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一向擅长硬件的大众集团,要向软件转型了。6月20日,大众集团公开宣布成立“汽车。软件”车载软件开发部门,将开发名为“vw.os”的汽车操作系统,并负责推进软件开发平台战略。到2025年,集团旗下的所有新车型都将配备统一的软件平台。此外,该部门的预先规划将汇集软件开发、电气和电子开发、人机交互、自动驾驶、用户体验(UX)、云架构和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专家。目前,约有500名专家被分配到这个部门,团队规模到2020年将达到2000人,到2025年将达到5000人。四个月前,今年2月25日(德国时间),大众在集团董事会上做出了两项重要决定:成立软件研发部门;集团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ss)将监督集团电动汽车的战略实施。
图为:大众集团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ss)其实传统车企开发软件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方式无非就是和科技公司合作,组建合资公司,或者自建软件部门。不过,大众在董事会中设立专门负责软件研发业务的人还是第一次。很明显,大众认为软件研发已经上升到和硬件研发一样的高度,所以开始了大刀阔斧的革命。人们常说:“大象很难转身。”但事实上,如果这头“大象”有理想,有远见,那么它转过身来就可以自己主宰一切。你为什么设立这个部门?不可否认,汽车工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阿里云研究中心发布的《AI时代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显示,预计到2021年,汽车产业70%的创新将来自数字技术的重组。“软件定义汽车”在业内几乎已经达成共识。
上汽大众的一位工程师对第一电动表示:“我们并不是很清楚这个新团队的信息。这是刚刚建立的德国的发展水平,对我们的影响还没有体现出来。我们的信息也是通过网络和媒体获得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大方向是对的。未来车企之间肯定有用户体验的竞争,这很大程度上会体现在软件层面。”在何忠汽车智能驾驶舱研究院院长张琦看来,大众是通过做服务商来参与这种用户体验竞争的,获得软件的自主权是做好出行服务商的重要砝码。“首先,大众集团新任CEO迪斯上任后,对整个公司的战略定位做了一些调整。这个时候,大众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硬件制造商,他们更倾向于向‘出行服务商’的角色转变。对于这个角色来说,软件的重要性增加了很多,传统主机厂的软件部分更加依赖Tier 1。如果按照这种趋势,一些核心竞争力将完全脱离我们的掌控,没有办法按照公司的战略规划去执行。”张伟坦言。目前大众品牌汽车需要集成多达70个控制单元,这些控制单元的操作软件来自200家不同的供应商。同时,集团内部的一些操作系统,如信息娱乐系统、导航系统等,也有类似的功能。因此,开发具有所有基本功能的统一操作系统,统一使用大众云,将简化集团目前的车载软件系统。大众乘用车品牌管理董事会成员、数字车辆和服务负责人克里斯蒂安·森格(Christian Senger)表示:“我们将为集团旗下的所有品牌开发一款具备所有基本功能的软件,这将降低软件开发的复杂性。从中长期来看,我们将受益于集团的规模效应。”据说到2025年,自主研发的叫车软件比例将从目前的不到10%提高到60%。“第二,还是比较受跨界行业的影响。其实大众一直给人的印象是比较保守的。在车联网领域,尤其是国内车联网领域,早些年几乎远远落后于同级别的其他竞争对手,更不用说这些新生力量了。”“但近年来,公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你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在今天,汽车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移动工具,它已经和很多其他行业发生了交叉,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会交叉的新兴行业对软件的要求非常高,所以会有大量的机会。”现在开始数字化转型还不晚,2019年开始软件部有点晚。但是如果你在过去几年里深入挖掘大众汽车,你会发现……对他们来说一切都很自然。此外,他们已经下定决心要抓住那些“大量的机会”。
