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目前来看,中国汽车市场的走势还是有些扑朔迷离的。随着整个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持续大幅下滑,很多汽车厂商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对于大多数自主品牌来说,这样一个没有春天的寒冬,更像是一场蓄谋已久的灾难。当它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生长,也没有人告诉他们什么时候会结束。你愿意帮助他们吗?更令人担忧的是,在我们看来,曾经有利于自主品牌发展的窗口期正在逐渐关闭。在未来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对于大多数自主品牌来说,市场给出的态度是一场不见血的屠杀。为什么我们会突然有这样的感觉?我们必须从最近一段时间的大量数据和企业趋势开始。
2019年4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为58.47万辆,市场份额为37.13%。这是继2014年之后,自主品牌在中国乘用车市场份额的新低,也就是说,在经历了过山车周期之后,自主品牌又回到了原点,在地上砸了一个洞。当然,与可怕的低市场份额相比,目前自主品牌的数量与2014年不可同日而语。换句话说,在自主品牌数量增加的情况下,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
同时,我们得到了一份2019年4月份汽车销量下滑超过50%的车企名单。我们发现,在表中所列的27家车企中,除了六七家合资品牌外,其余都是自主品牌,更令人绝望的是,其中很多车企在绝对销量数据上也非常差。这就是问题所在。
如果说购置税减免是2014年自主品牌处于低谷时的一道曙光,那么现在摆在自主品牌面前的就是一把利刃。为什么说自主品牌发展的窗口期即将关闭?一方面,相关政策扶持的时间段,本应是自主品牌安家落户、发展核心技术和优势的阶段,但遗憾的是,现阶段几乎所有自主品牌都在跑马圈地。很少有车企在核心竞争力上有太大的进步,即使是少数头部品牌。现在说到竞争核心竞争力,自主品牌都是哑巴,在与合资品牌的竞争中失去了先机。从目前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来看,显然大部分自主品牌已经落后了。
同时,随着众多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深耕,自主品牌的市场空间也在被进一步挤压。乘联会数据显示,一季度,自主品牌在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县乡市场五个级别市场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自主品牌曾经倚重的小城市和县乡市场,现在已经成为自主品牌的悲哀,下滑率达到19%、18%。这些本应由自主品牌占领的市场,正在被合资品牌强势切入。丰田、本田、大众、通用的廉价车和廉价品牌,正以更低调但相当激进的态势占领着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
所以未来还会剩下多少自主品牌是一个长期的话题。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很难得出结论,但我们可以预测的是,这一轮车市寒冬的持续行情应该会更长。对于很多二三线自主品牌来说,可能很难再见到曙光了。就连长安汽车等一线品牌也开始代工绿驰电动车。原因很简单。长安汽车旗下所有合资品牌,销售形势都很严峻。对于很多自主品牌厂商来说,连这样的机会都没有,这就是科……的问题。
而且,更重要的是,自主品牌经过几次明显的政策激励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一再缩水;自主品牌厂商依然没有形成除低价之外的核心竞争力,即使是吉利、长城这样的厂商,所以相关主管部门也逐渐放弃了这些“打不起的仗”,从去年很多厂商想尽办法重启购置税减免政策就可以看出,所以中国汽车市场未来的竞争时代即将到来,这对很多自主品牌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在未来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我们相信一定会有一些自主品牌走出去,类似于现在的幻速和比速品牌,但是从总量上来说,自主品牌数量的减少可能不会很大,但是合资品牌依然强势,大部分自主品牌没有竞争力,所以强势品牌不会剩下很多。我们甚至可以断言,十年后,与大量合资品牌平起平坐的自主品牌不会超过五个。当然,这也是基于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规律。毕竟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和地区有这么多的汽车品牌,销量还是完全集中在国内,所以自主品牌的洗牌来了,自主品牌的时代来了!至少目前来看,中国汽车市场的走势还是有些扑朔迷离的。随着整个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持续大幅下滑,很多汽车厂商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对于大多数自主品牌来说,这样一个没有春天的寒冬,更像是一场蓄谋已久的灾难。当它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生长,也没有人告诉他们什么时候会结束。你愿意帮助他们吗?更令人担忧的是,在我们看来,曾经有利于自主品牌发展的窗口期正在逐渐关闭。在未来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对于大多数自主品牌来说,市场给出的态度是一场不见血的屠杀。为什么我们会突然有这样的感觉?我们必须从最近一段时间的大量数据和企业趋势开始。
