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不是两万人死亡这种事,而是一个人的死亡,这种事发生了两万次。”这是北野武的名句,现实中“2万人死亡”的冷漠近年来也发生在自动驾驶领域。
最早始于2016年5月,全球首例涉及自动驾驶功能的交通死亡事故由特斯拉引发。地点:美国佛罗里达州。一辆特斯拉在开启自动驾驶模式时发生交通事故,司机约书亚·布朗(Joshua Brown)当场死亡。
潘多拉的盒子已经被打开了。没过多久,美国亚利桑那州一名行人过马路,恰巧被一辆无人驾驶测试车撞倒身亡,成为全球首例无人驾驶事故。
不仅是特斯拉打开了“魔盒”,这次蔚来也遇到了“人命关天”的问题。好在所有关于自动驾驶的“罢工”终于暂时沉寂了。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会有质疑。
林文钦出事几天后,李想在8月16日发了一条朋友圈。李想呼吁规范自动驾驶的中文名称,不要在业内使用L2、L3这样的专用名词,应该是辅助驾驶、自动辅助驾驶。相应的,360的掌门人周也做出了呼应,建议将L3定义为高级辅助驾驶。
值得注意的是,在关于要不要自动驾驶的不同风格的传播中,激进和保守的策略对错一目了然。
在为林文钦这位“可爱的剑客”哀悼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非常警惕像蔚来的NOP这种还处于L2水平的辅助驾驶功能的过度“高深莫测的自信”,以及如何避免自动驾驶的过度传播。还有,蔚来ET7到了NAD阶段真的能自动驾驶吗?以及,如何规范标准?
对“NOP开放”的质疑
在事故原因调查清楚之前,我们不应该妄下结论,这是一个原则。但是我们还需要讨论,根据相关细节,开启NOP使用辅助驾驶功能是否与事故有关?
根据蔚来的定义,蔚来的NOP应用场景主要是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比如北京五环内,这个功能是不能开启的。事实上,林文钦的事故也发生在高速公路上。
不能说蔚来的NOP不好用。记者采访的一位蔚来车主表示,“会在高速上使用,感觉还是很好用的,确实能减少疲劳。但我不会完全无视路况。我没有自动驾驶。我不能拿自己的生活开玩笑。”
问题是,在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上,如果司机因为过于迷信NOP功能而睡着了,关闭了疲劳预警功能,这时候安全怎么保证?显然,这种情况是可能的。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肯定不是蔚来的责任,但也不是可以轻描淡写了事的“沉痛哀悼”。
除了界定事故责任,我们还得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距离真正的自动驾驶还有“十万八千里之遥”。
蔚来的NOP(Navigate on Pilot)是导航辅助功能,但不是免费的。是NIO Pilot“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全套”中的重要新功能,可选价格3.9万元。
李斌还在今年的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在第二季度,NIO Pilot的匹配率已经超过80%,截至7月,NIO Pilot的自动辅助驾驶总里程已经超过2亿公里。未来NIO试点带来的效益平均可以提升毛利3到4个点。”
客观来说,我们可以把NOP理解为蔚来的收入来源之一。这些年投入的软件人才,研发的巨额费用,都是需要回报的。但是,既然收费了,虽然只是辅助驾驶功能,但是用的是……因为选装套餐价格高而期望过高?而企业投资回报的盈利需求和传播中有意无意的引导交织在一起,是否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过度传播和强烈暗示的“罪恶”
出了事,你就说自己是“辅助驾驶”。在销售和传播的时候,你强烈暗示自己是“自动驾驶”。这是目前特斯拉和很多车企在自动驾驶方面的销售和传播逻辑。
这套商业逻辑和传统车企的做法完全不同,这也是由于他们对商业模式和技术分级的理解不同。
业内“朱总裁”先生表示,传统车企基本严格遵守SAE的分级设计,在L0、、的基础上不断考虑排除驾驶员带来的感知和安全要求,很大程度上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本田推出L3也是在日本政府关于开放部分商业用途的法律法规限制下实现的。
虽然今天蔚来数百位车主发布了蔚来车主对NP/NOP系统认知的联合声明,但他们维护蔚来加油,并表示对NOP辅助驾驶的定义有清晰的认识。但记者仍然认为,蔚来店内的销售顾问,包括志愿者车主,在指导销售时未必都这么说。
微信官方账号的“阿曼达·张力智”在《谈蔚来车主车祸》中明确表示,“我去试驾蔚来的时候,他们振振有词地告诉我是[自动驾驶]。”这并非孤例。
换句话说,新的造车力量,尤其是特斯拉,大大提高了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普及的期望。记者认为,在这方面非常有必要保守一点。
就在前几天,我在一个微信群里看到一个非常恐怖的视频。视频中,蔚来车主在高速上双手抱胸闭眼睡觉,汽车处于无人驾驶状态,时速100公里...
