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日本揪住韩国“打七寸”,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机遇与警示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图片来自“东方IC”8月2日上午,日本内阁批准了出口贸易管理令修正案,决定将韩国排除在贸易便利化“白名单”之外,预计8月底实施。该名单包括27个国家。2004年韩国加入该名单已经15年了,但它将成为第一个被排除在外的国家,这表明日韩在经贸领域的矛盾进一步升级。7月1日,日本经济产业省正式宣布,从7月4日起,限制对韩国出口“氟聚酰亚胺”、“光刻胶”、“高纯度氟化氢”等三种材料。韩国业内人士表示,日本政府指定限制出口的三个品种是生产半导体和显示面板的必要材料,这无疑对依赖日本供应链的韩国造成了巨大打击。两国甚至不惜为此大打口水战。因为双方都不肯退让,表现出强硬的姿态,问题至今没有解决。韩国甚至不惜向美国施压调停此事,美国却显得“尴尬”。从这件事,联想到之前的华为和中兴,不难发现,靠山会倒,靠水会流。如果不能把核心技术和资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至少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日本限制相关物品出口可能会毁掉韩国电动车产业的未来,这将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产生反思,当然也创造了机会。过度依赖日本,韩国对汽车k线检测数据深感忧虑。发现对韩国依存度较高的前10大日企中,多为电子机器、精密机器和机械等电子制造商,以及化学制造商。事实上,从在韩国有业务的53家日本上市公司的销售额来看,约有6家成为了上述行业。这些基本都是手机、超薄电视、汽车等工业产品的基础部件。7月28日,据韩国《亚洲日报》报道,韩国经济研究院发表《韩日主要产业竞争力比较及启示》报告显示,去年韩国90%以上进口依赖日本的产品有48种,进口总额为27.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1亿元)。具体来看,韩国进口矿产品为10.9亿美元,化学工业或相关工业产品为5.4亿美元,塑料、橡胶等产品为5.1亿美元。纺织纤维产品进口依存度为99.6%,化学工业或相关行业产品为98.4%,汽车、飞机、船舶、运输机械相关产品为97.7%。报告分析称,对韩、日、韩三国的贸易专业化系数(TSI)分析显示,韩国的重化工业大多落后于日本,韩国的半导体和汽车工业与日本相比处于劣势。日本宣布限制对韩出口将严重威胁韩国经济增长。在此背景下,韩国难免担心自己在汽车智能化、电动化方面的发展和产业布局也会受到影响。众所周知,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是目前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和智能手机一样,汽车智能化最关键的一步涉及芯片、原材料、电子元件等重要部件。由此看来,日本限制三大原材料对韩出口的影响可想而知。更令人担忧的是,据韩国媒体报道,继限制对韩国出口半导体材料后,日本正在酝酿对韩国出口电池材料的限制令。目前,日本政府正在审议与电池相关的各种核心材料的规定。难怪韩国像个煎锅,认为日本此举会毁掉韩国电动车产业的未来。值得一提的是,韩国动力电池企业正在加速……动力电池产能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原材料供应的短缺无疑会制约其扩张速度,甚至对其造成严重打击。日韩对抗,中国面临机遇?当然,两者的对抗很可能会随着美国的介入而缓和。但随着日本限制对韩出口的发酵,中国相关产业可能会有一个提升自主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契机。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科技政策项目主任刘易斯说,尽管进行了40年的投资,中国仍然无法制造先进的半导体。中国使用的半导体只有16%是这个国家生产的,其中只有一半是中国公司制造的。随着5G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汽车产业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席卷浪潮,谁掌握着芯片、原材料、电子元器件等核心零部件的R&D和制造,将决定未来世界汽车产业的格局。因此,我们应该抓住机会。首先,受此事件影响,日韩长期以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产业链关系,这种关系会有所改变。随着中韩贸易战给产业链格局带来的新变化,日企有望破冰,在半导体芯片行业迎来机遇。据韩国KBS电视台报道,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近日派高管到中国寻找新的供应商,并陆续向一些中国企业下了半导体工业重要原料电子级氢氟酸的订单。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已经开始对非日本厂商的氟化氢进行性能测试,供应商很可能是中国企业。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产能的转移,相应的产业投资也会增加,先进的设备、技术、人才和管理理念可能会涌向中国。在此影响下,中国芯片的发展将迎来技术和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和升级。届时,中国的芯片、原材料供应、电子元器件,在自主发展壮大自身产业链的同时,也将参与到全球产业链中,实现融合发展,在汽车智能化的发展中将更加游刃有余。其次,不管日本是否会限制对韩国的电池材料出口,一直饱受依赖日本进口之苦的韩国也会在电池材料方面采取措施。目前韩国电池企业的电池材料应用,尤其是隔膜材料的进口,如旭化成、东丽等,高度依赖日本企业。因此,推进锂电池隔膜采购多元化也将被韩国电池企业提上日程。从路径上来说,改变这种情况只有两个办法。一是进口隔膜产品国产化,二是寻求其他替代供应商。事实上,今年以来,韩国电池企业已经开始在隔膜供应链采购的多元化布局上加快步伐。