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工信部:2020年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4月16日,工信部发布2020年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新能源汽车方面,2020年主要有三个重点:1。不断优化标准体系;2.加快关键标准(电动汽车领域、燃料电池电池、动力电池、充换电领域)的制定;3.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智能网联汽车方面,2020年主要有四个重点:一是完成标准体系阶段性建设目标;第二,推动制定产品管理和应用示范标准;第三,加快出台各种急需的关键标准;第四,深化国际标准法规交流合作。2020年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2020年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将深入贯彻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坚持创新、融合、开放、合作理念,不断优化标准体系,加快重点标准研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发挥标准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中的引领作用,支撑我国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1.持续优化标准体系(1)加强标准顶层设计。以产业规模发展和新技术创新发展需求为导向,全面梳理电动汽车在研标准项目和未来五年标准规划,加强重要标准前期调研和效果评估,重点开展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法规对比,分阶段确定建设目标和重点工作节点,完成新能源汽车领域“十四五”标准体系编制工作。(2)制定标准工作路径。根据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需求,提出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中长期发展目标,编制发布第三版《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化路线图》,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体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二、加快关键标准的制定(1)电动汽车领域:完成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标准的技术审查,开展电动汽车在用安全性能评价方法和试验规程的预研;完成纯电动汽车能耗和续驶里程、混合动力汽车能耗试验方法标准的制定,履行报批手续;推动修订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性能测试方法和标准。(2)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加快氢、氢端口等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标准的制定,完成氢通信协议标准的建立;推动建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等整车标准,低温冷启动、能耗和续驶里程、动力性能等整车试验方法标准,以及发动机、空气压缩机、车载氢气系统等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标准。(3)动力电池领域:开展满足不同需求的动力电池安全试验方法标准预研,加快建立动力电池电气性能和循环寿命相关标准;开展动力电池规格尺寸等标准修订的预先研究,完善动力电池模块化标准体系;完成动力电池回收放电规范、梯级利用产品标识等标准的技术审查,征求梯级利用设计指南、回收服务网络建设规范等标准的意见。(4)充换电领域:完成传导充电电磁兼容相关标准的审核批准,征求传导充电安全要求标准意见,推动充电连接装置通用要求相关标准修订,开展大电流充电试验验证;加快制定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互操作性要求和测试、电磁兼容性等相关标准;完成电动汽车置换安全要求的审核和批准。三、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1)积极参与全球技术法规的协调。认真履行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WP.29)框架下法规制定工作组组长职责,积极推进全球电动汽车安全技术法规第二阶段工作,深入参与电动汽车与环境、燃料电池汽车工作组框架下相关技术法规的制定与协调。(2)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系统跟踪国际标准化组织道路车辆委员会(ISO/TC22)和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动车辆委员会(IEC/TC69)及其下属工作组的标准制定情况,组织国内企业、技术机构和专家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和技术验证,研究提出国际标准建议并深入参与制定。(3)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依托中欧、中德、中法、中日、APEC等多双边合作对话机制,加强沟通协调,深化重点领域标准合作;抓住共建“一带一路”的机遇,重点加强与东盟、中亚等国家的电动汽车标准化交流,积极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走出去”。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2020年是完成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第一阶段建设的收官之年,也是下一阶段工作布局之年。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将重点推进标准体系与产业需求相协调,技术发展相互支撑,建立与国家标准、企业标准、联盟标准相协调的新标准体系,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支撑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一、完成标准体系阶段性建设目标(1)加快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实现《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第一阶段建设目标,形成能够支持驾驶辅助和底层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系统开展国家、行业、团体标准需求调研分析,进一步优化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编制汽车网联功能和应用标准化路线图,为实现支撑高水平自动驾驶的标准体系第二阶段建设目标提供基础保障。(2)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制定和实施评估机制。根据行业发展情况,根据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信息安全、功能安全、汽车网联功能及应用的特点,有计划、有重点地部署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加强标准预研和关键技术指标验证,提高标准与产业发展的匹配性和粘附性;选择典型企业和产品,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跟踪评估,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闭环管理和持续改进。二、推动产品管理和应用示范标准的制定(1)增加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管理所需标准的有效供给。适应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进程,加快制定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安全评价的通用标准,如自动驾驶系统通用技术要求、信息安全、功能安全等;推动制定模拟、封闭场地和实际道路测试评估系列标准,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综合评估能力;完成自动驾驶车辆数据记录系统、测试场景、汽车软件升级等关键标准的建立和编制;启动智能网联汽车性能测试与评估、测试设备与工具、实验室能力评估方法等标准研究,推动提升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服务能力。