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酷炫如特斯拉的大屏,也难逃这三个设计缺陷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特斯拉的出现让我们对“一个平板+四个轮子”的未来汽车的描述有了直观的认识。且不说自动驾驶体验有多神奇,17英寸的中控屏幕已经让整个车内交互体验与众不同。Model S之后,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走向“越来越大”的设计方向,一去不返。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坐进车里会给人一种走进电影院的错觉。上个月,《消费者报告/杂志》发表了一份车载娱乐信息系统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报告,特斯拉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第一名。该调查从三个维度考虑:音频、电话和导航。特斯拉获得86%的选票,宝马80%,表现最差的是丰田的高端品牌雷克萨斯(46%)。具体结果可以参考下图。根据研究公司IHS Markit给出的结果,今年在美国市场销售的车型中,82%配备了至少一个触摸屏,而5年前这一比例为53%。毫无疑问,无论从专业媒体还是资深行业机构的观点来看,中控区域从纯物理到触控的变化趋势越来越强,这导致了车内人机交互方式的巨大变化,也给汽车UI/UX的设计者带来了更多的挑战。虽然特斯拉的17英寸中控屏深受消费者喜爱,但也绝非完美。设计咨询公司尼尔森诺曼(Nielsen Norman)的高级分析师拉卢卡·布迪乌(Raluca Budiu)表示,虽然中控大屏可以同时显示足够多的信息,但点击充电站并在地图上导航到它是很方便的,一系列功能是希望驾驶变得更安全,更好地改善消费者的用户体验。但在现实中,一些小而基本的设计缺陷可能会让中控面板的使用变得繁琐。而当车速达到70 km/h时,这种复杂的设计可能会让你付出高昂的代价。尤其是特斯拉,把中控区的大部分功能都放到了触摸屏里,你开车的时候花在车机功能上的时间就相当于忽略了前面的路。我们以特斯拉为例,来说说它的中控面板在人机交互设计上的三个缺陷。大屏幕很酷,但是不提供震动反馈。特斯拉Model S/X的中控区域被一块17英寸的触摸屏占据,取代了传统汽车上常见的旋钮和按钮。这个设计真的很有前瞻性。进入车内会给你一种进入宇宙飞船的错觉。但是和任何触摸UI技术一样,你必须直视屏幕才能控制各种功能。在交互设计师看来,这缺乏“振动反馈”,你的手指不知道你在触摸什么,就像穿越一个普通的玻璃表面,没有任何功能定义。所以,如果这样的触控设计要用在汽车上,你需要在注意驾驶的同时流畅地控制一个交互界面,那么屏幕的“震动反馈”就很有必要。“如果它是一个物理按钮,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知道它的位置,我们几乎不需要在操作时完全专注于它。这就是为什么你可以边弹钢琴边看乐谱。尼尔森分析师布迪乌说。开车时,人们应该注意路况,而不是在触摸屏的子菜单中翻找和点击某个功能。升级到9.0版本的特斯拉Model S中控屏幕操作界面|官方截图但即使特斯拉的触摸屏模仿了传统的中控设计,大部分功能键都固化在屏幕上,实际上仍然没有办法解决“无触摸反馈”带来的交互障碍。Budiu解释说,“要定位一个虚拟按钮,我们首先需要从视觉上确认它的位置,即使你可能已经使用了几百万次。你不妨试试,桌上放个平板电脑,往前看。可以轻松输入开机密码吗?当然,这种缺少“震动反馈”的设计,从安全角度来说,是无法和其他明显更危险的行为相提并论的,比如边开车边发短信。但两种情况的共同点是,你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个交互界面上,但可能产生的后果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除了振动反馈,触摸屏的功能安排不合理。控制特斯拉一系列功能的主要虚拟按钮位于17的最低端……nch屏幕,距离成为“最差按钮布局”只有一步之遥。根据Fitz定律,交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最糟糕的是把这些按钮放在屏幕的右下方,因为目标越小,离你的手越远,你成功实现操作的时间就越长。换句话说,不仅仅是触摸屏的使用会转移驾驶员的注意力,屏幕上虚拟按钮的位置也决定了用户操作某项功能所需的时间长度。特斯拉Model S中控面板更新到9.0系统的菜单栏与平时方向盘右手位置的距离(一般在3点钟位置)|实拍截图按照常规用户界面的设计原则,最常见的功能应该放在固定菜单栏的第一层。但是在特斯拉最新9.0版本的操作界面中,最左边的第一个按钮是车辆的设置和定制按钮,基本上不太可能在你开车的时候经常使用。如果要开启后视摄像头功能,首先要打开“向上箭头”,然后在二级菜单中选择,电话功能也是如此。按理说,由于车后区域经常被后座的头枕遮挡,这个功能应该是消费者比较常用的。但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即使在二级菜单中,这两个功能都被放在了离右手最远的区域,比如日历、能量、浏览器,都在它们的前面。而哪些人会在开车时经常使用这些功能呢?特斯拉将常用的后视摄像头和电话功能放在了二级主菜单|官方视频截图相比之下,特斯拉Model 3中控制屏幕的交互设计比Model S更合理,还开启了“向上箭头”。它采用了网络格式的设计,将功能集中在屏幕左侧的二级主菜单中。从菲茨定律的角度来看,可以有效减少用户停留在屏幕上的时间,相当于为行车安全增加了有效的保障。