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利(不含商用车、沃尔沃、北极星)、比亚迪、长城相继发布2019年财报,在2019年寒冬中公布经营业绩。吉利、比亚迪、长城是国内民营汽车企业的典型代表,无论是公司经营业绩、产品销量还是品牌美誉度,都是国内汽车企业中的佼佼者。通过对比分析这三家车企在2019年的经营情况,不仅可以了解车市下滑对一线自主车企的影响,还可以看到不同车企在车市寒冬中的不同反应,找出各自经营理念和玩法的差异,进而更真实地触摸到国内车市发展的脉搏。▲吉利、比亚迪、长城2019年业绩对比整体来看,随着2019年冬季车市的到来,吉利汽车、比亚迪、长城汽车都受到了影响。销量方面,吉利和比亚迪分别下滑9%和11.39%,均超过市场8%的跌幅。长城依靠皮卡和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销量小幅增长1.4%。从毛利率和净利润来看,三家公司都在下滑——谁都逃不过行业大趋势的影响。依靠更有力的成本控制措施,长城毛利率仅下降0.67个百分点,保证了盈利能力的稳定,而吉利下降了2.8个百分点。但吉利的毛利率仍然超过长城,因为它的销量比长城大,综合成本比长城低。比亚迪的毛利率几乎保持不变,仅下降0.1个百分点,有汽车之外的其他业务支撑。净利润方面,比亚迪因为业务较多,整体支出最大,但最终结果是营收最大,利润最少,只有21亿。吉利汽车毛利仅比长城汽车高7.29亿,但扣除行政、研发等各种成本,最终净利润比长城汽车高37.3亿。此外,吉利在寒冬中仍在加大对R&D的投入(同比增长50%以上),最终净利润同比下降34.8%。长城汽车支出规模较上年略有变化,故最终净利润下降13.6%。此外,一个有趣的细节是,作为新能源领域的头部车企,比亚迪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7.39%,而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飙升69%。以下是三家车企财报的详细对比。销量:长城微增1.43%,吉利比亚迪下滑。2019年,国内车市寒冬进一步加剧。据中汽协统计,当年国内汽车销量为2576.9万辆,同比下降8.2%。在市场寒冬中,三家私家车公司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冲击。今年吉利汽车(包括雷克萨斯)销量约为136.15万辆,同比下降9%,跑输市场0.8个百分点。同时,财报显示,国内市场需求疲软是吉利汽车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2019年,吉利汽车出口5.79万辆,同比激增109%;中国汽车销量在130.35万辆左右,同比下降12%。从不同车型来看,轿车销量同比下降18%至53万辆,SUV销量同比下降6%至79.97万辆。2019年正式上市的MPV佳吉年销量约为3.16万辆。从不同品牌来看,自主高端新能源品牌几何的年销量为1.2万辆,雷克萨斯品牌同比增长6%,达到12.8万辆。这说明吉利汽车的向上策略是成功的,在市场遇冷的情况下,高端品牌仍有一定优势。此外,吉利汽车在销售新能源汽车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2019年共销售11.3万辆,较2018年的6.7万辆增长69%。▲吉利汽车销售比亚迪,其12月销售报告显示,公司2019年销售汽车约46.13万辆,同比下降11.39%,比大盘少3.19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少于燃油汽车,但从同比变化来看,新能源汽车表现较好。2019年,比亚迪共销售新能源汽车22.95万辆,同比下降7.39%;燃油车销售约23.18万辆,同比下降15.02%。新能源乘用车中,2019年是纯电动汽车的全面胜利。年内,比亚迪混合动力乘用车销量下降41.75%至7.2万辆,纯电动乘用车销量增长42.35%至14.71万辆。▲比亚迪销量情况另外,就比亚迪而言,值得注意的是,年内比亚迪宋MAX、元EV、唐DM、e5几款主力车型在相对细分市场的销量排名都比较靠前。据乘联会统计,比亚迪宋MAX在MPV市场排名第五。在整个新能源市场,比亚迪元EV、比亚迪唐DM、比亚迪e5的销量分别排在第二、第五、第六位。但进一步横向纵向对比,可以发现这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除了比亚迪元EV,其他几款车型的销量都出现了同比下滑,可见比亚迪车型的产品竞争力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市场考验。▲比亚迪部分车型销量长城汽车是三家车企中唯一实现销量逆势增长的,虽然同比增速并不大。2019年,长城共销售汽车105.86万辆,同比微增1.43%。从不同车型来看,皮卡和轿车(主要是新能源车)的市场表现相对较好。全年销售皮卡16.48万辆,同比增长12.73%;汽车(主要是新能源汽车)销售4.15万辆,同比增长210%。一直是长城汽车主场的SUV车型销量同比下滑3.6%,至约85.22万辆。