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母公司上汽集团的资源,有限公司(SAIC)正在加快网络扩张。
据《国家商报》6月6日报道,5月30日,上汽集团2012年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上汽销售公司为所投资经销商提供担保的议案》。根据提案内容,在2014年股东大会之前,上汽销售公司可以为其投资的经销商提供5亿元的资金担保,用于新网点或并购等融资需求。
就在5月,上汽销售公司旗下8家新的分销网点相继投入运营。这无疑是上汽销售公司分销网点的密集扩张。
在上汽集团股东大会上,上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胡茂元,说:“根据上汽集团正在制定的2030年规划,上汽集团将进一步改变目前过于依赖整车和零部件销售的盈利模式,形成以整车、零部件、汽车金融和服务贸易四大板块为支撑的利润结构模式。这也意味着,上汽销售公司等服务贸易板块将提供更多的利润控制母公司的分配。
逆势拓展经销商网络
与中国第一阵营的经销商集团相比,上汽销售公司的网络扩张速度并不快,因为它只经营上汽旗下的汽车品牌和相关品牌。目前,上汽销售公司拥有25个分销网点,主要集中在上海及其周边的长三角地区。根据中国汽车经销商协会的排名,2012年,上汽销售公司共销售6.85万辆汽车,销售额102.8亿元,在经销商群中排名第25位。
自去年以来,由于汽车市场增长放缓,经销商频繁退出网络,各大汽车经销商集团的利润纷纷下滑。从巨擘、中盛、亚夏、正通、宝信五家上市经销商集团去年的年报可以看出,其他经销商集团的净利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中盛集团净利润下降了47%。
在上汽销售公司市场总监谭哲伟看来,目前的经销商市场环境正是上汽扩大网络的“有利机会”。他认为,近两年来,由于经销商利润下降,许多经销商选择退出或“另谋出路”,上汽销售公司此时此刻将在谈判中抢占更多主动权。
据谭哲伟介绍,到今年年底,上汽销售公司将在全国新增20家网点。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新门店的数量将增加到100家。除了布局长三角,它还将重点扩大上汽的生产基地。对于新网络,谭哲伟表示,上汽销售公司将采取“合资新建”或“收购控股”的方式进行布局。正是因为如此,上汽销售公司才为其投资的经销商提供相应的财务保障。
或者为自主品牌提供网络支持。
“上汽销售公司在五年内扩展100个网络的速度并不快,但更多的是为上汽自主品牌的快速发展提供网络准备。”汽车分析师张志勇认为。
在上汽乘用车领域,自主品牌的发展无疑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2012年,上汽乘用车共售出20万辆。
“上汽自主双品牌荣威和名爵在销量和品牌溢价方面都有一定的提升。对此,胡茂元坦言,“我对自己品牌的规模仍然不满意”。
根据上汽乘用车的规划,2013年将实现24万辆的销量,渠道扩张无疑是推动销量增长的重要保障。
“从某种程度上说,上汽销售公司网络的扩张不排除是在为自主品牌荣威和名爵提供渠道支持。”张志勇分析,“如果上汽能够利用自身资源,掌握自主品牌的销售渠道,不仅有助于其在未来的新车销售中把握更多利润,也有助于经销商体系的稳定健康发展。”
笔者还从上汽销售公司的规划中发现,该公司“已经启动了上汽荣威和名爵品牌4S店在全国32个主要城市的建设计划”。
挖掘售后服务市场的利润
“对于我们(上汽销售公司)来说,简单地说……
拓展网络不是目的,但我们希望在扩大网络的同时增加售后服务的利润。谭哲伟表示,“从目前来看,无论是销售公司还是集团,利润主要取决于新车和零部件。从经销商层面来看,新车销售利润下降已成为常态。
“未来的利润点将集中在广阔的售后服务市场,也就是汽车后市场。”张志勇认为。有鉴于此,上汽集团还重点挖掘汽车后市场的利润。
目前,上汽销售公司已形成租赁、二手车、汽车维修等一系列子业务板块,但整合度不高,售后服务对利润的贡献率不高。”谈及哲慧坦言。
为此,上汽销售公司也在通过一种新的业态进行整合。去年,安吉汽车生活广场在上海开业。这种商业模式是在引入上汽集团品牌经销商的同时,引入二手车、汽车金融、汽车美容、汽车租赁、保险上牌、融资租赁等服务,形成完整的销售和服务链。根据上汽销售公司的规划,公司计划在哈尔滨、南京、成都等城市设立“汽车生活广场”。
一方面,这种模式有利于集群效应的形成,降低商家的成本分担;
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入上汽销售公司目前的汽车租赁业务和二手车全产业链,增加市场产业链对公司利润的贡献。”说到哲慧。
对于这种商业模式,谭哲伟也表示,由于城市用地等诸多因素,未来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依托母公司上汽集团的资源,有限公司(SAIC)正在加快网络扩张。
据《国家商报》6月6日报道,5月30日,上汽集团2012年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上汽销售公司为所投资经销商提供担保的议案》。根据提案内容,在2014年股东大会之前,上汽销售公司可以为其投资的经销商提供5亿元的资金担保,用于新网点或并购等融资需求。
就在5月,上汽销售公司旗下8家新的分销网点相继投入运营。这无疑是上汽销售公司分销网点的密集扩张。
