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日产电动汽车总监:日产计划在华引入双向充电技术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日产的电动技术因其全球总销量超过40万辆,以及在电动汽车市场登顶的成就而被业界所称道。在中国“新四化”产业的推动下,日产也计划将电动汽车技术引入中国。之前上市的轩逸纯电动是Leaf在中国市场的换壳车型。根据东风有限公司发布的新中期业务计划,到2020年,将推出20款电动汽车。东风日产作为东风股份的核心整车板块,将成为推出电动汽车的主力车企。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的下降和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外国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面临着许多挑战。车展期间,日产汽车电池事业部电动汽车项目总监Hugues Desmrchelier和日产汽车电动汽车总监Nic Thoms接受了媒体关于电气化的采访。虽然Leaf已经遍布全球,但是对于电动车业务是否盈利,Nick Thomas仍然举棋不定。他表示,随着电动汽车规模的上升,其成本将继续优化。在中国,随着轩逸纯电动的推出,日产将在盈利的道路上稳步前进。“我们推出第一代日产聆风的时候,它的电池功率是24千瓦,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但是两年前,当我们投入新一代技术时,在电池体积和质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电池的能量密度是原来的两倍左右。这意味着技术提高了,成本也会相应下降。”尼克告诉经济观察报。充电难仍然是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一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尼克表示,日产不仅会在销售汽车的同时安装充电桩,还会参与高速公路和公共场所的充电网络建设。最近,日产汽车团队在中国的初创公司Power Shre进行了一项投资,以帮助日产推广其充电网络。“我们希望与当地的技术提供商合作,成为消费者和技术提供商之间的纽带,确保消费者能够快速充电,并使支付更加方便。”尼克表示,日产将在快慢充电桩的布局上寻求成本和时间的平衡。至于业内认为更方便的日产双向充电技术,中国有自己的充电标准,所以目前还不能出台。尼克还介绍了日产电池的回收计划。“比如这车用了15年,已经不能用了。我们可以把很大比例的电池材料拿出来回收,回收后可能还有15年的寿命。我们也在与中国的合作伙伴讨论合作事宜。”尼克说。[采访]经济观察报:日产未来两年将在中国推出e-POWER车型。e-POWER技术有什么特点?尼克:就销量和发展历史而言,日产是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的领先企业。E-POWER智能充电电动车是一项跨时代的技术,也是一项优秀的混合动力技术,受到了日本乃至全球消费者的欢迎。在e-POWER智能充电电动车的电驱动系统下,有一个汽油发动机在其中为电池持续发电,使得e-POWER智能充电电动车不仅拥有电传动系统带来流畅的驾驶体验,还能在日常使用中获得汽油发动机带来的便利。经济观察报:日产如何预测电池技术的整体发展趋势,如何平衡性能和成本?Hugues:我们推出第一款日产聆风的时候,它的电池功率是24 kW,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两年前,我们推出新一代电池技术时,在电池体积和质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电池的能量密度是原来的两倍左右。这意味着技术会得到改进,成本也会相应降低。虽然未来还不确定,但我相信只要我们顺应这个趋势,电池成本会进一步降低,能量密度会进一步提高。目前电池技术日新月异,电池性能的天花板还没有找到。T……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我对电池技术的未来也很有信心。经济观察报:日产的电动车业务现在盈利了吗?Hugues:随着电动汽车规模的增大,成本会进一步优化。因此,即使没有政府补贴,我们也有可能盈利。目前,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尚未成熟,但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在全球其他市场,即使没有补贴,我们的销售业绩依然很好。纯电动汽车方面,我们在中国市场推出了轩逸纯电动,客户满意度很高。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相信电动车市场是可以逐步建立起来的。随着销量的增加,成本会不断下降,我们会在盈利的道路上稳步前进。经济观察报:日产的双向充电技术进展如何?Nick:这项技术目前有大约8000个客户,我认为这个数字会快速增长。由于中国目前有自己的一套收费标准,中国暂时没有办法进行双向收费。不过,我们正在积极与中国政府谈判,希望未来能出台相应的标准,允许我们将双向收费引入中国。日产的电动技术因其全球总销量超过40万辆,以及在电动汽车市场登顶的成就而被业界所称道。在中国“新四化”产业的推动下,日产也计划将电动汽车技术引入中国。之前上市的轩逸纯电动是Leaf在中国市场的换壳车型。根据东风有限公司发布的新中期业务计划,到2020年,将推出20款电动汽车。东风日产作为东风股份的核心整车板块,将成为推出电动汽车的主力车企。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的下降和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外国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面临着许多挑战。车展期间,日产汽车电池部门电动汽车项目总监Hugues Desmrchelier和日产汽车电动汽车总监Nic Thoms接受了媒体关于电气化的采访。虽然Leaf已经遍布全球,但是对于电动车业务是否盈利,Nick Thomas仍然举棋不定。他表示,随着电动汽车规模的上升,其成本将继续优化。在中国,随着轩逸纯电动的推出,日产将在盈利的道路上稳步前进。“我们推出第一代日产聆风的时候,它的电池功率是24千瓦,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但是两年前,当我们投入新一代技术时,在电池体积和质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电池的能量密度是原来的两倍左右。这意味着技术提高了,成本也会相应下降。”尼克告诉经济观察报。充电难仍然是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一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尼克表示,日产不仅会在销售汽车的同时安装充电桩,还会参与高速公路和公共场所的充电网络建设。最近,日产汽车团队在中国的初创公司Power Shre进行了一项投资,以帮助日产推广其充电网络。“我们希望与当地的技术提供商合作,成为消费者和技术提供商之间的纽带,确保消费者能够快速充电,并使支付更加方便。”尼克表示,日产将在快慢充电桩的布局上寻求成本和时间的平衡。至于业内认为更方便的日产双向充电技术,中国有自己的充电标准,所以目前还不能出台。尼克还介绍了日产电池的回收计划。“比如这车用了15年,已经不能用了。我们可以把很大比例的电池材料拿出来回收,回收后可能还有15年的寿命。我们也在与中国的合作伙伴讨论合作事宜。”尼克说。[采访]经济观察报:日产未来两年将在中国推出e-POWER车型。e-POWER技术有什么特点?尼克:就销量和发展历史而言,日产是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的领先企业。E-POWER智能充电电动车是一种……跨代技术和一项优秀的混合技术,受到了日本和全世界消费者的欢迎。在e-POWER智能充电电动车的电驱动系统下,有一个汽油发动机在其中为电池持续发电,使得e-POWER智能充电电动车不仅拥有电传动系统带来流畅的驾驶体验,还能在日常使用中获得汽油发动机带来的便利。经济观察报:日产如何预测电池技术的整体发展趋势,如何平衡性能和成本?Hugues:我们推出第一款日产聆风的时候,它的电池功率是24 kW,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两年前,我们推出新一代电池技术时,在电池体积和质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电池的能量密度是原来的两倍左右。这意味着技术会得到改进,成本也会相应降低。虽然未来还不确定,但我相信只要我们顺应这个趋势,电池成本会进一步降低,能量密度会进一步提高。目前电池技术日新月异,电池性能的天花板还没有找到。通过历史发展趋势,我对电池技术的未来也很有信心。经济观察报:日产的电动车业务现在盈利了吗?Hugues:随着电动汽车规模的增大,成本会进一步优化。因此,即使没有政府补贴,我们也有可能盈利。目前,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尚未成熟,但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在全球其他市场,即使没有补贴,我们的销售业绩依然很好。纯电动汽车方面,我们在中国市场推出了轩逸纯电动,客户满意度很高。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相信电动车市场是可以逐步建立起来的。随着销量的增加,成本会不断下降,我们会在盈利的道路上稳步前进。经济观察报:日产的双向充电技术进展如何?Nick:这项技术目前有大约8000个客户,我认为这个数字会快速增长。由于中国目前有自己的一套收费标准,中国暂时没有办法进行双向收费。不过,我们正在积极与中国政府谈判,希望未来能出台相应的标准,允许我们将双向收费引入中国。