▲总体来看,三家车企中,吉利汽车依然是领头羊,长城汽车和比亚迪紧随其后。新能源汽车方面,除比亚迪外,吉利汽车和长城汽车销量均有所增长。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未来更多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投放市场,这一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新能源汽车:吉利暴涨69%,比亚迪下跌7.39%。如果只讨论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可以看到吉利汽车、比亚迪、长城汽车的表现相差很大。2019年,吉利汽车共销售11.3万辆新能源和电动汽车,比去年的6.7万辆增长69%。吉利汽车在财报中表示,新能源汽车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比例已从2018年的4.5%提升至8.3%。与此同时,提供新能源和电气化车型的产品数量也从去年的约33%增加到2019年的约57%。至于比亚迪,其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降7.39%,至22.95万辆。其中,乘用车销量小幅下滑,2019年共销售约21.93万辆,2018年共销售约22.71万辆,同比下降3.43%。商用车方面,乘用车等车型销量出现大幅下滑。2019年比亚迪新能源客车销量为6317万辆,2018年约为1.26万辆,同比下降50.22%。除客车外的其他车型销量同比下降51.86%,为3836辆。最后,销售报告显示,长城汽车WEY P8 2019年共销售644辆,去年同期为3387辆,同比下滑80.99%,相当惨淡。相比之下,欧拉iQ销量同比增长194.94%,达到约1.03万辆,而另一款新上市的欧拉R1销量约为2.84万辆。从2019年全年来看,长城汽车销售新能源汽车3.95万辆,与比亚迪、吉利汽车不在一个销售水平上。▲长城汽车分车型销量整体来看,比亚迪新能源车的销量仍然远超吉利和长城,但目前处于下降阶段。更何况比亚迪除了元EV等少数产品实现了增长,其他车型销量下滑,说明自行车的竞争力在下降。长城这边新能源车销量增长很快,但毕竟基数小,所以增速比较大。目前吉利处于稳扎稳打的态势。其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已达11.3万辆,已经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一半。同时,2019年实现了69%的高速增长,潜力巨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吉利的很多车型都有插电式和48V微混版(MHEV),领克甚至还有HEV版,所以这个11.3万的规模不仅仅是PHEV插电式混动和纯电动车型。根据一些车企和行业组织的划分标准,电动车多指插电式车型,MHEV和HEV被排除在外。相比较而言,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只有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营收:三家公司都在下滑。长城下滑幅度最大的主营业务收入方面,吉利汽车、比亚迪、长城汽车均出现同比下滑。财报显示,2019年吉利汽车营收(收入)约为974亿元,2018年为1065.95亿元,同比下降9%。汽车销售业绩下滑是吉利汽车总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2019年,吉利汽车整车产品销售收入918.43亿元,同比下降11%。考虑到吉利汽车单车均价与去年基本持平(2019年约7.44万元,去年同期约7.43万元),可以进一步得出汽车销量下滑是吉利汽车经营不善的“罪魁祸首”。▲吉利汽车的营收构成比亚迪。2019年收入1217.78亿元,同比微降0.009%。但也要看到,比亚迪的主营业务不仅仅包括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而是……o手机零件及组装业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比亚迪在财报中表示,由于行业和政策的变化,其汽车业务的收入和利润有所下降。相比之下,新型智能产品业务和组装业务的收入大幅增长。基于此,一个合理的推测是,整车销售收入的同比降幅应该甚至大于0.009%。长城汽车方面,2019年营收共计962.11亿元,较2018年的992.3亿元同比下降3%。事实上,这是长城汽车自2017年以来的第二次营收下滑。长城汽车的收入由三部分组成: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营业收入(包括车辆销售收入、零部件收入和其他收入)。▲长城汽车的营收2019年,长城汽车利息收入同比下降25.7%,至10.31亿元。手续及佣金收入同比增长72.2%至7136万元,但由于整体基础相对较小,手续及佣金对总收入的影响不是主要因素。