(2)发挥标准在关键产业需求和应用示范中的支撑作用。完成无人连接、无人物流等新型产业模式所需技术标准和港口、园区、停车场等特定场景应用示范需求的项目研究;加快制定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相关标准,大力支持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应用示范;不断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估标准体系,打造高质量的开发、测试和应用环境,助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和商业化进程。三、加快出台各类急需的关键标准(1)协调制定基础通用标准。做好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类标准宣传工作,完成智能网联汽车术语和定义标准项目、智能停车功能分类标准预研;根据车辆操作系统标准体系规划,完成基础通用标准的预研,形成标准草案;梳理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分类与编码、数据结构与传输格式、车载计算平台、高性能信息处理单元、车载高速网络等标准要求,适时启动项目。(2)加快制定汽车智能化标准。完成驾驶员注意力监控系统、商用车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等标准的制定;加快建立汽车全景图像监控系统、汽车夜视系统、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系统通用技术要求、自动驾驶功能现场测试方法等标准;开展抬头显示系统、组合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模拟与实际道路测试方法、自动驾驶人机交互系统等标准的预研并申请立项;在牵头起草自动驾驶测试场景国际标准的同时,启动了国内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3)合作推进车联网标准制定。完成基于LTE-V2X直接通信的车辆信息交互系统标准、车辆信息安全通用技术要求、车辆信息交互系统信息安全的审批工作;推动建立汽车诊断接口、风险评估、应急响应等相关标准;完成智能网联汽车与移动终端的信息交互功能、基于网联通信的安全预警系统等标准预研,启动智能网联汽车数字证书、车辆密码等关键信息安全标准需求研究;开展ISO 21434“道路车辆信息安全工程”和ISO 20077“道路车联网车辆方法论”系列国际标准的转化。(4)加强行业协作和标准联合研究。在车路协同、高精度测绘定位、云平台、试验场等跨行业领域。,加强与相关行业标准委的合作,推动与相关团体标准组织的对接,鼓励通过联合标准需求研究和跨行业联合标准研究,不断优化和完善各类标准化有效供给,满足智能网联汽车前瞻性技术研发、跨行业协同创新和应用模式探索的需求。四、深化国际标准法规交流合作(一)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国际标准法规协调。履行联合国WP.29自动驾驶与网联汽车工作组和自动驾驶功能需求非正式工作组的职责,以积极和建设性的态度加快自动车道保持系统、自动驾驶数据记录系统、信息安全和软件升级等联合国全球技术法规的协调进程;积极参与ISO层面的智能网联汽车国际标准化活动,牵头推动自动驾驶测试场景术语和定义、自动驾驶设计和运行范围规范等国际标准的制定,共同承担预期功能安全、软件升级项目等关键标准的起草工作。(二)积极开展与国外有关组织和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重点单位和行业专家的作用,系统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国际标准跟踪、协调和转化工作;充分发挥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国际专家咨询组的积极作用,加强与WP.29、ISO等国际组织、主要汽车生产国标准化组织、国际先进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企业的沟通交流,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和实施建言献策;依托汽车标准政府间对话合作框架和汽车领域各类合作机制,加强与欧盟、德、法、日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鼓励行业组织和产业联盟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共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发展。4月16日,工信部发布2020年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新能源汽车方面,2020年主要有三个重点:1。不断优化标准体系;2.加快关键标准(电动汽车领域、燃料电池电池、动力电池、充换电领域)的制定;3.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智能网联汽车方面,2020年主要有四个重点:一是完成标准体系阶段性建设目标;第二,推动制定产品管理和应用示范标准;第三,加快出台各种急需的关键标准;第四,深化国际标准法规交流合作。2020年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2020年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将深入贯彻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坚持创新、融合、开放、合作理念,不断优化标准体系,加快重点标准研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发挥标准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中的引领作用,支撑我国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1.持续优化标准体系(1)加强标准顶层设计。以产业规模发展和新技术创新发展需求为导向,全面梳理电动汽车在研标准项目和未来五年标准规划,加强重要标准前期调研和效果评估,重点开展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法规对比,分阶段确定建设目标和重点工作节点,完成新能源汽车领域“十四五”标准体系编制工作。(2)制定标准工作路径。根据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需求,提出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中长期发展目标,编制发布第三版《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化路线图》,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体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二、加快关键标准的制定(1)电动汽车领域:完成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标准的技术审查,开展电动汽车在用安全性能评价方法和试验规程的预研;完成纯电动汽车能耗和续驶里程、混合动力汽车能耗试验方法标准的制定,履行报批手续;推动修订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性能测试方法和标准。(2)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加快氢、氢端口等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标准的制定,完成氢通信协议标准的建立;推动建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等整车标准,低温冷启动、能耗和续驶里程、动力性能等整车试验方法标准,以及发动机、空气压缩机、车载氢气系统等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标准。(3)动力电池领域:开展满足不同需求的动力电池安全试验方法标准预研,加快建立动力电池电气性能和循环寿命相关标准;开展动力电池规格尺寸等标准修订的预先研究,完善动力电池模块化标准体系;完成动力电池回收放电规范、梯级利用产品标识等标准的技术审查,征求梯级利用设计指南、回收服务网络建设规范等标准的意见。(4)充换电领域:完成传导充电电磁兼容相关标准的审核批准,征求传导充电安全要求标准意见,推动充电连接装置通用要求相关标准修订,开展大电流充电试验验证;加快制定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互操作性要求和测试、电磁兼容性等相关标准;完成电动汽车置换安全要求的审核和批准。三、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1)积极参与全球技术法规的协调。