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自愿”降薪折射制造业发展之殇?来自车企制造一线的呐喊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近日,一份“自愿降薪申请”广为流传,让吉利汽车再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上。这份《降薪申请书》要求员工“自愿”申请降薪和年终奖元,作为联合运营费用。未完成年度产销“任务”的,扣减相应的联营费用,直至完成。虽然吉利汽车很快回应,称不存在所谓的“降薪”,但还是备受关注。从现实情况来看,吉利汽车在经历了一轮快速发展后,确实面临着库存压力大、资金链紧张等问题。这两年,又一家自主车企在市场竞争中日益边缘化。面对即将到来的国六排放标准,显然无法应对。降薪裁员,放大假期,鼓励员工自己寻找出路,似乎成了不得已的选择。得益于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吉利汽车已经成为新一代自主领军企业。2015年吉利年销量50万辆,2018年攀升至152万辆。吉利在市场上大获成功,跃居国内主流汽车品牌第一阵营,力争到2020年实现年产销200万辆的战略目标。羽翼未丰的吉利开始在各大车企疯狂挖角。像造车新势力一样,向各大车企的成熟人才开出了两倍甚至更多的年薪,让很多二线车企的骨干人才“心花怒放”,又无可奈何。吉利甚至在一家车企的技术中心100米外搭起棚子举办招聘会,投入巨资招聘高级技术人才。然而月不长花不长红。中国汽车市场已经不可避免地转为下降趋势。2018年,吉利勉强实现了年销量150万辆的目标。2019年,在行业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吉利的市场表现并不乐观。今年前4个月,吉利共实现销量47万辆,同比下降10%,仅完成全年151万辆销售目标的31%,比时间进度低33%。考虑到第二季度是传统的汽车销售淡季,吉利实际上面临着更大的经营压力。更有甚者,吉利为了实现销售目标,对经销商进行了长时间、大规模的压价,造成了巨大的库存,成为了国六即将实施之际吉利最大的“烫手山芋”。据了解,目前在市场终端,吉利汽车以五折和六折促销量最大。吉利只是这场巨变的一个缩影,中国汽车工业整体也迎来了黑暗时刻。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汽车销量同比下降12.1%。在车市低迷的阴影下,很多车企销量低迷。无论是基础扎实的传统车企,还是信心十足的造车新军,对于市场环境的急转直下都始料不及,降薪、裁员、停产的消息频频传出。其中,北汽幻速于2018年7月开始停产,直到12月21日才宣布部分复产;由于SR7和SR9销量低迷,众泰临沂基地已经全面停产;神龙汽车计划裁员1500人;就连被普遍视为造车新势力领头羊的蔚来汽车,也计划在2019年裁员3%.........................................................................................................................................归根结底,人是企业的核心要素。汽车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组成,从R&D、制造、销售、服务的产业链非常长,需要强大的系统能力保障。汽车从业者的专业能力很重要,对于制造系统来说工匠精神尤为突出。这不仅包括从事设计的工程师,还包括大量的技术人员、质量工程师和生产线工人。面对汽车市场前所未有的负增长,许多汽车公司进行了人事和薪酬调整,大量关键员工离职。尤其是二三线汽车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人才流失挑战。表面上看,似乎一些员工的流失不会造成生产和R&D的停滞,但这实际上是建立在一个小企业的基础上的。对于特别注重工艺的制造业来说,这种变化是潜移默化的,有点像温水煮青蛙。恕我直言,很多车企发展了很多年,但基础并不扎实。近年来,在整个国民经济“脱实向虚”的大气候下,目前,各大汽车企业的制造工厂更新换代成练兵场。新员工进入后,会被分配到冲压、焊接、喷漆、流水线。面对冲压的噪音,焊接的烟尘,喷漆的异味,总装的复杂,95年后甚至00后出生的新员工似乎越来越适应不了。过去几年汽车市场的火爆,让很多民营企业盲目扩张。但由于市场波动,他们无法及时调整和预期。招聘生产线员工时,他们的承诺无法兑现。在基层频繁罢工,甚至大量员工流失后,他们开始打着“校企合作”的幌子,大量招聘实习生做临时工,以降低人力成本,但实际上却成了廉价劳动力。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让制造体系的根基松动了。一些有上进心的工人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招聘,逐渐成长为工艺质量、专业管理或营销人员,走出了汽车生产线;也有受不了汽车制造的累、脏、苦而选择离职,开始从事其他行业的劳动者,而剩下的大部分劳动者都是被迫或无奈的。不得不说,目前很多汽车制造工厂里都是“老弱病残”的工人。他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无助的”工作者和“流氓”工作者。一类是“无助”的工人。基于自己的能力,他们知道自己无法适应社会竞争,只能坚守现在的岗位。另一种是“流氓”工作者。小康家庭可能不需要他挣多少钱,但他必须有一份工作。这样的人“漂”在工厂里,不仅无所事事,甚至喜欢无事生非。有着多年制造业基层管理经验的笔者,现在看到越来越多开着豪车在生产线上工作的90后/95后。主机厂尚且如此,很多配套厂商更是不堪其扰。他们甚至可以把冲压件、焊接件委托给“农民工”直接加工。没有任何专业训练和技能,他们连最基本的电极打磨都做不到,出现假焊、假焊是常事,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车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异响。在这样不堪的汽车制造工厂和工人中,怎么谈“工匠精神”?其实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工匠精神,那么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工人失去工匠精神,加速逃离工厂呢?归根结底,工匠精神赖以生存的土壤已经没有了。工匠和师傅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全心全意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每一个细节上力求完美,一丝不苟。现在商业社会飞速发展,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变得相对低下。十几年前吃香的高级技师被尊重和重视的程度大大降低,待遇每况愈下,甚至成为“边缘人”。汽车制造厂也是如此。相对于工程师和质量工程师的待遇,制造业工人的工资很低。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机制下,一个工人的工资不可能支撑一家三口的生活开支,更别说买车买房过上体面的生活了,这严重打击了很多工人的自信心,让更多的人从心底里想“逃离”工厂。以笔者近十年的制造业基层管理经验来看,培养一个熟练的操作工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而培养一个高级技师和工程师至少需要八到十年的时间,这取决于个人的理解和耐心,但损失只是在一瞬间。