业的公司。当时很多隔膜厂商都声称要扩大生产。据统计,2018年隔膜行业产能将接近80亿㎡。但2018年、2019年,当时说要扩产的公司基本都无法扩大产能,因为隔膜的技术含量很高,门槛比较高。薄膜中每个点的厚度差不应超过0.5微米。美光是一个很小的单位,所以难度很大,技术性很强。所以行业龙头公司还有非常大的空间。电解液也需要重点关注,行业结构也很好。经过几年的价格战,很多厂商已经退出了。现在剩下的占了行业的七八成,老大和老二加起来占了半壁江山。经过几年的降价,电解液已经到了成本线,前几个月价格已经见底。随着电动车销量越来越大,每年增长30%左右,电解液的使用量肯定会增加。另外,可以重点关注特斯拉产业链。虽然公司争议很大,但如果成功了,可能就是下一个苹果。特斯拉在中国的产业链上有很多上市公司。如果特斯拉最终成功,其产业链公司仍有较大机会。必须关注新能源汽车板块的机会。大盘从2440点反弹到现在,新能源汽车sec……r是成长股中反弹幅度最小的。如果市场继续反弹,或者高位震荡,新能源汽车板块将迎来一波补涨行情。从长期来看,行业的成长空间非常大。从短线来看,如果大盘上涨,可能会弥补涨幅。所以无论长期还是短期,目前的位置都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风险收益比很高。以下是提问环节:问题:就下游而言,你更看好新势力还是传统厂商?卜凡:对于下游企业,我们更看好传统大厂。首先,从事行业的时间比较长;其次,其主营业务是造血。目前纯电动车和燃油车的外形变化不大。所以我个人认为传统大厂成功的概率会更高。目前大部分新势力都是烧钱模式,除非是一些有核心技术或者独特造车理念的公司,比如特斯拉。汽车新四化带来的新产业机会,无论是在全球范围内,还是在中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资金正在进入新能源汽车和全球出行产业相关领域。对此,基岩资本副总裁卜凡做客腾讯新闻奇点学堂,并表示,1。中国在过去几年补贴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即使补贴政策继续下降,产业链也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来消化。2.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来看,上游的短期机会不会特别大;整车下游的竞争可能会越来越激烈;中游环节很有机会,技术含量很强。3.投资方面,一定要关注新能源汽车板块的机会。从长期来看,行业的成长空间非常大。从短线来看,如果大盘上涨,可能会弥补涨幅。所以无论长期还是短期,目前的位置都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风险收益比很高。

Tesla, BYD, Mercedes-Benz, BMW, Beijing

以下为正文: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2009年,财政部下发文件《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的通知》,在北京、上海等13个城市推广新能源汽车,但当时主要在公共交通领域实施。很多投资者可能会把2015年视为真正的电动汽车元年,因为在这一年,财政部出台了补贴政策,确定了2016-2020年的整体补贴框架。在过去的几年里,它一直按照框架运作。正是因为补贴政策的出台,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非常迅速。2017年国家出台双积分制政策,作为2020年退出补贴后的接力。如果补贴退出后没有后续政策推动行业发展,可能就没有行业发展的动力了,所以2017年国家出台了双积分制政策。根据之前的测算,在双积分制的要求下,2019-2020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在140万-200万辆的水平,和目前市场预期差不多。

Tesla, BYD, Mercedes-Benz, BMW, Beijing

在补贴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增长,从2015年的36万辆增长到2018年的126万辆,2019年大概会有160-170万辆,2020年200万辆。各行业年复合增长率在40%左右。刚开始的时候财政补贴,虽然出现过一些补的情况,但整体上对产业发展还是很有帮助的。最近两三年,补贴的方向更加科学,向着高续航、高能量密度方向发展。未来会在收费运营方向进行补贴,从制造环节到使用环节,更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2019年3月27日2019年的补贴力度还是蛮大的,平均在50%以上。如果取消地方补贴,总体比例接近65%。这反映了政策在慢慢后退的一贯态度。2020年是最后一年,2021年可能就没有补贴了。未来只能靠产品的竞争力和成本控制能力来生存。

Tesla, BYD, Mercedes-Benz, BMW, Beijing

Tesla, BYD, Mercedes-Benz, BMW, Beijing

在全球范围内,不仅中国在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美国、日本、欧盟国家也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从数据上看,2018年全球电动车销量180万辆,中国约100万辆,美国约34万辆,中美占80%。