特斯拉Model 3中控屏二级菜单页面|现场拍摄不过有意思的是,特斯拉中控屏的按键布局虽然不符合菲茨定律定义的最优解,但至少不是最差的设计。但是因为没有振动反馈,这个缺陷就变得非常突出。因为不容易把手伸到屏幕底部找到特定的按钮,但如果你添加了振动反馈,你可能就不需要把眼睛从前方的道路上移开了。但这两个设计缺陷可能会大大降低目前在Model S/X上看到的解决方案的驾驶安全性.附件:Fitts〝定律/Fitts定律内容:从一个起始位置移动到最终目标所需的时间由两个参数决定。到目标的距离和目标的大小(上图中的D和W)用数学公式表示为时间T = a+b log2(D/W+1)。它是由保罗·菲茨在1954年首次提出的。它是一种用于预测从任意一点到目标中心所需时间的数学模型,但在人机交互(HCI)和设计领域具有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新Windows 8中从开始菜单到开始屏幕的过渡也可以看作是这个规律的应用。“亲密”可能是件坏事。一般来说,我们在变道的时候,会下意识的查看盲区,这是为数不多的可以让你暂时停止盯着前方道路的场景。因为变道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你需要尽可能的确认合适的时间。相信很多老司机都会在这个时候扫一眼。看似简单,但确实有用。但特斯拉中控面板的出现,似乎毁了这个简单的好习惯。因为每次打开转向灯,特斯拉的中控屏幕都会显示车身周围360°的图像,帮助变道。它甚至显示其他车辆,如果道路被占用,它会变成红色。正是因为在触摸屏上动动手指比转头看要容易得多,所以很多用户会越来越依赖这个系统,会因为高科技感而感到“自豪”。但问题在于特斯拉的“亲密度”。就像Autopilot一样,特斯拉变道时提供的图像辅助也不是100%准确。此外,官方还表示,不建议用户……变道时仅依靠车道辅助功能。但个人认为,这种“冠冕堂皇”的说法其实根本起不到任何警示作用。反而让这种互动变得简单到大家都时不时偷懒,最后变得懒得转身交叉检查。这实际上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隐患,这样一个基本的设计缺陷很可能最终导致严重的后果。目前美国市场更新的Navigate on Autopilot功能允许自动变道|官方截图根据尼尔森分析师Budiu的观点,特斯拉中控面板在设计层面的思维,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又衍生出新的问题。而那些所谓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车企比消费者受到的影响更大:大屏的设计在营销传播上非常有利,让车内看起来科技感十足,容易形成良好的口碑,主机厂可以像苹果推iOS应用一样不断扩展升级汽车的功能。当然,消费者肯定会从这种设计中受益,但前提是汽车工程师充分借鉴计算机交互界面的设计经验,并能遵守基于人类适用性和心理学的设计原则。特斯拉的出现让我们对“一个平板+四个轮子”的未来汽车的描述有了直观的认识。且不说自动驾驶体验有多神奇,17英寸的中控屏幕已经让整个车内交互体验与众不同。Model S之后,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走向“越来越大”的设计方向,一去不返。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坐进车里会给人一种走进电影院的错觉。上个月,《消费者报告/杂志》发表了一份车载娱乐信息系统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报告,特斯拉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第一名。该调查从三个维度考虑:音频、电话和导航。特斯拉获得86%的选票,宝马80%,表现最差的是丰田的高端品牌雷克萨斯(46%)。具体结果可以参考下图。根据研究公司IHS Markit给出的结果,今年在美国市场销售的车型中,82%配备了至少一个触摸屏,而5年前这一比例为53%。毫无疑问,无论从专业媒体还是资深行业机构的观点来看,中控区域从纯物理到触控的变化趋势越来越强,这导致了车内人机交互方式的巨大变化,也给汽车UI/UX的设计者带来了更多的挑战。虽然特斯拉的17英寸中控屏深受消费者喜爱,但也绝非完美。设计咨询公司尼尔森诺曼(Nielsen Norman)的高级分析师拉卢卡·布迪乌(Raluca Budiu)表示,虽然中控大屏可以同时显示足够多的信息,但点击充电站并在地图上导航到它是很方便的,一系列功能是希望驾驶变得更安全,更好地改善消费者的用户体验。但在现实中,一些小而基本的设计缺陷可能会让中控面板的使用变得繁琐。而当车速达到70 km/h时,这种复杂的设计可能会让你付出高昂的代价。尤其是特斯拉,把中控区的大部分功能都放到了触摸屏里,你开车的时候花在车机功能上的时间就相当于忽略了前面的路。我们以特斯拉为例,来说说它的中控面板在人机交互设计上的三个缺陷。大屏幕很酷,但是不提供震动反馈。特斯拉Model S/X的中控区域被一块17英寸的触摸屏占据,取代了传统汽车上常见的旋钮和按钮。这个设计真的很有前瞻性。进入车内会给你一种进入宇宙飞船的错觉。但是和任何触摸UI技术一样,你必须直视屏幕才能控制各种功能。在交互设计师看来,这缺乏“振动反馈”,你的手指不知道你在触摸什么,就像穿越一个普通的玻璃表面,没有任何功能定义。所以,如果这样的触控设计要用在汽车上,你需要在注意驾驶的同时流畅地控制一个交互界面,那么屏幕的“震动反馈”就很有必要。