R&D、科技和制造业关键人才的不断流失,加速了车企的失血,让它们变得虚弱。新选拔的专业技术人员或新招聘的员工成长需要很长时间,空档期导致中间骨干断层,专业技能退化。更严重的是,大部分95/00后年轻人更不愿意从事传统制造业工作,车企和工厂未来可能面临无新员工可用的局面。说到工艺,就不得不提德国了。在德国,无论家、教育家、企业家、工程师还是技术人员,只有职业的区别,没有自卑,也没有当工人的耻辱。正因为如此,德国人才能静下心来做好本职工作。技工收入也很高。普通技工2000-3000欧元(约合14500-22000人民币)的收入并不比大学毕业生差,更容易找到工作。高级技师是企业的财富。他们的收入更高,养家糊口不再是问题,还能享受高品质的生活。德国技术人员也可以申请在应用技术大学深造,毕业后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学位。因此,德国工人以精湛的工艺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德国制造”。近几十年来,在西方国家中,德国在经济稳定性方面是数一数二的,远远超过美、日、英、法。“工匠精神”不是一种浪漫主义。什么时候……e社会没有为培育“工匠精神”提供肥沃的土壤,仅靠道德影响和形象宣传来呼唤“工匠精神”多少有些“空中楼阁”。可喜的是,2016年至2019年,“工匠精神”一词连续四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提到“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017年提到“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工匠文化”,2018年提到“弘扬工匠精神,做中国制造的质量革命”,2019年又是“大力弘扬奋斗精神、科学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可以看出,中国已经意识到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工匠精神,但现实中市场的巨大变化让企业仓促应对,尤其是近年来在“虚实分离”的大气候下,实体经济受到极大冲击,尤其是自主车企的制造体系比合资车企更不稳定,加剧了“工匠精神”的流失。当今社会的“工匠精神”已经远远超出了技能的范畴,不仅仅停留在工匠身上,更体现了工匠精神在工艺、技术、质量、管理乃至服务上的凝聚力。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努力,其中工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得到全社会的更多关注。只有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工匠团队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在新时代,中国要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就要在全社会弘扬工匠精神,全方位支持制造业发展,提高制造业盈利能力,改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增强新时代工人阶级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大力培养工匠,让广大劳动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立足岗位、热爱工作、精益求精。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微笑的汽车人和制造商,也希望看到生机勃勃的制造业和强大的“中国制造”!近日,一份“自愿降薪申请”广为流传,让吉利汽车再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上。这份《降薪申请书》要求员工“自愿”申请降薪和年终奖元,作为联合运营费用。未完成年度产销“任务”的,扣减相应的联营费用,直至完成。虽然吉利汽车很快回应,称不存在所谓的“降薪”,但还是备受关注。从现实情况来看,吉利汽车在经历了一轮快速发展后,确实面临着库存压力大、资金链紧张等问题。这两年,又一家自主车企在市场竞争中日益边缘化。面对即将到来的国六排放标准,显然无法应对。降薪裁员,放大假期,鼓励员工自己寻找出路,似乎成了不得已的选择。得益于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吉利汽车已经成为新一代自主领军企业。2015年吉利年销量50万辆,2018年攀升至152万辆。吉利在市场上大获成功,跃居国内主流汽车品牌第一阵营,力争到2020年实现年产销200万辆的战略目标。羽翼未丰的吉利开始在各大车企疯狂挖角。像造车新势力一样,向各大车企的成熟人才开出了两倍甚至更多的年薪,让很多二线车企的骨干人才“心花怒放”,又无可奈何。吉利甚至在一家车企的技术中心100米外搭起棚子举办招聘会,投入巨资招聘高级技术人才。然而月不长花不长红。中国汽车市场已经不可避免地转为下降趋势。2018年,吉利勉强实现了年销量150万辆的目标。2019年,在行业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吉利的市场表现并不乐观。今年前4个月,吉利共实现销量47万辆,同比下降10%,仅完成全年151万辆销售目标的31%,比时间进度低33%。考虑到第二季度是传统的汽车销售淡季,吉利实际上面临着更大的经营压力。更有甚者,吉利为了实现销售目标,对经销商进行了长时间、大规模的压价,造成了巨大的库存,成为了国六即将实施之际吉利最大的“烫手山芋”。据了解,目前在市场终端,吉利汽车以五折和六折促销量最大。吉利只是这场巨变的一个缩影,中国汽车工业整体也迎来了黑暗时刻。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汽车销量同比下降12.1%。在车市低迷的阴影下,很多车企销量低迷。无论是基础扎实的传统车企,还是信心十足的造车新军,对于市场环境的急转直下都始料不及,降薪、裁员、停产的消息频频传出。其中,北汽幻速于2018年7月开始停产,直到12月21日才宣布部分复产;由于SR7和SR9销量低迷,众泰临沂基地已经全面停产;神龙汽车计划裁员1500人;就连被普遍视为造车新势力领头羊的蔚来汽车,也计划在2019年裁员3%.........................................................................................................................................归根结底,人是企业的核心要素。汽车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组成,从R&D、制造、销售、服务的产业链非常长,需要强大的系统能力保障。汽车从业者的专业能力很重要,对于制造系统来说工匠精神尤为突出。这不仅包括从事设计的工程师,还包括大量的技术人员、质量工程师和生产线工人。面对汽车市场前所未有的负增长,许多汽车公司进行了人事和薪酬调整,大量关键员工离职。尤其是二三线汽车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人才流失挑战。表面上看,似乎一些员工的流失不会造成生产和R&D的停滞,但这实际上是建立在一个小企业的基础上的。