此外,零部件及其他收入同比增长约37.95%至88.56亿元,而整车销售收入同比下降5.8%至862.51亿元。▲长城汽车的部分收入构成总之,整车销售收入下降是长城汽车总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但根据这个结论,又会产生另一个问题:2019年长城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43%,但整车销售收入却在下降。造成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是高价车型的销量实际上在下降。2019年WEY品牌销量约10万辆,2018年销量为13.94万辆,同比下降28.28%。另一方面,长城汽车年内推广的让利、红包等优惠活动也可能对单车价格产生一定影响。虽然收入结构存在差异,但总体来看,2019年三大民营巨头的汽车业务表现并不好看。毛利率:吉利下降幅度最大,长城降本维稳。让我们来看看盈利能力最重要的几个方面。2019年,吉利、比亚迪、长城汽车的毛利分别为169.16亿元(同比下降21%)、180.66亿元(同比增长0.05%)和161.87亿元(同比下降6.79%)。三家公司2019年的毛利率分别为17.4%(2018年为20.2%)、14.84%(2018年为14.83%)和16.83%(2018年为17.5%)。从数据上看,吉利的毛利下降最多,因为其总销量下降最多。因为比亚迪有其他业务可以对冲汽车业务的下滑,所以比亚迪的毛利不降反升。但比亚迪的多业务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比亚迪业务最大,营收最多(1200亿元),其他两家都在900亿元以上,但毛利只比长城汽车和吉利汽车高10亿-20亿元,毛利率也最低。这说明了一个问题。事实上,比亚迪的部分业务利润还不如汽车,最终拉低了毛利率。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吉利汽车车型的平均单价低于长城汽车。2019年吉利汽车均价约7.44万元,长城汽车均价8.14万元。同时,在毛利率上,吉利汽车赶超长城汽车,说明吉利汽车在整车成本控制上表现更好。还有一个细节。虽然吉利汽车的毛利率高于长城,但其毛利比2018年下降了2.8个百分点,而长城汽车仅下降了0.67个百分点。说明长城汽车在大家销量都在下滑的情况下,采取了比吉利汽车更有效的措施来降低销售成本(即零部件成本),从而减少了毛利率的下滑,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盈利。净利润:比亚迪尴尬垫底吉利遥遥领先之前毛利的情况。先说说2019年各家赚了多少钱。2019年吉利汽车全年净利润82.61亿元,2018年约126.74亿元,下降……同比增长4.8%。近日,吉利(不含商用车、沃尔沃、北极星)、比亚迪、长城相继发布2019年财报,在2019年寒冬中公布经营业绩。吉利、比亚迪、长城是国内民营汽车企业的典型代表,无论是公司经营业绩、产品销量还是品牌美誉度,都是国内汽车企业中的佼佼者。通过对比分析这三家车企在2019年的经营情况,不仅可以了解车市下滑对一线自主车企的影响,还可以看到不同车企在车市寒冬中的不同反应,找出各自经营理念和玩法的差异,进而更真实地触摸到国内车市发展的脉搏。▲吉利、比亚迪、长城2019年业绩对比整体来看,随着2019年冬季车市的到来,吉利汽车、比亚迪、长城汽车都受到了影响。销量方面,吉利和比亚迪分别下滑9%和11.39%,均超过市场8%的跌幅。长城依靠皮卡和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销量小幅增长1.4%。从毛利率和净利润来看,三家公司都在下滑——谁都逃不过行业大趋势的影响。依靠更有力的成本控制措施,长城毛利率仅下降0.67个百分点,保证了盈利能力的稳定,而吉利下降了2.8个百分点。但吉利的毛利率仍然超过长城,因为它的销量比长城大,综合成本比长城低。比亚迪的毛利率几乎保持不变,仅下降0.1个百分点,有汽车之外的其他业务支撑。净利润方面,比亚迪因为业务较多,整体支出最大,但最终结果是营收最大,利润最少,只有21亿。吉利汽车毛利仅比长城汽车高7.29亿,但扣除行政、研发等各种成本,最终净利润比长城汽车高37.3亿。此外,吉利在寒冬中仍在加大对R&D的投入(同比增长50%以上),最终净利润同比下降34.8%。长城汽车支出规模较上年略有变化,故最终净利润下降13.6%。此外,一个有趣的细节是,作为新能源领域的头部车企,比亚迪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7.39%,而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飙升69%。以下是三家车企财报的详细对比。销量:长城微增1.43%,吉利比亚迪下滑。2019年,国内车市寒冬进一步加剧。据中汽协统计,当年国内汽车销量为2576.9万辆,同比下降8.2%。在市场寒冬中,三家私家车公司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冲击。