6年前,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政府首次提出“工业4.0”战略。作为德国汽车制造的“排头兵”,大众意识到,随着数字化、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趋势的到来,汽车的生产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对此,奥迪股份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时任奥迪股份公司(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海兹曼强调,为了保证未来企业能够从手工制造顺利切换到数字化、网络化,大众汽车是时候“转型”了,即从传统汽车制造商转型为移动出行服务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2016年9月到2017年4月的半年时间里,大众做了很多事情:成立合资公司CyMotive,确保下一代互联网汽车的网络安全保护;在德国柏林投资建设数字实验室,涉及大数据、虚拟现实、车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的技术研发;正式发布品牌MOIA,计划在汽车共享、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等领域与行业对手展开竞争;首款自动驾驶汽车Sedric问世,具备纯电动、100%互联、全自动驾驶等功能。就像Sedric的问世,汇集了大众这半年来的智能成果。当汽车。软件最早成立,人们注意到将在今年法兰克福车展亮相的大众ID.3电动汽车也是大众在软件方面努力的集合,包括“vw.os”车辆操作系统和大众云。“vw.os”车载操作系统自然是车开发的。软件,但是大众云早就布局好了。2018年9月28日,大众宣布与微软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核心内容包括:大众集团所有汽车的云服务将使用微软Azure cloud。大众还将在北美设立汽车云开发办公室,微软将支持之前的开发。双方合作后,大众汽车可以通过云端使用微软的远程计算机处理器,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车载媒体流,并提出停车和充电建议。接着,2018年底,大众集团投资德国数字专家diconium,收购了该公司49%的股份。这项投资使奥迪公司能够进一步获得专业知识,加强其数字业务能力。两家公司继续联合开发大众的商业模式和数字增值服务。自此,diconium成为大众集团通过大众云开发新数字服务的关键技术合作伙伴。车企转型任重道远,需要借助科技公司的经验。“至于底,能做到吗?”我觉得,首先,大众的战略方向是非常正确的。那么如果看落地效果,就看它的执行部门的配合了。"张伟分析道,"这些原创人才有的可能有自己的惯性思维,有的可能是既得利益者的保护者,所以这两部分当然不愿意开放一些新的板块。所以我认为大众现在会招更多的人,有助于他们实施这个策略。"
“具体到国内市场,我觉得他们的挑战还是挺大的。因为毕竟大众的决策链条长,总部在德国。相对来说,他们对中国互联网生态和中国消费者的了解,可能不如国内企业那么贴近市场。所以大众如果真的想成功,还是要多和国内资源互动。这是我个人的理解。”对此,奥迪股份公司(audi ag)首席数字官Johann Jungwirth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他们知道自己需要资源,但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企业合作互动并不容易。“当我们在构建自己的软件和服务时,最大的困难首先归因于资源。我们还需要不断寻找合资伙伴和适当的M&A机会,以增强我们自己在软件和服务方面的能力。综上所述,挑战在于人才和合作伙伴。最大的挑战来自行业和公司本身的流程和文化差异。”“在软件方面,我不看好汽车制造商。和华为、苹果、谷歌比,差太多了。”比亚迪公关总监杨钊说。对此,张伟认为这是一个比较维度的问题。他说:“这类似于‘海军航空兵VS空军,哪个更适合深海作战?哪个更适合陆上作战?其实各有千秋。汽车厂商对汽车本身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多年来积累了标准和规范,保证了大规模系统集成的安全性和质量。苹果、阿里、华为都没有造车,而是先从外围熟悉起来。这是一个很好的证据。"毕马威中国工业制造业主管合伙人诺贝特表示:"汽车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通过改变整体思维模式,实施自上而下的战略。坚持以技术和工艺为导向的传统汽车行业,在处理当前的困境时,是有戒心的。然而,在高度不稳定的行业环境中,技术……事实证明,企业比以产品和技术为导向的企业更有远见。汽车行业要想利用‘数字引力’,就需要借鉴科技公司的经验,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思考,而不是只关注短期盈利。所以汽车行业的企业需要先建立一个高瞻远瞩的世界观,然后再考虑如何应用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并向行业普及。“毋庸置疑,一向擅长硬件的大众集团要向软件转型了。6月20日,大众集团公开宣布成立“汽车。软件”车载软件开发部门,将开发名为“vw.os”的汽车操作系统,并负责推进软件开发平台战略。到2025年,集团旗下的所有新车型都将配备统一的软件平台。此外,该部门的预先规划将汇集软件开发、电气和电子开发、人机交互、自动驾驶、用户体验(UX)、云架构和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专家。目前,约有500名专家被分配到这个部门,团队规模到2020年将达到2000人,到2025年将达到5000人。四个月前,今年2月25日(德国时间),大众在集团董事会上做出了两项重要决定:成立软件研发部门;集团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ss)将监督集团电动汽车的战略实施。
