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效率是评价电池组轻量化水平的一个参数。算法是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实际上等于所有电池单体的质量和/或电池组的质量。为了评价2018年行业的技术水平,我们对证书中的数据进行了计算。以下数据和图表对车辆的能量密度进行了加权,反映了实际售出车辆的分布情况。从在售车型来看,2018年在售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群效率约为0.4-0.9,其中0.6-0.7相对分布更多。从车型上来说,不同车型之间差异很大。比如乘用车还是大多在0.6-0.7之间,乘用车主要在0.8以上。原因如下:(1)乘用车以三元为主,而乘用车以磷酸亚铁锂为主,所以磷酸亚铁锂在热失控控制上可能更有优势。(2)乘用车销量大,出现问题的可能性高;乘用车数量相对较少,厂家的重点可能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补贴,对于安全装置相对较少。当然,这些观点还有待商榷。如有不同意见,请在文末留言。有哪些乘用车企业的集团效率在80%以上,现在的龙头企业水平如何?如果按产品公布号排序,可以发现比亚迪目前在集团效率上处于领先地位。前20名车型中,有11款来自比亚迪,前8款均有涵盖。无论三元还是磷酸亚铁锂,组效率都能达到80%以上。但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的秦Pro(续航420km,电池组重量360kg)比秦EV400(续航400km,电池组重量444kg)出得晚,但群效率从0.87下降到0.78左右。同时,通过估算,我们发现秦EV450的能量密度为156Wh/kg,秦Pro电池的能量密度为201Wh/kg,说明这两代电池的能量密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能量密度的提高,一些必要的辅助材料的应用增加了,系统的群效率下降了;但从整车耗电量来看,从原来的15.12kWh/100km下降到了现在的13.4kWh/100km。整体来说,通过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来优化整车的功耗。除了比亚迪,还有其他一些企业,如东风、图灵、长安、力帆等,它们的C2P效率更高。比亚迪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出比亚迪绝大部分纯电动汽车的C2P效率都在0.75以上,而专用车和客车则高于乘用车。BAIC新能源下图数据显示,BAIC新能源的动力电池组C2P效率主要在0.53-0.73之间,大部分聚集在0.6左右。SAIC(荣威& amp;目前SAIC的纯电动组效率维持在0.65~0.7左右,与BAIC相近。广汽的C2P主要集中在0.6左右。吉利吉利目前车型较少,但群体效率在0.65左右。长安乘用车的群体效率还是以0.6为主,大部分集中在0.6-0.65之间。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企业特斯拉的数据主要来自cleantechnica。可以看到特斯拉从Model S转Model3从18650到21700。但单就电池的能量密度而言,提升有限,但组效率有了很大提升。使用圆柱形电池的Model 3的组效率可以和目前使用方形电池的国内企业相差无几。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目前乘用车的群体效率在0.6-0.7之间,乘用车的群体效率基本在0.8以上;目前比亚迪在集团效率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应用可能会牺牲一部分组效率,但在车辆续航水平上还是可以提高的。当然,评价群体效率的单一参数并不能简单判断企业的包设计技术能力(如领路和力帆等。),但其实安全性、使用寿命等参数也要考虑进去。本文只分析一个参数,仅供参考。组效率是评价电池组轻量化水平的一个参数。算法是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实际上等于所有电池单体的质量和/或电池组的质量。为了评价2018年行业的技术水平,我们对证书中的数据进行了计算。以下数据和图表对车辆的能量密度进行了加权,反映了实际售出车辆的分布情况。从在售车型来看,2018年在售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群效率约为0.4-0.9,其中0.6-0.7相对分布更多。从车型上来说,不同车型之间差异很大。比如乘用车还是大多在0.6-0.7之间,乘用车主要在0.8以上。原因如下:(1)乘用车以三元为主,而乘用车以磷酸亚铁锂为主,所以磷酸亚铁锂在热失控控制上可能更有优势。(2)乘用车销量大,出现问题的可能性高;乘用车数量相对较少,厂家的重点可能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补贴,对于安全装置相对较少。当然,这些观点还有待商榷。如有不同意见,请在文末留言。有哪些乘用车企业的集团效率在80%以上,现在的龙头企业水平如何?如果按产品公布号排序,可以发现比亚迪目前在集团效率上处于领先地位。前20名车型中,有11款来自比亚迪,前8款均有涵盖。无论三元还是磷酸亚铁锂,组效率都能达到80%以上。但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的秦Pro(续航420km,电池组重量360kg)比秦EV400(续航400km,电池组重量444kg)出得晚,但群效率从0.87下降到0.78左右。同时,通过估算,我们发现秦EV450的能量密度为156Wh/kg,秦Pro电池的能量密度为201Wh/kg,说明这两代电池的能量密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能量密度的提高,一些必要的辅助材料的应用增加了,系统的群效率下降了;但从整车耗电量来看,从原来的15.12kWh/100km下降到了现在的13.4kWh/100km。整体来说,通过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来优化整车的功耗。除了比亚迪,还有其他一些企业,如东风、图灵、长安、力帆等,它们的C2P效率更高。比亚迪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出比亚迪绝大部分纯电动汽车的C2P效率都在0.75以上,而专用车和客车则高于乘用车。BAIC新能源下图数据显示,BAIC新能源的动力电池组C2P效率主要在0.53-0.73之间,大部分聚集在0.6左右。SAIC(荣威& amp;目前SAIC的纯电动组效率维持在0.65~0.7左右,与BAIC相近。广汽的C2P主要集中在0.6左右。吉利吉利目前车型较少,但群体效率在0.65左右。长安乘用车的群体效率还是以0.6为主,大部分集中在0.6-0.65之间。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企业特斯拉的数据主要来自cleantechnica。可以看到特斯拉从Model S转Model3从18650到21700。但单就电池的能量密度而言,提升有限,但组效率有了很大提升。使用圆柱形电池的Model 3的组效率可以和目前使用方形电池的国内企业相差无几。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目前乘用车的群体效率在0.6-0.7之间,乘用车的群体效率基本在0.8以上;目前比亚迪在集团效率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应用可能会牺牲一部分组效率,但在车辆续航水平上还是可以提高的。当然,评价群体效率的单一参数并不能简单判断企业的包设计技术能力(如领路和力帆等。),但其实安全性、使用寿命等参数也要考虑进去。本文只分析一个参数,仅供参考。
“现在(新能源项目)大部分都停工了,快没法做了。”陈军(化名)有点无奈的说。
1900/1/1 0:00:00根据乘联会公布的国内乘用车销量数据显示,4月乘用车市场销售量持续下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国六政策的逐步临近,导致部分想买车的人拿着钱纠结是买国五还是买国六车,不敢轻易下手,让各大厂家的库存鸭梨山大。
1900/1/1 0:00:00在西安维修站ES8自燃事件之后,5月16日上海嘉定区安礼路附近的一台蔚来ES8又突然冒烟,在此次事故原因尚未查明的情况下,5月17日晚间,
1900/1/1 0:00:00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到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大势所趋。在硬件和制造领域拥有超130年丰富经验的传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也开始转身,已然从一家传统工业型企业转型成为全球领先的物联网公司。
1900/1/1 0:00:00日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英飞凌与大众汽车集团达成战略合作,英飞凌将成为大众汽车集团未来汽车供应链的合作伙伴。
1900/1/1 0:00:00不久前,“西安奔驰漏油事件”一度把奔驰抛向了“风口浪尖”,4S店违规收取“金融服务费”一事更是引发了轩然大波。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