今年吉利汽车(包括雷克萨斯)销量约为136.15万辆,同比下降9%,跑输市场0.8个百分点。同时,财报显示,国内市场需求疲软是吉利汽车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2019年,吉利汽车出口5.79万辆,同比激增109%;中国汽车销量在130.35万辆左右,同比下降12%。从不同车型来看,轿车销量同比下降18%至53万辆,SUV销量同比下降6%至79.97万辆。2019年正式上市的MPV佳吉年销量约为3.16万辆。从不同品牌来看,自主高端新能源品牌几何的年销量为1.2万辆,雷克萨斯品牌同比增长6%,达到12.8万辆。这说明吉利汽车的向上策略是成功的,在市场遇冷的情况下,高端品牌仍有一定优势。此外,吉利汽车在销售新能源汽车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2019年共销售11.3万辆,较2018年的6.7万辆增长69%。▲吉利汽车销售比亚迪,其12月销售报告显示,公司2019年销售汽车约46.13万辆,同比下降11.39%,比大盘少3.19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少于燃油汽车,但从同比变化来看,新能源汽车表现较好。2019年,比亚迪共销售新能源汽车22.95万辆,同比下降7.39%;燃油车销售约23.18万辆,同比下降15.02%。新能源乘用车中,2019年是纯电动汽车的全面胜利。年内,比亚迪混合动力乘用车销量下降41.75%至7.2万辆,纯电动乘用车销量增长42.35%至14.71万辆。▲比亚迪销量情况另外,就比亚迪而言,值得注意的是,年内比亚迪宋MAX、元EV、唐DM、e5几款主力车型在相对细分市场的销量排名都比较靠前。据乘联会统计,比亚迪宋MAX在MPV市场排名第五。在整个新能源市场,比亚迪元EV、比亚迪唐DM、比亚迪e5的销量分别排在第二、第五、第六位。但进一步横向纵向对比,可以发现这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除了比亚迪元EV,其他几款车型的销量都出现了同比下滑,可见比亚迪车型的产品竞争力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市场考验。▲比亚迪部分车型销量长城汽车是三家车企中唯一实现销量逆势增长的,虽然同比增速并不大。2019年,长城共销售汽车105.86万辆,同比微增1.43%。从不同车型来看,皮卡和轿车(主要是新能源车)的市场表现相对较好。全年销售皮卡16.48万辆,同比增长12.73%;汽车(主要是新能源汽车)销售4.15万辆,同比增长210%。一直是长城汽车主场的SUV车型销量同比下滑3.6%,至约85.22万辆。▲总体来看,三家车企中,吉利汽车依然是领头羊,长城汽车和比亚迪紧随其后。新能源汽车方面,除比亚迪外,吉利汽车和长城汽车销量均有所增长。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未来更多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投放市场,这一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新能源汽车:吉利暴涨69%,比亚迪下跌7.39%。如果只讨论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可以看到吉利汽车、比亚迪、长城汽车的表现相差很大。2019年,吉利汽车共销售11.3万辆新能源和电动汽车,比去年的6.7万辆增长69%。吉利汽车在财报中表示,新能源汽车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比例已从2018年的4.5%提升至8.3%。与此同时,提供新能源和电气化车型的产品数量也从去年的约33%增加到2019年的约57%。至于比亚迪,其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降7.39%,至22.95万辆。其中,乘用车销量小幅下滑,2019年共销售约21.93万辆,2018年共销售约22.71万辆,同比下降3.43%。商用车方面,乘用车等车型销量出现大幅下滑。2019年比亚迪新能源客车销量为6317万辆,2018年约为1.26万辆,同比下降50.22%。除客车外的其他车型销量同比下降51.86%,为3836辆。最后,销售报告显示,长城汽车WEY P8 2019年共销售644辆,去年同期为3387辆,同比下滑80.99%,相当惨淡。相比之下,欧拉iQ销量同比增长194.94%,达到约1.03万辆,而另一款新上市的欧拉R1销量约为2.84万辆。从2019年全年来看,长城汽车销售新能源汽车3.95万辆,与比亚迪、吉利汽车不在一个销售水平上。▲长城汽车分车型销量整体来看,比亚迪新能源车的销量仍然远超吉利和长城,但目前处于下降阶段。更何况比亚迪除了元EV等少数产品实现了增长,其他车型销量下滑,说明自行车的竞争力在下降。长城这边新能源车销量增长很快,但毕竟基数小,所以增速比较大。目前吉利处于稳扎稳打的态势。