先不说如何处理这个业主的违法行为。有多危险?这个蔚来车主心里是不是一点分都没有?不要把自己的人生当回事。你旁边的儿子和后座的家人呢?
而且蔚来两位车主的意外应该说是偶然的。但车主心大的视频显示,在蔚来的车主群体中,这种感觉“高级”和神秘自信的想法是存在的。
这就是前华为智能驾驶产品部负责人苏青所说的“客观来说,机器事故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少。如果我们的自动驾驶变得更加先进,普通用户就会对新技术产品产生倾向。一开始会完全不信任他们。一旦他们试图感觉良好,就会非常信任他们。这其实是事故的开始。”
说到这场“飓风”过度蔓延的始作俑者,应该推奉行“第一原则”的特斯拉和马斯克。
以特斯拉为首的造车新势力引领着“把体验做到极致”的潮流,但特斯拉的水平充其量也就是L2级别的辅助驾驶,更夸张的是,特斯拉还想围绕成本可控的纯视觉方案(抛弃激光雷达)做出极致的性能体验,但最近FSD BETA V9.0内测bug频发。
实际上,特斯拉的策略是通过对比自动驾驶系统策略和人类驾驶,不断对比大量数据“影子模式”来优化软件。但是,这套交给软件模拟激光雷达算法的辅助驾驶系统有多危险?记者能否打通特斯拉的纯视觉路线?在| C维度被批判。
特斯拉还引起了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注意,并于本周正式启动了安全调查,涵盖该公司2014年开始在美国销售的共计76.5万辆汽车。具体细节,C元带血的自动驾驶仪:Te……在蔚来出事被充分阐述后,a被政府调查。
我们再来看看实际情况。虽然高速封闭道路是目前辅助驾驶比较成熟的应用场景,但是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在开发自动驾驶方面的功能基本都是L2辅助驾驶系统,软硬件其实也差不多。
所以,在“辅助驾驶”还没有变成“自动驾驶”的当下,如果业界不能抑制混乱的蔓延,加强这方面的标准界定,林文钦类似这种事故会越来越多。这值得我们警惕。
NOP和NAD
当然,蔚来的NOP一直在进化。现在是NAD阶段。
2018年,第一代NIO Pilot系统中的辅助驾驶主要体现在预警的形式上。同年年底增加了自动紧急制动。到2020年2月,NIO Pilot系统增加了自动紧急制动(行人和自行车)、超车辅助和车道回避功能。
2020年10月,NIO Pilot系统增加了高精度地图的使用,并增加了自动辅助导航和驾驶功能(NOA)。在后交叉车辆预警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主动制动功能;驾驶员疲劳监控功能已经升级。
今年1月,NIO Pilot系统增加了视觉融合自动泊车和车辆近距离呼叫;优化NOA功能:增强该功能在主动变道和进出主干道场景下的稳定性。这是蔚来第一代NIO领航系统的功能布局。
第一代NIO Pilot(NT1.0)用在ES8、ES6和EC6上。从自动驾驶模式的感知水平来看,NT1.0的硬件包括3个前向摄像头、4个全景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传感器和1个车内驾驶状态检测摄像头。当然因为成本的原因没有激光雷达。
今年发布的第二代NT2.0安装在尚未正式交付的ET7上,由智能驾驶技术平台升级而来。而且蔚来正式提出了基于第二代辅助驾驶系统NAD的“自动驾驶”概念。当然,带NAD的ET7最后还是配备了激光雷达。
而蔚来的NAD系统的通信口径,在更高的层面上描述为“自动驾驶”。因为这套系统包括NIO Aquila超感系统和NIO Adam蔚来超级计算平台,蔚来希望实现覆盖全场景的点对点自动驾驶功能体验。
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区别。当然,蔚来想通过自己的研发,逐步建立自己的全栈自动驾驶技术能力。在NT2.0时代有了很大的改进,包括硬件升级(11个8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1个超远程高精度激光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2个高精度定位单元,1个车路协同感知传感器,1个增强型主驾驶感知传感器)。
但是回过头来看,蔚来NT1.0时代的车型,因为没有激光雷达,而毫米波雷达的缺陷就是无法识别低速运动或者静止的物体。这也是接连发生两起事故的可能性&;间接因素之一。
无独有偶,最近开始调查特斯拉的美国监管机构认定,2014年至2021年美国发生的11起事故都与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有关。据悉,这11起车祸大多发生在天黑后,其典型特征是无法识别其他低速行驶或静止的车辆。
虽然蔚来确实强调了NOP导航辅助只能在导航状态下使用,但是它强调了驾驶辅助功能,这个功能需要驾驶者来打理。但是,在向消费者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蔚来汽车真的没有刻意掩盖传播吗?你真的对用户做了很好的告知和教育吗?
