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1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TEDA)正式开幕。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全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副主任宋宪茂在会上表示,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在加快工业化进程、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增加就业、促进消费升级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以下为演讲实录(略有删节)。报告题目是明确战略定位,加大资源投入,大力推动中国汽车贸易高质量发展。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在加快工业化进程、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增加就业、促进消费升级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对外贸易领域,汽车产品进出口的快速发展,为确定和巩固我国作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的地位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中国正在向贸易强国迈进,汽车工业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以下是基于汽车工业贸易现状和未来发展的三点认识。一是中国汽车工业对外贸易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近年来,汽车贸易规模逐步扩大,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出口规模稳中有升。众所周知,从2001年到2012年,我国汽车出口规模直线上升。在这12年间,我们的出口规模从2万辆增长到102万辆,年均增长38.7%。近年来,汽车出口在百万量级上稳步上升,去年增长11%,出口规模创下115万辆的历史新高。上半年,在严峻的外贸发展环境下,汽车出口保持3.1%的增长。二是出口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2018年,中国汽车出口平均单价为1.3万美元,比2001年增长30%以上。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能源客车快速增长。去年增长率达到110%。今年,它继续呈指数级增长,平均单价约为22万美元。大约是传统公交车的6倍。第三,市场布局的区域优化。长期以来,中国90%以上的汽车出口到非洲、亚洲等新兴市场和欠发达国家,尤其是过于依赖伊朗市场。近年来,这种情况明显改善,我们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实现了突破。在过去的五年中,对发达市场的出口增长了14个百分点,达到22个百分点,并精耕细作“一带一路”市场。今年上半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汽车出口的46%。四是龙头企业国际化程度提高。本土汽车企业加快了与国际市场的布局,实施国际化战略,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据商务部初步统计,2018年底以来,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设立和合作工厂140家,海外国际营销网络9200多个,海外力量投入逐步加大。自主品牌汽车在部分市场的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其次,中国汽车出口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汽车出口已经达到百万辆的水平,企业产品和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已经显著提升……这些成就值得充分肯定。从未来发展来看,中国汽车工业的出口仍处于初级阶段。与汽车产业自身规模和实力不符,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从自身体量来看,中国汽车工业出口现状与自身实力严重不符。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统计,2018年全球汽车产量为9570万辆,中国汽车产量为2780万辆,占全球比例的30%。但从出口来看,我们2018年整车出口157亿美元,占全球汽车出口份额的1.6%。换句话说,我们的产量占世界的30%,但我们的出口量只占1.6%,这是一个很大的差距。而且中国汽车出口比重远低于货物出口比重,中国货物出口占全球比重为12.8%,说明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远低于产业本身的实力水平。也低于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国际竞争水平。加速缩小这一趋势,因为汽车出口规模预计将增加几倍。从国际比较来看,制造业赶超发达国家的过程必然伴随着汽车出口的快速扩张。汽车工业的制造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综合实力的指标。汽车行业也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在全球贸易中,汽车是出口额最大的单一行业。2018年,全球汽车出口额为9800亿美元,占全球全部货物出口的5.1%。规模远超成品油、集成电路、手机、电脑,而中国汽车出口占货物出口的比重仅为0.6%,远低于世界5.1%的份额。据工信部预测,2025年中国将进入制造业第二阵营,2035年进入第二阵营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强国。第二阵营的目标是谁?德国日本。从汽车行业来看,我觉得可以加上韩国。德国、日本、韩国是众所周知的汽车强国。汽车是德国和日本最大的出口产品,是韩国第二大出口产品。2018年,德国、日本和韩国分别出口1823亿美元、1085亿美元和408亿美元。从数量上看,德国和日本出口400多万辆,韩国出口240多万辆。德国、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出口总量分别占国内产量的78%、48%和61%。也就是说,第二阵营的汽车出口占国内产量的50%以上。随着中国汽车制造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和外资股比的放开,中国品牌出口和在华投资的外资品牌有望大幅增长,未来前景可期。从历史上看,中国汽车出口规模实现了大跨越,这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而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就在眼前,等待我们共同努力。2001年,中国货物出口占全球份额的4.3%,2018年出口份额达到12.8%,连续十年保持全球最大货物出口国地位。这一成就主要得益于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在这个过程中,外贸出口的支柱产品发生了变化,主要是八九十年代的纺织品,2014年前后。去年中国手机出口额达到1406亿美元。可以看到,中国的电脑和手机在全球出口中的份额从零开始,目前的世界出口份额接近50%。中国的纺织、服装、家电、电脑、手机等行业都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很可能在汽车行业复制。我们期待汽车时代的早日到来……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商品。从日韩汽车出口的历史来看,未来三到五年中国汽车出口有望达到百万辆,实现新的突破。70年代,日本解禁外资,日本出口规模迅速扩大,超过欧美。1970年,日本汽车出口首次突破100万辆,然后只用了三年就突破了200万辆,再后来用了三年才突破300万辆。