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中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2018年2月,前身为长城汽车动力电池事业部的蜂巢能源正式独立,开始以方形电池的高速层压工艺和整车法规的开发标准研发制造动力电池,从而走上自主第三方动力电池的发展道路。7月9日,蜂巢能源在哈佛技术中心召开发布会,将他们的战略规划和产品布局带到了一起。60s: 1阅读全文。蜂巢能源专注于高速层压工艺,未来将在新工艺、新标准、新材料、新技术四个方面进行战略规划和布局。2.蜂巢能源发布三大场景高速叠层电池产品,满足消费者不同维度的出行需求。3.在全球战略布局中,蜂巢能源将在6个国家建设7个R&D中心和5个制造基地,最终实现2025年国内产能76GWh、全球产能100GWh的目标。●“四新”战略规划最近关注新能源汽车的朋友都知道,电动车自燃事件层出不穷,不仅仅是消费者,各大电动车公司和电池厂商也是如此。可以说,被烧的不仅仅是某一辆车,更是消费者对电动车未来发展的信心。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已成为其基础技术的首要保证。此外,消费者对长续航的追求和与燃油车兼顾的需求也是厂商在动力电池研发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基于以上考虑,蜂巢能源总经理杨洪信从新工艺、新标准、新材料、新技术四个方面回答了蜂巢能源的战略规划与布局。新技术:对于蜂窝能源来说,新技术最大的突破在于层压效率的瓶颈。目前常州金坛工厂正在以0.6s/pcs的速度努力,希望在2019年底实现量产计划。只有提升工艺,严格要求生产工艺,才能最终提高层压效率。新标准:从1995年工厂试生产至今,制造业经历了从手工工厂、半自动工厂、全自动工厂到未来AI工厂的不同阶段。智能化手段将逐步取代人工操作,蜂巢能源将顺应趋势,将数据跟踪、物流控制等智能化手段应用于电池制造新标准。新材料:为了摆脱动力电池对正极材料中钴的依赖,蜂巢能源特别推出了一种无钴正极材料NMx,希望降低成本,提高电池稳定性。预计量产时间为2020年第二季度。新技术:进入锂电池新动能3.0时代,蜂巢能源专注于高速叠片技术,希望推出高性能、安全耐用的单体大容量电池,可应用于交通运输和储能领域。●“三巢”产品发布蜂巢能源正式推出场景化高速叠层电池产品,包括蜂巢盒、晁谷、智超三大模块:-蜂巢盒320和蜂巢盒260电池,主要用于城际出行。前者能量密度320Wh/kg,电池膨胀率低,可量产;后者采用成熟的原材料和技术,满足消费者对城际出行的普遍需求。-晁谷300和晁谷230电池主要用于运营和共享,满足五年50万公里的运营需求,减少运营过程中的充电等待时间。-Smart Nest 300和Smart Nest 260电池主要用于短途运输,兼顾低成本和高能量密度,循环寿命比绕线电池提高10%以上。在现有的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中,正极材料的成本占30%-45%,而钴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其价格波动将直接影响最终电池的成本。综合各方面考虑,动力电池企业有理由将低钴甚至无钴电池作为未来研发方向。蜂巢能源还提出了基于无钴材料的电池产品,并于2018年3月正式成立。此外,蜂巢能源在平衡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元正极材料的设想,并发布了全球首款基于该材料的四元电池。相比更多脚踏实地的场景电池产品,无钴电池和四元材料看似兼具前瞻性和概念性,但未来能否真正量产还有待时间和市场的进一步检验。●布局“五大”工厂电池的制造离不开工厂建设。对此,蜂巢能源的全球布局已经启动。其在中国、韩国、印度等地的R&D中心已投入使用,而美国、日本、无锡的R&D中心正在建设中。此外,蜂巢能源将规划五个制造基地。目前保定基地已完成包线,实现量产。同时,蜂巢能源提出了到2025年规划国内总产能76GWh,全球总产能100GWh,工厂建设累计投资260亿元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国内总产能目标是在之前60GWh的基础上升级的。杨洪信特别指出,经过专家分析计算,在相同厂区的情况下,工厂产能增加了16GWh,这对于蜂巢能源来说也是非常困难的。目前正在建设的常州工厂园区,占地800亩,产值超过200亿元。工厂将采用智能配送、数字化看板及分析、质量追溯及分析、数字化质检等智能化系统设计,分两期完成。按照全球布局的思路,蜂巢能源也提出了在欧洲建厂的计划。未来将斥资20亿欧元在欧洲建设24GWh大型动力电池工厂,配套建设正极材料工厂和电池技术中心。据悉,该工厂还将采用高速层压技术,并配备AI智能检测、质量预测和分析等智能系统。公园的总面积是400亩。一期工程将于2020年开工,2022年建成投产。