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的发展中,门户网站最先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浏览丰富内容的渠道;后来,社交媒体出现了,允许用户建立关系网络;后来,正是通过用户之间的相互激励
教资会的出现。
如今,车联网的发展似乎也有类似的趋势。目前,一些车型已经接入互联网生态系统,用户在车内的娱乐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接下来,“社交”似乎是下一个重点关注的方向,因此也出现了一些相应的产品。
其中最典型的是腾讯推出的微信汽车版,上汽阿里巴巴联合推出,安装在荣威RX5 MAX上
车上的字母。让我们来谈谈这两款产品在交互和隐私方面的设计。
腾讯:微信汽车版
今年八月
月底,在重庆智博会长安展台,长安执行副总裁谭本宏用“微信汽车版”正式向腾讯副总裁钟向平公开发出首个汽车微信消息和语音通话。
它是腾讯专门为汽车场景设计的产品,所以和微信一样,它天生就有很强的克制感。
目前,它只提供驾驶环境中最常用的三种功能:
查看未读信息、发送信息和拨打语音电话。我们通常在手机上使用的非必要功能,如浏览社交媒体、发送红包、发送表情符号、发送迷你程序、发送图片,都不会出现在汽车微信上。
在交互方式上,微信车载版提供了语音输入和按键控制两种方式。未来,车内配备微信的车辆,方向盘上会有一个微信专属按钮,上面会有一小个微信
标志
在隐私保护方面,腾讯也有一定的措施:
1.登录方式与电脑版类似,需要扫码登录;
1.微信汽车版的界面不会常驻在前台,而是以飘窗的形式呈现;
当汽车版微信发送消息时,消息内容将不会显示,只显示谁发送了消息并伴有语音广播;
3.用户每次登录的聊天记录不会保存,下车时会清空;
5.在手机上屏蔽某人并在车上登录也默认为屏蔽;
6.在登录过程中,如果您连续三次忽略联系人的消息,微信会自动屏蔽,并且此登录不会有进一步的通知;
7.配备车内微信的车辆将逐步增加司机专用
声音通道只清楚地广播和广播驾驶员的位置,只有驾驶员座椅才能最清楚地听到。
微信汽车版的出现实际上是腾讯官方回应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即人们总是不得不或忍不住在开车时拿起手机发微信。
这是腾讯为所有车型开发的通用产品。既然我们想要具有普遍性,我们就必须更加克制。在目前所有产品都在“添加”的情况下,微信车载版仍然只保留了原有的通讯功能。
上汽阿里巴巴:CarChat车信
车载微信的发布时间非常相似。8月底,上汽荣威RX5 MAX
在乌镇正式启动。在活动上,阿里巴巴集团总裁张勇也于当晚在RX5 MAX上发布了“斑马汽车消息”。
它可以提供的功能和交互方式与微信汽车版非常相似:用户可以通过语音和方向盘按钮一键收发消息、拨打语音电话、接收地理位置。
在隐私保护方面,斑马也有一些想法:
1.车信的登录方式为人脸识别,通过扫描人脸直接登录;
2.车信有三种信息显示模式:语音广播、提示广播和请勿打扰模式;
3.当用户激烈驾驶时,车新会主动减少推送的内容;
4.聊天记录与个人帐户一起存储。
相比之下,微信和车信还是有一些区别的:例如,车信扫描二维码登录,可以保存聊天记录,无需下车清除;
此外,车信并没有微信车载版积累的社交圈。用户需要从下载“上汽荣威”应用程序
0建立自己的联系人列表。幸运的是,它可以导入联系人和朋友。
双方之所以存在分歧,是因为微信和车信背后的资源差异。腾讯是一个提供给所有主机制造商的通用产品,这可以被认为是一场一对一的战斗。而板茶芯自然带有上汽和阿里巴巴的双重基因,因此既包含了互联网思维,也包含了传统的代工思维。
微信汽车版无法掌握车辆的行驶数据,例如用户当前的速度和实时位置,因此对用户的驾驶状态没有具体的了解。因此,必须使产品更简单,以确保安全。
斑马不同。从低级开发到真正落地,上汽和阿里巴巴都共同参与,社交软件端口的运营权掌握在上汽荣威手中。有了更多的用户驱动数据,车新自然有理由大胆一点。
因此,与微信车版的信息爆炸相比,车信更像是一款从无到有的新产品,充满了对用户运营的渴望。
根据斑马的思考,未来的车信不仅可以作为一种沟通功能,还可以与场景引擎相结合,成为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为用户带来基于互动产生群体共鸣的“轻社交”。
未来尚未到来。关于如何与场景引擎集成,如何鼓励用户积极分享,以及如何在用户之间建立轻松的社交互动,我们没有太多概念。我们可以稍后想象它的游戏性。
另一个问题是,以上汽为背景的车新能否成为像微信一样的通用产品,并实现更多的商业价值,这一点我们仍然看不清楚。毕竟,产品越复杂,就越难复制成功。
至于荣威为何没有直接接入微信汽车版,可能是因为与阿里巴巴、斑马深度绑定太久,也可能是上汽在用户运营上的野心。
然而,从用户量和产品想象空间来看,从汽车场景颠覆人们的社交习惯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陌生人社交的想象空间是什么?