车主的责任和对车企的“处罚”
朱玉龙说得很好。目前消费者很容易混淆“辅助驾驶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灾难不是两万人死亡这种事,而是一个人的死亡,这种事发生了两万次。”这是北野武的名句,现实中“2万人死亡”的冷漠近年来也发生在自动驾驶领域。
最早始于2016年5月,全球首例涉及自动驾驶功能的交通死亡事故由特斯拉引发。地点:美国佛罗里达州。一辆特斯拉在开启自动驾驶模式时发生交通事故,司机约书亚·布朗(Joshua Brown)当场死亡。
潘多拉的盒子已经被打开了。没过多久,美国亚利桑那州一名行人过马路,恰巧被一辆无人驾驶测试车撞倒身亡,成为全球首例无人驾驶事故。
不仅是特斯拉打开了“魔盒”,这次蔚来也遇到了“人命关天”的问题。好在所有关于自动驾驶的“罢工”终于暂时沉寂了。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会有质疑。
林文钦出事几天后,李想在8月16日发了一条朋友圈。李想呼吁规范自动驾驶的中文名称,不要在业内使用L2、L3这样的专用名词,应该是辅助驾驶、自动辅助驾驶。相应的,360的掌门人周也做出了呼应,建议将L3定义为高级辅助驾驶。
值得注意的是,在关于要不要自动驾驶的不同风格的传播中,激进和保守的策略对错一目了然。
在为林文钦这位“可爱的剑客”哀悼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非常警惕像蔚来的NOP这种还处于L2水平的辅助驾驶功能的过度“高深莫测的自信”,以及如何避免自动驾驶的过度传播。还有,蔚来ET7到了NAD阶段真的能自动驾驶吗?以及,如何规范标准?
对“NOP开放”的质疑
在事故原因调查清楚之前,我们不应该妄下结论,这是一个原则。但是我们还需要讨论,根据相关细节,开启NOP使用辅助驾驶功能是否与事故有关?
根据蔚来的定义,蔚来的NOP应用场景主要是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比如北京五环内,这个功能是不能开启的。事实上,林文钦的事故也发生在高速公路上。
不能说蔚来的NOP不好用。记者采访的一位蔚来车主表示,“会在高速上使用,感觉还是很好用的,确实能减少疲劳。但我不会完全无视路况。我没有自动驾驶。我不能拿自己的生活开玩笑。”
问题是,在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上,如果司机因为过于迷信NOP功能而睡着了,关闭了疲劳预警功能,这时候怎么保证安全?显然,这种情况是可能的。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肯定不是蔚来的责任,但也不是可以轻描淡写了事的“沉痛哀悼”。
除了界定事故责任,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离真正的自主还“十万八千里”……正在开车。
蔚来的NOP(Navigate on Pilot)是导航辅助功能,但不是免费的。是NIO Pilot“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全套”中的重要新功能,可选价格3.9万元。
李斌还在今年的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在第二季度,NIO Pilot的匹配率已经超过80%,截至7月,NIO Pilot的自动辅助驾驶总里程已经超过2亿公里。未来NIO试点带来的效益平均可以提升毛利3到4个点。”
客观来说,我们可以把NOP理解为蔚来的收入来源之一。这些年投入的软件人才,研发的巨额费用,都是需要回报的。但是既然收费了,虽然只是辅助驾驶功能,但用户是否因为选装包价格高而期待过高?而企业投资回报的盈利需求和传播中有意无意的引导交织在一起,是否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过度传播和强烈暗示的“罪恶”
出了事,你就说自己是“辅助驾驶”。在销售和传播的时候,你强烈暗示自己是“自动驾驶”。这是目前特斯拉和很多车企在自动驾驶方面的销售和传播逻辑。
这套商业逻辑和传统车企的做法完全不同,这也是由于他们对商业模式和技术分级的理解不同。
业内“朱总裁”先生表示,传统车企基本严格遵守SAE的分级设计,在L0、、的基础上不断考虑排除驾驶员带来的感知和安全要求,很大程度上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本田推出L3也是在日本政府关于开放部分商业用途的法律法规限制下实现的。
虽然今天蔚来数百位车主发布了蔚来车主对NP/NOP系统认知的联合声明,但他们维护蔚来加油,并表示对NOP辅助驾驶的定义有清晰的认识。但记者仍然认为,蔚来店内的销售顾问,包括志愿者车主,在指导销售时未必都这么说。
微信官方账号的“阿曼达·张力智”在《谈蔚来车主车祸》中明确表示,“我去试驾蔚来的时候,他们振振有词地告诉我是[自动驾驶]。”这并非孤例。
换句话说,新的造车力量,尤其是特斯拉,大大提高了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普及的期望。记者认为,在这方面非常有必要保守一点。
就在前几天,我在一个微信群里看到一个非常恐怖的视频。视频中,蔚来车主在高速上双手抱胸闭眼睡觉,汽车处于无人驾驶状态,时速100公里...
