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财政补贴的逐步减少,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成本压力巨大。众所周知,动力电池系统的成本约占新能源汽车总成本的40%,但目前国内电池价格的下降还远远不够。以国内领先企业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其财报中提到,该公司电池的对外销售价格仍高达1.2元/瓦时,而松下为特斯拉Model 3供应的电池价格已降至0.8元/瓦小时,差距相当明显。即使在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其他电池制造商的成本控制能力也是可想而知的。补贴撤退:涨价还是不涨价?财政补贴尚未完全平息,特斯拉已经开始出击。装上弹药,开始战斗!降价!在超级工厂落户上海之后,特斯拉又有了一个大动作。不久前,特斯拉官方宣布,所有Model S的价格都进行了大幅调整,其中Model 3降价26000-44000元,Model S降价11.300-27.75万元,Model X降价17.4500-34.11万元。够难的!这一“一针”,让国内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企业胆战心惊。“门口的敌人”终究要来了。对于特斯拉的大幅降价,蔚来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李斌表示,“从长远来看,降价不是我们扩大市场的策略。我们将通过服务创新来提高用户忠诚度和满意度。”当然,降价与否是车企的权利,但面对财政补贴的成本压力,目前尚不清楚蔚来是否会提价。然而,最终还是有车企受不了了。造车新势力Xpeng Motors此前宣布,旗下电动汽车G3将涨价!在获得综合补贴后,Xpeng Motors G3的价格为享受版15.58万元,智能版17.78万元和专属版19.98万元。其中,涨幅最大的是3.4万元。然而,价格上涨的道路似乎并不平坦。本来,新能源汽车相对于传统燃油汽车的价格优势即使在补贴后也不明显,你居然涨价了!“不做不死”
对此,有网友调侃道:不要说增加3.4万,也就是说增加34万不关我的事,我也不会买。看,消费者不愿意为涨价买单。更重要的是,仍然有降价,而且他们的性能比你的好。这太尴尬了。电池降价:空间有限。另一方面,国内新能源车企不敢降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动力电池成本太高。事实上,车企一直在向动力电池公司施压,但国内动力电池制造商降价的空间和速度有多大?“在我们与车企的接触中,一些车企要求2019年动力电池降价40%,这意味着车企将所有降低成本的压力都推给了电池厂。今年原材料价格开始松动,但动力电池降价的空间仍然有限。“一位国内动力电池公司负责人表示。“动力电池的价格将继续下降,但降幅不会像2017年和2018年那么大。”远东福斯特副总经理杨闯告诉电池中国。“车企希望2019年动力电池的成本再下降20%。”。我认为这是不现实的。2019年动力电池的价格应该会下降10%左右,这是一个合理的数值。下降的空间有限。“无论是40%还是20%,都可以看出车企对降低成本的需求非常迫切。但电池公司肯定会尽力保持自己的步伐。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黄世林表示,到2020年,动力电池的生产成本将低于1元/瓦时。这与《国家汽车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中国动力电池成本将降至1元/瓦时以下”。日韩公司:猛兽凶猛,但这种降价速度实在跟不上节奏。这一降价率不仅远远落后于松下,而且与日本和韩国的其他公司相比,降价幅度也有很大差异。数据显示,日本和韩国企业的电池价格已从2010年的0.6-0.8美元/瓦时(约3.9-5.2元/瓦时)降至2018年初的0.15-0.2美元/瓦小时(约0.98-1.3元/瓦小时)。根据瑞士银行瑞银的研究报告,到2019年应该普遍低于1元/瓦时。日本和韩国的电池公司一直有“低价倾销”来占领市场的传统。早在几年前,日本和韩国的电池公司就在像“野兽”一样冲进中国市场时使用了这一策略。当时,国内自主品牌动力电池系统的出厂价格普遍在2.5元-3元/瓦时的水平。LG化学、三星SDI等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开始亏本销售,并直接将三元电池系统的价格降至1元/瓦时左右。尽管这会导致微博盈利甚至亏损,但它可以以“物美价廉”迅速占领市场。最后,由于中国政府的补贴政策和“白名单”等因素,国内电池企业得以喘息。现在,这些日本和韩国公司不得不卷土重来。在补贴退坡的压力下,如果国内电池公司的价格不能降下来,国内车企可能会转向日本和韩国公司!据电池中国报道。截至2018年底,LG化学、三星SDI和SKI三家电池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已超过300亿元,并将其最大的电池生产基地设在中国,产能超过50千瓦时。一些行业组织预测,国内中小电池企业将被大面积淘汰,25%-30%的市场空间将被日本和韩国企业占据。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来自特斯拉、日本和韩国的电池公司的压力,也许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高欧阳明所说,通过这样的“搅局”,也许会有更多的国内公司在压力下“成长起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随着国家财政补贴的逐步减少,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成本压力巨大。众所周知,动力电池系统的成本约占新能源汽车总成本的40%,但目前国内电池价格的下降还远远不够。以国内领先企业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其财报中提到,该公司电池的对外销售价格仍高达1.2元/瓦时,而松下为特斯拉Model 3供应的电池价格已降至0.8元/瓦小时,差距相当明显。即使在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其他电池制造商的成本控制能力也是可想而知的。