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比亚迪半年报:研投32.32亿元 成销量下滑净利增长车企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8月29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正式公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报告显示,比亚迪营收605.03亿元,同比下降2.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62亿元,同比增长14.29%。

值得注意的是,受新冠肺炎和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影响,2020年中国车市整体将呈下滑趋势,比亚迪将成为唯一一家因汽车销量下滑而净利润增长的车企。其中,与比亚迪其他两大业务业绩正相关,包括手机零部件及组装业务、充电电池、光伏业务。

研发投入方面,半年报显示,比亚迪研发投入32.32亿元。尽管同比下降,但月均水平仍高于去年,且高于销售、管理和财务费用。随着比亚迪下半年在零部件和整车产品方面的持续发力,2020年下半年比亚迪的整体表现值得期待。

一个

上半年汽车收入320.72亿元,占比53.01%

比亚迪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比亚迪营收605.03亿元,同比下降2.70%。对此,半年报称主要是汽车业务减少所致。

BYD, Discovery, FAW, Han

比亚迪2020半年报

汽车业务作为比亚迪三大业务支柱之一,报告期内实现收入320.72亿元,占总收入的53.01%。相比去年,汽车业务收入下降1.64个百分点,汽车收入同比下降5.62%。比亚迪旗下的另外两大产业电子元器件制造和日用电子元器件制造,收入均出现增长,数据显示同比分别增长7.59%和0.24%。

至于汽车业务的下滑,比亚迪表示,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肆虐,加上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导致全球经济大幅下滑,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GDP同比下降1.6%。比亚迪上半年汽车销量15.86万辆,同比下降30.45%,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6.07万辆,同比下降58.34%。

比亚迪成为唯一一家销量下滑、净利润增长的车企

与比亚迪营收同比下滑形成对比的是,比亚迪半年报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62亿元,同比增长14.29%。比亚迪成为唯一一家销量下滑、净利润逆势增长的车企。

比亚迪独特的半年报现象源于其多元化的业务结构。比亚迪主要从事汽车业务,包括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手机零部件及组装业务、充电电池和光伏业务,并积极拓展城市轨道交通业务领域。

BYD, Discovery, FAW, Han

比亚迪三大业务业绩

作为比亚迪的三大业务之一,汽车业务占集团收入的53.01%,这意味着比亚迪近一半的收入来自非汽车业务。比亚迪半年报显示,手机零部件及组装业务收入约233.8亿元,同比增长0.24%;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收入约为47.91亿元,同比增长7.59%。三大业务分别占集团总收入的53.01%、38.64%、7.92%。不难看出,业务渠道多元化的比亚迪弥补了汽车业务营收下滑的拖累。

非汽车业务推动整体净利润增长

比亚迪作为唯一一家净利润业绩同比增长14.29%的汽车企业,成为汽车行业一枝独秀。主要原因是非汽车业务带动明显,手机零部件及组装业务收入约233.8亿元,同比增长0.24%。

根据比亚迪的半年度报告,新冠肺炎带动了整个住房经济,远程工作、教育和休闲的需求带动了智能家居和平板电脑等智能产品的需求增加。拥有市场领先技术并能够提供多样化选择的智能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将在抓住市场发展机遇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市场研究公司ID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球平板电脑销量同比增长0.8%,第二季度同比增长18.6%。iPad销量突破1200万台。

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产品开发、生产和组装制造商,比亚迪涵盖消费电子、汽车智能系统、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和新型智能产品。该业务的主要客户包括领先的智能移动终端制造商,如华为、三星、苹果、小米和Vivo。

此外,比亚迪来自充电电池和光伏业务的收入约为47.91亿元,同比增长7.59%。比亚迪披露的半年报显示,受全球疫情影响,全球对锂光伏电池的需求呈现疲软态势。国内市场,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国内光伏电池新增装机3.95吉瓦,同比下降24.0%,二季度国内市场明显回暖。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约11.52千兆瓦,同比增长1.1%。

可以说,疫情冲击了汽车业务,但使非汽车业务和住宅经济得以发展。随着疫情防控取得有效进展,上游汽车产业链出现不同程度的回暖。在此带动下,比亚迪的两大非汽车业务,包括手机零部件和组装,以及充电电池和光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期间,比亚迪仅用几天时间就完成了口罩自动生产机的研发。据了解,比亚迪目前的产能为每天8000万个口罩。目前,比亚迪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口罩制造商。消息人士透露,比亚迪的口罩营收约为85.7亿元。尽管对集团利润的贡献有限,但这反映了比亚迪的高端技术人才储备和生产线管理能力。此外,比亚迪的业务还涉及房地产、灯厂、轻轨,甚至弹射领域。可以说,正是依靠非汽车业务,比亚迪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4.29%。

