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300万辆、26倍成长速度,比亚迪做对了什么?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比亚迪从第一辆下线到第100万辆下线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奋斗了13年;从“100万辆到200万辆”,比亚迪下线只用了一年时间;从“200万辆到300万辆”,比亚迪下线只用了半年时间。到目前为止,比亚迪的产量和销量仍在大幅增长。

比亚迪,北京,大众,理念,发现

从增长数据来看,比亚迪下线完成第二个100万辆,比下线第一个100万车快13倍;完成第三个一百万辆车的速度是第一个一百万辆的26倍。

比亚迪,北京,大众,理念,发现

从艰难的挑战到销量飙升,再到订单纷至沓来。在新能源行业摸爬滚打了27年的比亚迪,做得对吗?第一部分:面对冰冷的数据闪电,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探索的是,比亚迪爆发式崛起背后的“战略思维和增长逻辑”是什么?正如巴菲特的合伙人芒格先生所说,人们只有在发现自己发明的方法后才能迅速发展!

笔记

拼音 双语对照27年前,中国的汽车工业才刚刚起步,中国西部部分地区甚至还没有通电。最常见的燃油车也是大多数人的目标,而新能源汽车是一个他们甚至不敢想的未知领域。

比亚迪,北京,大众,理念,发现

从行业角度来看,当时燃油车正处于全盛时期,没有人相信新能源会成为主流。直到八年后,大洋彼岸的第一家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才刚刚成立。纵观整个汽车行业,大家的关注点都集中在燃油车的减排和燃烧效率上。很难想象,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刚进入汽车行业时,就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

比亚迪,北京,大众,理念,发现

这涉及到一个概念:战略的最终目的不是“从过去衍生未来”,而是“从未来衍生现在”。这意味着,至少在27年前,王传福就对不可再生化石能源、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答案现在已经很清楚了。将电池行业转型为本土汽车制造商的王传福选择了最艰难的道路。

比亚迪,北京,大众,理念,发现

然而,实现这些伟大的目标并不容易。未来的激情与现实的焦虑并存,清晰的远见与交织的噪音交织在一起。比亚迪努力在生存和发展之间取得绝望的平衡,在13年内超过了第一个100万辆。

比亚迪,北京,大众,理念,发现

在比亚迪的新能源之路上,许多自主品牌纷纷加入并积极尝试,但冰冷的市场反馈和模糊的希望大大削弱了他们的意志。一些车企已经将混合动力汽车变成了备用解决方案,而另一些车企则干脆暂停了混合动力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这意味着,确定未来的方向可能并不困难,只有那些真正的战略领导者才能不表现出犹豫、困惑和战略摇摆,用崇高的“战略思维”和清晰的“战略逻辑”来对抗未知之地的恐惧和转型之痛。也许正是信念的力量让比亚迪从未放弃。经过13年的创立,比亚迪终于打造出了首款混合动力车型F3DM,这是中国第一款混合动力汽车。建立了第一代混合动力平台e-平台,在电池、三电系统、半导体等多个高端产业链布局研发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比亚迪,北京,大众,理念,发现

比亚迪成立15年来,生产出了中国第一辆纯电动轿车E6,这也是中国第一款纯电动汽车。

比亚迪,北京,大众,理念,发现

经过22年的建立,电动鱼塘已经发展壮大。此时,比亚迪有能力进一步聚焦品牌发展战略,发起“为地球降温1℃”的倡议,共同打造科技、绿色、明天。这一战略进一步表明了比亚迪向新能源转型的决心,将数千万比亚迪人聚集在一起,创造了今天的成就。第二部分:强大的人才库如果说王传福富有远见的战略领导力是引导比亚迪走出迷雾的灯塔。重视人才的企业文化是比亚迪战略的先导。比亚迪公司相关负责人公开介绍,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比亚迪目前已雇佣50万人,其中研发人员约8万人,本月平均新增2.3万个工作岗位。

比亚迪,北京,大众,理念,发现

按照这个趋势,到2022年底,比亚迪的员工总数将超过65万人,到2023年底将超过90万人。回顾比亚迪25年的发展历程,比亚迪在发展的每一步都依靠人才实现技术突破和创新,从而在其业务运营的行业中占据优势地位。

比亚迪,北京,大众,理念,发现

以比亚迪IGBT的研发过程为例……

笔记

拼音 双语对照2005年,当大多数汽车公司还没有意识到电动化将成为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时,比亚迪开始布局IGBT芯片的研发。IGBT,中文全称为“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是影响电动汽车性能的关键技术,其芯片和动力电池统称为汽车的“双核”。其成本约占车辆成本的5%。由于设计门槛高、制造技术难度大、投资大,被业内誉为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的“珠母拉玛峰”。