2019年5月,蜂巢能量包装机量为207.9MWh,环比增长1305%,位居全国第六。装载能力6078辆,为长城汽车提供配套设施。近年来,车企自建电池厂已成惯例,不仅是为了提高话语权,也是电池供应不足的有力保障。蜂巢能源还表示,未来将明确市场定位,通过股权变更消除客户顾虑。长城汽车只会有投票权,不会追求绝对控股权。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为蜂巢能源的独立带来了更多的新鲜血液。编辑说,在发布会上,杨洪信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在进化论中,生物进化来自于盲侧分支,就像鱼类进化成两栖动物,再从两栖动物进化成爬行动物,爬行动物进化成哺乳动物。在动力电池领域,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也有优胜劣汰的原则。来自锂的旧世界……从消费电子电池应用的探索,再到未来新动能的开发,蜂巢能源正遵循着这条曲线技术的发展规律,摆脱了以往卷绕工艺电池的束缚,直接向叠层工艺电池进军。有一种说法,充分竞争的市场至少会有三家企业,每家占比不超过30%。淘汰赛已经开始,蜂巢能源将开始突破性的表演。面对高端电池供应不足的市场环境,蜂巢能源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消费者关注电池性能,汽车制造商有迫切的电池需求。如何让市场进入蜂巢,了解蜂巢,打破目前的寡头垄断局面,是蜂巢能源的当务之急。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中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2018年2月,前身为长城汽车动力电池事业部的蜂巢能源正式独立,开始以方形电池的高速层压工艺和整车法规的开发标准研发制造动力电池,从而走上自主第三方动力电池的发展道路。7月9日,蜂巢能源在哈佛技术中心召开发布会,将他们的战略规划和产品布局带到了一起。60s: 1阅读全文。蜂巢能源专注于高速层压工艺,未来将在新工艺、新标准、新材料、新技术四个方面进行战略规划和布局。2.蜂巢能源发布三大场景高速叠层电池产品,满足消费者不同维度的出行需求。3.在全球战略布局中,蜂巢能源将在6个国家建设7个R&D中心和5个制造基地,最终实现2025年国内产能76GWh、全球产能100GWh的目标。●“四新”战略规划最近关注新能源汽车的朋友都知道,电动车自燃事件层出不穷,不仅仅是消费者,各大电动车公司和电池厂商也是如此。可以说,被烧的不仅仅是某一辆车,更是消费者对电动车未来发展的信心。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已成为其基础技术的首要保证。此外,消费者对长续航的追求和与燃油车兼顾的需求也是厂商在动力电池研发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基于以上考虑,蜂巢能源总经理杨洪信从新工艺、新标准、新材料、新技术四个方面回答了蜂巢能源的战略规划与布局。新技术:对于蜂窝能源来说,新技术最大的突破在于层压效率的瓶颈。目前常州金坛工厂正在以0.6s/pcs的速度努力,希望在2019年底实现量产计划。只有提升工艺,严格要求生产工艺,才能最终提高层压效率。新标准:从1995年工厂试生产至今,制造业经历了从手工工厂、半自动工厂、全自动工厂到未来AI工厂的不同阶段。智能化手段将逐步取代人工操作,蜂巢能源将顺应趋势,将数据跟踪、物流控制等智能化手段应用于电池制造新标准。新材料:为了摆脱动力电池对正极材料中钴的依赖,蜂巢能源特别推出了一种无钴正极材料NMx,希望降低成本,提高电池稳定性。预计量产时间为2020年第二季度。新技术:进入锂电池新动能3.0时代,蜂巢能源专注于高速叠片技术,希望推出高性能、安全耐用的单体大容量电池,可应用于交通运输和储能领域。●“三巢”产品发布蜂巢能源正式推出场景化高速叠层电池产品,包括蜂巢盒、晁谷、智超三大模块:-蜂巢盒320和蜂巢盒260电池,主要用于城际出行。前者有……n能量密度320Wh/kg,电池膨胀率低,适合量产;后者采用成熟的原材料和技术,满足消费者对城际出行的普遍需求。-晁谷300和晁谷230电池主要用于运营和共享,满足五年50万公里的运营需求,减少运营过程中的充电等待时间。-Smart Nest 300和Smart Nest 260电池主要用于短途运输,兼顾低成本和高能量密度,循环寿命比绕线电池提高10%以上。在现有的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中,正极材料的成本占30%-45%,而钴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其价格波动将直接影响最终电池的成本。综合各方面考虑,动力电池企业有理由将低钴甚至无钴电池作为未来研发方向。