让我们考虑一下主机厂如何与场景引擎合作,在不熟悉的用户之间建立轻松的社交互动。
可能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观察用户的使用习惯,另一种是在车内观察用户使用某个应用程序
根据两位不熟悉的车主的习惯,在他们之间建立联系。
例如,有两位车主每天晚上8点工作
电都将从望京出发,最终驶向三元桥,系统将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例如,如果两位车主最近在一个循环中听了5次以上周杰伦的新歌《说好,别哭》,系统也会在他们之间建立联系。
这种联系是一种“轻度社交”的形式,你不知道对方的身份。消息提醒到达后,你可能只看到他的性别和头像,以及系统将你匹配在一起的原因。
不会有联系人列表,阅读后聊天内容会被烧毁,甚至与此人的对话界面也将不复存在。
总的来说,这个产品逻辑听起来有点像车里的车吗?
让我们现在想想,这个功能的具体用户配置文件是谁?有多少用户对此功能感兴趣?他们愿意每天花多少时间在这个功能上?目前我们无法推测这些,但我们可能不会有太多。
社交应用程序
它已经在移动设备上开发了多年,现在人们对社交的需求似乎不那么迫切了。在网上找陌生人和找陌生人一样容易。它专注于与陌生人的社交
应用程序,如果不进行性边缘化,很难着火。如果一家汽车公司被这个负面标签所吸引,后果可能是致命的。
回过头来看功能本身,与陌生人社交确实大大减轻了人们的心理负担,但也更有可能指向人性邪恶的一面。接收带有负面情绪的内容被认为是温和的,更极端的现象可能会导致等违规行为……
口误和欺诈。
即使我们遇到了正常的用户,在正常情况下,体验真的会改善吗?不一定。喜欢周杰伦的人很多,但我可能和喜欢周杰伦的每个人都相处不好。有价值的社交活动之所以珍贵,正是因为它们很罕见。通过容易接触的渠道找到知己的概率真的很低。
总结
从以上两个产品介绍可以看出,微信汽车版完全是熟人社交,而斑马则是熟人和陌生人相结合的社交。与此同时,我们也期待着在车里与陌生人进行社交的形式。
每一种产品需要参与的社交属性、基于的互动方式、如何实现社交以及现有的隐私保护机制都与其背后的资源密切相关。
最终,无论社交类型如何,他们都试图在驾驶过程中占用驾驶员的时间,而任何需要驾驶员专注于驾驶的时间,在我看来都是垃圾时间,不值得被车联网产品占用。因为由此引发的驾驶安全问题是绝不能容忍的,一旦发生驾驶事故,它就是第一责任人。
在目前的互动模式下,车内聊天没有听音乐/收音机那么容易,而且还有很多不安全因素,所以我认为它还不会成为汽车使用的必备品。
目前,智能座舱的整个故事正在慢慢陷入僵局,最近甚至特斯拉V10也陷入了僵局
这个大版本的更新只增加了一些停车场景功能,似乎在驾驶场景中没有更多的功能可供探索。
事实上,汽车聊天功能一直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并且有各种形式的前后安装。例如,Future Black Technology推出的后置HUD
它带有非正品汽车微信功能。阿里巴巴此前曾想开发车载钉,但最终没有成功。例如,上海上下文汽车曾推出一款名为“道客”的产品,该产品主要鼓励许多用户生产交通信息数据,但已成为先驱。
与几年前相比,现在中国的车联网环境好多了,但车内聊天的风口到了吗?似乎还没有。
如果问今年汽车圈的关键词有哪些,“自动驾驶、智能化、AI”是绝对少不了的重点词汇。
1900/1/1 0:00:00DARPA无人车挑战赛结束十年后,自动驾驶汽车迎来了黄金时代。各家公司都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紧研发,我们离全自动驾驶的到来只是时间问题。
1900/1/1 0:00:00路上跑的绿牌车越来越多,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正在逐渐成为汽车生活的常客。
1900/1/1 0:00:00新能源市场大浪之下,暗流涌动。从中国汽车金融暨保值率研究委员会发布《2019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显示,近三年主流新能源汽车平均保值率仅为3231,大大低于传统燃油车。
1900/1/1 0:00:00受新能源汽车产销下滑影响,8月动力电池装车量同比环比均出现下降,而且跌到全年除了2月之外的最低谷。
1900/1/1 0:00:00来源:华牛原创作者:朱莉导读蔚来正在经历至暗时刻。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