到80年代末,日本汽车出口达到600万辆,从100万辆到600万辆,日本只用了十年时间。1996年韩国汽车出口首次突破100万辆。日本和韩国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汽车工业的实力最终要接受国际市场的检验。国际化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关键制造企业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汽车出口的宏伟愿景绝不可能轻易实现。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在出口集中度研发和海外投资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中国500强企业只有一家出口超过10万辆,平均出口不到3000辆,出口集中度很低。在R&D投资方面,大众、宝马、福特、本田的R&D强度多年来都在4%以上,中国大部分车企的R&D强度不到2%。此外,海外市场人员比例也显示出与外企相比的较大差距。可见,要提高国际化水平,充分释放中国汽车产业的出口潜力,不仅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支持,还需要企业家的高度重视,将目光投向全球市场,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精心规划中国汽车企业的未来。有了明确的定位,就要多维度加大资源投入,再接再厉,艰苦奋斗。国际化发展关系到中国产业的未来,也需要全行业多年来一直在努力的战略决心、战略耐心和战略投入。第三,中国汽车工业出口正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当前,中国汽车工业正面临扩大出口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自身发展实力、国内竞争压力和外部政策环境来看,中国汽车走出去面临有利条件。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大力推动中国汽车工业扩大出口,实现高质量的当前发展。从自身实力来看,中国汽车工业具备大规模国际化的基础和条件。从规模上看,中国汽车产量连续九年位居世界第一,2018年汽车产量2780万辆,超过美、日、德总和。随着大量外资的进入和内资企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拥有世界一流的汽车供应链,产值近4万亿元,出口额700亿美元,占全球出口的10%。企业主体中涌现出几家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和几家世界级商用车企业。世界500强的23家公司中,我国占了6家。2019年,全球供应商100强中有7家企业入围,20家冠军零部件企业脱颖而出。部分企业质量得到认可,国外主要品牌已与发达国家同步,并具有成本优势。新能源汽车技术在国际上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动力电池技术不断完善。可以说,中国汽车产业大规模走向世界的条件已经具备。从国内竞争来看,扩大出口是化解产能过剩的客观需要。中国汽车工业正进入市场和产业重组期,未来三到五年将是关键阶段……去克服困难。从去年7月开始,已经连续13个月下降,产能利用率不足。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上半年汽车产能利用率仅为77.3%。有研究分析指出,很多汽车企业的利用率不足50%,库存压力越来越大。面对低迷的国内市场,扩大出口,加快拓展海外空间,是化解我国汽车产能过剩,加快调整市场布局的必然要求。从外部环境来看,汽车行业出口面临诸多利好政策。2018年,我国取消专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将全面取消外资股比和合资企业数量限制。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外资企业的出口规模将继续扩大,中国有望成为全球众多外国品牌的重要出口基地之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和贸易投资协定谈判的加快,将有效刺激相关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汽车市场需求,为扩大中国汽车出口提供有力支撑。国家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中国有望成为推动企业外贸规模和质量的重要引擎。女士们,先生们,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全国贸易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是建设贸易强国的必然路径。汽车产业将是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支撑贸易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下一步,商务部将采取有效措施,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一是委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编制发布中国汽车贸易高质量发展报告,每年定期评估汽车高质量发展成果,判断未来发展趋势,指明发展方向。二是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促进汽车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这将是首个重点行业贸易高质量发展专项政策。三是研究扩大二手车出口。今年将与部海关总署一起,为企业行业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不断扩大二手车出口规模,对新车消费和出口形成更有力的拉动作用。四是大力支持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培育一批汽车及零部件等国际营销服务公共平台,帮助汽车企业深耕海外市场。此外,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解决境外汽车消费信贷瓶颈,进一步落实简政放权、加强监管、完善服务的改革要求,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努力为扩大汽车出口扫清障碍、优化服务。各位嘉宾,虽然汽车工业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必将从产销大国走向贸易大国。这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汽车强国建设的客观需要,是贸易强国建设的重要路径,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历史使命。我相信,只要我们找准定位,携手共进,努力拼搏,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汽车出口规模必将再上新台阶,汽车贸易高质量发展必将取得令人振奋的新成就。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2019年8月31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TEDA)正式开幕。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全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副主任宋宪茂在会上表示,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在加快工业化进程、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增加就业、促进消费升级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以下为演讲实录(略有删节)。报告题目是明确战略定位,加大资源投入,大力推动中国汽车贸易高质量发展。