5月,LG化学与上海恩杰签署了为期5年的合同订单;兴源材料从2013年开始与韩国LG化学形成战略合作关系。纽米科技也是LG化学产品的长期稳定供应商...在技术方面,中国隔膜企业也在积极配合头部电池企业的需求,为其提供薄型、高韧性、高性能的隔膜产品,无论是动力电池领域、储能领域还是3C数码领域。在产能布局方面,今年以来,兴源材料、沧州明珠、牛米科技、上海恩杰都在加速产能的扩张/释放。中国为什么要抓住机遇?可以预见的是,一旦韩国供应链采购的多元化趋势转向中国,在技术、产能、资金等方面做了充分准备的中国隔膜企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市场增长空间。不仅如此,还将对我国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整体来看,中韩事件的发展将促进韩国电动汽车产业和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当然,这也给中汽公司敲响了警钟,因为目前国内很多电动车供应商核心零部件严重依赖国外供应商,缺乏自主研发能力。笔者依稀记得,日本是世界上重要的电子产品生产国,也是世界领先元器件制造商的主要出口国。当时,日本“3·11”大地震震动了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神经,许多电子产品的价格在中国市场飙升。依赖日本上游核心零部件的公司面临着零部件短缺的困扰,许多中国汽车公司因为缺乏电子核心零部件而停产。如今,面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巨变,中国已经在电动汽车、智能汽车、互联网等领域占得先机。如果不培育一批有实力的科技公司,这种微弱的起步优势可能会瞬间逆转。因为从传统汽车行业来看,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例子和教训。试想一下,当爱信、电装等日本供应商突然遭遇自然灾害,会有多少中国企业被迫停产。所以,中国汽车工业更需要华为。k线点评:危机和机遇引发的思考会影响全身。全球经济是由世界上所有国家组成的。如果一方遭受损失,其余国家将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影响。所以无论哪个行业,哪个国家,发动经济制裁都不是上策。毕竟制裁不仅仅是针对对方的,也是针对无辜的人和自己的。伤害敌人1000伤害自己800的招式谁会是赢家?日韩之争,虽然给中国带来了发展机遇,但也不能不警醒人们掌握核心技术、把握经济命脉、占有重要资源的重要性。只有牢牢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经济命脉和重要资源,才能不受制于人,取得真正的实力。当然,这并不是鼓励关起门来。毕竟历史告诉我们,关起门来的路也是走不通的。现在是开放的时代。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相互合作,各有所长,相互融合,是一种趋势,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必要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关乎命脉的东西掌握在自己手中。图片来自“东方IC”8月2日上午,日本内阁批准了出口贸易管理令修正案,决定将韩国排除在贸易便利化“白名单”之外,预计8月底实施。该名单包括27个国家。2004年韩国加入该名单已经15年了,但它将成为第一个被排除在外的国家,这表明日韩在经贸领域的矛盾进一步升级。7月1日,日本经济产业省正式宣布,从7月4日起,限制对韩国出口“氟聚酰亚胺”、“光刻胶”、“高纯度氟化氢”等三种材料。根据……在韩国业内人士看来,日本政府指定限制出口的三个品种是生产半导体和显示面板的必要材料,这无疑对依赖日本供应链的韩国造成了巨大打击。两国甚至不惜为此大打口水战。因为双方都不肯退让,表现出强硬的姿态,问题至今没有解决。韩国甚至不惜向美国施压调停此事,美国却显得“尴尬”。从这件事,联想到之前的华为和中兴,不难发现,靠山会倒,靠水会流。如果不能把核心技术和资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至少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日本限制相关物品出口可能会毁掉韩国电动车产业的未来,这将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产生反思,当然也创造了机会。过度依赖日本,韩国对汽车k线检测数据深感忧虑。发现对韩国依存度较高的前10大日企中,多为电子机器、精密机器和机械等电子制造商,以及化学制造商。事实上,从在韩国有业务的53家日本上市公司的销售额来看,约有6家成为了上述行业。这些基本都是手机、超薄电视、汽车等工业产品的基础部件。7月28日,据韩国《亚洲日报》报道,韩国经济研究院发表《韩日主要产业竞争力比较及启示》报告显示,去年韩国90%以上进口依赖日本的产品有48种,进口总额为27.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1亿元)。具体来看,韩国进口矿产品为10.9亿美元,化学工业或相关工业产品为5.4亿美元,塑料、橡胶等产品为5.1亿美元。纺织纤维产品进口依存度为99.6%,化学工业或相关行业产品为98.4%,汽车、飞机、船舶、运输机械相关产品为97.7%。报告分析称,对韩、日、韩三国的贸易专业化系数(TSI)分析显示,韩国的重化工业大多落后于日本,韩国的半导体和汽车工业与日本相比处于劣势。日本宣布限制对韩出口将严重威胁韩国经济增长。在此背景下,韩国难免担心自己在汽车智能化、电动化方面的发展和产业布局也会受到影响。众所周知,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是目前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和智能手机一样,汽车智能化最关键的一步涉及芯片、原材料、电子元件等重要部件。由此看来,日本限制三大原材料对韩出口的影响可想而知。更令人担忧的是,据韩国媒体报道,继限制对韩国出口半导体材料后,日本正在酝酿对韩国出口电池材料的限制令。目前,日本政府正在审议与电池相关的各种核心材料的规定。