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优步、滴滴和神州等公司之间的一系列战争结束以来,叫车市场已经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无论哪个市场,都会存在变量,就在人们认为叫车市场正在稳定的时候,新的变量就会出现。
自2017年草草私家车密集进入全国各个城市以来,汽车制造商进入主要的网约车市场正成为一个显著的趋势。第一个是吉利科技集团投资的曹操专车,第二个是长城汽车(601633)领投的欧拉出行,最新的是由广汽集团(601238)、腾讯、广州公交集团、滴滴出行等投资者共同开发的创新移动出行业务:“如祺出行”。
变量出现的背后是熵态的增加——正是因为不确定性的增加,市场上出现了更多的机会。
熵态增加,
谁给旅游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旅游市场的新一轮不确定性在哪里出现?
2011年左右,从共享经济中蓬勃发展起来的叫车市场的基本机制是C端市场的资源共享和信息加速流动。叫车应用程序通过建立平台,帮助有免费汽车资源和旅行需求的人建立高效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技术进步的状态。
以如祺的行为为代表的新一波叫车产品,无论是产品本身还是市场环境,都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
与之前互联网公司/共享经济初创公司是主要参与者的情况相比,网约车市场的新参与者几乎都是由汽车制造商主导或参与的B2C模式。其中,如祺出行采用广汽的智能网联新能源定制车型,欧拉出行全部采用长城新能源车型,青草专车由吉利提供定制新能源车型。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与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能的增加有关,但网约车车型的集中化和定制化意味着车联网、智能汽车等新技术可以以预装的方式进入网约车产品。
例如,通过为统一的车型配备统一的车联网系统,可以大大提高智能出行的效率;拥有统一的车内娱乐系统可以使叫车产品在出行场景中更好地利用娱乐甚至消费者需求。平台化的统一管理也可以建立更好的品牌效应、更规范的管理和更安全的服务保障,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促进网约车商业效率的提高。
这种新模式在广汽集团与腾讯的合作中最为典型,比如如祺出行。
五层楼可以摘星:
腾讯为如祺出行解决了哪些问题?
看到这对合作伙伴,我们不难区分,广汽集团自己提供新能源汽车,而腾讯负责提供技术。
去年年底,智慧出行战略发布后,腾讯“四横两纵一中心平台”的出行业务矩阵不断完善升级。这包括针对现有出行需求的解决方案,如腾讯车联、腾讯车云和腾讯智能4S店解决方案;还有腾讯的自动驾驶、5G车路协同等技术,面向未来的驾驶场景;
腾讯定位服务、腾讯出行服务解决方案、腾讯公共交通场景乘车码。
在这些交通行业升级的基础上,腾讯还可以向汽车制造商开放其庞大的内容、服务平台和安全系统。此外,腾讯云和腾讯AI提供底层安全,让车企能够建立独立的车联网云平台和超级大脑。
在如祺出行,腾讯并没有亲自参与运营,而是输出全栈出行服务解决方案。换句话说,除了汽车和司机本身,腾讯可以帮助汽车制造商解决所有其他问题,腾讯也喊出了Tier1的口号,希望成为一家旅行服务企业。
就像在如祺出行,腾讯在打造叫车产品时,依靠自身的智能出行技术能力来满足汽车制造商的五层需求。
第一层是对地图和云的要求。
叫车产品的基本原理是基于LBS搜索旅行地点,并在云中交换信息。在与如祺的合作中,腾讯提供了高度可扩展和高性价比的公共云服务。结合腾讯的地图定位服务和基于场景的大数据服务,腾讯为如祺出行提供各种定制服务,包括全平台地图界面、多种导航模式、定位、搜索、轨迹、路线等,减轻了汽车制造商自身的开发负担。
第二层是对车辆联网管理的需求。
对于B2C叫车,发展的重点是通过车辆管理提高运营效率。从轮胎压力、电池水平、新能源汽车内部监控到基于交通流量的调度,统一管理依赖于车辆联网。腾讯推广的“汽车大脑”解决方案可以应用于如祺出行,将汽车GPS驾驶路线与手机GPS驾驶路线进行比较,优化网约车的出行路径。
第三层是用户服务和营销能力。
在拥有技术平台后,如何获取用户并分析和挖掘用户数据成为下一步的工作。腾讯凭借其在互联网产品矩阵方面的优势和多年积累的数据挖掘经验,能够精准满足如骑出行在用户分析、获客、营销和推广等方面的需求。
第四层是生态服务能力。
在以共享行为为代表的“第一代叫车”中,通过对出行的“管理”,在出行目的地的“末端”撬动生态服务一直是一个重要目标。但问题是,大多数叫车平台缺乏智能服务和场景服务的相关积累。腾讯提出的车联TAI汽车智能系统将智能语音技术与场景驱动的服务推荐相结合,提供连贯的服务。
