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补贴退坡大限之后,电动车价格全面上涨了吗?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6月23日,一个普通的周末下午,上海市中心一家新能源汽车4S店内,销售人员李强正在给顾客下“最后通牒”:“25号以后,价格肯定要涨,不如签个意向合同把价格锁定。”店里人流量不大,其他几个员工坐在一边,打理自己的文件。李强见客户还在犹豫,缓和了语气:“今天不签也没关系,这两天最好能定下来。”根据财政部等四部委3月份下发的文件,6月25日是新能源补贴政策过渡期的最后一天。之后,无论是纯电车还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都将按照今年退坡后的标准申请补贴。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直接支持每年都在减少。但与往年相比,2019年的补贴降幅并不小:不仅国家补贴标准将降低50%左右,地方补贴也将直接退出。在北京、上海等新能源汽车重要市场,土地补偿标准一般能达到国家补偿的50%。这样,今年补贴将减少近70%。这给新能源汽车的定价策略带来了挑战。如果完全与补贴同步,无疑会造成终端市场的价格震荡。如果要保持价格稳定,汽车公司和经销商必须为自己的利润买单。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是很多车企面临的难题。时间紧迫。但是到了最后一关,过渡期后的定价策略还是无法追查。“涨价是肯定的,但是涨多少谁也不知道。”李强坦言。智库君走访发现,很多小经销商的负责人还没有获得车企最新的定价策略,车企负责人也是模棱两可。6月26日,最新补贴实施的第一天,大部分国产品牌依然没有发布最终的新价格,而是选择在终端维持原价。蔚来、威马、小鹏等造车新势力也表示,补贴退还后几天内价格不受影响。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造车新势力在转型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价,而国内传统车企的新能源车品牌,如比亚迪、SAIC荣威、吉利等,在过渡期内仍然执行了去年相对较高的补贴标准。从这个角度看,后者显然做了更大的“输血”补贴。价格依然是品牌和车型最敏感的神经,也是各大企业博弈的焦点。这背后其实反映了新能源汽车无法完全脱离补贴的无力现实。久拖不决的定价策略表明,大部分车企在补贴退了之后,不会直接按照同样的金额提高售价,只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换句话说,市场还是需要补贴的,只是补贴的提供者从政府变成了企业。这样,补贴退坡可以在实践中“软着陆”,车企也可以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自己的位置。有业内人士坦言,在新能源汽车从政策导向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资金实力仍然是车企竞争的重要筹码。6月25日是最新补贴政策实施的最后一天。大部分促销活动已经基本结束,但是补贴退了之后的定价情况却是“仍然把她的半张脸藏在她的吉他后面不让我们看到”。“唯一可以确定的是,25号以后会退。”李强一再强调,不清楚补贴退坡后的价格变化。SAIC荣威新能源汽车一家4S店的销售人员也对智库君表示:“25号以后的价格暂时未知,但短期内会涨。”华南某省一位比亚迪经销商也向智库君表示,目前厂家还没有给出最新的定价策略,只是在观望。最近,上述经销商还在忙着提交去年交付产品的申请材料,以申请2018年的国家赔偿和土地补偿。B……矿补贴即将大幅下降,各大车企此时的定价比新车上市还要微妙。“大家都在等着看对方怎么做,谁也不想出头。”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告诉智库君,补贴是政府为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而提供的资金支持。按照常理,补贴退掉后直接调整终端价格就可以了,但在新能源汽车成本高、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这并不现实。有销售人员告诉智库君,虽然不确定最终会涨多少,但根据经验,一般在35%左右;另一位销售人员以补贴6万多元的纯电车为例。退款后,这辆车能拿到的补贴会减少4万多元,但估计最终会减少2万元左右。显然,短期内车企将在很大程度上退出补贴。6月26日,最新补贴政策实施的第一天,上述SAIC荣威新能源4S店的销售人员告诉智酷君:“目前混合动力汽车的价格还没有确定,纯电动汽车的价格还是原来的补贴。”比亚迪相关经销商也表示,现在坡差是厂家补的,所以终端价格暂时不变。一位经销商还透露,有车企已经向经销商承诺,他们在6月25日前订购的车,只要在12月31日前上牌,2018年的补贴就会补足。造车新势力限时“促销”,补贴下了坡的企业“捂底”,造车新势力也不例外。过渡期最后一天,威马汽车率先发布“不涨价”海报,表示“不受补贴退坡影响”;蔚来汽车宣布,只要在6月30日前交了大单(差价由蔚来承担),就可以享受过渡期补贴,但蔚来的优惠仅针对今年刚上市的ES6。相比而言,造车新势力在定价策略上更加透明和谨慎。他们一方面明确了限时限量,另一方面宣传后期定价策略。比如蔚来说,ES6月1日才出大价钱,过渡期后按补贴标准执行。同样是车企的补贴推广。传统车企在这方面的不确定因素显然更多。比如某品牌还没有提价补贴,但其4S一家店铺销售“神秘”地表示,“整个部门都涨价了,但我这两天有额外优惠。”事实上,补贴退、车企“触底”的情况并不少见。过渡期内,根据文件,2019年达到技术指标的车辆,2018年按相应标准的60%给予补贴。虽然他们仍然享受土地补偿,但补贴已经明显减少。事实上,市场上只有少数车企调整了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传统车企中,仅北汽新能源一款车型小幅上调5000元,比亚迪、吉利、SAIC、长安、奇瑞均实行保价政策,承担过渡期补贴差额。造车新势力也相对谨慎。其中,蔚来汽车和威马汽车从3月26日起提供为期6天的“保底价”政策,4月1日起按照应得补贴价格入账。