先不说如何处理这个业主的违法行为。有多危险?这个蔚来车主心里是不是一点分都没有?不要把自己的人生当回事。你旁边的儿子和后座的家人呢?
而且蔚来两位车主的意外应该说是偶然的。但车主心大的视频显示,在蔚来的车主群体中,这种感觉“高级”和神秘自信的想法是存在的。
这就是前华为智能驾驶产品部负责人苏青所说的“客观来说,机器事故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少。如果我们的自动驾驶变得更加先进,普通用户就会对新技术产品产生倾向。一开始会完全不信任他们。一旦他们试图感觉良好,就会非常信任他们。这其实是事故的开始。”
说到这场“飓风”过度蔓延的始作俑者,应该推奉行“第一原则”的特斯拉和马斯克。
以特斯拉为首的造车新势力引领着“把体验做到极致”的潮流,但特斯拉的水平充其量也就是L2级别的辅助驾驶,更夸张的是,特斯拉还想要……o围绕成本可控的纯视觉方案(放弃激光雷达)做出极致性能体验,但最近FSD BETA V9.0内测bug频发。
实际上,特斯拉的策略是通过对比自动驾驶系统策略和人类驾驶,不断对比大量数据“影子模式”来优化软件。但是,这套交给软件模拟激光雷达算法的辅助驾驶系统有多危险?记者能否打通特斯拉的纯视觉路线?在| C维度被批判。
特斯拉还引起了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注意,并于本周正式启动了安全调查,涵盖该公司2014年开始在美国销售的共计76.5万辆汽车。具体细节,C元《带血的自动驾驶:蔚来出事后特斯拉被政府调查》充分阐述。
我们再来看看实际情况。虽然高速封闭道路是目前辅助驾驶比较成熟的应用场景,但是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在开发自动驾驶方面的功能基本都是L2辅助驾驶系统,软硬件其实也差不多。
所以,在“辅助驾驶”还没有变成“自动驾驶”的当下,如果业界不能抑制混乱的蔓延,加强这方面的标准界定,林文钦类似这种事故会越来越多。这值得我们警惕。
NOP和NAD
当然,蔚来的NOP一直在进化。现在是NAD阶段。
2018年,第一代NIO Pilot系统中的辅助驾驶主要体现在预警的形式上。同年年底增加了自动紧急制动。到2020年2月,NIO Pilot系统增加了自动紧急制动(行人和自行车)、超车辅助和车道回避功能。
2020年10月,NIO Pilot系统增加了高精度地图的使用,并增加了自动辅助导航和驾驶功能(NOA)。在后交叉车辆预警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主动制动功能;驾驶员疲劳监控功能已经升级。
今年1月,NIO Pilot系统增加了视觉融合自动泊车和车辆近距离呼叫;优化NOA功能:增强该功能在主动变道和进出主干道场景下的稳定性。这是蔚来第一代NIO领航系统的功能布局。
第一代NIO Pilot(NT1.0)用在ES8、ES6和EC6上。从自动驾驶模式的感知水平来看,NT1.0的硬件包括3个前向摄像头、4个全景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传感器和1个车内驾驶状态检测摄像头。当然因为成本的原因没有激光雷达。
今年发布的第二代NT2.0安装在尚未正式交付的ET7上,由智能驾驶技术平台升级而来。而且蔚来正式提出了基于第二代辅助驾驶系统NAD的“自动驾驶”概念。当然,带NAD的ET7最后还是配备了激光雷达。
而蔚来的NAD系统的通信口径,在更高的层面上描述为“自动驾驶”。因为这套系统包括NIO Aquila超感系统和NIO Adam蔚来超级计算平台,蔚来希望实现覆盖全场景的点对点自动驾驶功能体验。
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区别。当然,蔚来想通过自己的研发,逐步建立自己的全栈自动驾驶技术能力。在NT2.0时代有了很大的改进,包括硬件升级(11个8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1个超远程高精度激光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2个高精度定位单元,1个车路协同感知传感器,1个增强型主驾驶感知传感器)。
但是回过头来看,蔚来NT1.0时代的车型,因为没有激光雷达,而毫米波雷达的缺陷就是无法识别低速运动或者静止的物体。这也是接连发生两起事故的可能性&;间接因素之一。
无独有偶,最近开始调查特斯拉的美国监管机构认定,2014年至2021年美国发生的11起事故都与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有关。据悉,这11起车祸大多发生在天黑后,其典型特征是无法识别其他低速行驶或静止的车辆。
虽然蔚来确实强调了NOP导航辅助只能在导航状态下使用,但是它强调了驾驶辅助功能,这个功能需要驾驶者来打理。但是,在向消费者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蔚来汽车真的没有刻意掩盖传播吗?你真的对用户做了很好的告知和教育吗?
