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国六”倒计时:车企争相倾销库存,车市寒冬“雪上加霜”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图片来自“东方IC”。“(我知道的)因为排放快速升级而承压,经营困难的企业有辽宁新丰和成都威特,主营高压共轨。”日前,一位自主品牌动力系统R&D高管告诉经济观察报,这只是在整车企业配套供应商层面。被称为全球最严格的排放标准,“国六”原计划2023年在全国推广,但目前已有多达14个省级行政单位在今年提前实施。虽然很多车企和零部件企业都声称已经做好应对“国六”的准备,但实际情况很多业内人士并不乐观。“现在很多发动机厂连国五都达不到,更别说国六了。”一位熟悉国内发动机企业的专家告诉记者。从“国五”到“国六”,每辆车增加的成本可高达万元以上,这对于处于汽车市场寒冬的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国内自主生产高压共轨的企业有新丰、龙口、北油、南岳、无锡油泵站、付伟等。,而符合“国六”标准的核心技术主要被外资零部件企业控制。“如果没有美国和德国提供的组件,我们会从国家六级直接掉到国家四级。”上述自主品牌高管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博世中国总裁陈宇东认为,“国六”的提前实施将加剧整车厂商和零部件企业的洗牌。“国六的耐久性和技术要求更高。如果车企的产品达不到国家法规要求,导致召回,那就严重了。”截至今年4月,乘用车销量已经连续十个月下滑,经销商库存持续高企。“国六”的提前实施,让汽车销售终端因为清理“国五”车型库存而陷入了更加尴尬的境地。今年年初,不少车企试图通过促销优惠来清理库存,但面对摇摆不定的“国六”政策选择,不少消费者继续观望。日前,SAIC、一汽等多家企业甚至推出员工内部购买政策,以消化“国五”车型库存。产业链甚至开始寄希望于“国六条”的延迟实施。高技术产业分会汽车产业联盟理事长魏昱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一些地方发动机零部件企业认为,如果“国六”实施后,很多企业达不到这一要求,国家可能会叫停这一政策。日前,网上流传一份重庆汽车商业协会关于“国六”的调查报告,建议给予“国五”更长的许可期限,推迟“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时间。很难达到国家标准。国内企业在从“国四”升级到“国五”的过程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国五”升级到“国六”的准备时间不够。天津大学教授、发动机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姚春德告诉经济观察报。根据2016年和2018年公布的两项政策,即《轻型汽车污染物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和《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轻型汽车和重型柴油车都将分阶段实施“国六”标准,其国六A最早将于2020年7月1日和2019年7月1日实施。“国六A”是“国五”和“国六”的过渡阶段,“国六B”才是真正的“国六”排放标准。但2018年国务院发布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2019年1月1日起全面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汽车汽柴油。随后,全国各大地区积极响应。目前,多达14个省级行政……各单位纷纷宣布将于今年7月1日,甚至1月1日实施“国六条”。据了解,“国五条”于2017年7月正式在全国实施,这意味着从“国五条”到“国六条”的切换时间只有两年左右。此前,“国ⅲ”到“国ⅳ”和“国ⅳ”到“国ⅴ”的切换时间分别为6年和4年。“我们的价格低,设计要求比合资企业高。负责质量的部门权力太大,我们只能配合设计,每天都不堪重负。”一位拥有民营自主品牌的动力工程师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相比国五,“国六”无论是汽油机还是柴油机,都要在零部件和标定上进行升级。其中,由于国内油品的问题,柴油机的成本和达标难度相对更高。“柴油车每辆车增加的成本可以高达两三万,而汽油车会相对少一些。”姚春德认为。根据机动车排放监测中心披露的信息,截至2019年4月25日,已有75家企业的1676个车型(3316个信息公开号)的259万辆车在轻型车“国六”环保信息中公开。其中,合资品牌共有665款车型符合标准,自主品牌有531款车型符合标准,进口品牌有309款车型符合标准。此前,商用车新网综合整车企业发布的信息报告显示,包括玉柴、康明斯、锡柴、SAIC动力、上海洪飞、吕林燕汉马动力等主流发动机企业均发布了符合“国六”或“欧六”标准的发动机。“这是宣传。除了康明斯,其余主要是从国外关键零部件中挑选,并请国外公司帮助校准。这部分工作已基本完成,但仍需整车联调,达到国六标准。所以现阶段只有少数企业和少数车辆真正做到了生产准备。”姚春德告诉经济观察报。经济观察报记者走访市场时了解到,大部分4S卖场没有“国六”车型,即使有,价格也普遍高于“国五”车型。虽然很多地区都宣称提前实施“国六”,但是政策还没有落地,导致“国六”模式在上牌后仍然被当作“国五”。经济下行,消费者对“国六”政策的观望,加大了经销商清理“国五”车型库存的压力,车企也通过推出内购政策来消化。