最后一层是安全风险控制能力。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除了网约车司机需要保护外,网约车平台本身也需要加强安全风险管控。数据盗窃、金融安全和非法收割羊毛等问题都曾发生过。在如祺出行的技术储备中,腾讯提供了服务于滴滴出行平台、嘀嗒出行平台和神州出行平台的安全风险控制能力,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腾讯一对一满足汽车制造商的五层需求,就像建造一座五层楼的塔,帮助汽车制造商从零开始提供叫车服务。
三倍红利突然出现:
汽车服务的灿烂星空
从这五层需求的满足可以看出,科技企业与汽车制造商的碰撞正在给网约车市场带来一系列新的红利。
第一个是分工红利。
在这种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各负其责的情况下,网约车公司的整体运营成本呈现摊薄趋势。汽车制造商无需承担技术组织架构建设,可由科技企业在线下办理安全操作证书等相关事宜。对于腾讯这样的科技公司来说,向汽车制造商出口技术解决方案,而不是出口单一产品,意味着创造……
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技术平台。
这样,汽车制造商可以专注于汽车能力的生产和研发,而科技企业可以专注于提高技术水平。在你表现出色的赛道上,自然跑步可以节省更多的精力。
接下来是增长红利。
我们现在需要认识到的一件事是,车联网、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等技术都在迅速发展。B2C旅行服务模式,具有统一的调度平台和硬件前端加载,恰好是这些技术的最佳实验场。Waymo等自动驾驶制造商提出了未来提供自动叫车服务的愿景。
在这一点上,汽车制造商选择与具有技术增长能力的技术制造商深度合作,这可以确保叫车平台在不同阶段不断跟进技术并保持竞争力。
最后,还有生态红利。
在物联网与智能交互的结合下,一个账号带来的全场景联动趋势日益明显。与科技巨头合作的优势在于其控制全场景联动的能力和账户的通用性,这可以提高叫车的运营效率和货币化方式。
例如,如祺出行,通过安装前置传感器,车联网可以感知汽车的动力和状况。结合腾讯的智能4S店布局,可以帮助车辆在旅途中规划充电站和4S店路线,加强对汽车状况的整体把握。同时,腾讯对旅游景点、商场等场景的把握,也可以帮助网约车平台对接更多精准营销业务。例如,基于用户目的地分发独家优惠券依赖于腾讯多年的广告和营销经验。
不难发现,在新一波叫车热潮中,科技企业与汽车制造商的合作模式不仅降低了叫车行业的门槛,也为这个行业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未来可能。
以如祺出行为代表的新一代网约车玩家,并不是为了吃掉过去的市场,而是找到了一条新的自我进化之路。将“汽车”从实物转化为服务,打开了灿烂的星空。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Brain Polar Body。文章内容属于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络的立场。投资者应据此操作,并承担风险。
创意图片新京报记者王远征6月17日,中国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埃及最大的汽车销售企业曼苏尔集团达成合作,双方将建立合资销售公司;
1900/1/1 0:00:00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消化和过渡后,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政策在6月25日走进最后一天。
1900/1/1 0:00:00中新经纬客户端6月26日电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官网消息,26日,北京市科委、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城管委、市交通委发布关于调整《北京市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管理办法》相关内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1900/1/1 0:00:006月23日,日产汽车公司CEO西川广人被举报涉嫌财务违规问题一事曝光后,雷诺与日产“内斗”的话题再次被外界所关注。
1900/1/1 0:00:00未来的巨头车企必然要靠全球化和科技化两条腿走路,全球化和科技化密不可分,尤其是5G时代、万物互联时代、无人驾驶时代的越来越近,都使主机厂商必须在智能领域及早布局,我们也看到,
1900/1/1 0:00:00去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首次迎来了负增长,特别是在下半年的时候车市更显得十分萧条,不少车企都大呼车市进入了寒冬。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