标签:日产东风轩逸发现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魏建军:中国车企不走国际化道路一定“死”

今年上海车展上,汽车能源变革、新车新四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各车企的展台上都少不了新能源车型的站脚助威,而共享出行、网络通讯公司的出现,更是提醒人们汽车新四化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1900/1/1 0:00:00
万钢:发展新能源汽车需要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

备受全球瞩目的2019中国汽车论坛于2019年4月16日开幕本届论坛主题为“创新、开放、绿色聚焦汽车产业变革与机遇”,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大会论坛做主旨演讲时表示,

1900/1/1 0:00:00
“TNGA” 和“电动化”产品相继落地,丰田蓄势待发提速中国市场

以接连不断的重磅新旗舰产品破局2019的丰田,显然已释放出“TNGA”和“电动化”劲击出征的信号。

1900/1/1 0:00:00
软银和丰田向优步注资10亿美元

日本软银集团和丰田汽车公司及丰田集团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电装公司19日正式宣布,将向美国网约车巨头优步公司旗下的自动驾驶技术研发部门联合注资10亿美元,以推动共享自动驾驶车辆的研发和应用。

1900/1/1 0:00:00
格罗夫到底啥来头?听联合创始人Brendan Norman畅谈氢燃料乘用车

当电动车大道其行,各家车企都将电动车推向风口大肆推出各种各样的电动车时,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有一家显得很与众不同的车企格罗夫氢能源乘用车。

1900/1/1 0:00:00
对话张勇:合众最大短板是品牌,换个标能卖60万

新能源起势不过三四年,太多想借风口拼一把的造车新势力乘风而至。年轻、活力、新鲜是这些年轻企业的关键词,但对于汽车这种生产链条极其复杂的制造产业而言,更需要的是精细的制造工艺和扎实的品牌口碑。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