同时,“国六”车型储备压力传导至上游供应商,部分缺乏核心技术的零部件企业经营困难。就连市场份额最大的零部件巨头博世也承认“国六”带来了压力,称积极支持客户向国六B转型是今年动力总成业务的最大方向。“技术升级带动了单个产品销量的增加,但需要不断升级以应对市场竞争,成本压力也很大。”陈玉栋告诉经济观察报。生产能力的扩大、零件的升级和校准的开发需要在短时间内同时进行,以满足多个客户的需求。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博世已经收到汽车制造商的投诉。两年后竞争格局将被重塑?随着排放标准的快速升级,成本的大幅增加和核心技术的高壁垒将加速汽车产业链的重新洗牌。目前大部分汽车发动机都是自己设计生产的,核心零部件都是上游供应商提供的。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国际车企在达到“国六”标准时有天然的技术优势和准备时间,部分核心排放技术被外资零部件企业掌握,因此“国六”标准对自主品牌的压力更大。不过,一些分析师认为,合资品牌也在p之下……没错。魏昱告诉经济观察报,日系和德系品牌基本都达不到“国六”的水平。“我在上海车展上看到了很多合资设计。我感觉以我们的评估体系,很多车型都过不了我们的项目生产节点。”上述自主品牌动力工程师表示。在汽车市场的结构调整下,汽车产业链上游的利润在逐年缩水。上述自主品牌动力系统R&D高管告诉经济观察报,虽然大家都有能力在汽油机上做自己的产品,但电子元器件基本都被联合电子和德尔福垄断了。陈玉东告诉本报记者,博世在从“国五”升级到“国六”的过程中,在相应领域的市场份额是最大的。博世的动力系统技术在汽车制造商中供不应求。当整车厂将“国六”的成本和技术压力转移给上游供应商时,本土零部件企业很容易陷入生存困境,但像博世这样的巨头,因为控制着核心技术,所以更加吃紧。“我们将优先向战略合作伙伴提供产能。”陈宇东告诉记者。他认为动力总成竞争格局会在两年后改变。姚春德也认为,两年后,产业链的洗牌会明显出现。在此期间,国家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加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对自主产品有一定的信心,并给予其通过试错成长的机会。“边缘企业只能向新能源产品转型。”姚春德说。一些当地零部件公司已经转型开发天然气发动机,以满足更严格的排放要求。现在生存压力很大的经销商和零部件企业,都希望“国六”政策的实施能缓一缓。此前,深圳将汽油车“国六”政策全面实施时间从2019年1月1日推迟至2019年7月1日,但半年时间有限。“我现在不能说。历史上,为了国四的实施,曾数次延期。但目前环保形势严峻,目前还很难判断是否会延期。”姚春德告诉本报记者。图片来自“东方IC”。“(我知道的)因为排放快速升级而承压,经营困难的企业有辽宁新丰和成都威特,主营高压共轨。”日前,一位自主品牌动力系统R&D高管告诉经济观察报,这只是在整车企业配套供应商层面。被称为全球最严格的排放标准,“国六”原计划2023年在全国推广,但目前已有多达14个省级行政单位在今年提前实施。虽然很多车企和零部件企业都声称已经做好应对“国六”的准备,但实际情况很多业内人士并不乐观。“现在很多发动机厂连国五都达不到,更别说国六了。”一位熟悉国内发动机企业的专家告诉记者。从“国五”到“国六”,每辆车增加的成本可高达万元以上,这对于处于汽车市场寒冬的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国内自主生产高压共轨的企业有新丰、龙口、北油、南岳、无锡油泵站、付伟等。,而符合“国六”标准的核心技术主要被外资零部件企业控制。“如果没有美国和德国提供的组件,我们会从国家六级直接掉到国家四级。”上述自主品牌高管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博世中国总裁陈宇东认为,“国六”的提前实施将加剧整车厂商和零部件企业的洗牌。“国六的耐久性和技术要求更高。如果车企的产品达不到国家法规要求,导致召回,那就严重了。”截至今年4月,乘用车销量已经连续十个月下滑,经销商库存……仍然很高。“国六”的提前实施,让汽车销售终端因为清理“国五”车型库存而陷入了更加尴尬的境地。今年年初,不少车企试图通过促销优惠来清理库存,但面对摇摆不定的“国六”政策选择,不少消费者继续观望。日前,SAIC、一汽等多家企业甚至推出员工内部购买政策,以消化“国五”车型库存。产业链甚至开始寄希望于“国六条”的延迟实施。高技术产业分会汽车产业联盟理事长魏昱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一些地方发动机零部件企业认为,如果“国六”实施后,很多企业达不到这一要求,国家可能会叫停这一政策。日前,网上流传一份重庆汽车商业协会关于“国六”的调查报告,建议给予“国五”更长的许可期限,推迟“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时间。很难达到国家标准。国内企业在从“国四”升级到“国五”的过程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国五”升级到“国六”的准备时间不够。天津大学教授、发动机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姚春德告诉经济观察报。