难怪韩国像个煎锅,认为日本此举会毁掉韩国电动车产业的未来。值得一提的是,韩国动力电池企业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动力电池产能布局,原料供应短缺无疑会制约其扩张速度,甚至对其造成严重打击。日韩对抗,中国面临机遇?当然,两者的对抗很可能会随着美国的介入而缓和。但随着日本限制对韩出口的发酵,中国相关产业可能会有一个提升自主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契机。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科技政策项目主任刘易斯说,尽管进行了40年的投资,中国仍然无法制造先进的半导体。只有16%……f .中国使用的半导体都是这个国家生产的,只有一半是中国公司制造的。随着5G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汽车产业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席卷浪潮,谁掌握着芯片、原材料、电子元器件等核心零部件的R&D和制造,将决定未来世界汽车产业的格局。因此,我们应该抓住机会。首先,受此事件影响,日韩长期以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产业链关系,这种关系会有所改变。随着中韩贸易战给产业链格局带来的新变化,日企有望破冰,在半导体芯片行业迎来机遇。据韩国KBS电视台报道,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近日派高管到中国寻找新的供应商,并陆续向一些中国企业下了半导体工业重要原料电子级氢氟酸的订单。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已经开始对非日本厂商的氟化氢进行性能测试,供应商很可能是中国企业。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产能的转移,相应的产业投资也会增加,先进的设备、技术、人才和管理理念可能会涌向中国。在此影响下,中国芯片的发展将迎来技术和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和升级。届时,中国的芯片、原材料供应、电子元器件,在自主发展壮大自身产业链的同时,也将参与到全球产业链中,实现融合发展,在汽车智能化的发展中将更加游刃有余。其次,不管日本是否会限制对韩国的电池材料出口,一直饱受依赖日本进口之苦的韩国也会在电池材料方面采取措施。目前韩国电池企业的电池材料应用,尤其是隔膜材料的进口,如旭化成、东丽等,高度依赖日本企业。因此,推进锂电池隔膜采购多元化也将被韩国电池企业提上日程。从路径上来说,改变这种情况只有两个办法。一是进口隔膜产品国产化,二是寻求其他替代供应商。事实上,今年以来,韩国电池企业已经开始在隔膜供应链采购的多元化布局上加快步伐。5月,LG化学与上海恩杰签署了为期5年的合同订单;兴源材料从2013年开始与韩国LG化学形成战略合作关系。纽米科技也是LG化学产品的长期稳定供应商...在技术方面,中国隔膜企业也在积极配合头部电池企业的需求,为其提供薄型、高韧性、高性能的隔膜产品,无论是动力电池领域、储能领域还是3C数码领域。在产能布局方面,今年以来,兴源材料、沧州明珠、牛米科技、上海恩杰都在加速产能的扩张/释放。中国为什么要抓住机遇?可以预见的是,一旦韩国供应链采购的多元化趋势转向中国,在技术、产能、资金等方面做了充分准备的中国隔膜企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市场增长空间。不仅如此,还将对我国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整体来看,中韩事件的发展将促进韩国电动汽车产业和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当然,这也给中汽公司敲响了警钟,因为目前国内很多电动车供应商核心零部件严重依赖国外供应商,缺乏自主研发能力。笔者依稀记得,日本是世界上重要的电子产品生产国,也是世界领先元器件制造商的主要出口国。当时,日本“3·11”大地震震动了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神经,许多电子产品的价格在中国市场飙升。依赖日本上游核心零部件的公司面临着零部件短缺的困扰,许多中国汽车公司因为缺乏电子核心零部件而停产。如今,面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巨变,中国已经在电动汽车、智能汽车、互联网等领域占得先机。如果不培育一批有实力的科技公司,这种微弱的起步优势可能会瞬间逆转。因为从传统汽车行业来看,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例子和教训。试想一下,当爱信、电装等日本供应商突然遭遇自然灾害,会有多少中国企业被迫停产。所以,中国汽车工业更需要华为。k线点评:危机和机遇引发的思考会影响全身。全球经济是由世界上所有国家组成的。如果一方遭受损失,其余国家将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影响。所以无论哪个行业,哪个国家,发动经济制裁都不是上策。毕竟制裁不仅仅是针对对方的,也是针对无辜的人和自己的。伤害敌人1000伤害自己800的招式谁会是赢家?日韩之争,虽然给中国带来了发展机遇,但也不能不警醒人们掌握核心技术、把握经济命脉、占有重要资源的重要性。只有牢牢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经济命脉和重要资源,才能不受制于人,取得真正的实力。当然,这并不是鼓励关起门来。毕竟历史告诉我们,关起门来的路也是走不通的。现在是开放的时代。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相互合作,各有所长,相互融合,是一种趋势,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必要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关乎命脉的东西掌握在自己手中。