蜂巢能源还提出了基于无钴材料的电池产品,并于2018年3月正式成立。此外,蜂巢能源在平衡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元正极材料的设想,并发布了全球首款基于该材料的四元电池。相比更多脚踏实地的场景电池产品,无钴电池和四元材料看似兼具前瞻性和概念性,但未来能否真正量产还有待时间和市场的进一步检验。●布局“五大”工厂电池的制造离不开工厂建设。对此,蜂巢能源的全球布局已经启动。其在中国、韩国、印度等地的R&D中心已投入使用,而美国、日本、无锡的R&D中心正在建设中。此外,蜂巢能源将规划五个制造基地。目前保定基地已完成包线,实现量产。同时,蜂巢能源提出了到2025年规划国内总产能76GWh,全球总产能100GWh,工厂建设累计投资260亿元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国内总产能目标是在之前60GWh的基础上升级的。杨洪信特别指出,经过专家分析计算,在相同厂区的情况下,工厂产能增加了16GWh,这对于蜂巢能源来说也是非常困难的。目前正在建设的常州工厂园区,占地800亩,产值超过200亿元。工厂将采用智能配送、数字化看板及分析、质量追溯及分析、数字化质检等智能化系统设计,分两期完成。按照全球布局的思路,蜂巢能源也提出了在欧洲建厂的计划。未来将斥资20亿欧元在欧洲建设24GWh大型动力电池工厂,配套建设正极材料工厂和电池技术中心。据悉,该工厂还将采用高速层压技术,并配备AI智能检测、质量预测和分析等智能系统。公园的总面积是400亩。一期工程将于2020年开工,2022年建成投产。2019年5月,蜂巢能量包装机量为207.9MWh,环比增长1305%,位居全国第六。装载能力6078辆,为长城汽车提供配套设施。近年来,车企自建电池厂已成惯例,不仅是为了提高话语权,也是电池供应不足的有力保障。蜂巢能源还表示,未来将明确市场定位,通过股权变更消除客户顾虑。长城汽车只会有投票权,不会追求绝对控股权。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为蜂巢能源的独立带来了更多的新鲜血液。编辑说,在发布会上,杨洪信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在进化论中,生物进化来自于盲侧分支,就像鱼类进化成两栖动物,再从两栖动物进化成爬行动物,爬行动物进化成哺乳动物。在动力电池领域,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也有优胜劣汰的原则。来自锂的旧世界……从消费电子电池应用的探索,再到未来新动能的开发,蜂巢能源正遵循着这条曲线技术的发展规律,摆脱了以往卷绕工艺电池的束缚,直接向叠层工艺电池进军。有一种说法,充分竞争的市场至少会有三家企业,每家占比不超过30%。淘汰赛已经开始,蜂巢能源将开始突破性的表演。面对高端电池供应不足的市场环境,蜂巢能源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消费者关注电池性能,汽车制造商有迫切的电池需求。如何让市场进入蜂巢,了解蜂巢,打破目前的寡头垄断局面,是蜂巢能源的当务之急。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7月9日,宝马公司宣布将于2019年末开始在其位于英国的工厂生产电动版Mini车型,第一批车辆将于明年春天交付给消费者。
1900/1/1 0:00:00(图片来源:罗姆半导体官网)据外媒报道,近日,日本罗姆半导体公司(ROHM)宣布推出一款电源监控集成电路(IC)BD39040MUFC,该IC内置自我诊断功能(BIST,
1900/1/1 0:00:00曾经引领PC时代的英特尔,在错失移动时代后,将汽车行业看作下一个风口。数据显示,当前汽车中可能需要8000个芯片,而随着汽车复杂程度的提高,对汽车半导体元件的需求势必会稳步增长。
1900/1/1 0:00:002019年7月9日,工信部发布对《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进行了修改,在2019年8月9日前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明确了2020年后双积分管理办法的细则。
1900/1/1 0:00:00据外媒报道,根据麻省理工学院自动驾驶汽车研究科学家LexFridman的统计数据,目前已有逾50万辆上路行驶的特斯拉车辆配置了第二代Autopilot(Autopilot2)。
1900/1/1 0:00:00无论是电动汽车还是自动驾驶领域的新闻头条,都少不了特斯拉的身影。今年7月初,特斯拉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特斯拉第二季度交付量一扫阴霾,创历史新高。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