“如果它是一个物理按钮,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知道它的位置,我们几乎不需要在操作时完全专注于它。这就是为什么你可以一边演奏一边阅读音乐……iano。尼尔森分析师布迪乌说。“开车时,人们应该关注路况,而不是在触摸屏的子菜单中翻找和点击某个功能。升级到9.0版本的特斯拉Model S中控屏幕操作界面|官方截图但即使特斯拉的触摸屏模仿了传统的中控设计,大部分功能键都固化在屏幕上,实际上仍然没有办法解决“无触摸反馈”带来的交互障碍。Budiu解释说,“要定位一个虚拟按钮,我们首先需要从视觉上确认它的位置,即使你可能已经使用了几百万次。你不妨试试,桌上放个平板电脑,往前看。可以轻松输入开机密码吗?当然,这种缺少“震动反馈”的设计,从安全角度来说,是无法和其他明显更危险的行为相提并论的,比如边开车边发短信。但两种情况的共同点是,你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个交互界面上,但可能产生的后果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除了振动反馈,触摸屏的功能安排不合理。控制特斯拉一系列功能的主要虚拟按键被放置在17英寸屏幕的最低端,距离成为“最差按键布局”只有一步之遥。根据Fitz定律,交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最糟糕的是把这些按钮放在屏幕的右下方,因为目标越小,离你的手越远,你成功实现操作的时间就越长。换句话说,不仅仅是触摸屏的使用会转移驾驶员的注意力,屏幕上虚拟按钮的位置也决定了用户操作某项功能所需的时间长度。特斯拉Model S中控面板更新到9.0系统的菜单栏与平时方向盘右手位置的距离(一般在3点钟位置)|实拍截图按照常规用户界面的设计原则,最常见的功能应该放在固定菜单栏的第一层。但是在特斯拉最新9.0版本的操作界面中,最左边的第一个按钮是车辆的设置和定制按钮,基本上不太可能在你开车的时候经常使用。如果要开启后视摄像头功能,首先要打开“向上箭头”,然后在二级菜单中选择,电话功能也是如此。按理说,由于车后区域经常被后座的头枕遮挡,这个功能应该是消费者比较常用的。但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即使在二级菜单中,这两个功能都被放在了离右手最远的区域,比如日历、能量、浏览器,都在它们的前面。而哪些人会在开车时经常使用这些功能呢?特斯拉将常用的后视摄像头和电话功能放在了二级主菜单|官方视频截图相比之下,特斯拉Model 3中控制屏幕的交互设计比Model S更合理,还开启了“向上箭头”。它采用了网络格式的设计,将功能集中在屏幕左侧的二级主菜单中。从菲茨定律的角度来看,可以有效减少用户停留在屏幕上的时间,相当于为行车安全增加了有效的保障。特斯拉Model 3中控屏二级菜单页面|现场拍摄不过有意思的是,特斯拉中控屏的按键布局虽然不符合菲茨定律定义的最优解,但至少不是最差的设计。但是因为没有振动反馈,这个缺陷就变得非常突出。因为不容易把手伸到屏幕底部找到特定的按钮,但如果你添加了振动反馈,你可能就不需要把眼睛从前方的道路上移开了。但这两个设计缺陷可能会大大降低目前在Model S/X上看到的解决方案的驾驶安全性.附件:Fitts〝定律/Fitts定律内容:从一个起始位置移动到最终目标所需的时间由两个参数决定。到目标的距离和目标的大小(上图中的D和W)用数学公式表示为时间T = a+b log2(D/W+1)。它是由保罗·菲茨在1954年首次提出的。它是一个数学模型,用来预测从任意一点到目标中心所需的时间,但它有着最广泛和最深远的影响……在人机交互(HCI)和设计领域。新Windows 8中从开始菜单到开始屏幕的过渡也可以看作是这个规律的应用。“亲密”可能是件坏事。一般来说,我们在变道的时候,会下意识的查看盲区,这是为数不多的可以让你暂时停止盯着前方道路的场景。因为变道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你需要尽可能的确认合适的时间。相信很多老司机都会在这个时候扫一眼。看似简单,但确实有用。但特斯拉中控面板的出现,似乎毁了这个简单的好习惯。因为每次打开转向灯,特斯拉的中控屏幕都会显示车身周围360°的图像,帮助变道。它甚至显示其他车辆,如果道路被占用,它会变成红色。正是因为在触摸屏上动动手指比转头看要容易得多,所以很多用户会越来越依赖这个系统,会因为高科技感而感到“自豪”。但问题在于特斯拉的“亲密度”。就像Autopilot一样,特斯拉变道时提供的图像辅助也不是100%准确。而且官方还表示,不建议用户在变道时只依赖车道辅助功能。但个人认为,这种“冠冕堂皇”的说法其实根本起不到任何警示作用。反而让这种互动变得简单到大家都时不时偷懒,最后变得懒得转身交叉检查。这实际上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隐患,这样一个基本的设计缺陷很可能最终导致严重的后果。目前美国市场更新的Navigate on Autopilot功能允许自动变道|官方截图根据尼尔森分析师Budiu的观点,特斯拉中控面板在设计层面的思维,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又衍生出新的问题。而那些所谓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车企比消费者受到的影响更大:大屏的设计在营销传播上非常有利,让车内看起来科技感十足,容易形成良好的口碑,主机厂可以像苹果推iOS应用一样不断扩展升级汽车的功能。当然,消费者肯定会从这种设计中受益,但前提是汽车工程师充分借鉴计算机交互界面的设计经验,并能遵守基于人类适用性和心理学的设计原则。

