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底层估值的快速提升,并购难度的加大,底层企业竞争力的下降,以及对失败的大概率,跨境企业资本退潮后只剩下一地鸡毛。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带动下,近年来无数企业跨界而来,企图一起摆脱锂电池。然而,根据高科技锂电池,许多银行间的企业已经失去了在锂电池行业的生命。一方面跨界范围比较大,比如做光伏配件的艾康科技,中葡股份,做焊接钢管的宇龙股份,南方的黑芝麻糊,车企,地产,材料等。这些跨界企业分别从事锂电池、锂电池设备、石墨烯材料、隔膜等子领域。然而隔行如隔山并非无稽之谈,锂电池行业对市场变化和行业趋势的不了解,适应性的不足,也为跨界锂电池企业留下了隐患。另一方面,大多通过锂电池产业链企业的并购切入,通过自建工厂进行研发的较少。因为两三年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火热,各种锂标估值高,还存在溢价收购的现象。然而,随着目标估值的大幅提升、并购难度的加大、目标企业竞争力的下降、对失败概率的增大,跨界企业在资本退潮后只留下了一地鸡毛。据高科锂电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锂电行业终止收购案例超过15起。例如,对赵信六锂电池有限公司的收购告吹。在高科锂电组织的前10大锂电跨境上市公司中,有一些在进入之前就已经放弃了,比如艾康科技、中力集团、凯恩股份、中葡股份、赵信。有的丢了新能源,卖了子公司,比如胜利精密;一些企业仍然有剩余的相关业务和整体业务,如*st富友。具体如下:艾康科技:光伏配件→锂电池设备光伏配件龙头艾康科技(002610)的愿景是全面打通能源产业链。除新能源电站维护、测试、评级、售电及碳资产开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运营等业务布局外,还试图购买锂电池自动化生产设备信诚泰100%股权,评估值3.97亿元。此事于今年2月初终止,历时约9个月。宇龙股份:焊接钢管→石墨烯材料欲领风骚。2018年3月,主营焊接钢管业务的宇龙股份拟斥资近7.9亿元收购天津宇汉耀石墨烯储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33.34%股权,以期抢占石墨烯电池正负极材料市场先机。然而,仅仅过了短短的一年,宇龙股份就以8.18亿元的价格将于汉尧的股权转让给了郎森汽车。宇龙股份表示,2018年,宇汉尧净利润亏损2251万元,公司无力承担。事实上,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投资建设余杭窑就开始停止,余杭窑二期建设项目也因此搁浅。奥特佳:热管理→两次收购锂电池/设备失败。2016年,奥特佳(002239)拟斥资25亿元收购动力电池制造商海思达100%股权,未果;2018年拟以7.28亿元收购化学成分设备制造商国电赛思100%股权。上半年营收净利润下滑,正在从盐湖中提取锂。南洋科技:无人机→锂电池隔膜更名航天彩虹南洋科技(002389)靠电容器薄膜业务发家。从2010年开始,它就想切入锂电池隔膜领域,年产9000万平方米锂电池隔膜的项目已经难产8年。但2018年,南洋科技决定转向航天无人机业务,上半年实现整体业务增长,营收10.87亿元,同比增长15.88%,净利润3577万元,同比增长18.85%。中利集团:电缆光缆→动力电池100亿只是空谈。中利集团(002309)进军锂电池不是因为主营业务是特种电缆和光伏,而是因为2017年新能源行业大火。中力集团拟斥资100亿收购三元电池公司比克动力。然而,咽不下去了,中利集团2018年的业绩突然“变脸”。加上新能源汽车行业补贴下降等因素,中力集团在2019年初换帅,终止收购自行车动力,进军新能源领域,转战军工电子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单车动力也有意独立上市。凯恩股份:特种纸→圆柱电池/锂电池材料两次收购。2008年4月,凯恩股份(002012)终止购买圆柱电池制造商卓能新能源87.58%股权。2019年8月,凯恩股份拟转让其持有的正极材料公司青岛甘云全部股权,青岛甘云拟以2200万元回购。*ST富友:锂电池业务收入下滑90%。* ST富友(002427),主营涤纶工业丝,2017年12月完成对智航新能源全部股权的收购,并延伸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当年贡献了不少利润。然而,2018年,智航新能源遭遇开工率不足的滑铁卢,ST富友深陷数次债务危机。2019年,*ST富友被新东家航天系资本介入,为其转型和产能扩张注入新的活力。但是,业绩下滑的趋势是挡不住的。