比亚迪,北京,大众,理念,发现0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IGBT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外国制造商手中,90%的中高端IGBT市场份额被国际巨头垄断,导致“一核难求”,成为制约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一大瓶颈。这项艰巨的任务由比亚迪现任副总裁、比亚迪半导体法定代表人、董事、总经理陈刚负责。1998年,他从北京大学毕业,加入比亚迪。20年后,他带领比亚迪微电子团队在中国率先发布了车载IGBT芯片,标志着电动汽车“卡脖子”时代的结束,为中国微电子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比亚迪,北京,大众,理念,发现1

从应届毕业生到专业领域的技术“冠军”,陈刚完美体现了比亚迪“人才与企业共同成长”的理念和范式。在比亚迪,有很多像陈刚这样服务了十多年的比亚迪老人才。从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合影中可以看出,比亚迪的高管都是经过内部一点一点培养的老比亚迪人。

比亚迪,北京,大众,理念,发现2

培训和晋升渠道的畅通以及对科研人才的重视,导致比亚迪的人才流失率非常低。为此,在一次公开会议上,王传福自豪地说:“事实上,比亚迪今天的总经理和业务部门经理大多来自多年来招聘的应届毕业生。”这些人才还为比亚迪积累了26000项全球授权专利,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技术鱼塘”:他们掌握了电池、IGBT、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技术,也是世界上唯一掌握“三电”核心技术的汽车公司,拥有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产品的“团队”,并且比竞争对手多走一条腿。第三部分:总结为比亚迪发展壮大奠定基础的富有远见的战略领导力和强大的人才库。此外,比亚迪还拥有核心供应链自主研发、智能系统研发、高端芯片设计、电池产业上下游一体化等其他优势。

比亚迪,北京,大众,理念,发现3

以核心供应链为例,比亚迪从一开始就坚持关键零部件的自研自产,以消除卡脖子的风险。因此,许多人怀疑比亚迪的整体承诺会导致高昂的前期成本、较低的企业收入和可持续发展的困难。直到疫情扰乱了全球供应链格局,该行业才意识到开发和生产自己的产品是多么有远见。由于缺少核心和电池,许多汽车公司仍在关闭生产线。比亚迪依托三电、半导体、智能化等核心产业链的产学研一体化优势,半年内产能增长近百万辆。最后,从品牌角度来看,比亚迪将形成比亚迪品牌、腾势品牌、Lookup品牌、专业个性化的全新品牌矩阵,覆盖从家用到豪华、从大众到个性化,满足用户对多方向、全场景汽车的需求。

比亚迪,北京,大众,理念,发现4

最后,以目前的产销增长速度,以目前20多万的月销量计算,300万辆只是比亚迪的一个插曲……

笔记

拼音 双语对照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还将达到500万辆和1000万辆。回顾27年前,比亚迪以新能源为重点进军汽车行业令人费解。它坚持在8年内开发出第一辆新能源汽车。比亚迪对新能源赛道27年近乎执着的坚守,终于在今年迎来了大爆发。这就像一场已经布局了很长时间并制定了战略的国际象棋游戏。虽然阶段性的胜利令人惊讶,但它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眼光,更值得永远钦佩。

笔记

拼音 双语对照

标签:比亚迪北京大众理念发现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比亚迪将参加2022年巴黎车展,进一步打开海外市场!预计四季度发售交付

7月27日,比亚迪宣布今年10月参加巴黎车展,携新能源乘用车产品矩阵亮相欧洲,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在欧洲发售并交付。在近千平米的展台,比亚迪将为观众带来领先新能源技术和新款车型的直观体验。

1900/1/1 0:00:00
300万新能源,比亚迪是怎样炼成的?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11月16日,比亚迪第300万台新能源车型正式下线,对于一家半年时间就能斩获100万张新能源订单的车企来说,达成这一成就好像并非难事,但比亚迪为此却等待了15年。

1900/1/1 0:00:00
将特斯拉甩在身后 远程推出首台无座舱重卡

近些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目共睹,乘用车新能源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接近三分之一,而商用车的新能源占有率也在节节攀升,截止到9月份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已经达到82,全年有望突破10。

1900/1/1 0:00:00
广汽丰田bZ4X:定价逼宫艾睿雅、续航长过ID.4

官方指导价:19982878万元竞争对手:大众ID

1900/1/1 0:00:00
平台重要,还是努力重要?看看比亚迪e平台3.0就明白了

如今在网络上流行这样的一句话:“个人的努力在时代的进步面前不值一提”。这句话表明了一个观点:个人的努力尽管重要,但如果忽视了平台这样大势的外部环境,往往付出非常大的努力,却难以得到满意的回报。

1900/1/1 0:00:00
搭载自研芯片V2 iQOO 11系列让性能和影像加倍强悍

2022年12月8日,未来电竞旗舰iQOO11系列正式发布,全系搭载第二代骁龙8及自研芯片V2,标配2KE6144Hz全感屏。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