Tesla, BYD, Mercedes-Benz, BMW, Beijing

Tesla, BYD, Mercedes-Benz, BMW, Beijing

Tesla, BYD, Mercedes-Benz, BMW, Beijing

近年来,海外车企纷纷推出新能源汽车的产销计划。最近,大众集团预计到2028年将推出近70款电动汽车。基于电动平台的产量从1500万辆增加到2200万辆,到2023年投资将超过300欧元。福特中国发布2.0战略。未来三年,福特和林肯将在中国市场推出30多款新车型,其中10款为新能源汽车。国际车企非常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布局,尤其是对中国市场的重视。Ch……a在过去几年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即使在补贴政策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来消化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倾向于垄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上游、中游到下游。最上游的锂钴资源,把矿产资源挖出来,提炼出碳酸锂、氧化钴等一些矿产资源,做成各种材料做电池。中游把资源做成锂电池的四大材料,最重要的部件包括电池的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当然也包括一些其他结构件,比如锂铜箔,也算中游。下游的汽车厂商,比如广汽、比亚迪,也包括一些充电设施,充电桩可以算是下游产业。主要上游产品碳酸锂和氧化钴的格局不是特别好,产品价格仍处于下降通道,或处于底部,短期内可能很难再出现大行情。2016、2017年波澜壮阔的上涨行情,如果没有产品涨价,碳酸锂和氧化评估产业链上的公司不一定有非常好的投资机会,至少相比其他环节不是最好的。在中游锂电池电芯的成本构成中,正极材料约占锂电池电芯成本的30%至40%,负极约10%,隔膜和电解液只有几个点,其余包括人工成本和制造成本。2018年国内120万辆电动车销量50度,对应6000万度电,不含税价格约1元/瓦时,对应约600亿动力锂电池市场空间,对应成本约420亿,正极约占43%,市场空间约180亿,其他材料40-50亿。

Tesla, BYD, Mercedes-Benz, BMW, Beijing

从细分来看,电池材料最主要的正极材料主要是三元工艺,即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能量密度相对较高。2018年三元电池占比大幅提升,目前超过60%。阴极材料的变化也导致了隔膜行业的巨大变化。以前正极材料是磷酸亚铁锂的时候,干隔膜用的比较多。现在用三元材料,变成了湿隔膜,相对更稳定,对产品性能的提升也有更大的好处。经过几年的竞争,中游各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锂电池行业老大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次子比亚迪2018年装机量占比65%,已经是双寡头。隔膜行业、电解液行业,第一和第二加起来也占了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正极材料可能比较分散,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正极材料可能会逐渐成为行业的龙头。大家可能更容易接触到下游,因为电动车是卖给消费者的,比如特斯拉、比亚迪、吉利等。,包括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大家可能都接触过。未来两年中国的下游会有很大的变化,原因有二。第一,特斯拉2019年开始在上海建厂,估计2020年左右出车。此外,传统的国际制造商将陆续推出许多新能源汽车。下游,这在2019年可能会越演越烈。特斯拉将在2020年左右生产model3,在中国生产的成本等各方面都有下降空间,产品价格也有下降空间。如果其产品价格下降到接近国内厂商,就意味着国内厂商将直接面临竞争。从客观的角度来看,相比特斯拉,我们的国货在各种体验上还是有差距的。下游的竞争可能会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在补贴下降后,或者补贴完全取消后,谁的成本更高……消费者愿不愿意买取决于车厂的产品竞争力,不确定性会越来越大。现在中游最大的投资机会在新能源领域。届时,从政策上看,虽然2020年将取消补贴,但并不意味着国家不会支持这个行业。未来补贴方向是基础设施和运营方向,对消费者有帮助。政策还是支持的。从市场空间来看,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在200万辆左右,未来三年还有30%左右的增长空间,所以行业增长空间还是很确定的。从产业链各方面来看,上游的短期机会不会特别大,最多是反弹,所以很难有趋势性机会。整车下游的竞争可能会越来越激烈,暂时没办法确定哪家厂商最后能跑出来。如果大家都想和特斯拉、奔驰、宝马去PK,不一定能占到便宜。以前这些厂商在国内没有型号,也没有补贴。国内厂商有竞争优势,但是没有补贴的时候,直接面对竞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一样的情况,下游环节可能不是很好。中游环节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因为它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制造业。一是技术性比较强,是国内厂商可以充分发挥优势的领域,就像智能手机产业链一样。苹果虽然不来自中国,但制造基本在中国。这或许会重演苹果智能手机产业链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故事。不管以后是特斯拉还是比亚迪,奔驰还是宝马在街上跑,车上装的电池都可能是中国生产的,电池用的材料也可能是中国生产的。我们把投资集中在中游。现实是,世界五大巨头松下、三星、LG、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是目前世界上锂电池产能最强的公司。这种格局短期内很难改变,这五大巨头的供应商未来会有非常非常大的机会。产业链的几个环节非常集中,隔膜和电解液这两个重要环节非常有机会。行业老大和老二已经占据了近50%的市场份额,并且还在不断扩大产能。很难撼动领先地位。有人会说,既然行业这么好,大家会扩大生产吗?2017年有大量公司想投资扩建隔膜生产线,包括一些其他行业的公司。当时很多隔膜厂商都声称要扩大生产。据统计,2018年隔膜行业产能将接近80亿㎡。但2018年、2019年,当时说要扩产的公司基本都无法扩大产能,因为隔膜的技术含量很高,门槛比较高。薄膜中每个点的厚度差不应超过0.5微米。美光是一个很小的单位,所以难度很大,技术性很强。所以行业龙头公司还有非常大的空间。电解液也需要重点关注,行业结构也很好。经过几年的价格战,很多厂商已经退出了。现在剩下的占了行业的七八成,老大和老二加起来占了半壁江山。经过几年的降价,电解液已经到了成本线,前几个月价格已经见底。随着电动车销量越来越大,每年增长30%左右,电解液的使用量肯定会增加。另外,可以重点关注特斯拉产业链。虽然公司争议很大,但如果成功了,可能就是下一个苹果。特斯拉在中国的产业链上有很多上市公司。如果特斯拉最终成功,其产业链公司仍有较大机会。必须关注新能源汽车板块的机会。大盘从2440点反弹到现在,新能源汽车sec……r是成长股中反弹幅度最小的。如果市场继续反弹,或者高位震荡,新能源汽车板块将迎来一波补涨行情。从长期来看,行业的成长空间非常大。从短线来看,如果大盘上涨,可能会弥补涨幅。所以无论长期还是短期,目前的位置都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风险收益比很高。以下是提问环节:问题:就下游而言,你更看好新势力还是传统厂商?卜凡:对于下游企业,我们更看好传统大厂。首先,从事行业的时间比较长;其次,其主营业务是造血。目前纯电动车和燃油车的外形变化不大。所以我个人认为传统大厂成功的概率会更高。目前大部分新势力都是烧钱模式,除非是一些有核心技术或者独特造车理念的公司,比如特斯拉。问题:您认为新能源汽车未来有哪些政策风险?卜凡: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的许可上。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有便捷的上牌途径,一旦政策取消或收紧,可能会对新能源汽车造成一定影响。问题:补贴退坡将如何导致产业链重塑?卜凡:补贴会降低产业链的毛利率,成本规模和技术门槛会逐渐提高行业集中度。2021年,如果补贴完全退去,对国内外中游厂商会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大众、特斯拉。问:关于造车新势力的融资问题,请问范总,目前留给造车新势力的时间窗口还有多少?卜凡:目前新生力量补贴退路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因为很多公司刚造车,补贴就没了,或者很少,对新电公司的汽车量产影响很大;但新电公司如果能把量搞上去,同时打通整个产业链,或许能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活下来。问题: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哪个环节最具投资价值?卜凡:最有希望的是中游。材料公司如果能进入供应链,就能分享行业增长带来的红利。中国制造业在成本、供应链、产业等方面都有很强的竞争优势。问题:您认为新能源汽车未来有哪些政策风险?卜凡: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的许可上。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有便捷的上牌途径,一旦政策取消或收紧,可能会对新能源汽车造成一定影响。问题:补贴退坡将如何导致产业链重塑?卜凡:补贴会降低产业链的毛利率,成本规模和技术门槛会逐渐提高行业集中度。2021年,如果补贴完全退去,对国内外中游厂商会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大众、特斯拉。问:关于造车新势力的融资问题,请问范总,目前留给造车新势力的时间窗口还有多少?卜凡:目前新生力量补贴退路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因为很多公司刚造车,补贴就没了,或者很少,对新电公司的汽车量产影响很大;但新电公司如果能把量搞上去,同时打通整个产业链,或许能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活下来。问题: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哪个环节最具投资价值?卜凡:最有希望的是中游。材料公司如果能进入供应链,就能分享行业增长带来的红利。中国制造业在成本、供应链、产业等方面都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标签:特斯拉比亚迪奔驰宝马北京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5G引领汽车技术新趋势 智能科技带来全新体验