根据2016年和2018年公布的两项政策,即《轻型汽车污染物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和《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轻型汽车和重型柴油车都将分阶段实施“国六”标准,其国六A最早将于2020年7月1日和2019年7月1日实施。“国六A”是“国五”和“国六”的过渡阶段,“国六B”才是真正的“国六”排放标准。但2018年国务院发布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2019年1月1日起全面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汽车汽柴油。随后,全国各大地区积极响应。目前已有多达14个省级行政单位宣布将于今年7月1日实施“国六”,甚至是1月1日。据了解,“国五条”于2017年7月正式在全国实施,这意味着从“国五条”到“国六条”的切换时间只有两年左右。此前,“国ⅲ”到“国ⅳ”和“国ⅳ”到“国ⅴ”的切换时间分别为6年和4年。“我们的价格低,设计要求比合资企业高。负责质量的部门权力太大,我们只能配合设计,每天都不堪重负。”一位拥有民营自主品牌的动力工程师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相比国五,“国六”无论是汽油机还是柴油机,都要在零部件和标定上进行升级。其中,由于国内油品的问题,柴油机的成本和达标难度相对更高。“柴油车每辆车增加的成本可以高达两三万,而汽油车会相对少一些。”姚春德认为。根据机动车排放监测中心披露的信息,截至2019年4月25日,已有75家企业的1676个车型(3316个信息公开号)的259万辆车在轻型车“国六”环保信息中公开。其中,合资品牌共有665款车型符合标准,自主品牌有531款车型符合标准,进口品牌有309款车型符合标准。此前,商用车新网综合整车企业发布的信息报告显示,包括玉柴、康明斯、锡柴、SAIC动力、上海洪飞、吕林燕汉马动力等主流发动机企业均发布了符合“国六”或“欧六”标准的发动机。“这是宣传。除了康明斯,其余主要是从国外关键零部件中挑选,并请国外公司帮助校准。这部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但还需要整车联调才能达到第六na……标准。所以现阶段只有少数企业和少数车辆真正做到了生产准备。"姚春德告诉经济观察报。经济观察报记者走访市场时了解到,大部分4S卖场没有“国六”车型,即使有,价格也普遍高于“国五”车型。虽然很多地区都宣称提前实施“国六”,但是政策还没有落地,导致“国六”模式在上牌后仍然被当作“国五”。经济下行,消费者对“国六”政策的观望,加大了经销商清理“国五”车型库存的压力,车企也通过推出内购政策来消化。同时,“国六”车型储备压力传导至上游供应商,部分缺乏核心技术的零部件企业经营困难。就连市场份额最大的零部件巨头博世也承认“国六”带来了压力,称积极支持客户向国六B转型是今年动力总成业务的最大方向。”技术升级带来了单个产品销量的增加,但我们需要不断升级以应对市场竞争,成本压力也很大。"陈玉栋告诉经济观察报。生产能力的扩大、零件的升级和校准的开发需要在短时间内同时进行,以满足多个客户的需求。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博世已经收到汽车制造商的投诉。两年后竞争格局将被重塑?随着排放标准的快速升级,成本的大幅增加和核心技术的高壁垒将加速汽车产业链的重新洗牌。目前大部分汽车发动机都是自己设计生产的,核心零部件都是上游供应商提供的。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国际车企在达到“国六”标准时有天然的技术优势和准备时间,部分核心排放技术被外资零部件企业掌握,因此“国六”标准对自主品牌的压力更大。不过,也有分析认为,合资品牌也面临压力。魏昱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日系和德系品牌基本达不到“国六”水平。”我在上海车展上看到很多合资设计。我感觉以我们的评估体系,很多车型都过不了我们的项目生产节点。"上述自主品牌动力工程师表示。在汽车市场的结构调整下,汽车产业链上游的利润在逐年缩水。上述自主品牌动力系统R&D高管告诉经济观察报,虽然大家都有能力在汽油机上做自己的产品,但电子元器件基本都被联合电子和德尔福垄断了。陈玉东告诉本报记者,博世在从“国五”升级到“国六”的过程中,在相应领域的市场份额是最大的。博世的动力系统技术在汽车制造商中供不应求。当整车厂将“国六”的成本和技术压力转移给上游供应商时,本土零部件企业很容易陷入生存困境,但像博世这样的巨头,因为控制了核心技术,所以更加吃紧。”我们将优先向战略合作伙伴提供生产能力。”陈宇东告诉记者。他认为动力总成竞争格局会在两年后改变。姚春德也认为,两年后,产业链的洗牌会明显出现。在此期间,国家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加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对自主产品有一定的信心,并给予其通过试错成长的机会。”边缘企业只能向新能源产品转型。”姚春德说道。一些当地零部件公司已经转型开发天然气发动机,以满足更严格的排放要求。现在生存压力很大的经销商和零部件企业,都希望“国六”政策的实施能缓一缓。此前,深圳将汽油车全面实施“国六”政策从2019年1月1日推迟至2019年7月1日,但hal的时间……一年是有限的。“我现在不能说。历史上,为了国四的实施,曾数次延期。但目前环保形势严峻,目前还很难判断是否会延期。”姚春德告诉本报记者。

