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业内又传来消息。丰田投资6亿美元,与滴滴出行、广汽丰田成立合资公司,布局出行业务。此前一天,恒大与德国动力总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再进一步,业内有很多声音质疑许家印是否在玩票。R&F地产入股华泰汽车进一步激发了这种质疑和讨论。最近类似的新闻层出不穷。电动小马哥还和朋友讨论造车新势力的前景,哪些会死,哪些会活。说起贾跃亭,有人佩服他的忽悠能力,有人以此为反面案例评论造车新势力。点聚哥多年来一直在跟踪观察新能源汽车。这期间,各行各业造车新势力风起云涌,传统车企也在开会。提出一个不成熟的观点。那就是:你可以嘲笑贾跃亭的惨败、懒惰、、狡猾等等,但千万不要嘲笑他的战略眼光。贾跃亭今天的困境,可能是因为他迈得太远,扯蛋了;或许是鄙视造车行业的艰难,跳进去发现是个坑;或许是他把ppt车吹的太厉害了,一旦曝光就不好收拾了。也许是资金链太紧,断了之后就败了。不过在判断汽车行业未来的走势上,老贾确实很在行,眼光很犀利。毫不夸张地说,在贾跃亭败给美国,苦苦挣扎的这段时间里,全球跨国车企似乎都在沿着贾跃亭构想的电动汽车生态系统战略一步步布局。文章开头提到的丰田和滴滴的合作就是一个例子。记得2015年前后,乐视开始了令人瞩目的扩张步伐。那时候“汽车新四化”这个词还没造出来。业界只是零敲碎打地提到了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车联网、共享出行等概念,汽车新四化的路径和发展趋势尚未清晰成型。但是,回过头来看,那些年,在乐视的ppt发布会和收购扩张图中,汽车新四化的画卷已经展开。比如当年,乐视从宝马、大众挖来很多高管,自己研发三电体系,打造电动车核心技术。当年,乐视还收购了易到,布局了出行领域。当年,乐视还投资了充电桩app,布局充电领域。当年,乐视还与BAIC新能源、比亚迪合作布局车联网。当年乐视也从百度等挖了不少自动驾驶人才。,并打造了乐视智能地图和乐视车联。当年,乐视还整合了娱乐、影视、体育、手机等资源,计划将这些资源整合到车联网中。当时贾跃亭第一次提出,电动出行是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乐视要为电动汽车消费者打造一个全产业链的生态系统。回想一下,这件事发生在2015年和2016年。看看今天,近几年包括宝马、奔驰、奥迪、大众、丰田甚至一批自主品牌,都在布局电动化、智能化、车联网、共享出行。日前,长安、一汽、二七合资成立T3出行公司。宝马和腾讯成立了一家自动驾驶合资公司。此外,宝马在成都推出了旅行品牌,大众汽车在中国与Mobvoi成立了合资企业。奥迪等多家车企都与百度、华为、腾讯建立了合作。再看华为,已经明确宣布要进军车联网。据说现在有60多名华为员工进驻北汽新能源,共同开发车联网系统。再考虑一下。“生态系统”这个词是不是近两年在各个车企的发布会上越来越频繁的出现?这个概念最早是贾跃亭提出的。贾跃亭刚输给美国的时候,车企好像还避而不谈生态系统这个词。后来发现真的需要建立一个全产业链的生态系统,比如造车、卖车、充电、二手车、电池回收、车联网、智能化等等。于是,“生态系统”这个词成了车企发布会的香饽饽。可以说,目前汽车圈稍微有点实力的车企,这两年都在投资汽车新四化,都在沿着贾跃亭当年提出的路线前进。乐视是三四年前布局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贾跃亭的眼光是否犀利?很远吗?记得张在史学界的评价:有大才无大志。对蒋介石的评价是:没有人才。在电马哥看来,贾跃亭有点类似。他属于:没什么天赋。有战略眼光找到遥远的目标,没有能力实现。业内有评论认为,贾跃亭战略眼光犀利,但运营能力有限。适合投资,不适合造车。电小马哥觉得这个评价真的很有道理。从点聚哥参加乐视发布会的经历来看,乐视发布会的ppt内容非常震撼,可以诱发尖叫,窒息人的梦境。但是,贾跃亭的发言就像白开水,而且……不善于鼓舞群众。在融资方面,贾跃亭的性格像打不死的萧蔷一样坚韧,但在造车方面,他还需要很多时间。债务进一步影响了他的品牌形象。关于贾跃亭的造车,点聚哥认为,要做一辆车成功,不仅要有敏锐的眼光和清晰准确的战略,还要有融资、团建、政府公关等能力。我们需要一个全才,甚至要看运气和机遇。贾跃亭的板子很长,但其他板子急需补上。每一个板块完成后,创始人有没有能力掌控这些板块,也是一个挑战。贾跃亭依然坚持造车。和其他造车新势力一样,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他有很多问题和缺点,但我还是不敢嘲笑他的战略眼光。7月25日,业内又传来消息。丰田投资6亿美元,与滴滴出行、广汽丰田成立合资公司,布局出行业务。此前一天,恒大与德国动力总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再进一步,业内有很多声音质疑许家印是否在玩票。R&F地产入股华泰汽车进一步激发了这种质疑和讨论。最近类似的新闻层出不穷。电动小马哥还和朋友讨论造车新势力的前景,哪些会死,哪些会活。说起贾跃亭,有人佩服他的忽悠能力,有人以此为反面案例评论造车新势力。点聚哥多年来一直在跟踪观察新能源汽车。这期间,各行各业造车新势力风起云涌,传统车企也在开会。提出一个不成熟的观点。那就是:你可以嘲笑贾跃亭的惨败、懒惰、、狡猾等等,但千万不要嘲笑他的战略眼光。贾跃亭今天的困境,可能是因为他迈得太远,扯蛋了;或许是鄙视造车行业的艰难,跳进去发现是个坑;或许是他把ppt车吹的太厉害了,一旦曝光就不好收拾了。