其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已达11.3万辆,已经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一半。同时,2019年实现了69%的高速增长,潜力巨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吉利的很多车型都有插电式和48V微混版(MHEV),领克甚至还有HEV版,所以这个11.3万的规模不仅仅是PHEV插电式混动和纯电动车型。根据一些车企和行业组织的划分标准,电动车多指插电式车型,MHEV和HEV被排除在外。相比较而言,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只有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营收:三家公司都在下滑。长城下滑幅度最大的主营业务收入方面,吉利汽车、比亚迪、长城汽车均出现同比下滑。财报显示,2019年吉利汽车营收(收入)约为974亿元,2018年为1065.95亿元,同比下降9%。汽车销售业绩下滑是吉利汽车总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2019年,吉利汽车整车产品销售收入918.43亿元,同比下降11%。考虑到吉利汽车单车均价与去年基本持平(2019年约7.44万元,去年同期约7.43万元),可以进一步得出汽车销量下滑是吉利汽车经营不善的“罪魁祸首”。▲吉利汽车的营收构成比亚迪。2019年收入1217.78亿元,同比微降0.009%。但也要看到,比亚迪的主营业务不仅仅包括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而是……o手机零件及组装业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比亚迪在财报中表示,由于行业和政策的变化,其汽车业务的收入和利润有所下降。相比之下,新型智能产品业务和组装业务的收入大幅增长。基于此,一个合理的推测是,整车销售收入的同比降幅应该甚至大于0.009%。长城汽车方面,2019年营收共计962.11亿元,较2018年的992.3亿元同比下降3%。事实上,这是长城汽车自2017年以来的第二次营收下滑。长城汽车的收入由三部分组成: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营业收入(包括车辆销售收入、零部件收入和其他收入)。▲长城汽车的营收2019年,长城汽车利息收入同比下降25.7%,至10.31亿元。手续及佣金收入同比增长72.2%至7136万元,但由于整体基础相对较小,手续及佣金对总收入的影响不是主要因素。此外,零部件及其他收入同比增长约37.95%至88.56亿元,而整车销售收入同比下降5.8%至862.51亿元。▲长城汽车的部分收入构成总之,整车销售收入下降是长城汽车总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但根据这个结论,又会产生另一个问题:2019年长城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43%,但整车销售收入却在下降。造成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是高价车型的销量实际上在下降。2019年WEY品牌销量约10万辆,2018年销量为13.94万辆,同比下降28.28%。另一方面,长城汽车年内推广的让利、红包等优惠活动也可能对单车价格产生一定影响。虽然收入结构存在差异,但总体来看,2019年三大民营巨头的汽车业务表现并不好看。毛利率:吉利下降幅度最大,长城降本维稳。让我们来看看盈利能力最重要的几个方面。2019年,吉利、比亚迪、长城汽车的毛利分别为169.16亿元(同比下降21%)、180.66亿元(同比增长0.05%)和161.87亿元(同比下降6.79%)。三家公司2019年的毛利率分别为17.4%(2018年为20.2%)、14.84%(2018年为14.83%)和16.83%(2018年为17.5%)。从数据上看,吉利的毛利下降最多,因为其总销量下降最多。因为比亚迪有其他业务可以对冲汽车业务的下滑,所以比亚迪的毛利不降反升。但比亚迪的多业务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比亚迪业务最大,营收最多(1200亿元),其他两家都在900亿元以上,但毛利只比长城汽车和吉利汽车高10亿-20亿元,毛利率也最低。这说明了一个问题。事实上,比亚迪的部分业务利润还不如汽车,最终拉低了毛利率。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吉利汽车车型的平均单价低于长城汽车。2019年吉利汽车均价约7.44万元,长城汽车均价8.14万元。同时,在毛利率上,吉利汽车赶超长城汽车,说明吉利汽车在整车成本控制上表现更好。还有一个细节。虽然吉利汽车的毛利率高于长城,但其毛利比2018年下降了2.8个百分点,而长城汽车仅下降了0.67个百分点。