对于特别注重工艺的制造业来说,这种变化是潜移默化的,有点像温水煮青蛙。恕我直言,很多车企发展了很多年,但基础并不扎实。近年来,在整个国民经济“脱实向虚”的大气候下,目前,各大汽车企业的制造工厂更新换代成练兵场。新员工进入后,会被分配到冲压、焊接、喷漆、流水线。面对冲压的噪音,焊接的烟尘,喷漆的异味,总装的复杂,95年后甚至00后出生的新员工似乎越来越适应不了。过去几年汽车市场的火爆,让很多民营企业盲目扩张。但由于市场波动,他们无法及时调整和预期。招聘生产线员工时,他们的承诺无法兑现。在基层频繁罢工,甚至大量员工流失后,他们开始打着“校企合作”的幌子,大量招聘实习生做临时工,以降低人力成本,但实际上却成了廉价劳动力。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让制造体系的根基松动了。一些有上进心的工人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招聘,逐渐成长为工艺质量、专业管理或营销人员,走出了汽车生产线;也有受不了汽车制造的累、脏、苦而选择离职,开始从事其他行业的劳动者,而剩下的大部分劳动者都是被迫或无奈的。不得不说,目前很多汽车制造工厂里都是“老弱病残”的工人。他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无助的”工作者和“流氓”工作者。一类是“无助”的工人。基于自己的能力,他们知道自己无法适应社会竞争,只能坚守现在的岗位。另一种是“流氓”工作者。小康家庭可能不需要他挣多少钱,但他必须有一份工作。这样的人“漂”在工厂里,不仅无所事事,甚至喜欢无事生非。有着多年制造业基层管理经验的笔者,现在看到越来越多开着豪车在生产线上工作的90后/95后。主机厂尚且如此,很多配套厂商更是不堪其扰。他们甚至可以把冲压件、焊接件委托给“农民工”直接加工。没有任何专业训练和技能,他们连最基本的电极打磨都做不到,出现假焊、假焊是常事,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车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异响。在这样不堪的汽车制造工厂和工人中,怎么谈“工匠精神”?其实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工匠精神,那么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工人失去工匠精神,加速逃离工厂呢?归根结底,工匠精神赖以生存的土壤已经没有了。工匠和师傅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全心全意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每一个细节上力求完美,一丝不苟。现在商业社会飞速发展,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变得相对低下。十几年前吃香的高级技师被尊重和重视的程度大大降低,待遇每况愈下,甚至成为“边缘人”。汽车制造厂也是如此。相对于工程师和质量工程师的待遇,制造业工人的工资很低。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机制下,一个工人的工资不可能支撑一家三口的生活开支,更别说买车买房过上体面的生活了,这严重打击了很多工人的自信心,让更多的人从心底里想“逃离”工厂。以笔者近十年的制造业基层管理经验来看,培养一个熟练的操作工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而培养一个高级技师和工程师至少需要八到十年的时间,这取决于个人的理解和耐心,但损失只是在一瞬间。R&D、科技和制造业关键人才的不断流失,加速了车企的失血,让它们变得虚弱。新选拔的专业技术人员或新招聘的员工成长需要很长时间,空档期导致中间骨干断层,专业技能退化。更严重的是,大部分95/00后年轻人更不愿意从事传统制造业工作,车企和工厂未来可能面临无新员工可用的局面。说到工艺,就不得不提德国了。在德国,无论家、教育家、企业家、工程师还是技术人员,只有职业的区别,没有自卑,也没有当工人的耻辱。正因为如此,德国人才能静下心来做好本职工作。技工收入也很高。普通技工2000-3000欧元(约合14500-22000人民币)的收入并不比大学毕业生差,更容易找到工作。高级技师是企业的财富。他们的收入更高,养家糊口不再是问题,还能享受高品质的生活。德国技术人员也可以申请在应用技术大学深造,毕业后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学位。因此,德国工人以精湛的工艺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德国制造”。近几十年来,在西方国家中,德国在经济稳定性方面是数一数二的,远远超过美、日、英、法。“工匠精神”不是一种浪漫主义。什么时候……e社会没有为培育“工匠精神”提供肥沃的土壤,仅靠道德影响和形象宣传来呼唤“工匠精神”多少有些“空中楼阁”。可喜的是,2016年至2019年,“工匠精神”一词连续四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提到“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017年提到“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工匠文化”,2018年提到“弘扬工匠精神,做中国制造的质量革命”,2019年又是“大力弘扬奋斗精神、科学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可以看出,中国已经意识到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工匠精神,但现实中市场的巨大变化让企业仓促应对,尤其是近年来在“虚实分离”的大气候下,实体经济受到极大冲击,尤其是自主车企的制造体系比合资车企更不稳定,加剧了“工匠精神”的流失。当今社会的“工匠精神”已经远远超出了技能的范畴,不仅仅停留在工匠身上,更体现了工匠精神在工艺、技术、质量、管理乃至服务上的凝聚力。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努力,其中工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得到全社会的更多关注。只有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工匠团队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在新时代,中国要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就要在全社会弘扬工匠精神,全方位支持制造业发展,提高制造业盈利能力,改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增强新时代工人阶级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大力培养工匠,让广大劳动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立足岗位、热爱工作、精益求精。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微笑的汽车人和制造商,也希望看到生机勃勃的制造业和强大的“中国制造”!