另一家Xpeng Motors公司早在2月份就进行了价格调整,三款车型分别上调了2万元、2.8万元和3.4万元,以提前应对补贴的下降,保持终端价格体系的稳定。车企面临多重压力。从之前对补贴的应对来看,传统车企往往会在短期内降低厂商建议零售价以维持补贴后价格不变或略有变化,一段时间后会通过升级配置来提高产品价格,以弥补坡退成本。车企之所以退补贴,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电动车价格相对燃油车还没有形成优势。业内的共识是,新能源汽车成熟的标志是能以近乎平等的竞争姿态站在燃油车前面。这个时间节点预计出现在2021年或2022年。但也有人认为这种预期过于乐观。近日,BAIC新能源党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连青峰表示,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的成本预计要到2025年才会持平。今年年初,威尔逊等机构联合发布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白皮书》也称,目前纯电动汽车的成本主要集中在电池上,但按照电池成本估算的趋势,2020年电池成本可较2018年下降20%左右,难以覆盖补贴全面退出的影响。这说明对于尚处于发展初期的新能源汽车,补贴还是很重要的。如果补贴退出后各方无所作为,终端价格也会相应上涨。这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数字,车企显然会流失一部分潜在用户。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企业只能自掏腰包。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势头并不稳定。近期公布的5月销量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进入了近年来的低速增长阶段。当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0.4万辆,同比仅微增1.8%,而在4月份,这一数字还是18.1%。随着汽车销量的持续下滑,燃油车相继降价,客观上挤压了新能源车的增长空间。大势之下,很多电动车也开了优惠。在这种情况下,涨价的难度可想而知。此外,新能源汽车行业内部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g越来越凶。今年以来,大众、通用等外资品牌也开始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并发布了多款车型,而特斯拉即将到来的国产化更是加深了这种紧迫感。4月,上汽大众帕萨特PHEV挺进新能源车销量前十,3月,特斯拉也因为Model 3的交付挤进前三。上述汽车分析师表示,汽车行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新能源汽车要想真正在市场站稳脚跟,本质上靠的是过硬的产品力和品牌力,以及量产下与燃油车竞争的成本优势。只有这样,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才能摆脱补贴,自主发展。6月23日,一个普通的周末下午,上海市中心一家新能源汽车4S店内,销售人员李强正在给顾客下“最后通牒”:“25号以后,价格肯定要涨,不如签个意向合同把价格锁定。”店里人流量不大,其他几个员工坐在一边,打理自己的文件。李强见客户还在犹豫,缓和了语气:“今天不签也没关系,这两天最好能定下来。”根据财政部等四部委3月份下发的文件,6月25日是新能源补贴政策过渡期的最后一天。之后,无论是纯电车还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都将按照今年退坡后的标准申请补贴。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直接支持每年都在减少。但与往年相比,2019年的补贴降幅并不小:不仅国家补贴标准将降低50%左右,地方补贴也将直接退出。在北京、上海等新能源汽车重要市场,土地补偿标准一般能达到国家补偿的50%。这样,今年补贴将减少近70%。这给新能源汽车的定价策略带来了挑战。如果完全与补贴同步,无疑会造成终端市场的价格震荡。如果要保持价格稳定,汽车公司和经销商必须为自己的利润买单。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是很多车企面临的难题。时间紧迫。但是,到了最后一关,过渡期后的定价策略依然无法追溯。“涨价是肯定的,但是涨多少谁也不知道。”李强坦言。智库君走访发现,很多小经销商的负责人还没有获得车企最新的定价策略,车企负责人也是模棱两可。6月26日,最新补贴实施的第一天,大部分国产品牌依然没有发布最终的新价格,而是选择在终端维持原价。蔚来、威马、小鹏等造车新势力也表示,补贴退还后几天内价格不受影响。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造车新势力在转型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价,而国内传统车企的新能源车品牌,如比亚迪、SAIC荣威、吉利等,在过渡期内仍然执行了去年相对较高的补贴标准。从这个角度看,后者显然做了更大的“输血”补贴。价格依然是品牌和车型最敏感的神经,也是各大企业博弈的焦点。这背后其实反映了新能源汽车无法完全脱离补贴的无力现实。久拖不决的定价策略表明,大部分车企在补贴退了之后,不会直接按照同样的金额提高售价,只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换句话说,市场还是需要补贴的,只是补贴的提供者从政府变成了企业。这样,补贴退坡可以在实践中“软着陆”,车企也可以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自己的位置。有业内人士坦言,在新能源汽车从政策导向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资金实力仍然是车企竞争的重要筹码。6月25日是最新补贴政策的最后一天……增强的。大部分促销活动已经基本结束,但是补贴退了之后的定价情况却是“仍然把她的半张脸藏在她的吉他后面不让我们看到”。