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在加快工业化进程、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增加就业、促进消费升级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对外贸易领域,汽车产品进出口的快速发展,为确定和巩固我国作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的地位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中国正在向贸易强国迈进,汽车工业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以下是基于汽车工业贸易现状和未来发展的三点认识。一是中国汽车工业对外贸易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近年来,汽车贸易规模逐步扩大,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出口规模稳中有升。众所周知,从2001年到2012年,我国汽车出口规模直线上升。在这12年间,我们的出口规模从2万辆增长到102万辆,年均增长38.7%。近年来,汽车出口在百万量级上稳步上升,去年增长11%,出口规模创下115万辆的历史新高。上半年,在严峻的外贸发展环境下,汽车出口保持3.1%的增长。二是出口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2018年,中国汽车出口平均单价为1.3万美元,比2001年增长30%以上。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能源客车快速增长。去年增长率达到110%。今年,它继续呈指数级增长,平均单价约为22万美元。大约是传统公交车的6倍。第三,市场布局的区域优化。长期以来,中国90%以上的汽车出口到非洲、亚洲等新兴市场和欠发达国家,尤其是过于依赖伊朗市场。近年来,这种情况明显改善,我们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实现了突破。在过去的五年中,对发达市场的出口增长了14个百分点,达到22个百分点,并精耕细作“一带一路”市场。今年上半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汽车出口的46%。四是龙头企业国际化程度提高。本土汽车企业加快了与国际市场的布局,实施国际化战略,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据商务部初步统计,2018年底以来,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设立和合作工厂140家,海外国际营销网络9200多个,海外力量投入逐步加大。自主品牌汽车在部分市场的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其次,中国汽车出口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汽车出口已经达到百万辆的水平,企业产品和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已经显著提升……进步了,成绩值得充分肯定。从未来发展来看,中国汽车工业的出口仍处于初级阶段。与汽车产业自身规模和实力不符,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从自身体量来看,中国汽车工业出口现状与自身实力严重不符。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统计,2018年全球汽车产量为9570万辆,中国汽车产量为2780万辆,占全球比例的30%。但从出口来看,我们2018年整车出口157亿美元,占全球汽车出口份额的1.6%。换句话说,我们的产量占世界的30%,但我们的出口量只占1.6%,这是一个很大的差距。而且中国汽车出口比重远低于货物出口比重,中国货物出口占全球比重为12.8%,说明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远低于产业本身的实力水平。也低于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国际竞争水平。加速缩小这一趋势,因为汽车出口规模预计将增加几倍。从国际比较来看,制造业赶超发达国家的过程必然伴随着汽车出口的快速扩张。汽车工业的制造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综合实力的指标。汽车行业也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在全球贸易中,汽车是出口额最大的单一行业。2018年,全球汽车出口额为9800亿美元,占全球全部货物出口的5.1%。规模远超成品油、集成电路、手机、电脑,而中国汽车出口占货物出口的比重仅为0.6%,远低于世界5.1%的份额。据工信部预测,2025年中国将进入制造业第二阵营,2035年进入第二阵营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强国。第二阵营的目标是谁?德国日本。从汽车行业来看,我觉得可以加上韩国。德国、日本、韩国是众所周知的汽车强国。汽车是德国和日本最大的出口产品,是韩国第二大出口产品。2018年,德国、日本和韩国分别出口1823亿美元、1085亿美元和408亿美元。从数量上看,德国和日本出口400多万辆,韩国出口240多万辆。德国、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出口总量分别占国内产量的78%、48%和61%。也就是说,第二阵营的汽车出口占国内产量的50%以上。随着中国汽车制造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和外资股比的放开,中国品牌出口和在华投资的外资品牌有望大幅增长,未来前景可期。从历史上看,中国汽车出口规模实现了大跨越,这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而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就在眼前,等待我们共同努力。2001年,中国货物出口占全球份额的4.3%,2018年出口份额达到12.8%,连续十年保持全球最大货物出口国地位。这一成就主要得益于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在这个过程中,外贸出口的支柱产品发生了变化,主要是八九十年代的纺织品,2014年前后。去年中国手机出口额达到1406亿美元。可以看到,中国的电脑和手机在全球出口中的份额从零开始,目前的世界出口份额接近50%。中国的纺织、服装、家电、电脑、手机等行业都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很可能在汽车行业复制。我们期待汽车时代的早日到来……es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商品。从日韩汽车出口的历史来看,未来三到五年中国汽车出口有望达到百万辆,实现新的突破。70年代,日本解禁外资,日本出口规模迅速扩大,超过欧美。1970年,日本汽车出口首次突破100万辆,然后只用了三年就突破了200万辆,再后来用了三年才突破300万辆。到80年代末,日本汽车出口达到600万辆,从100万辆到600万辆,日本只用了十年时间。1996年韩国汽车出口首次突破100万辆。日本和韩国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汽车工业的实力最终要接受国际市场的检验。国际化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关键制造企业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汽车出口的宏伟愿景绝不可能轻易实现。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在出口集中度研发和海外投资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中国500强企业只有一家出口超过10万辆,平均出口不到3000辆,出口集中度很低。在R&D投资方面,大众、宝马、福特、本田的R&D强度多年来都在4%以上,中国大部分车企的R&D强度不到2%。此外,海外市场人员比例也显示出与外企相比的较大差距。