说明长城汽车在大家销量都在下滑的情况下,采取了比吉利汽车更有效的措施来降低销售成本(即零部件成本),从而减少了毛利率的下滑,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盈利。净利润:比亚迪尴尬垫底吉利遥遥领先之前毛利的情况。先说说2019年各家赚了多少钱。2019年吉利汽车全年净利润82.61亿元,2018年约126.74亿元,下降……同比增长4.8%。比亚迪2019年净利润21.16亿元,去年同期为35.56亿元,同比下滑40.49%,是三家车企中下滑幅度最大的。长城汽车净利润为45.31亿元,同比下滑约13.66%,去年同期为52.48亿元。▲吉利汽车净利润从利润规模来看,吉利汽车遥遥领先。前面的毛利只比长城汽车高7.29亿,但净利润居然比长城汽车高37.3亿。比亚迪这边和刚才毛利一样。结论是虽然营收规模最大,但盈利最少。比亚迪2019年毛利在三家车企中最高,共计180.66亿元,但净利润只有21.16亿元,说明其支出规模高于长城和吉利,2019年总支出高达141.99亿元(吉利规模在90亿元左右)。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比亚迪2019年仍有34.98亿元的融资成本。借钱经营需要支付费用和利息,自然会影响盈利规模。如果都是汽车企业,R&D和制造同等规模、档次车辆的支出理论上不会有太大差别,但比亚迪是多业务发展模式,需要在R&D投资或多方向建设生产工厂,支出规模自然会远远超过吉利和比亚迪。正是因为多方投资的规模,比亚迪不得不通过融资继续运营,进而增加成本,降低盈利能力。然而,如上所述,多服务模式是一把双刃剑。似乎很多商家在这里甚至拖累了汽车业务,但是在汽车市场的寒冬里,其他商家可以拉动汽车业务。同样,在股票市场,比亚迪的市盈率高达68.21,而吉利的市盈率为11(截至记者发稿,两者均为港股)。这说明在投资者眼中,比亚迪并不是一家“死气沉沉”的车企(车企市盈率一般在十几的水平),而是一家极具发展前景的科技公司。所以业内也有一种说法,对于比亚迪来说,造车其实只是“副业”,背后还在谋划更大的棋局。资产:吉利靠融资比亚迪“入不敷出”。2019年的寒冬和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都对国内汽车市场造成了沉重打击。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一个公司的资产也值得关注。通过对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的具体表现,大致可以看出三家私家车企中哪家的过冬储备更扎实。2019年末,吉利汽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92.81亿元,去年同期为157.37亿元。其中,融资活动为保持正现金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从财报中可以看出,经营活动为吉利汽车贡献了125.37亿元的净现金,但2018年这一数字约为139.25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亏损(支出)107.91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支出)113.18亿元。融资活动贡献的现金净额达17.63亿元,去年同期亏损(支出)约3.06亿元。▲以吉利汽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动比率来看,2019年末吉利汽车流动资产较上年增加近72亿元,达到500亿元;同时,流动负债485.26亿元,较2018年的437.6亿元增加47.66亿元。经计算,其流动比率为1.03,2018年流动比率为0.98。似乎从数字上看,吉利汽车的偿债能力有所提升。但如果继续分析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构成,就会发现情况并没有数据显示的那么乐观。这里有两个关键内容。在流动资产的构成中,有一项是“贸易及其他应收款”,即约82.81亿元的流动资产直接来自其主要控股股东控制的吉利汽车相关合资公司、关联公司和关联公司,即自我造血的部分。在流动负债的构成中,应付第三方的贸易及其他款项达到354.85亿元,这说明吉利汽车未来仍需向供应商支付大量款项,而对于上游供应商来说,这可能导致其抗风险能力下降。那么,比亚迪在流动资产方面面临更棘手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看比亚迪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财报显示,比亚迪2019年储备118.21亿元,相比2018年的111.51亿元有所提升。但从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来看,比亚迪面临的风险更大。虽然目前的比例2019年是0.99,2018年是0.989,但基本持平。但年末比亚迪流动负债总额为1080亿元,流动资产总额为1069.49亿元。