标签:特斯拉Model SModel 3宝马丰田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行业呼吁:商用车及甲醇汽车纳入积分管理要因车制宜!

已正式实施一年多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双积分”政策),将迎来管理对象和范围的扩大。

1900/1/1 0:00:00
后补贴时代,“断奶”的本土电池业为何先遭“剧变”?

今天,中国新能源市场正式跨入后补贴时代。从最初的政策推动到如今的“交还”市场,中国新能源产业也将从襁褓走向弱肉强食的竞争中来。而因为补贴退坡的影响,整个新能源产业链上下会因此陷入一段“至暗时刻”。

1900/1/1 0:00:00
210mAh/g!中国企业突破高镍单晶材料核心技术!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20万辆,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1900/1/1 0:00:00
十家企业拿走八成市场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内忧与外患

动力电池行业的集中度都很高,排名前十的锂电池企业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剩下的不足20的市场由众多企业斗得你死我活。动力电池领域冰火交融,有的企业接单接到手软,有的企业却活不下去。

1900/1/1 0:00:00
Velodyne谋求18亿美元IPO,国内激光雷达初创估值最高5亿美元

被誉为激光雷达鼻祖的VelodyneLidar,正在聘请美林、花旗在内的多家投行进行IPO,目标估值超过18亿美元,并计划在2019年底前完成上市。

1900/1/1 0:00:00
新能源乘用车5月产量排行:比亚迪产量下滑49%,插混市场合资品牌产量再提升

根据工信部合格证产量数据,2019年5月新能源乘用车产量为97万辆,环比微跌26,同比上涨512。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