补贴撤退:涨价还是不涨价?财政补贴尚未完全平息,特斯拉已经开始出击。装上弹药,开始战斗!降价!在超级工厂落户上海之后,特斯拉又有了一个大动作。不久前,特斯拉官方宣布,所有Model S的价格都进行了大幅调整,其中Model 3降价26000-44000元,Model S降价11.300-27.75万元,Model X降价17.4500-34.11万元。够难的!这一“一针”,让国内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企业胆战心惊。“门口的敌人”终究要来了。对于特斯拉的大幅降价,蔚来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李斌表示,“从长远来看,降价不是我们扩大市场的策略。我们将通过服务创新来提高用户忠诚度和满意度。”当然,降价与否是车企的权利,但面对财政补贴的成本压力,目前尚不清楚蔚来是否会提价。然而,最终还是有车企受不了了。造车新势力Xpeng Motors此前宣布,旗下电动汽车G3将涨价!在获得综合补贴后,Xpeng Motors G3的价格为享受版15.58万元,智能版17.78万元和专属版19.98万元。其中,涨幅最大的是3.4万元。然而,价格上涨的道路似乎并不平坦。本来,新能源汽车相对于传统燃油汽车的价格优势即使在补贴后也不明显,你居然涨价了!“不做不死”
对此,有网友调侃道:不要说增加3.4万,也就是说增加34万不关我的事,我也不会买。看,消费者不愿意为涨价买单。更重要的是,仍然有降价,而且他们的性能比你的好。这太尴尬了。电池降价:空间有限。另一方面,国内新能源车企不敢降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动力电池成本太高。事实上,车企一直在向动力电池公司施压,但国内动力电池制造商降价的空间和速度有多大?“在我们与车企的接触中,一些车企要求2019年动力电池降价40%,这意味着车企将所有降低成本的压力都推给了电池厂。今年原材料价格开始松动,但动力电池降价的空间仍然有限。“一位国内动力电池公司负责人表示。“动力电池的价格将继续下降,但降幅不会像2017年和2018年那么大。”远东福斯特副总经理杨闯告诉电池中国。“车企希望2019年动力电池的成本再下降20%。”。我认为这是不现实的。2019年动力电池的价格应该会下降10%左右,这是一个合理的数值。下降的空间有限。“无论是40%还是20%,都可以看出车企对降低成本的需求非常迫切。但电池公司肯定会尽力保持自己的步伐。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黄世林表示,到2020年,动力电池的生产成本将低于1元/瓦时。这与《国家汽车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中国动力电池成本将降至1元/瓦时以下”。日韩公司:猛兽凶猛,但这种降价速度实在跟不上节奏。这一降价率不仅远远落后于松下,而且与日本和韩国的其他公司相比,降价幅度也有很大差异。数据显示,日本和韩国企业的电池价格已从2010年的0.6-0.8美元/瓦时(约3.9-5.2元/瓦时)降至2018年初的0.15-0.2美元/瓦小时(约0.98-1.3元/瓦小时)。根据瑞士银行瑞银的研究报告,到2019年应该普遍低于1元/瓦时。日本和韩国的电池公司一直有“低价倾销”来占领市场的传统。早在几年前,日本和韩国的电池公司就在像“野兽”一样冲进中国市场时使用了这一策略。当时,国内自主品牌动力电池系统的出厂价格普遍在2.5元-3元/瓦时的水平。LG化学、三星SDI等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开始亏本销售,并直接将三元电池系统的价格降至1元/瓦时左右。尽管这会导致微博盈利甚至亏损,但它可以以“物美价廉”迅速占领市场。最后,由于中国政府的补贴政策和“白名单”等因素,国内电池企业得以喘息。现在,这些日本和韩国公司不得不卷土重来。在补贴退坡的压力下,如果国内电池公司的价格不能降下来,国内车企可能会转向日本和韩国公司!据电池中国报道。截至2018年底,LG化学、三星SDI和SKI三家电池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已超过300亿元,并将其最大的电池生产基地设在中国,产能超过50千瓦时。一些行业组织预测,国内中小电池企业将被大面积淘汰,25%-30%的市场空间将被日本和韩国企业占据。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来自特斯拉、日本和韩国的电池公司的压力,也许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高欧阳明所说,通过这样的“搅局”,也许会有更多的国内公司在压力下“成长起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据外媒报道,美国普渡大学(PurdueUniversity)研究人员研发出一项新型电动汽车技术,该技术结合了电池和氢能,能量密度非常高,
1900/1/1 0:00:00近日,WiTricity宣布并购高通旗下的电动车无线充电业务,并计划未来在中国推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落地。
1900/1/1 0:00:00按需生产的新造车势力们,眼下正面临着一波需求危机。2019年1月、2月,蔚来仅向用户交付了1805和811台蔚来ES8,一季度的销售预期调整至3500台3800台。
1900/1/1 0:00:00马斯克不仅想让汽车上天,还想让汽车入地,但现在恐怕要功亏一篑了。
1900/1/1 0:00:00近日,车和家创始人李想炮轰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宣传乱象,“不少汽车品牌推广电动车的时候还在用等速宣传自己的续航里程,甚至直接把这样的虚假续航里程数字贴在车屁股上。
1900/1/1 0:00:00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近日表示,该公司计划与电动汽车制造商蔚来汽车合作生产汽车。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北京出席全国人大会议期间表示,此举包括在两家公司的合作中。他没有提供更多细节。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