在上汽集团股东大会上,上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胡茂元,说:“根据上汽集团正在制定的2030年规划,上汽集团将进一步改变目前过于依赖整车和零部件销售的盈利模式,形成以整车、零部件、汽车金融和服务贸易四大板块为支撑的利润结构模式。这也意味着,上汽销售公司等服务贸易板块将提供更多的利润控制母公司的分配。
逆势拓展经销商网络
与中国第一阵营的经销商集团相比,上汽销售公司的网络扩张速度并不快,因为它只经营上汽旗下的汽车品牌和相关品牌。目前,上汽销售公司拥有25个分销网点,主要集中在上海及其周边的长三角地区。根据中国汽车经销商协会的排名,2012年,上汽销售公司共销售6.85万辆汽车,销售额102.8亿元,在经销商群中排名第25位。
自去年以来,由于汽车市场增长放缓,经销商频繁退出网络,各大汽车经销商集团的利润纷纷下滑。从巨擘、中盛、亚夏、正通、宝信五家上市经销商集团去年的年报可以看出,其他经销商集团的净利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中盛集团净利润下降了47%。
在上汽销售公司市场总监谭哲伟看来,目前的经销商市场环境正是上汽扩大网络的“有利机会”。他认为,近两年来,由于经销商利润下降,许多经销商选择退出或“另谋出路”,上汽销售公司此时此刻将在谈判中抢占更多主动权。
据谭哲伟介绍,到今年年底,上汽销售公司将在全国新增20家网点。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新门店的数量将增加到100家。除了布局长三角,它还将重点扩大上汽的生产基地。对于新网络,谭哲伟表示,上汽销售公司将采取“合资新建”或“收购控股”的方式进行布局。正是因为如此,上汽销售公司才为其投资的经销商提供相应的财务保障。
或者为自主品牌提供网络支持。
“上汽销售公司在五年内扩展100个网络的速度并不快,但更多的是为上汽自主品牌的快速发展提供网络准备。”汽车分析师张志勇认为。
在上汽乘用车领域,自主品牌的发展无疑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2012年,上汽乘用车共售出20万辆。
“上汽自主双品牌荣威和名爵在销量和品牌溢价方面都有一定的提升。对此,胡茂元坦言,“我对自己品牌的规模仍然不满意”。
根据上汽乘用车的规划,2013年将实现24万辆的销量,渠道扩张无疑是推动销量增长的重要保障。
“从某种程度上说,上汽销售公司网络的扩张不排除是在为自主品牌荣威和名爵提供渠道支持。”张志勇分析,“如果上汽能够利用自身资源,掌握自主品牌的销售渠道,那么……
这不仅有助于它在未来的新车销售中把握更多的利润,也有助于经销商体系的稳定健康发展。"
笔者还从上汽销售公司的规划中发现,该公司“已经启动了上汽荣威和名爵品牌4S店在全国32个主要城市的建设计划”。
挖掘售后服务市场的利润
“对我们(上汽销售公司)来说,简单地扩大网络不是目的,但我们希望在扩大网络的同时增加售后服务的利润。谭哲伟说,”从目前的角度来看,无论是销售公司还是集团,利润主要取决于新车和零部件。从经销商层面来看,新车销售利润下降已成为常态。
“未来的利润点将集中在广阔的售后服务市场,也就是汽车后市场。”张志勇认为。有鉴于此,上汽集团还重点挖掘汽车后市场的利润。
目前,上汽销售公司已形成租赁、二手车、汽车维修等一系列子业务板块,但整合度不高,售后服务对利润的贡献率不高。”谈及哲慧坦言。
为此,上汽销售公司也在通过一种新的业态进行整合。去年,安吉汽车生活广场在上海开业。这种商业模式是在引入上汽集团品牌经销商的同时,引入二手车、汽车金融、汽车美容、汽车租赁、保险上牌、融资租赁等服务,形成完整的销售和服务链。根据上汽销售公司的规划,公司计划在哈尔滨、南京、成都等城市设立“汽车生活广场”。
一方面,这种模式有利于集群效应的形成,降低商家的成本分担;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入上汽销售公司目前的汽车租赁业务和二手车全产业链,增加市场产业链对公司利润的贡献。”说到哲慧。
对于这种商业模式,谭哲伟也表示,由于城市用地等诸多因素,未来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美欧汽车巨头将联袂推出纯电动汽车。通用汽车将在月内首次推出电动汽车。在欧洲,德国大众等将在年内涉足电动汽车市场,意在追赶领跑的日本企业。
1900/1/1 0:00:00深圳市交通运输委日前透露,深圳将打造全国绿色低碳交通示范城市,计划到2015年实现运营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5。
1900/1/1 0:00:00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精神,加快陕西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1900/1/1 0:00:002013上半年可谓是电动汽车行业的多事之秋。该行业的三大巨头,一家轰然倒下,一家垂死挣扎,仅剩特斯拉(Tesla)独树一帜。
1900/1/1 0:00:00A123倒下了,CODA退出了,菲斯科仍在破产边缘徘徊,只有特斯拉不但活了下来,还实现了首次盈利,让人们看到电动汽车生存发展的希望。
1900/1/1 0:00:00对于家电新一轮的政策补贴闹出了一场乌龙,政府主管部门一片热心,赶着要给家电企业补贴,而大部分家电大型企业都婉拒这种送上门来的”好事”。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