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政策、市场、技术、国际竞争,新能源汽车的四大“里程焦虑”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随着续航里程的增加和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电动汽车消费者的“里程焦虑”逐渐缓解,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里程忧虑”似乎在加剧。据权威数据显示,今年6月,中国纯电动乘用车销量较5月下降20%,A00级纯电动乘客车销量降幅高达63%,为历年来首次。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5月是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调整过渡期的最后一个月,不符合新补贴标准的汽车大量销售,创造了一个异常的年中高峰,而新补贴政策在6月正式实施,销量出现了异常下降。事实上,这种现象在去年年底和上一年年底也出现过。

Mercedes-Benz, BMW, Volkswagen, Ford, Tesla

从表面上看,这是市场对政策变化的压力反应。否则,企业将获得更少的补贴,消费者将花费更多,这是无奈的。财政补贴的加速下降,尤其是在2020年之后,引发了市场的紧迫感。行业、企业、经销商和消费者都加快了造势、造车、卖车、买车的速度,呈现出群体焦虑。但从更深层次来看,这反映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许多问题,如政策调整、技术路线选择、市场定位、国际竞争环境变化等。这种焦虑包括四个方面。一个是由于政策即将到期而引起的焦虑。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已有近10年的历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新能源汽车市场依靠政府财政补贴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由小到大,企业和消费者都遭受了“补贴依赖”。如今,零补贴的日子指日可待,但大多数企业似乎还没有做好“断奶”的准备。此外,后续政策不明确,业内担心“断奶”后,造车成本不会下降,企业将受不了;消费者担心没有政府补贴的汽车买不起或用不起;

企业担心消费者在失去补贴后不会购买或购买汽车,他们的初始投资将被浪费,无法生存。第二是未知的市场预期导致的焦虑。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占全球销量的一半以上,但这一数字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尽管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已超过汽车年总销量的1%,理论上已进入市场化阶段,但这种“市场化”是否真实可靠,能否健康持续发展,是否会出现断崖式下跌,政府、行业、,企业和消费者心里没有底。第三是由于缺乏技术背景而引起的焦虑。曾经,新老造车势力都认为,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变道的捷径,可以争夺世界汽车技术的制高点。事实上,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从最初的领导者的背后迅速进入第一阵营,甚至到了可以与领导者并肩跑几步的地步。然而,经过几年的努力,许多人意识到了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背景不足的问题。对基础理论研究不足,对产业政策规定的技术路线以外的技术关注不足,对下一代技术储备不足,对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不足,以及产量低、技术水平低、一致性差等各种实际问题,都会影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四是国际竞争加剧带来的焦虑。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原本是国内自主车企的竞争,造车新势力一路咄咄逼人,而传统车企的地位逐渐稳固。在竞争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家向世界开放,进口汽车关税大幅下降,汽车合资企业的份额比例逐步放开。随着特斯拉在中国的全资工厂,大众、梅赛德斯-奔驰、宝马、福特等跨国巨头,或新建或扩建合资企业,都瞄准了2020年后的中国市场。你怎么能不给自己的内忧外患增加很多焦虑呢?2020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个结,是“里程焦虑”的根源,也是必须跨越的一道坎。为了在这个节点到来时占据好位置,许多企业采取了再次加速的方法,希望以更快的速度超越对手。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造车新势力,发展速度都被置于极其重要的位置。从工厂基础设施到设备安装,从产品试制到产品交付,从用户体验到产品迭代,“××速度”成为展示企业实力的卖点。“速度”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速度”帮助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帮助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车生产国和出口国。然而,当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时,速度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在发起新的冲锋之前,我们应该冷静下来,回去看看并思考一下。看看我们走过的路是否笔直,是否正确,看看我们与对手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多少,还有多少缺失;

想想我们的竞争对手的优势在哪里,我们的弱点在哪里,以及我们能做些什么来迎头赶上。回顾上述引发产业焦虑的四大原因:政策即将到期、市场预期未知、技术背景不足、国际竞争加剧。最令人担忧的应该是第三个——技术背景不足。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实现了变道超车。虽然还没有达到第一,但已经进入了第一阵营,这是中国汽车工业从未取得的好成绩。但这一成就一方面得益于我国计算机、通信、电子、互联网、动力电池、电机等行业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我们规避了传统汽车技术含量最高的发动机、传动系统、底盘等壁垒。可以说,我们所取得的是一场巧妙的胜利,并没有真正解决核心技术不足的老问题。如果我们不能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即使中国在2020年保持其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营销国的地位,到2030年、2040年和2050年,我们还能保持什么?只有当你稳定下来,你才能实现深远的目标。和传统汽车一样,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是一个百年计划,我们不可能在十年、八年内只靠一两次充电就达到顶峰。这需要我们不时地总结经验,反思自己,再次战斗。国家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支撑,将新能源汽车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共享化已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我国政府的政策将围绕促进核心技术发展、产业转型、质量提升、市场化和公平竞争进行调整。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时,我们还能担心什么?随着续航里程的增加和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电动汽车消费者的“里程焦虑”逐渐缓解,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里程忧虑”似乎在加剧。据权威数据显示,今年6月,中国纯电动乘用车销量较5月下降20%,A00级纯电动乘客车销量降幅高达63%,为历年来首次。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5月是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调整过渡期的最后一个月,不符合新补贴标准的汽车大量销售,创造了一个异常的年中高峰,而新补贴政策在6月正式实施,销量出现了异常下降。事实上,这种现象在去年年底和上一年年底也出现过。