标签:发现理念中兴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大力推动电动出行 德国提数十亿欧元的优惠方案

据外媒报道,德国联邦财政部长OlafScholz向内阁提出了一项价值数十亿欧元的税收优惠方案,旨在促进电动出行的推广。该法案规定,现有的补贴计划将会获得延长,从而为发展规划提供保障。

1900/1/1 0:00:00
超跑界新悍将诞生!竟然还是混动的?

兰博基尼这次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细致,我们对这款代号为“LB48H”的汽车知之甚少。不过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有关这辆神秘汽车的几个重要细节目前已浮出水面。

1900/1/1 0:00:00
动力电池大淘汰:3年企业数量减少50% 前5企业市场占比80%

(图片来源:壹图网)“未来三到四年,将是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最为艰难的一段时间。”7月29日,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下称“协会”)针对国内动力电池发展趋势作出如此判断。

1900/1/1 0:00:00
通用汽车CEO:或将与其他车企合作开发电动车

据路透社报道,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玛丽博拉当地时间8月1日表示,对同其他车企合作开发电动汽车的事宜,公司持开放态度。

1900/1/1 0:00:00
官宣丨杨晓东接任王晓秋,上汽乘用车进入“出口”时代?

与王晓秋一样,面对上汽乘用车,杨晓东依旧“压力山大”。8月2日,上汽乘用车公司在安亭基地召开重要会议,正式宣布上汽集团副总裁杨晓东兼任乘用车公司总经理、技术中心主任。上汽乘用车正式官宣换帅。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