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2022WICV|芯驰科技陈蜀杰:已获车企上百量产定点,最晚明年初推出舱驾一体芯片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文/第一电气叶然“目前,中国90%的车企都开始与芯驰合作。我们获得了100多个定点生产,有的是平台级项目,有的是不同型号。从今年到未来几年,会有很多‘中国芯’的汽车跑在路上。”9月17日下午,在2022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主题峰会“产业链价值链升级”上,新驰科技副总裁陈在主题演讲中做了这样的表述。

Beijing, Chery, Roewe

陈表示,根据新驰的研究,2025年整个汽车核心芯片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智能驾驶舱芯片将快速增长,从2019年的15%增长到2025年的65%,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90%。新驰科技成立于2018年,目前已完成四大系列芯片、最高规格车码认证和量产。产品涉及智能驾驶舱、自动驾驶、网关和控制。陈以驾驶舱产品X9为例,可以支持一核10屏,即一个芯片支持10个不同的屏幕。目前已获得50家定点量产,合作车型包括SAIC荣威、奇瑞等轿车产品。

Beijing, Chery, Roewe

“到今年年底,我们将推出计算能力更高的60-200Tops芯片。”陈玉杰透露。在当天包括第一电气在内的媒体群访环节,陈在回答第一电气提问时表示,芯驰计划在下半年或明年初推出一款全新的客舱驾驶集成芯片,她认为这也是未来智能客舱和智能驾驶融合的趋势。对于媒体询问的芯片市场价格变化,陈表示,汽车芯片,尤其是一些核心的MCU(微控制器)和功率芯片,目前还是很紧张的,预计至少到明年还会紧张。这是汽车制造商、Tier1(一级供应商)和芯片制造商的共识。“现在价格已经从前期的高位逐渐回归理性,但是市场对新型智能汽车的芯片需求非常旺盛。”陈玉杰说。

Beijing, Chery, Roewe

陈玉杰表示,历史上的缺芯一直是带状的,但这次的缺芯比较长,波动非常大,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汽车正在从功能车向智能车转变,之前用的芯片可能不适合现在的汽车;其次,整个供应链的变化,从全球化到区域化,再加上疫情的影响,造成了核心的缺失。“中国的汽车销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但中国的芯片目前只占不到5%,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来追赶或弥合这一差距。”在陈看来,智能网联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就是一个换道超车的过程。在传统汽油车时代,中国略落后于其他国家,但在智能汽车和电动汽车的智能化水平方面,中国现在领先于许多海外地区。陈认为,新驰的智能驾驶舱芯片相比国外一流厂商有自己的优势,国产芯片在很多车型上完全可以替代。目前新驰MCU芯片性能已经超过国外厂商,最高达到800 MHz ×6核。陈表示,未来中国芯片及相关产业和产业链将快速成长。一是聚集了优秀的人才,二是市场的需求吸引力在这里。这两点会让整个行业的发展非常快。如果市场规模能从现在的不到5%达到20%或30%,那将是巨大的市场突破。中国企业只要能切入市场,就一定能开枝散叶。“未来卖车不是卖壳,而是卖智能系统。汽车必须有灵魂。你的灵魂决定了你的大脑有多强大。看你有什么样的筹码了。汽车一旦修好,还会继续使用三到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所有的软件都是按照这个芯片来开发的。”陈说,“现在新驰正在推出的芯片,明年后年要做什么,升级版现在已经规划好了。车企一旦用了我们的芯片,就保证你继续用。”对于一些代工厂商自己开发芯片的做法,陈认为很多代工厂商不需要自己做芯片,比如SOC(系统级)芯片,集成了GPU(图形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NPU(网络处理器)等等,各方面设计难度都很大。“另外,筹码的市场规律是,必须取特别大的量。一个芯片的研发,要花上亿甚至10亿元,才能研发出一个非常领先的芯片。车企自己做芯片,其他主机厂不用。在商业上是否很划算需要考虑。同时在和很多车厂的功能反馈打磨过程中,往往会形成一个特别好用的芯片。如果芯片只是一个车厂在用,那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纯底层硬件芯片可能还是专业公司做的比较好,我们可以和车厂合作。”此前美国通过芯片法案等限制中国先进工艺芯片。这会影响中国的智能汽车吗?陈表示,在汽车芯片领域,目前的影响还没有那么大。在汽车领域,主流是用16纳米、22纳米、28纳米,甚至很多传统芯片都用40纳米。然而,相关禁令将刺激中国的汽车芯片设计软件和GPU。陈说,许多外国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与芯驰合作,芯驰的芯片将随着整车、零部件和电池走向全球。"电池制造商如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蜂巢能源和新网达也是我们的客户."陈建议,希望从国家层面推动更多的车辆分类标准,给予芯片行业指导,同时加大推动国产芯片真正应用的进程,让更多的汽车厂商提高对国产芯片的接受度。9月16日-19日,2022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北京顺义举行。大会主题为“智能加速网联新生态”,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部、交通运输部、中国科协共同主办。文/第一电气叶然“目前,中国90%的车企都开始与芯驰合作。我们获得了100多个定点生产,有的是平台级项目,有的是不同型号。从今年到未来几年,将会有马……行驶在路上的中国芯汽车。" 9月17日下午,在2022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主题峰会"产业链价值链升级"上,新驰科技副总裁陈在主题演讲中做了这样的表述。

Beijing, Chery, Roewe

陈表示,根据新驰的研究,2025年整个汽车核心芯片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智能驾驶舱芯片将快速增长,从2019年的15%增长到2025年的65%,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90%。新驰科技成立于2018年,目前已完成四大系列芯片、最高规格车码认证和量产。产品涉及智能驾驶舱、自动驾驶、网关和控制。陈以驾驶舱产品X9为例,可以支持一核10屏,即一个芯片支持10个不同的屏幕。目前已获得50家定点量产,合作车型包括SAIC荣威、奇瑞等轿车产品。