认真履行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WP.29)框架下法规制定工作组组长职责,积极推进全球电动汽车安全技术法规第二阶段工作,深入参与电动汽车与环境、燃料电池汽车工作组框架下相关技术法规的制定与协调。(2)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系统跟踪国际标准化组织道路车辆委员会(ISO/TC22)和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动车辆委员会(IEC/TC69)及其下属工作组的标准制定情况,组织国内企业、技术机构和专家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和技术验证,研究提出国际标准建议并深入参与制定。(3)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依托中欧、中德、中法、中日、APEC等多双边合作对话机制,加强沟通协调,深化重点领域标准合作;抓住共建“一带一路”的机遇,重点加强与东盟、中亚等国家的电动汽车标准化交流,积极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走出去”。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2020年是完成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第一阶段建设的收官之年,也是下一阶段工作布局之年。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将重点推进标准体系与产业需求相协调,技术发展相互支撑,建立与国家标准、企业标准、联盟标准相协调的新标准体系,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支撑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一、完成标准体系阶段性建设目标(1)加快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实现《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第一阶段建设目标,形成能够支持驾驶辅助和底层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系统开展国家、行业、团体标准需求调研分析,进一步优化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编制汽车网联功能和应用标准化路线图,为实现支撑高水平自动驾驶的标准体系第二阶段建设目标提供基础保障。(2)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制定和实施评估机制。根据行业发展情况,根据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信息安全、功能安全、汽车网联功能及应用的特点,有计划、有重点地部署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加强标准预研和关键技术指标验证,提高标准与产业发展的匹配性和粘附性;选择典型企业和产品,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跟踪评估,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闭环管理和持续改进。二、推动产品管理和应用示范标准的制定(1)增加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管理所需标准的有效供给。适应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进程,加快制定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安全评价的通用标准,如自动驾驶系统通用技术要求、信息安全、功能安全等;推动制定模拟、封闭场地和实际道路测试评估系列标准,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综合评估能力;完成自动驾驶车辆数据记录系统、测试场景、汽车软件升级等关键标准的建立和编制;启动智能网联汽车性能测试与评估、测试设备与工具、实验室能力评估方法等标准研究,推动提升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服务能力。(2)发挥标准在关键产业需求和应用示范中的支撑作用。完成无人连接、无人物流等新型产业模式所需技术标准和港口、园区、停车场等特定场景应用示范需求的项目研究;加快制定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相关标准,大力支持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应用示范;不断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估标准体系,打造高质量的开发、测试和应用环境,助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和商业化进程。三、加快出台各类急需的关键标准(1)协调制定基础通用标准。做好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类标准宣传工作,完成智能网联汽车术语和定义标准项目、智能停车功能分类标准预研;根据车辆操作系统标准体系规划,完成基础通用标准的预研,形成标准草案;梳理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分类与编码、数据结构与传输格式、车载计算平台、高性能信息处理单元、车载高速网络等标准要求,适时启动项目。(2)加快制定汽车智能化标准。完成驾驶员注意力监控系统、商用车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等标准的制定;加快建立汽车全景图像监控系统、汽车夜视系统、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系统通用技术要求、自动驾驶功能现场测试方法等标准;开展抬头显示系统、组合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模拟与实际道路测试方法、自动驾驶人机交互系统等标准的预研并申请立项;在牵头起草自动驾驶测试场景国际标准的同时,启动了国内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3)合作推进车联网标准制定。完成基于LTE-V2X直接通信的车辆信息交互系统标准、车辆信息安全通用技术要求、车辆信息交互系统信息安全的审批工作;推动建立汽车诊断接口、风险评估、应急响应等相关标准;完成智能网联汽车与移动终端的信息交互功能、基于网联通信的安全预警系统等标准预研,启动智能网联汽车数字证书、车辆密码等关键信息安全标准需求研究;开展ISO 21434“道路车辆信息安全工程”和ISO 20077“道路车联网车辆方法论”系列国际标准的转化。(4)加强行业协作和标准联合研究。在车路协同、高精度测绘定位、云平台、试验场等跨行业领域。,加强与相关行业标准委的合作,推动与相关团体标准组织的对接,鼓励通过联合标准需求研究和跨行业联合标准研究,不断优化和完善各类标准化有效供给,满足智能网联汽车前瞻性技术研发、跨行业协同创新和应用模式探索的需求。四、深化国际标准法规交流合作(一)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国际标准法规协调。履行联合国WP.29自动驾驶与网联汽车工作组和自动驾驶功能需求非正式工作组的职责,以积极和建设性的态度加快自动车道保持系统、自动驾驶数据记录系统、信息安全和软件升级等联合国全球技术法规的协调进程;积极参与ISO层面的智能网联汽车国际标准化活动,牵头推动自动驾驶测试场景术语和定义、自动驾驶设计和运行范围规范等国际标准的制定,共同承担预期功能安全、软件升级项目等关键标准的起草工作。(二)积极开展与国外有关组织和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重点单位和行业专家的作用,系统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国际标准跟踪、协调和转化工作;充分发挥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国际专家咨询组的积极作用,加强与WP.29、ISO等国际组织、主要汽车生产国标准化组织、国际先进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企业的沟通交流,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和实施建言献策;依托汽车标准政府间对话合作框架和汽车领域各类合作机制,加强与欧盟、德、法、日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鼓励行业组织和产业联盟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共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发展。

