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全景视觉)作为首个中外合资新能源汽车项目,江淮大众的进展引人关注。6月19日,江淮汽车在回复上交所年报问询时披露,江淮大众项目亏损2.74亿元,占股50%的江淮大众确认投资收益-1.37亿元。这一亏损占JAC汽车2018年亏损总额的近1/5。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江淮集团与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于2017年12月成立的合资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制造,注册资本20亿元,双方各占50%的股份。自2017年5月双方签署合资协议以来,江淮大众项目已有两年多的历史。然而,江淮大众的首款新车至今仍未上市,这被业界认为是其亏损的主要原因。“2018年,JAC大众处于R&D投资阶段,没有实现大规模销售,”JAC汽车在一份回复问询的通知中表示。据悉,由于新车未能按时上市,江淮大众也不得不为之前承诺的首汽出行订单支付高额违约赔偿金。根据最新消息,思豪E20X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上市。为了在新的补贴政策下赢得更多的补贴,新车将发布400公里以上的续航里程。最初,该车下线时公布的续航里程仅为301公里。6月13日,JAC大众也通过官方官方账号发布经销商招募文件,开始经销商招募工作。不过,经济观察网记者发现,这项工作早在2017年11月就已经开始,重新发布可能会进一步为新车上市做准备。其实早在2018年5月,江淮大众的首款产品思豪E20X就已经在合肥工厂下线,并宣布于当年9月上市。然而,距离其下线已近一年,这款产品仍未推出。根据大众前高管的回应,思豪E20X之所以未能按时上市,主要是因为大众认为该产品在测试技术参数方面与预期标准有差距,需要改进。与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不同,江淮大众在协议项下的合资产品不悬挂大众品牌标识,而是采用“思豪”新品牌。业内将其视为大众在“爱惜自己羽毛”的同时,希望借助江淮大众满足“双点”要求的表现。根据之前的协议,大众的SIAT品牌将入股江淮大众,并于2021年引入中国。今年3月,有消息称江淮大众可能并入江淮二厂,用于江淮大众产品的生产,但这一消息并未得到有关方面的证实。同时,江淮大众新工厂已获环保部批准,即将开工建设,规划年产能10万辆。预计2020年6月完工。数据显示,2018年,江淮汽车乘用车销量降至19.75万辆,连续两年下滑,达到2016年销量的一半左右,2018年亏损7.86亿元。在这种情况下,与大众的合资被认为是江淮未来的盈利点,外界对其寄予厚望。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江淮大众项目进展缓慢很可能与江淮大众之间的股比竞争有关。中国合资股票红线放开后,宝马集团已敲定去年增持华晨宝马股份至75%,戴姆勒也宣布有意增持。大众CEO迪什在2018财年大会上的不明表态,将他在中国的三家合资企业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目前,上汽大众和JAC大众的股权比例为50:50,而一汽大众的股权比例为60:40。鉴于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相对难以撼动,业界把目光聚焦在了JAC大众身上……大众汽车股权收购的目标。对于上述猜测,江淮汽车于4月11日和12日连续发布两份公告进行澄清,声明公司并未与大众汽车就股权收购问题进行业务谈判,但也声明双方一直在讨论进一步深化合作。此前,据外媒报道,大众汽车已经聘请高盛作为顾问,并计划收购JAC汽车的大量股份。此消息没有回应。除JAC大众外,众泰与福特自2017年8月起已签署合作备忘录,但此后再无进一步进展公布。根据众泰汽车董事会秘书今年3月对投资者提问的回复,众泰汽车与福特的合作项目正在等待发改委的审批。此时,距离双方签署备忘录已经过去两年。此前,一位接近福特的人士透露,众泰福特之所以进展缓慢,是因为合资双方近年来都背负着业绩包袱,无暇顾及。
从华泰汽车内部员工在网络上爆料华泰汽车欠薪开始,华泰汽车的问题便被公布于众。随后,华泰汽车的问题被层层剥开:欠薪、四大生产基地全部停产、新能源车落空、销量造假成“惯犯”等等。
1900/1/1 0:00:00近年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高增长,动力电池出货量亦不断增加。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配套量超过140GWh(约98万吨),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1900/1/1 0:00:00(图片来源:全景视觉)6月16日,中国汽车行业的代工阵营中出现了第一家合资车企东风悦达起亚宣布为新造车企业华人运通代工。双方表示已达成在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供应链等领域展开合作的协议。
1900/1/1 0:00:00随着汽车行业对节能环保的要求日益提升,上游产业链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去年十月,诺贝丽斯(Novelis)宣布投资其常州工厂二期扩容项目。
1900/1/1 0:00:00频繁的电动车安全事故,给“高歌猛进”的新能源汽车敲响警钟。根据市场监管总局掌握的舆情信息,2018年至今有80余电动汽车火灾事故发生。事故频率呈现上升趋势,这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900/1/1 0:00:00新能源大洗牌,危机说来就来“弯道超车”说了这么多年,真的有中国汽车企业对海外品牌实现完全超越了吗?没有。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