今年上半年,富友锂电池业务的收入下降了90%。胜利精密:精密制造→出售锂电池隔膜苏州李杰退休近日,精密制造商胜利精密将锂电池隔膜子公司苏州李杰出售给恩杰,交易总额20.2亿元。此前,胜利精密曾两次增资约11亿元收购苏州李杰84.77%的股权。在收购之前,苏州李杰已经处于亏损状态。收购后2016-2018年无法完成对承诺。2017年和2018年,胜利精密分别对苏州李杰计提商誉减值2.66亿元和2.33亿元,直接拖累了公司业绩,到今天实在是不堪其扰。国安集团:两家上市控股公司接连输给中信国安(000839),中信国安经营业务很多,很早就进入新能源。2009年开始进入电池级碳酸锂市场,后来搁置盐湖锂矿。2017年,中信国安将旗下正极材料公司天津蒙固利的控股权转让给恒通集团;2018年,以21.72亿元的价格将动力电池企业蒙古利动力31.80%的股权转让给荣盛控股。此后,中信逐步退出动力电池业务。*st中葡(600084)主营葡萄酒生产和销售。从2007年开始,已经连续多年亏损。2017年,*st中葡拟以27.08亿元收购中信国安放弃的碳酸锂企业国安锂业100%股权。这一备受争议的重组于2018年6月结束,历时11个月完成。不出意外,*st中葡今年上半年依然亏损,27亿剑指碳酸锂犹如大梦。赵信股份:收购六标的告吹,业绩四年一变。赵信股份(002256)原本主营精细化学品。上市后,2014年开始向光伏产业和新能源转型。自2017年8月以来,赵信拟并购的目标公司有6家,包括丝茉茉、强辉新材料、上海中利、金泰钾肥、盐城兴创、恒创瑞,涵盖锂电池生产设备及配件、锂电池隔膜、碳酸锂、动力电池回收等领域。遗憾的是,2018年12月,赵信股份终止收购上海中利80%股权,这表明收购上述锂业标的全部泡汤,仅持有金泰钾肥16.67%股权。赵信股份上半年净利润为-2181万元,同比亏损134.32%。随着底层估值的快速提升,并购难度的加大,底层企业竞争力的下降,以及对失败的大概率,跨境企业资本退潮后只剩下一地鸡毛。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带动下,近年来无数企业跨界而来,企图一起摆脱锂电池。然而,根据高科技锂电池,许多银行间的企业已经失去了在锂电池行业的生命。一方面跨界范围比较大,比如做光伏配件的艾康科技,中葡股份,做焊接钢管的宇龙股份,南方的黑芝麻糊,车企,地产,材料等。这些跨界企业分别从事锂电池、锂电池设备、石墨烯材料、隔膜等子领域。然而隔行如隔山并非无稽之谈,锂电池行业对市场变化和行业趋势的不了解,适应性的不足,也为跨界锂电池企业留下了隐患。另一方面,大多通过锂电池产业链企业的并购切入,通过自建工厂进行研发的较少。因为两三年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火热,各种锂标估值高,还存在溢价收购的现象。然而,随着目标估值的大幅提升、并购难度的加大、目标企业竞争力的下降、对失败概率的增大,跨界企业在资本退潮后只留下了一地鸡毛。据高科锂电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锂电行业终止收购案例超过15起。例如,对赵信六锂电池有限公司的收购告吹。在高科锂电组织的前10大锂电跨境上市公司中,有一些在进入之前就已经放弃了,比如艾康科技、中力集团、凯恩股份、中葡股份、赵信。有的丢了新能源,卖了子公司,比如胜利精密;一些企业仍然有剩余的相关业务和整体业务,如*st富友。具体如下:艾康科技:光伏配件→锂电池设备光伏配件龙头艾康科技(002610)的愿景是全面打通能源产业链。除新能源电站维护、测试、评级、售电及碳资产开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运营等业务布局外,还试图购买锂电池自动化生产设备信诚泰100%股权,评估值3.97亿元。此事于今年2月初终止,历时约9个月。宇龙股份:焊接钢管→石墨烯材料欲领风骚。2018年3月,主营焊接钢管业务的宇龙股份拟斥资近7.9亿元收购天津宇汉耀石墨烯储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33.34%股权,以期抢占石墨烯电池正负极材料市场先机。然而,仅仅过了短短的一年,宇龙股份就以8.18亿元的价格将于汉尧的股权转让给了郎森汽车。宇龙股份表示,2018年,宇汉尧净利润亏损2251万元,公司无力承担。事实上,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投资建设余杭窑就开始停止,余杭窑二期建设项目也因此搁浅。奥特佳:热管理→两次收购锂电池/设备失败。2016年,奥特佳(002239)拟斥资25亿元收购动力电池制造商海思达100%股权,未果;2018年拟以7.28亿元收购化学成分设备制造商国电赛思100%股权。上半年营收净利润下滑,正在从盐湖中提取锂。南洋科技:无人机→锂电池隔膜更名航天彩虹南洋科技(002389)靠电容器薄膜业务发家。