Beijing, Chery, Roewe

“到今年年底,我们将推出计算能力更高的60-200Tops芯片。”陈玉杰透露。在当天包括第一电气在内的媒体群访环节,陈在回答第一电气提问时表示,芯驰计划在下半年或明年初推出一款全新的客舱驾驶集成芯片,她认为这也是未来智能客舱和智能驾驶融合的趋势。对于媒体询问的芯片市场价格变化,陈表示,汽车芯片,尤其是一些核心的MCU(微控制器)和功率芯片,目前还是很紧张的,预计至少到明年还会紧张。这是汽车制造商、Tier1(一级供应商)和芯片制造商的共识。“现在价格已经从前期的高位逐渐回归理性,但是市场对新型智能汽车的芯片需求非常旺盛。”陈玉杰说。

Beijing, Chery, Roewe

陈玉杰表示,历史上的缺芯一直是带状的,但这次的缺芯比较长,波动非常大,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汽车正在从功能车向智能车转变,之前用的芯片可能不适合现在的汽车;其次,整个供应链的变化,从全球化到区域化,再加上疫情的影响,造成了核心的缺失。“中国的汽车销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但中国的芯片目前只占不到5%,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来追赶或弥合这一差距。”在陈看来,智能网联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就是一个换道超车的过程。在传统汽油车时代,中国略落后于其他国家,但在智能汽车和电动汽车的智能化水平方面,中国现在领先于许多海外地区。陈认为,新驰的智能驾驶舱芯片相比国外一流厂商有自己的优势,国产芯片在很多车型上完全可以替代。目前新驰MCU芯片性能已经超过国外厂商,最高达到800 MHz ×6核。陈表示,未来中国芯片及相关产业和产业链将快速成长。一是聚集了优秀的人才,二是市场的需求吸引力在这里。这两点会让整个行业的发展非常快。如果市场规模能从现在的不到5%达到20%或30%,那将是巨大的市场突破。中国企业只要能切入市场,就一定能开枝散叶。“未来卖车不是卖壳,而是卖智能系统。汽车必须有灵魂。你的灵魂决定了你的大脑有多强大。看你有什么样的筹码了。汽车一旦修好,还会继续使用三到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所有的软件都是按照这个芯片来开发的。”陈说,“现在新驰正在推出的芯片,明年后年要做什么,升级版现在已经规划好了。车企一旦用了我们的芯片,就保证你继续用。”对于一些代工厂商自己开发芯片的做法,陈认为很多代工厂商不需要自己做芯片,比如SOC(系统级)芯片,集成了GPU(图形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NPU(网络处理器)等等,各方面设计难度都很大。“另外,筹码的市场规律是,必须取特别大的量。一个芯片的研发,要花上亿甚至10亿元,才能研发出一个非常领先的芯片。车企自己做芯片,其他主机厂不用。在商业上是否很划算需要考虑。同时在和很多车厂的功能反馈打磨过程中,往往会形成一个特别好用的芯片。如果芯片只是一个车厂在用,那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纯底层硬件芯片可能还是专业公司做的比较好,我们可以和车厂合作。”此前美国通过芯片法案等限制中国先进工艺芯片。这会影响中国的智能汽车吗?陈表示,在汽车芯片领域,目前的影响还没有那么大。在汽车领域,主流是用16纳米、22纳米、28纳米,甚至很多传统芯片都用40纳米。然而,相关禁令将刺激中国的汽车芯片设计软件和GPU。陈说,许多外国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与芯驰合作,芯驰的芯片将随着整车、零部件和电池走向全球。"电池制造商如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蜂巢能源和新网达也是我们的客户."陈建议,希望从国家层面推动更多的车辆分类标准,给予芯片行业指导,同时加大推动国产芯片真正应用的进程,让更多的汽车厂商提高对国产芯片的接受度。9月16日-19日,2022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北京顺义举行。大会主题为“智能加速网联新生态”,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部、交通运输部、中国科协共同主办。

标签:北京奇瑞荣威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博世:电动车行业对电池太过依赖

据外媒报道,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集团的移动出行服务主管MarkusHeyn表示,“欧洲的能源危机给了我们一个惨痛的教训,让我们认识到专注于单一燃料来源的风险。

1900/1/1 0:00:00
中国容不下“欧宝”

自从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让中国汽车工业,在短短几年内站上世界舞台,中国车市对待外资品牌的态度,就从过往的万般宠爱,过渡到了当下互相保持着距离的地步。

1900/1/1 0:00:00
单车制造成本5年已降50%,特斯拉或将推低价新车

据外媒报道,9月12日在旧金山举行的高盛技术会议上,特斯拉高管MartinViecha介绍了特斯拉未来的产品,其中有两个重要信息点,在过去5年,

1900/1/1 0:00:00
依维柯与现代联手开发大型氢动力原型厢式车

据外媒报道,意大利汽车制造商依维柯在9月19日展示了其与现代汽车合作开发的氢动力eDaily大型厢式原型车,这是两家车企合作开发的第一款车型。

1900/1/1 0:00:00
AFS:上周全球因缺芯减产4.78万辆汽车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根据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ForecastSolutions(以下简称为AFS)的最新数据,截至9月18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约328

1900/1/1 0:00:00
戴姆勒卡车CEO:如果没有供应链问题产量可能会比现在高出“五位数”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戴姆勒卡车首席执行官MartinDaum对媒体表示,如果没有出现供应链问题,该公司2021年和2022年的交付量可能会比实际中“高出五位数”。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