也就是说,仅从账面来看,其流动负债已经超过了比亚迪的流动资产。长城汽车方面,虽然财报没有直接披露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但在净资产方面,长城汽车表示,2019年实现543.99亿元,比2018年的526.89亿元增加约17亿元。年内长城汽车流动资产685亿元,流动负债总额约546亿元。流动比率由2018年的1.21上升至2019年的1.25。从净资产和流动比率来看,长城汽车在2019年得到了“提升”。但是,如果再分析一下,就会发现长城汽车和吉利汽车一样,都要处理一些潜在的风险。长城汽车编制财务报告时,流动资产包括“应收账款”项目,流动负债包括“应付账款”。值得注意的是,从应付账款的账龄来看,一年内到期的有253.27亿元,一年以上到期的只有1.11亿元;同时,应收账款部分,一年内到期29.19亿元,一年以上到期6.65亿元。换句话说,至少在2020年,长城汽车收到的钱将远远少于它应该支付的钱,这将给长城汽车的经营带来一定的压力。▲长城汽车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结论:汽车市场竞争持续加剧。通过分析2019年三家民营车企的表现,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中国SUV市场“井喷”的红利基本告一段落。2019年,长城汽车销售SUV 85.22万辆,同比下降3.6%。二是车企海外谋生之路可能受阻,需要考虑各种措施刺激汽车销售。对于很多国内汽车企业来说,全球化布局和发展不仅是拓展业务版图的一部分,也是抵御风险的一种措施。长城汽车在财报中表示,其下一步发展路线将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同时发展零部件业务。然而,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向海外蔓延,致力于开拓海外市场的汽车公司也可能面临不小的挑战。第三,智能化电气化改造的趋势不会改变。如何提高R&D效率,降本增效或成为众多车企生存的必然选择。比亚迪2019年净利润21.16亿元,去年同期为35.56亿元,同比下滑40.49%,是三家车企中下滑幅度最大的。长城汽车净利润为45.31亿元,同比下滑约13.66%,去年同期为52.48亿元。▲吉利汽车净利润从利润规模来看,吉利汽车遥遥领先。前面的毛利只比长城汽车高7.29亿,但净利润居然比长城汽车高37.3亿。比亚迪这边和刚才毛利一样。结论是虽然营收规模最大,但盈利最少。比亚迪2019年毛利在三家车企中最高,共计180.66亿元,但净利润只有21.16亿元,说明其支出规模高于长城和吉利,2019年总支出高达141.99亿元(吉利规模在90亿元左右)。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比亚迪2019年仍有34.98亿元的融资成本。借钱经营需要支付费用和利息,自然会影响盈利规模。如果都是汽车企业,R&D和制造同等规模、档次车辆的支出理论上不会有太大差别,但比亚迪是多业务发展模式,需要在R&D投资或多方向建设生产工厂,支出规模自然会远远超过吉利和比亚迪。正是因为多方投资的规模,比亚迪不得不通过融资继续运营,进而增加成本,降低盈利能力。然而,如上所述,多服务模式是一把双刃剑。似乎很多商家在这里甚至拖累了汽车业务,但是在汽车市场的寒冬里,其他商家可以拉动汽车业务。同样,在股票市场,比亚迪的市盈率高达68.21,而吉利的市盈率为11(截至记者发稿,两者均为港股)。这说明在投资者眼中,比亚迪并不是一家“死气沉沉”的车企(车企市盈率一般在十几的水平),而是一家极具发展前景的科技公司。所以业内也有一种说法,对于比亚迪来说,造车其实只是“副业”,背后还在谋划更大的棋局。资产:吉利靠融资比亚迪“入不敷出”。2019年的寒冬和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都对国内汽车市场造成了沉重打击。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一个公司的资产也值得关注。通过对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的具体表现,大致可以看出三家私家车企中哪家的过冬储备更扎实。2019年末,吉利汽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92.81亿元,去年同期为157.37亿元。其中,融资活动占了很大比重维持正现金流的方法。从财报中可以看出,经营活动为吉利汽车贡献了125.37亿元的净现金,但2018年这一数字约为139.25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亏损(支出)107.91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支出)113.18亿元。融资活动贡献的现金净额达17.63亿元,去年同期亏损(支出)约3.06亿元。