2018年下半年中国车市陡然下滑,2019年第一季度也并无起色,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众多车企都在寻求穿越寒流的方法。正在举办的2019上海车展,则成为各个车企展示自身实力的重要舞台。

1900/1/1 0:00:00
上海车展中的蔚来,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在这次上海车展上,蔚来的发布会非常简短。

1900/1/1 0:00:00
戴姆勒裁员一万转向电动化,新晋CP宝马的电动之路又走得如何?

4月22日,上海车展还热乎儿着的时候,就听说戴姆勒要开始裁员了。其实在3月初,戴姆勒CEO蔡澈曾经表示“现在公布成本削减计划的细节还太早”。

1900/1/1 0:00:00
合众新能源30亿融资背后的分量

或许,只有极少数的人将焦点放在了30融资背后的分量。4月18日,上海车展期间,合众新能源向外界释放了一个巨大的信号。

1900/1/1 0:00:00
特斯拉是怎么变成“定时炸弹”的?

4月21日晚间,上海市某小区地下车库发生火灾,起因是一辆停放在地下一层车库的特斯拉ModelS发生自燃,并迅速引燃了周边车辆。随后消防队派了15辆消防车用了将近一小时才将大火扑灭。

1900/1/1 0:00:00
造车新势力洗牌渐近:缺席车展、临阵换人和新车“跳票”

造车新势力拜腾汽车并没有出现在上海车展上,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车展上被热议的对象。背后的原因来自于,几天前,原为拜腾汽车董事长的毕福康CarstenBreitfeld被外媒爆出离职。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