R&D投资32.32亿元,高于去年单月平均水平

根据比亚迪发布的半年报,2020年上半年比亚迪R&D投资32.32亿元,同比下降18.99%。对于R&D投资的减少,比亚迪表示主要是由于R&D新项目投资的减少。

BYD, Discovery, FAW, Han

比亚迪2020半年报

2020年上半年,受全球疫情影响和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影响,2020年上半年整体车市处于收缩状态。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11.2万辆和1025.7万辆,同比下降16.8……同比增长16.9%。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9.7万辆和39.3万辆,同比下降36.5%和37.4%。

分析师认为,比亚迪在R&D投资的减少主要是受市场销量下降的影响。对比比亚迪2018年和2019年的R&D投资,发现2018年R&D费用为49.89亿元,同比增长33.42%,首次超过销售、管理、财务费用;2019年,比亚迪研发费用达到56.29亿元,同比增长12.83%。

根据比亚迪2020年半年报数据,上半年R&D投资达到32.32亿元。尽管呈下降趋势,但研发支出仍高于销售、管理和财务支出。按照R&D月均投资额计算,2020年R&D月均投资额比2019年R&D月均投资额高出7000万元。

另外,梳理比亚迪上半年月度销量发现,1-6月,比亚迪销量分别为25200辆、5500辆、30600辆、31800辆、31800辆、33700辆。可以发现,自3月份以来,比亚迪销量呈稳步上升趋势,二季度累计销量97300辆,相比一季度增长58.73%。对此,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疫情防控取得进展,比亚迪销量稳步回升,在销量回升的带动下,比亚迪在R&D的投资将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下半年继续发展零部件和整车产品

比亚迪的半年报不仅总结了上半年的经营业绩,还提供了对下半年情况的预估。比亚迪认为,尽管全球疫情形式严峻,贸易摩擦加剧,但全球汽车企业继续在新能源领域布局,全球电动化步伐加快。国内方面,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经济运行稳步回升。比亚迪认为,这为新能源汽车的复苏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代表之一,将通过技术和产品迭代,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升级。在系统集成领域,比亚迪将推广DM 4.0新混动系统;在电池领域,比亚迪将通过刀片电池的应用,提高整车的安全性;在电控领域,比亚迪将加速碳化硅的应用,提升车辆性能,进一步提升车辆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2020年下半年,继比亚迪新车型韩之后,新车型宋Plus也将于2020年下半年亮相,进一步完善其在细分领域的产品。此外,比亚迪还将推出唐、e2、e3等改款车型。

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比亚迪将于2020年下半年推出新一代1.5T大功率发动机。可以说,随着2020年下半年比亚迪在零部件和整车领域的持续发力,比亚迪2020年下半年的经营业绩值得期待。

标签:比亚迪发现一汽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相比27.4%的增幅,长城看的却是危机?

虽然增幅放缓,但是27的增幅依旧让长城汽车在8月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1900/1/1 0:00:00
北美1400名员工被裁撤,福特全球重组走到了哪一步?

近日,相关消息称福特汽车正计划在美国本土市场进行员工裁撤,从而减少福特在当地的成本支出。据汽车预言家了解,这次福特汽车裁员数量高达1400人,且均为正式员工。受疫情影响,全球汽车发展严重受阻。

1900/1/1 0:00:00
2020泰达汽车论坛 |长城蔡德暄:5G时代车联网行业新商业模式探讨

9月4日6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及中国汽车报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隆重召开。

1900/1/1 0:00:00
2020泰达汽车论坛 | 蔚来魏健:成为用户企业不是我们的手段,是我们的目的

9月4日6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及中国汽车报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隆重召开。

1900/1/1 0:00:00
纯电动车新趋势 租电池比买电池划算?

2020年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是转型的一年,补贴政策的退场加速了新能源车企的市场化,没人再给输血,就只能自己造血。创新不能只局限于产品,一些品牌就把目光放在了产品之外的服务上。

1900/1/1 0:00:00
汽车行业赚钱越来越难?还有机会吗?

自主动力电池生产企业能否在政府补贴结束后成功抵御外来动力电池企业的市场侵蚀,保持并拓展已有的市场份额,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汽车市场能否在新能源汽车发展道路上“弯道超车”的关键所在。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