可见,要提高国际化水平,充分释放中国汽车产业的出口潜力,不仅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支持,还需要企业家的高度重视,将目光投向全球市场,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精心规划中国汽车企业的未来。有了明确的定位,就要多维度加大资源投入,再接再厉,艰苦奋斗。国际化发展关系到中国产业的未来,也需要全行业多年来一直在努力的战略决心、战略耐心和战略投入。第三,中国汽车工业出口正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当前,中国汽车工业正面临扩大出口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自身发展实力、国内竞争压力和外部政策环境来看,中国汽车走出去面临有利条件。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大力推动中国汽车工业扩大出口,实现高质量的当前发展。从自身实力来看,中国汽车工业具备大规模国际化的基础和条件。从规模上看,中国汽车产量连续九年位居世界第一,2018年汽车产量2780万辆,超过美、日、德总和。随着大量外资的进入和内资企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拥有世界一流的汽车供应链,产值近4万亿元,出口额700亿美元,占全球出口的10%。企业主体中涌现出几家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和几家世界级商用车企业。世界500强的23家公司中,我国占了6家。2019年,全球供应商100强中有7家企业入围,20家冠军零部件企业脱颖而出。部分企业质量得到认可,国外主要品牌已与发达国家同步,并具有成本优势。新能源汽车技术在国际上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动力电池技术不断完善。可以说,中国汽车产业大规模走向世界的条件已经具备。从国内竞争来看,扩大出口是化解产能过剩的客观需要。中国汽车工业正进入市场和产业重组期,未来三到五年将是关键时期……去克服困难。从去年7月开始,已经连续13个月下降,产能利用率不足。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上半年汽车产能利用率仅为77.3%。有研究分析指出,很多汽车企业的利用率不足50%,库存压力越来越大。面对低迷的国内市场,扩大出口,加快拓展海外空间,是化解我国汽车产能过剩,加快调整市场布局的必然要求。从外部环境来看,汽车行业出口面临诸多利好政策。2018年,我国取消专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将全面取消外资股比和合资企业数量限制。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外资企业的出口规模将继续扩大,中国有望成为全球众多外国品牌的重要出口基地之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和贸易投资协定谈判的加快,将有效刺激相关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汽车市场需求,为扩大中国汽车出口提供有力支撑。国家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中国有望成为推动企业外贸规模和质量的重要引擎。女士们,先生们,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全国贸易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是建设贸易强国的必然路径。汽车产业将是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支撑贸易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下一步,商务部将采取有效措施,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一是委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编制发布中国汽车贸易高质量发展报告,每年定期评估汽车高质量发展成果,判断未来发展趋势,指明发展方向。二是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促进汽车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这将是首个重点行业贸易高质量发展专项政策。三是研究扩大二手车出口。今年将与部海关总署一起,为企业行业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不断扩大二手车出口规模,对新车消费和出口形成更有力的拉动作用。四是大力支持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培育一批汽车及零部件等国际营销服务公共平台,帮助汽车企业深耕海外市场。此外,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解决境外汽车消费信贷瓶颈,进一步落实简政放权、加强监管、完善服务的改革要求,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努力为扩大汽车出口扫清障碍、优化服务。各位嘉宾,虽然汽车工业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必将从产销大国走向贸易大国。这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汽车强国建设的客观需要,是贸易强国建设的重要路径,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历史使命。我相信,只要我们找准定位,携手共进,努力拼搏,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汽车出口规模必将再上新台阶,汽车贸易高质量发展必将取得令人振奋的新成就。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8月31日,北汽蓝谷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关于拨付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业扶持资金的通知》和拨付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资金人民币5亿元。
1900/1/1 0:00:008月31日,201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正式开幕,第一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徐留平表示中国汽车产业还面临着技术,特别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两大关键技术所驱动的汽车行业变化;
1900/1/1 0:00:008月31日,201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正式开幕,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刘波在会上表示:TOP10集团集中度也是越来越高,集中度达到89
1900/1/1 0:00:008月31日,201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正式开幕。
1900/1/1 0:00:008月31日,201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正式开幕,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表示:要因地制宜开展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
1900/1/1 0:00:00201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首创“G9论坛”,搭建汽车产业首个多国交流平台。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