标签:理念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是对手也是队友?蔚来“曲线挖角”特斯拉

从国产版Model3入门车型价格下探至30万元以下,到国产长续航版本补贴后售价低至339万元,特斯拉如此定价给“蔚来们”带来巨大压力。再加上疫情对市场的影响,蔚来们的日子似乎更不好过。

1900/1/1 0:00:00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去年仅28.9%经销商完成销售目标

4月16日,中国汽车流通行业蓝皮书发布。据蓝皮书内容,2019年完成全年销售目标的经销商占比仅为289,另有74的经销商目标完成率在50以下。

1900/1/1 0:00:00
一电调查|“等等党”们,都在等什么?

先讲三个真实的故事吧第一个。我有一个叫Kathy的朋友,去年初拿到北京新能源指标,但直到去年10月,她也没买车,理由是“现在的经济形势太差了,买车其实不如打车划算,一年支出挺多的。

1900/1/1 0:00:00
一季度车企销量榜:吉利/奔驰晋升,法系落幕

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局时代,过去那些对市场规律的构想,正在逐一实现。2020年开局艰难,疫情笼罩、销量下滑、市场淘汰成为当前行业的主旋律。

1900/1/1 0:00:00
黄奇帆再谈取消公积金:三个措施保证老百姓完全不会吃亏

本文要点公积金是社会公共福利系统的阶段性产物,具有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国家环境。

1900/1/1 0:00:00
吉利长城比亚迪正面PK:民营车企谁最能打?

最近,吉利(不含商用车、沃尔沃和极星)、比亚迪、长城三家车企相继发布了2019年财报,公布了在2019年车市寒冬下的运营成果。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