Mercedes-Benz, BMW, Volkswagen, Ford, Tesla

从表面上看,这是市场对政策变化的压力反应。否则,企业将获得更少的补贴,消费者将花费更多,这是无奈的。财政补贴的加速下降,尤其是在2020年之后,引发了市场的紧迫感。行业、企业、经销商和消费者都加快了造势、造车、卖车、买车的速度,呈现出群体焦虑。但从更深层次来看,这反映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许多问题,如政策调整、技术路线选择、市场定位、国际竞争环境变化等。这种焦虑包括四个方面。一个是由于政策即将到期而引起的焦虑。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已有近10年的历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新能源汽车市场依靠政府财政补贴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由小到大,企业和消费者都遭受了“补贴依赖”。如今,零补贴的日子指日可待,但大多数企业似乎还没有做好“断奶”的准备。此外,后续政策不明确,业内担心“断奶”后,造车成本不会下降,企业将受不了;

消费者担心没有政府补贴的汽车买不起或用不起;企业担心消费者在失去补贴后不会购买或购买汽车,他们的初始投资将被浪费,无法生存。第二是未知的市场预期导致的焦虑。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占全球销量的一半以上,但这一数字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尽管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已超过汽车年总销量的1%,理论上已进入市场化阶段,但这种“市场化”是否真实可靠,能否健康持续发展,是否会出现断崖式下跌,政府、行业、,企业和消费者心里没有底。第三是由于缺乏技术背景而引起的焦虑。曾经,新老造车势力都认为,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变道的捷径,可以争夺世界汽车技术的制高点。事实上,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从最初的领导者的背后迅速进入第一阵营,甚至到了可以与领导者并肩跑几步的地步。然而,经过几年的努力,许多人意识到了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背景不足的问题。对基础理论研究不足,对产业政策规定的技术路线以外的技术关注不足,对下一代技术储备不足,对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不足,以及产量低、技术水平低、一致性差等各种实际问题,都会影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四是国际竞争加剧带来的焦虑。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原本是国内自主车企的竞争,造车新势力一路咄咄逼人,而传统车企的地位逐渐稳固。在竞争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家向世界开放,进口汽车关税大幅下降,汽车合资企业的份额比例逐步放开。随着特斯拉在中国的全资工厂,大众、梅赛德斯-奔驰、宝马、福特等跨国巨头,或新建或扩建合资企业,都瞄准了2020年后的中国市场。你怎么能不给自己的内忧外患增加很多焦虑呢?2020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个结,是“里程焦虑”的根源,也是必须跨越的一道坎。为了在这个节点到来时占据好位置,许多企业采取了再次加速的方法,希望以更快的速度超越对手。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造车新势力,发展速度都被置于极其重要的位置。从工厂基础设施到设备安装,从产品试制到产品交付,从用户体验到产品迭代,“××速度”成为展示企业实力的卖点。“速度”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速度”帮助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帮助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车生产国和出口国。然而,当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时,速度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在发起新的冲锋之前,我们应该冷静下来,回去看看并思考一下。看看我们走过的路是否笔直,是否正确,看看我们与对手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多少,还有多少缺失;

想想我们的竞争对手的优势在哪里,我们的弱点在哪里,以及我们能做些什么来迎头赶上。回顾上述引发产业焦虑的四大原因:政策即将到期、市场预期未知、技术背景不足、国际竞争加剧。最令人担忧的应该是第三个——技术背景不足。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实现了变道超车。虽然还没有达到第一,但已经进入了第一阵营,这是中国汽车工业从未取得的好成绩。但这一成就一方面得益于我国计算机、通信、电子、互联网、动力电池、电机等行业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我们规避了传统汽车技术含量最高的发动机、传动系统、底盘等壁垒。可以说,我们所取得的是一场巧妙的胜利,并没有真正解决核心技术不足的老问题。如果我们不能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即使中国在2020年保持其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营销国的地位,到2030年、2040年和2050年,我们还能保持什么?只有当你稳定下来,你才能实现深远的目标。和传统汽车一样,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是一个百年计划,我们不可能在十年、八年内只靠一两次充电就达到顶峰。这需要我们不时地总结经验,反思自己,再次战斗。国家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支撑,将新能源汽车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共享化已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我国政府的政策将围绕促进核心技术发展、产业转型、质量提升、市场化和公平竞争进行调整。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时,我们还能担心什么?

标签:奔驰宝马大众福特特斯拉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特朗普贸易战中频频变脸,众车企“左右为难”苦求生存之道

曾被称为“地产之王”的特朗普,将商人独有的“经济头脑”彻底发挥在了圈。身为美国总统,特朗普以“维护美国经济利益”为由,从三月份挑起贸易战争至今未休。

1900/1/1 0:00:00
财政部减税力挺节能汽车 但车船税减免门槛明显提高

财政部网站在7月31日发布了《关于节能新能源车船享受车船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对节能汽车减半征收车船使用税,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船使用税。

1900/1/1 0:00:00
补贴退坡引发客车领域地震,产销双降/企业半年报预亏

亏损或盈利下降已然成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客车行业的写照。

1900/1/1 0:00:00
7月新政汇总 | 35项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及技术标准

7月,国家层面出台21项新能源汽车政策。

1900/1/1 0:00:00
一电排行榜 | 全球6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排行:特斯拉第一,比亚迪第二,上汽荣威第三

2018年6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销量同比增长58,达到近16万辆。单月销量达到史上第三高点,目前的最高纪录是2017年12月创造的174万辆。

1900/1/1 0:00:00
合众新能源发布Eureka 01概念车,实现“数字终端”和“数字生活”的无缝对接

7月26日,合众新能源NETA品牌概念车Eureka01在中国乌镇全球无人驾驶首发亮相,向外界展示了NETA品牌未来产品的发展方向。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