标签:吉利汽车蔚来众泰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安全争议及铁锂回潮双重夹击下,三元锂电池地位依旧稳固

图片来自“racshopcouk”编者按2019年的补贴政策显示,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金额不再仅以续驶里程为依据,同时还要参考电池能量密度以及车辆能耗。

1900/1/1 0:00:00
最好的时间已经错过,未来十年能剩下几个自主品牌能和合资一战?

当下的中国车市走向,至少现在看来,还是有些扑朔迷离的,随着整个中国乘用车市场持续性、大幅度的下滑,很多汽车厂商已经到了快要扛不住的地步,而对于大多数的自主品牌来说,这样一次看不到春天的车市寒冬,

1900/1/1 0:00:00
car2go宣布退市,共享出行的未来到底是无人机还是有人机?

5月18日,我们在使用即行car2go的时候意外发现,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弹出一封“致歉信”。

1900/1/1 0:00:00
入局热度不减的网约车还有不少隐忧

网约车市场在去年滴滴事件之后仿佛陷入了一段时间的沉寂,事实上,共享出行虽然面临市场盈利等挑战,但仍然阻挡不了企业不断入局的热情。3月22日,T3出行项目启动。

1900/1/1 0:00:00
“国六”倒计时:车企争相倾销库存,车市寒冬“雪上加霜”

图片来自“东方IC”“(我了解到的)因为排放升级过快而受到压力,导致经营困难的企业包括主营高压共轨的辽宁新风和成都威特。

1900/1/1 0:00:00
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能否成为下一个风口?

图片来自“123rfcomcn”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动力电池的产量也在逐年攀升,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领域逐渐成为新的产业风口。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