标签:一汽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car2go宣布退市,共享出行的未来到底是无人机还是有人机?

5月18日,我们在使用即行car2go的时候意外发现,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弹出一封“致歉信”。

1900/1/1 0:00:00
“自愿”降薪折射制造业发展之殇?来自车企制造一线的呐喊

近日,一张“自愿降薪申请书”广为流传,让吉利汽车再次站上了风口浪尖。

1900/1/1 0:00:00
入局热度不减的网约车还有不少隐忧

网约车市场在去年滴滴事件之后仿佛陷入了一段时间的沉寂,事实上,共享出行虽然面临市场盈利等挑战,但仍然阻挡不了企业不断入局的热情。3月22日,T3出行项目启动。

1900/1/1 0:00:00
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能否成为下一个风口?

图片来自“123rfcomcn”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动力电池的产量也在逐年攀升,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领域逐渐成为新的产业风口。

1900/1/1 0:00:00
MIT:无人驾驶的网约车也无法实现盈利

自上周大型网约车公司优步(Uber)和Lyft提交IPO申请以来,有关人们对它们的长期盈利能力的质疑再次升温,要知道,网约车公司都是以巨额亏损而闻名。一般来说。

1900/1/1 0:00:00
群狼环伺,宁德时代还能一家独大到何时?

要说电池行业谁的风头最盛,除了宁德时代不会有第二个答案。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