▲以吉利汽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动比率来看,2019年末吉利汽车流动资产较上年增加近72亿元,达到500亿元;同时,流动负债485.26亿元,较2018年的437.6亿元增加47.66亿元。经计算,其流动比率为1.03,2018年流动比率为0.98。似乎从数字上看,吉利汽车的偿债能力有所提升。但如果继续分析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构成,就会发现情况并没有数据显示的那么乐观。这里有两个关键内容。在流动资产的构成中,有一项是“贸易及其他应收款”,即约82.81亿元的流动资产直接来自其主要控股股东控制的吉利汽车相关合资公司、关联公司和关联公司,即自我造血的部分。在流动负债的构成中,应付第三方的贸易及其他款项达到354.85亿元,这说明吉利汽车未来仍需向供应商支付大量款项,而对于上游供应商来说,这可能导致其抗风险能力下降。那么,比亚迪在流动资产方面面临更棘手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看比亚迪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财报显示,比亚迪2019年储备118.21亿元,相比2018年的111.51亿元有所提升。但从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来看,比亚迪面临的风险更大。虽然目前的比例2019年是0.99,2018年是0.989,但基本持平。但年末比亚迪流动负债总额为1080亿元,流动资产总额为1069.49亿元。也就是说,仅从账面来看,其流动负债已经超过了比亚迪的流动资产。长城汽车方面,虽然财报没有直接披露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但在净资产方面,长城汽车表示,2019年实现543.99亿元,比2018年的526.89亿元增加约17亿元。年内长城汽车流动资产685亿元,流动负债总额约546亿元。流动比率由2018年的1.21上升至2019年的1.25。从净资产和流动比率来看,长城汽车在2019年得到了“提升”。但是,如果再分析一下,就会发现长城汽车和吉利汽车一样,都要处理一些潜在的风险。长城汽车编制财务报告时,流动资产包括“应收账款”项目,流动负债包括“应付账款”。值得注意的是,从应付账款的账龄来看,一年内到期的有253.27亿元,一年以上到期的只有1.11亿元;同时,应收账款部分,一年内到期29.19亿元,一年以上到期6.65亿元。换句话说,至少在2020年,长城汽车收到的钱将远远少于它应该支付的钱,这将给长城汽车的经营带来一定的压力。▲长城汽车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结论:汽车市场竞争持续加剧。通过分析2019年三家民营车企的表现,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中国SUV市场“井喷”的红利基本告一段落。2019年,长城汽车销售SUV 85.22万辆,同比下降3.6%。二是车企海外谋生之路可能受阻,需要考虑各种措施刺激汽车销售。对于很多国内汽车企业来说,全球化布局和发展不仅是拓展业务版图的一部分,也是抵御风险的一种措施。长城汽车在财报中表示,其下一步发展路线将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同时发展零部件业务。然而,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向海外蔓延,致力于开拓海外市场的汽车公司也可能面临不小的挑战。第三,智能化电气化改造的趋势不会改变。如何提高R&D效率,降本增效或成为众多车企生存的必然选择。
4月16日,工信部发布2020年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1900/1/1 0:00:00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局时代,过去那些对市场规律的构想,正在逐一实现。2020年开局艰难,疫情笼罩、销量下滑、市场淘汰成为当前行业的主旋律。
1900/1/1 0:00:00本文要点公积金是社会公共福利系统的阶段性产物,具有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国家环境。
1900/1/1 0:00:001、乘联会:4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走势平稳回暖4月前两周(112日)的乘用车市场零售总体回升相对较快。前两周日均零售277万辆,同比增速下降12。
1900/1/1 0:00:00从2013年的12月16日到2020年的4月14日,东风雷诺终究没能熬过7个年头。
1900/1/1 0:00:004月16日,特斯拉宣布正式入驻天猫,开设特斯拉国内首家第三方平台官方旗舰店。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