图为:大众集团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ss)其实传统车企开发软件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方式无非就是和科技公司合作,组建合资公司,或者自建软件部门。不过,大众在董事会中设立专门负责软件研发业务的人还是第一次。很明显,大众认为软件研发已经上升到和硬件研发一样的高度,所以开始了大刀阔斧的革命。人们常说:“大象很难转身。”但事实上,如果这头“大象”有理想,有远见,那么它转过身来就可以自己主宰一切。你为什么设立这个部门?不可否认,汽车工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阿里云研究中心发布的《AI时代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显示,预计到2021年,汽车产业70%的创新将来自数字技术的重组。“软件定义汽车”在业内几乎已经达成共识。
上汽大众的一位工程师对第一电动表示:“我们并不是很清楚这个新团队的信息。这是刚刚建立的德国的发展水平,对我们的影响还没有体现出来。我们的信息也是通过网络和媒体获得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大方向是对的。未来车企之间肯定有用户体验的竞争,这很大程度上会体现在软件层面。”在何忠汽车智能驾驶舱研究院院长张琦看来,大众是通过做服务商来参与这种用户体验竞争的,获得软件的自主权是做好出行服务商的重要砝码。“首先,大众集团新任CEO迪斯上任后,对整个公司的战略定位做了一些调整。这个时候,大众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硬件制造商,他们更倾向于向‘出行服务商’的角色转变。对于这个角色来说,软件的重要性增加了很多,传统主机厂的软件部分更加依赖Tier 1。如果按照这种趋势,一些核心竞争力将完全脱离我们的掌控,没有办法按照公司的战略规划去执行。”张伟坦言。目前大众品牌汽车需要集成多达70个控制单元,这些控制单元的操作软件来自200家不同的供应商。同时,集团内部的一些操作系统,如信息娱乐系统、导航系统等,也有类似的功能。因此,开发具有所有基本功能的统一操作系统,统一使用大众云,将简化集团目前的车载软件系统。大众乘用车品牌管理董事会成员、数字车辆和服务负责人克里斯蒂安·森格(Christian Senger)表示:“我们将为集团旗下的所有品牌开发一款具备所有基本功能的软件,这将降低软件开发的复杂性。从中长期来看,我们将受益于集团的规模效应。”据说到2025年,自主研发的叫车软件比例将从目前的不到10%提高到60%。“第二,还是比较受跨界行业的影响。其实大众一直给人的印象是比较保守的。在车联网领域,尤其是国内车联网领域,早些年几乎远远落后于同级别的其他竞争对手,更不用说这些新生力量了。”“但近年来,公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你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在今天,汽车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移动工具,它已经和很多其他行业发生了交叉,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会交叉的新兴行业对软件的要求非常高,所以会有大量的机会。”现在开始数字化转型还不晚,2019年开始软件部有点晚。但是如果你在过去几年里深入挖掘大众汽车,你会发现……对他们来说一切都很自然。此外,他们已经下定决心要抓住那些“大量的机会”。
6年前,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政府首次提出“工业4.0”战略。作为德国汽车制造的“排头兵”,大众意识到,随着数字化、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趋势的到来,汽车的生产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对此,奥迪股份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时任奥迪股份公司(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海兹曼强调,为了保证未来企业能够从手工制造顺利切换到数字化、网络化,大众汽车是时候“转型”了,即从传统汽车制造商转型为移动出行服务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2016年9月到2017年4月的半年时间里,大众做了很多事情:成立合资公司CyMotive,确保下一代互联网汽车的网络安全保护;在德国柏林投资建设数字实验室,涉及大数据、虚拟现实、车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的技术研发;正式发布品牌MOIA,计划在汽车共享、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等领域与行业对手展开竞争;首款自动驾驶汽车Sedric问世,具备纯电动、100%互联、全自动驾驶等功能。