车主的责任和对车企的“处罚”
朱玉龙说得很好。目前消费者很容易混淆“辅助驾驶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使用辅助驾驶系统可以有效降低驾驶负荷,客观上会出现更多信任、更多依赖的正向循环。然而,驾驶员辅助系统有局限性和界限。这种限制和边界就是:不要把辅助驾驶当成自动驾驶,车主不能完全放开方向盘,要想清楚,自己的人生值得这么玩吗?而企业要想清楚,对用户的安全教育是否到位?
8
辅助驾驶系统帮助我们提高驾驶技术,降低驾驶难度,但驾驶员还是需要起到监督和控制的作用。另外,如何推出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需要更谨慎的态度,以及车企对用户的教育和用户的学习。
公社写了一系列关于过度传播自动驾驶的文章,也是想说那么多死人被科技的迷幻色彩冲昏了头脑。所以从安全的角度来说,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特别是不要迷信技术!
8月12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汽车企业通过OTA升级自动驾驶功能必须经过审批。这也是对所有车企的一种监督和警惕。然而,汽车公社&;接受C元采访的某知名大学教授表示不抱太大希望,“很难发挥作用”。
归根结底,一方面,行业需要把安全监管放在前面,避免悲剧重演。另一方面,需要企业自律、自省,法律健全。而且,肆意越界和限制的车企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打着“自动驾驶”幌子的辅助驾驶泛滥不能一次次发生。使用辅助驾驶系统可以有效降低驾驶负荷,客观上会出现更多信任、更多依赖的正向循环。然而,驾驶员辅助系统有局限性和界限。这种限制和边界就是:不要把辅助驾驶当成自动驾驶,车主不能完全放开方向盘,要想清楚,自己的人生值得这么玩吗?而企业要想清楚,对用户的安全教育是否到位?
8
辅助驾驶系统帮助我们提高驾驶技术,降低驾驶难度,但驾驶员还是需要起到监督和控制的作用。另外,如何推出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需要更谨慎的态度,以及车企对用户的教育和用户的学习。
公社写了一系列关于过度传播自动驾驶的文章,也是想说那么多死人被科技的迷幻色彩冲昏了头脑。所以从安全的角度来说,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特别是不要迷信技术!8月12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汽车企业通过OTA升级自动驾驶功能必须经过审批。这也是对所有车企的一种监督和警惕。然而,汽车公社&;接受C元采访的某知名大学教授表示不抱太大希望,“很难发挥作用”。
归根结底,一方面,行业需要把安全监管放在前面,避免悲剧重演。另一方面,需要企业自律、自省,法律健全。而且,肆意越界和限制的车企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打着“自动驾驶”幌子的辅助驾驶泛滥不能一次次发生。
全球锂资源供应紧缺预警,国际地缘存在变数。为维稳上游材料稳定供应,动力电池巨头围绕锂资源的抢夺战愈演愈烈。江西宜春拥有全球最大的锂云母矿,资源量折合碳酸锂当量达636万吨。
1900/1/1 0:00:00喻成炸子鸡,都掩不住自动驾驶近期的红。
1900/1/1 0:00:008月19日,也就是汽车制造商的人工智能日,特斯拉发布了一款为其人工智能网络提供数据中心的训练服务的定制芯片。
1900/1/1 0:00:00图片来源:deccanherald作者丨丁唯一编辑丨王妍“楼,6层,跳还是不跳?”8月18日,因为马来西亚疫情引发的缺芯断供情况,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8月19日,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集团表示,由于半导体供应紧张,该公司可能需要进一步减产。此前有报道称,丰田汽车9月份将在全球减产40。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丰田汽车公司将在9月份全球减产40,它是最新一家因芯片短缺而减产的大型汽车制造商。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