也许是资金链太紧,断了之后就败了。不过在判断汽车行业未来的走势上,老贾确实很在行,眼光很犀利。毫不夸张地说,在贾跃亭败给美国,苦苦挣扎的这段时间里,全球跨国车企似乎都在沿着贾跃亭构想的电动汽车生态系统战略一步步布局。文章开头提到的丰田和滴滴的合作就是一个例子。记得2015年前后,乐视开始了令人瞩目的扩张步伐。那时候“汽车新四化”这个词还没造出来。业界只是零敲碎打地提到了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车联网、共享出行等概念,汽车新四化的路径和发展趋势尚未清晰成型。但是,回过头来看,那些年,在乐视的ppt发布会和收购扩张图中,汽车新四化的画卷已经展开。比如当年,乐视从宝马、大众挖来很多高管,自己研发三电体系,打造电动车核心技术。当年,乐视还收购了易到,布局了出行领域。当年,乐视还投资了充电桩app,布局充电领域。当年,乐视还与BAIC新能源、比亚迪合作布局车联网。当年乐视也从百度等挖了不少自动驾驶人才。,并打造了乐视智能地图和乐视车联。当年,乐视还整合了娱乐、影视、体育、手机等资源,计划将这些资源整合到车联网中。当时贾跃亭第一次提出,电动出行是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乐视要为电动汽车消费者打造一个全产业链的生态系统。回想一下,这件事发生在2015年和2016年。看看今天,近几年包括宝马、奔驰、奥迪、大众、丰田甚至一批自主品牌,都在布局电动化、智能化、车联网、共享出行。日前,长安、一汽、二七合资成立T3出行公司。宝马和腾讯成立了一家自动驾驶合资公司。此外,宝马在成都推出了旅行品牌,大众汽车在中国与Mobvoi成立了合资企业。奥迪等多家车企都与百度、华为、腾讯建立了合作。再看华为,已经明确宣布要进军车联网。据说现在有60多名华为员工进驻北汽新能源,共同开发车联网系统。再考虑一下。“生态系统”这个词是不是近两年在各个车企的发布会上越来越频繁的出现?这个概念最早是贾跃亭提出的。贾跃亭刚输给美国的时候,车企好像还避而不谈生态系统这个词。后来发现真的需要建立一个全产业链的生态系统,比如造车、卖车、充电、二手车、电池回收、车联网、智能化等等。于是,“生态系统”这个词成了车企发布会的香饽饽。可以说,目前汽车圈稍微有点实力的车企,这两年都在投资汽车新四化,都在沿着贾跃亭当年提出的路线前进。乐视是三四年前布局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贾跃亭的眼光是否犀利?很远吗?记得张在史学界的评价:有大才无大志。对蒋介石的评价是:没有人才。在电马哥看来,贾跃亭有点类似。他属于:没什么天赋。有战略眼光找到遥远的目标,没有能力实现。业内有评论认为,贾跃亭战略眼光犀利,但运营能力有限。适合投资,不适合造车。电小马哥觉得这个评价真的很有道理。从点聚哥参加乐视发布会的经历来看,乐视发布会的ppt内容非常震撼,可以诱发尖叫,窒息人的梦境。但是,贾跃亭的发言就像白开水,而且……不善于鼓舞群众。在融资方面,贾跃亭的性格像打不死的萧蔷一样坚韧,但在造车方面,他还需要很多时间。债务进一步影响了他的品牌形象。关于贾跃亭的造车,点聚哥认为,要做一辆车成功,不仅要有敏锐的眼光和清晰准确的战略,还要有融资、团建、政府公关等能力。我们需要一个全才,甚至要看运气和机遇。贾跃亭的板子很长,但其他板子急需补上。每一个板块完成后,创始人有没有能力掌控这些板块,也是一个挑战。贾跃亭依然坚持造车。和其他造车新势力一样,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他有很多问题和缺点,但我还是不敢嘲笑他的战略眼光。
未来依然遥远,任何盲目乐观都可能被打脸。L4离量产还有多远?这是目前谁都无法回答的问题。车企们无不在努力,跨界者们不断在颠覆,但未来依然遥远,任何盲目乐观都可能被打脸。
1900/1/1 0:00:007月13日小鹏汽车爆发老款车主维权退车风波,24日官方给出两种补偿方案,获得价值10000元的消费积分,或选择3年后再换小鹏汽车时旧车6折置换的权利,但是一些车主并不买账,甚至准备起诉小鹏汽车。
1900/1/1 0:00:00把时间往前推两年,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双积分政策”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看似严苛的双积分要求下,有很多人也都在看衰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1900/1/1 0:00:00我想各位都知道新能源时代里的主流走向了在国产品牌中,只有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做得最出色然而油电混合车型是燃油车和电动车中间的过渡,不仅能满足节能减排的需求,还可以实现超长续航,
1900/1/1 0:00:00在上个月的新势力销量文章里,有读者留言表示,新势力里特斯拉必须拥有姓名。因此,笔者根据交强险数据整理了特斯拉2019年16月在国内的交付情况,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国外最红新势力究竟表现如何。
1900/1/1 0:00:00图片来自“东方IC”如果以城市为建设单位,那智能交通就是为了根治“城市病”而出现。所以,我们常说,智慧城市,交通先行。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