就像Sedric的问世,汇集了大众这半年来的智能成果。当汽车。软件最早成立,人们注意到将在今年法兰克福车展亮相的大众ID.3电动汽车也是大众在软件方面努力的集合,包括“vw.os”车辆操作系统和大众云。“vw.os”车载操作系统自然是车开发的。软件,但是大众云早就布局好了。2018年9月28日,大众宣布与微软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核心内容包括:大众集团所有汽车的云服务将使用微软Azure cloud。大众还将在北美设立汽车云开发办公室,微软将支持之前的开发。双方合作后,大众汽车可以通过云端使用微软的远程计算机处理器,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车载媒体流,并提出停车和充电建议。接着,2018年底,大众集团投资德国数字专家diconium,收购了该公司49%的股份。这项投资使奥迪公司能够进一步获得专业知识,加强其数字业务能力。两家公司继续联合开发大众的商业模式和数字增值服务。自此,diconium成为大众集团通过大众云开发新数字服务的关键技术合作伙伴。车企转型任重道远,需要借助科技公司的经验。“至于底,能做到吗?”我觉得,首先,大众的战略方向是非常正确的。那么如果看落地效果,就看它的执行部门的配合了。"张伟分析道,"这些原创人才有的可能有自己的惯性思维,有的可能是既得利益者的保护者,所以这两部分当然不愿意开放一些新的板块。所以我认为大众现在会招更多的人,有助于他们实施这个策略。"
“具体到国内市场,我觉得他们的挑战还是挺大的。因为毕竟大众的决策链条长,总部在德国。相对来说,他们对中国互联网生态和中国消费者的了解,可能不如国内企业那么贴近市场。所以大众如果真的想成功,还是要多和国内资源互动。这是我个人的理解。”对此,奥迪股份公司(audi ag)首席数字官Johann Jungwirth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他们知道自己需要资源,但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企业合作互动并不容易。“当我们在构建自己的软件和服务时,最大的困难首先归因于资源。我们还需要不断寻找合资伙伴和适当的M&A机会,以增强我们自己在软件和服务方面的能力。综上所述,挑战在于人才和合作伙伴。最大的挑战来自行业和公司本身的流程和文化差异。”“在软件方面,我不看好汽车制造商。和华为、苹果、谷歌比,差太多了。”比亚迪公关总监杨钊说。对此,张伟认为这是一个比较维度的问题。他说:“这类似于‘海军航空兵VS空军,哪个更适合深海作战?哪个更适合陆上作战?其实各有千秋。汽车厂商对汽车本身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多年来积累了标准和规范,保证了大规模系统集成的安全性和质量。苹果、阿里、华为都没有造车,而是先从外围熟悉起来。这是一个很好的证据。"毕马威中国工业制造业主管合伙人诺贝特表示:"汽车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通过改变整体思维模式,实施自上而下的战略。坚持以技术和工艺为导向的传统汽车行业,在处理当前的困境时,是有戒心的。然而,在高度不稳定的行业环境中,技术……事实证明,企业比以产品和技术为导向的企业更有远见。汽车行业要想利用‘数字引力’,就需要借鉴科技公司的经验,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思考,而不是只关注短期盈利。所以汽车行业的企业需要先建立一个高瞻远瞩的世界观,然后再考虑如何应用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并向行业普及。"
6月26日,滴滴出行与广汽集团签署了《深化合作框架协议》,滴滴出行董事长兼CEO程维、滴滴出行网约车执行总裁陈熙等,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总经理冯兴亚、副总经理王丹出席签约仪式。
1900/1/1 0:00:00知乎上有人提问“如果阿里进入汽车行业造车,可能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和变化?”一名网友回答道:“阿里造车一点都不重要,早在3年前,凭借斑马智行阿里已经进入汽车行业,更早的时候,
1900/1/1 0:00:00近日,有国外网友分享了他用特斯拉V3超级充电桩给Model3充电的完整视频。视频显示,在他充电期间,充电最快的10分钟内EPA续航里程增加了约300公里。
1900/1/1 0:00:006月23日,一个寻常的周末下午,上海市区某新能源汽车4S店内,销售人员李强正在向他的客户下“最后通牒”:“25号之后就要退补,价格肯定上涨,不如先签个意向合同把价格锁住。
1900/1/1 0:00:00日前,据外媒报道,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发现,随着自动驾驶系统的功能逐渐丰富,用户对系统的了解开始产生认知偏差。
1900/1/1 0:00:00特斯拉在独立研发电池及生产线,已经成为不是秘密的秘密。据外媒报道,特斯拉电池攻坚团队的秘密工作地点,就在距离弗里蒙特工厂(ModelSX3制造工厂)几分钟路程的加藤路“臭鼬工厂”实验室。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