“唯一可以确定的是,25号以后会退。”李强一再强调,不清楚补贴退坡后的价格变化。SAIC荣威新能源汽车一家4S店的销售人员也对智库君表示:“25号以后的价格暂时未知,但短期内会涨。”华南某省一位比亚迪经销商也向智库君表示,目前厂家还没有给出最新的定价策略,只是在观望。最近,上述经销商还在忙着提交去年交付产品的申请材料,以申请2018年的国家赔偿和土地补偿。在补贴即将大幅下降之前,各大车企此时的定价比新车上市还要微妙。“大家都在等着看对方怎么做,谁也不想出头。”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告诉智库君,补贴是政府为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而提供的资金支持。按照常理,补贴退掉后直接调整终端价格就可以了,但在新能源汽车成本高、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这并不现实。有销售人员告诉智库君,虽然不确定最终会涨多少,但根据经验,一般在35%左右;另一位销售人员以补贴6万多元的纯电车为例。退款后,这辆车能拿到的补贴会减少4万多元,但估计最终会减少2万元左右。显然,短期内车企将在很大程度上退出补贴。6月26日,最新补贴政策实施的第一天,上述SAIC荣威新能源4S店的销售人员告诉智酷君:“目前混合动力汽车的价格还没有确定,纯电动汽车的价格还是原来的补贴。”比亚迪相关经销商也表示,现在坡差是厂家补的,所以终端价格暂时不变。一位经销商还透露,有车企已经向经销商承诺,他们在6月25日前订购的车,只要在12月31日前上牌,2018年的补贴就会补足。造车新势力限时“促销”,补贴下了坡的企业“捂底”,造车新势力也不例外。过渡期最后一天,威马汽车率先发布“不涨价”海报,表示“不受补贴退坡影响”;蔚来汽车宣布,只要在6月30日前交了大单(差价由蔚来承担),就可以享受过渡期补贴,但蔚来的优惠仅针对今年刚上市的ES6。相比而言,造车新势力在定价策略上更加透明和谨慎。他们一方面明确了限时限量,另一方面宣传后期定价策略。比如蔚来说,ES6月1日才出大价钱,过渡期后按补贴标准执行。同样是车企的补贴推广。传统车企在这方面的不确定因素显然更多。比如某品牌还没有提价补贴,但其4S一家店铺销售“神秘”地表示,“整个部门都涨价了,但我这两天有额外优惠。”事实上,补贴退、车企“触底”的情况并不少见。过渡期内,根据文件,2019年达到技术指标的车辆,2018年按相应标准的60%给予补贴。虽然他们仍然享受土地补偿,但补贴已经明显减少。事实上,市场上只有少数车企调整了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传统车企中,仅北汽新能源一款车型小幅上调5000元,比亚迪、吉利、SAIC、长安、奇瑞均实行保价政策,承担过渡期补贴差额。造车新势力也相对谨慎。其中,蔚来汽车和威马汽车从3月26日起提供为期6天的“保底价”政策,4月1日起按照应得补贴价格入账。另一家Xpeng Motors公司早在2月份就进行了价格调整,三款车型分别上调了2万元、2.8万元和3.4万元,以提前应对补贴的下降,保持终端价格体系的稳定。车企面临多重压力。从之前对补贴的反应来看,传统车企往往会在短期内降低厂商建议零售价以维持补贴后价格不变或略有变化,一段时间后会通过升级配置来提高产品价格,以弥补坡退成本。车企之所以退补贴,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电动车价格相对燃油车还没有形成优势。业内的共识是,新能源汽车成熟的标志是能以近乎平等的竞争姿态站在燃油车前面。这个时间节点预计出现在2021年或2022年。但也有人认为这种预期过于乐观。近日,BAIC新能源党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连青峰表示,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的成本预计要到2025年才会持平。今年年初,威尔逊等机构联合发布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白皮书》也称,目前纯电动汽车的成本主要集中在电池上,但按照电池成本估算的趋势,2020年电池成本可较2018年下降20%左右,难以覆盖补贴全面退出的影响。这说明对于尚处于发展初期的新能源汽车,补贴还是很重要的。如果补贴退出后各方无所作为,终端价格也会相应上涨。这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数字,车企显然会流失一部分潜在用户。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企业只能自掏腰包。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势头并不稳定。近期公布的5月销量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进入了近年来的低速增长阶段。当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0.4万辆,同比仅微增1.8%,而在4月份,这一数字还是18.1%。随着汽车销量的持续下滑,燃油车相继降价,客观上挤压了新能源车的增长空间。大势之下,很多电动车也开了优惠。在这种情况下,涨价的难度可想而知。此外,新能源汽车行业内部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g越来越凶。今年以来,大众、通用等外资品牌也开始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并发布了多款车型,而特斯拉即将到来的国产化更是加深了这种紧迫感。4月,上汽大众帕萨特PHEV挺进新能源车销量前十,3月,特斯拉也因为Model 3的交付挤进前三。上述汽车分析师表示,汽车行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新能源汽车要想真正在市场站稳脚跟,本质上靠的是过硬的产品力和品牌力,以及量产下与燃油车竞争的成本优势。只有这样,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才能摆脱补贴,自主发展。