2019年4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为58.47万辆,市场份额为37.13%。这是继2014年之后,自主品牌在中国乘用车市场份额的新低,也就是说,在经历了过山车周期之后,自主品牌又回到了原点,在地上砸了一个洞。当然,与可怕的低市场份额相比,目前自主品牌的数量与2014年不可同日而语。换句话说,在自主品牌数量增加的情况下,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
同时,我们得到了一份2019年4月份汽车销量下滑超过50%的车企名单。我们发现,在表中所列的27家车企中,除了六七家合资品牌外,其余的都是自主品牌,更令人绝望的是,其中很多车企的绝对销量数据也非常差。这就是问题所在。
如果说购置税减免是2014年自主品牌处于低谷时的一道曙光,那么现在摆在自主品牌面前的就是一把利刃。为什么说自主品牌发展的窗口期即将关闭?一方面,相关政策扶持的时间段,本应是自主品牌安家落户、发展核心技术和优势的阶段,但遗憾的是,现阶段几乎所有自主品牌都在跑马圈地。很少有车企在核心竞争力上有太大的进步,即使是少数头部品牌。现在说到竞争核心竞争力,自主品牌都是哑巴,在与合资品牌的竞争中失去了先机。从目前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来看,显然大部分自主品牌已经落后了。
同时,随着众多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深耕,自主品牌的市场空间也在被进一步挤压。乘联会数据显示,一季度,自主品牌在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县乡市场五个级别市场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自主品牌曾经倚重的小城市和县乡市场,现在已经成为自主品牌的悲哀,下滑率达到19%、18%。这些本应由自主品牌占领的市场,正在被合资品牌强势切入。丰田、本田、大众、通用的廉价车和廉价品牌,正以更低调但相当激进的态势占领着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
所以未来还会剩下多少自主品牌是一个长期的话题。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很难得出结论,但我们可以预测的是,这一轮车市寒冬的持续行情应该会更长。对于很多二三线自主品牌来说,可能很难再见到曙光了。就连长安汽车等一线品牌也开始代工绿驰电动车。原因很简单。长安汽车旗下所有合资品牌,销售形势都很严峻。对于很多自主品牌厂商来说,连这样的机会都没有,这就是k……的问题。
而且,更重要的是,自主品牌经过几次明显的政策激励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一再缩水;自主品牌厂商依然没有形成除低价之外的核心竞争力,即使是吉利、长城这样的厂商,所以相关主管部门也逐渐放弃了这些“打不起的仗”,从去年很多厂商想尽办法重启购置税减免政策就可以看出,所以中国汽车市场未来的竞争时代即将到来,这对很多自主品牌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在未来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我们相信一定会有一些自主品牌走出去,类似于现在的幻速和比速品牌,但是从总量上来说,自主品牌数量的减少可能不会很大,但是合资品牌依然强势,大部分自主品牌没有竞争力,所以强势品牌不会剩下很多。我们甚至可以断言,十年后,与大量合资品牌平起平坐的自主品牌不会超过五个。当然,这也是基于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规律。毕竟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和地区有这么多的汽车品牌,销量还是完全集中在国内,所以自主品牌的洗牌来了,自主品牌的时代来了!
5月16日,国轩高科与领途汽车在合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900/1/1 0:00:00进入2019年后,市面上在售的很多新能源车型都在今年推出了中期改款车型,那作为传统豪华车企的宝马肯定也不例外,
1900/1/1 0:00:00图片来自“racshopcouk”编者按2019年的补贴政策显示,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金额不再仅以续驶里程为依据,同时还要参考电池能量密度以及车辆能耗。
1900/1/1 0:00:005月18日,我们在使用即行car2go的时候意外发现,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弹出一封“致歉信”。
1900/1/1 0:00:00近日,一张“自愿降薪申请书”广为流传,让吉利汽车再次站上了风口浪尖。
1900/1/1 0:00:00网约车市场在去年滴滴事件之后仿佛陷入了一段时间的沉寂,事实上,共享出行虽然面临市场盈利等挑战,但仍然阻挡不了企业不断入局的热情。3月22日,T3出行项目启动。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