从2010年开始,它就想切入锂电池隔膜领域,年产9000万平方米锂电池隔膜的项目已经难产8年。但2018年,南洋科技决定转向航天无人机业务,上半年实现整体业务增长,营收10.87亿元,同比增长15.88%,净利润3577万元,同比增长18.85%。中利集团:电缆光缆→动力电池100亿只是空谈。中利集团(002309)进军锂电池不是因为主营业务是特种电缆和光伏,而是因为2017年新能源行业大火。中力集团拟斥资100亿收购三元电池公司比克动力。然而,咽不下去了,中利集团2018年的业绩突然“变脸”。加上新能源汽车行业补贴下降等因素,中力集团在2019年初换帅,终止收购自行车动力,进军新能源领域,转战军工电子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单车动力也有意独立上市。凯恩股份:特种纸→圆柱电池/锂电池材料两次收购。2008年4月,凯恩股份(002012)终止购买圆柱电池制造商卓能新能源87.58%股权。2019年8月,凯恩股份拟转让其持有的正极材料公司青岛甘云全部股权,青岛甘云拟以2200万元回购。*ST富友:锂电池业务收入下滑90%。* ST富友(002427),主营涤纶工业丝,2017年12月完成对智航新能源全部股权的收购,并延伸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当年贡献了不少利润。然而,2018年,智航新能源遭遇开工率不足的滑铁卢,ST富友深陷数次债务危机。2019年,*ST富友被新东家航天系资本介入,为其转型和产能扩张注入新的活力。但是,业绩下滑的趋势是挡不住的。今年上半年,富友锂电池业务的收入下降了90%。胜利精密:精密制造→出售锂电池隔膜苏州李杰退休近日,精密制造商胜利精密将锂电池隔膜子公司苏州李杰出售给恩杰,交易总额20.2亿元。此前,胜利精密曾两次增资约11亿元收购苏州李杰84.77%的股权。在收购之前,苏州李杰已经处于亏损状态。收购后2016-2018年无法完成对承诺。2017年和2018年,胜利精密分别对苏州李杰计提商誉减值2.66亿元和2.33亿元,直接拖累了公司业绩,到今天实在是不堪其扰。国安集团:两家上市控股公司接连输给中信国安(000839),中信国安经营业务很多,很早就进入新能源。2009年开始进入电池级碳酸锂市场,后来搁置盐湖锂矿。2017年,中信国安将旗下正极材料公司天津蒙固利的控股权转让给恒通集团;2018年,以21.72亿元的价格将动力电池企业蒙古利动力31.80%的股权转让给荣盛控股。此后,中信逐步退出动力电池业务。*st中葡(600084)主营葡萄酒生产和销售。从2007年开始,已经连续多年亏损。2017年,*st中葡拟以27.08亿元收购中信国安放弃的碳酸锂企业国安锂业100%股权。这一备受争议的重组于2018年6月结束,历时11个月完成。不出意外,*st中葡今年上半年依然亏损,27亿剑指碳酸锂犹如大梦。赵信股份:收购六标的告吹,业绩四年一变。赵信股份(002256)原本主营精细化学品。上市后,2014年开始向光伏产业和新能源转型。自2017年8月以来,赵信拟并购的目标公司有6家,包括丝茉茉、强辉新材料、上海中利、金泰钾肥、盐城兴创、恒创瑞,涵盖锂电池生产设备及配件、锂电池隔膜、碳酸锂、动力电池回收等领域。遗憾的是,2018年12月,赵信股份终止收购上海中利80%股权,这表明收购上述锂业标的全部泡汤,仅持有金泰钾肥16.67%股权。赵信股份上半年净利润为-2181万元,同比亏损134.32%。
在新造车企业发展初期,“钱”无疑是其生存的最关键因素,在中国兴起数量超过百家的新造车企业比拼的第一步正是融资能力。但有了钱之后,如何把钱“花好”是决定其能走多远的关键。
1900/1/1 0:00:002019年国庆七天长假如约而至,汽车圈则也迎来了往年传统车市的金九银十“热潮”。
1900/1/1 0:00:00“不敢买”、“二手市场太不成熟”、“买了就相当于砸手里了,卖不出去”,成为多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二手车时的顾虑。
1900/1/1 0:00:00电动车到底有多烧钱?如果拿蔚来来说的话,它总共投资已经超过400亿人民币了,而且目前这个架势似乎还是有点钱不够用的意思。但是,这跟一些传统汽车大厂相比,依然是小打小闹。
1900/1/1 0:00:00据CNBC报道,特斯拉最新的软件升级已经引起了联邦汽车安全机构的密切关注。该公司最新的V10软件升级包括一个“智能召唤”功能,可以让司机从停车位呼叫他们的汽车到他们站的任何地方。
1900/1/1 0:00:00两人都是连续创业者,都是喜欢钻研产品的人,都有着对用户体验的深度思考,都曾把自己创办的公司运营托付给顶级职业经理人,一心铺在产品上。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