标签:蔚来比亚迪荣威大众特斯拉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一文揭秘阿里汽车智能网联生态布局

知乎上有人提问“如果阿里进入汽车行业造车,可能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和变化?”一名网友回答道:“阿里造车一点都不重要,早在3年前,凭借斑马智行阿里已经进入汽车行业,更早的时候,

1900/1/1 0:00:00
蔚来换电站价值何在?特斯拉V3桩10分钟可充300公里

近日,有国外网友分享了他用特斯拉V3超级充电桩给Model3充电的完整视频。视频显示,在他充电期间,充电最快的10分钟内EPA续航里程增加了约300公里。

1900/1/1 0:00:00
大众“转身”

毋庸置疑,一向以硬件见长的大众集团要向软件转型了。

1900/1/1 0:00:00
误导用户 多款自动驾驶系统信息不完整

日前,据外媒报道,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发现,随着自动驾驶系统的功能逐渐丰富,用户对系统的了解开始产生认知偏差。

1900/1/1 0:00:00
欲摆脱对松下的依赖,特斯拉开始独立研发电池及生产线

特斯拉在独立研发电池及生产线,已经成为不是秘密的秘密。据外媒报道,特斯拉电池攻坚团队的秘密工作地点,就在距离弗里蒙特工厂(ModelSX3制造工厂)几分钟路程的加藤路“臭鼬工厂”实验室。

1900/1/1 0:00:00
北京取消纯电动汽车补贴,燃料电池车按中央标准1:0.5补贴

6月26日,北京市科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北京市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管理办法》相关内容的通知。通知明确,自6月26日起,取消对纯电动汽车的市级财政补助。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