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201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TEDA)正式开幕。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表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要因地制宜;要重点开展氢燃料电池技术的概念和技术研究,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尽快明确技术路线;要加快完善和实施动力电池回收体系;要充分考虑自动驾驶的发展趋势,在生产、设计、技术路线的选择上未雨绸缪;考虑安全问题。
以下为演讲实录(略有删减)。交通行业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受益者,也是限制者,更是促进者和奉献者。当今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装备水平、技术水平、一致性、安全性、可靠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运行过程和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交通行业的运营组织和服务保障提供了优良的装备。当然,也受制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和产品,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安全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今年上半年共发生19起工业和新能源汽车安全生产事故,虽然没有造成太多人员伤亡,但对财产损失和社会的影响仍然巨大。二是运营组织不便。现在三辆新能源车相当于原来两辆运营的效率,锻炼里程的焦虑依然存在。前几天看了一个第三方市场做的报告。大概有五家厂商,其中只有一家厂商达到了里程,其他四家厂商基本都在70%-80%之间。当然作为公交车更好,因为公交车从点到点,到始发站都有相应的充电设施,但是对于出租车行业来说比较麻烦,所以里程焦虑非常大。此外,该行业现在正受到保守回收废电池的困扰。当时第一批公交车上使用的大量电池密度也很低,所以电池体积大,体积大,很难保存,带来很大的安全问题。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有限问题。当然,我们也是产业发展的推动者。新能源汽车能发展到今天,没有交通行业的推广应用,不可能强迫私人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购买不成熟的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前期。所以一开始完全靠行政命令,包括一些保卫蓝天的措施,对新能源汽车的一些要求。包括我们财政补贴对地方考核指标的要求,都充满了行政色彩。通过这种行政干预,为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创造空间,创造更多的机会。当然更重要的方式是走市场,所以我们也是推动者和奉献者。通过我们的推广应用,目前我国新能源公交车比例已经超过50%,部分城市的公交车和出租车已经实现全电气化。这些发展成就得益于汽车行业、相关企业和科研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对行业的理解。每次这些会议都会谈到一些业界不愿意听到的问题,我想谈的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需要我们正确对待,全力推动。今天还是想说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一是因地制宜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汽车各有优势。我们认为应该根据各自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目标,坚持市场导向,减少行政干预,让各方因地制宜选择。并不是说现在氢能被重视了,以后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就被搁置了。在中国工程院组织的会议上,我讲了一个观点,行业跟不上,一直在变。让我今天推广混合动力,明天推广氢能。所以我觉得要有一个理性的市场选择和结构化的配比。我们的一些专家也指出,许多国家已经提出了禁止销售燃油汽车的时间表,包括一些加快淘汰燃油汽车的措施。我认为这些措施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重要的是各方在合理的经济成本和满足政府要求的前提下,有合理的政策导向和必要的选择自由……政府的执政目标。我不主张大家都说过两天就要淘汰所有燃油车,包括最近某部门讨论燃油车什么时候必须更新,我坚决反对。加速淘汰燃油车,对企业和行业的短期销量非常有利,但对行业资源是极大的浪费。有些车很好,过几年一定会被淘汰,所以汽车行业也在站在行业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不能强迫有限的资源被拆除和浪费。我们都在制造社会资源。应积极推动交通行业与整车制造企业对接,加强用户需求对技术研发的有效引导,共同推动新能源技术路线的成熟和有效应用,实现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重点开展氢燃料电池技术的概念和技术研究,实行产学研结合,尽快明确技术路线,不要走当时发展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老路。我们是行业的奉献者和推动者。这两年我发现交通行业还是一块试验田,普通人自己买氢燃料电池车是不可能的。最后还是要投稿,所以我觉得还是先研究一下吧。我觉得要先试点,集中力量攻关,明确技术路线,实行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交通行业,应进一步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加强对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趋势和市场应用的跟踪研究。目前,我们正在借助2022年冬奥会和北京、河北相关部门的力量,确定氢燃料的技术路线,加快相关关键技术的研发。同时,要结合公交大都市、绿城配送等这些示范项目,研究制定支持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使用引导政策,实现科学合理使用。第三,加快完善和实施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持续关注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引导建立透明畅通的废旧电池回收网络,明确车企和电池生产者各自的责任,建立可监控的回收体系,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确保动力电池回收各环节的有效监控和管理,这是对国家环境和行业的有效保障。我们将加强监管,提高多部门监管的合力,特别是加强信贷监管。如果没有承担回收责任的企业,我们会通过信用或其他相应制度限制准入。第四,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充分考虑自动驾驶的发展趋势,在生产、设计、技术路线的选择上未雨绸缪。未来自动驾驶需要的汽车其实是机器人。自动化技术在各个方面的应用,本身就不是简单的机械产品。是集高级电子产品、自动传感、自动计算、自动控制等技术于一体的高级机器人。所以我们想对当前传统汽车行业的生产和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我们自身的技术能力和技术覆盖面。因此,应充分考虑自动驾驶发展的技术局限性,跟踪研究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结合我国自动驾驶的整体发展路径选择,寻求自身的发展空间。交通行业也在进行一些自动驾驶相关的示范应用,最后自动驾驶技术的首次应用也是在交通行业。比如物流系统,我们要去……在上海等部分重点航线实施。深圳公交车已实行无人值守。当然,按照法律要求,驾驶室里有司机保证安全。没有固定路线的公交车要谨慎,因为交通行业的生命线是安全。如果不能保证安全,它就不能运行。第五,是安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安全性、储气屏的安全性等。,都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共同推动。我们必须坚守安全底线。不安全的车辆不能用于工业。生产不安全的车辆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使用不安全的车辆也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是对生命的蔑视。所以一定要保证安全。同时,我们也期待制造商指导运输用户建立安全保障体系,包括维修服务体系和应急响应体系。比如电池有问题怎么处理?随着氢燃料电池的发展,如何处理问题,例如火灾?需要普及知识,让行业乃至乘客都能理解。8月31日,201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TEDA)正式开幕。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表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要因地制宜;要重点开展氢燃料电池技术的概念和技术研究,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尽快明确技术路线;要加快完善和实施动力电池回收体系;要充分考虑自动驾驶的发展趋势,在生产、设计、技术路线的选择上未雨绸缪;考虑安全问题。
以下为演讲实录(略有删减)。交通行业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受益者,也是限制者,更是促进者和奉献者。当今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装备水平、技术水平、一致性、安全性、可靠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运行过程和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交通行业的运营组织和服务保障提供了优良的装备。当然,也受制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和产品,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安全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今年上半年共发生19起工业和新能源汽车安全生产事故,虽然没有造成太多人员伤亡,但对财产损失和社会的影响仍然巨大。二是运营组织不便。现在三辆新能源车相当于原来两辆运营的效率,锻炼里程的焦虑依然存在。前几天看了一个第三方市场做的报告。大概有五家厂商,其中只有一家厂商达到了里程,其他四家厂商基本都在70%-80%之间。当然作为公交车更好,因为公交车从点到点,到始发站都有相应的充电设施,但是对于出租车行业来说比较麻烦,所以里程焦虑非常大。此外,该行业现在正受到保守回收废电池的困扰。当时第一批公交车上使用的大量电池密度也很低,所以电池体积大,体积大,很难保存,带来很大的安全问题。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有限问题。当然,我们也是产业发展的推动者。新能源汽车能发展到今天,没有交通行业的推广应用,不可能强迫私人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购买不成熟的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前期。所以一开始完全靠行政命令,包括一些保卫蓝天的措施,对新能源汽车的一些要求。包括我们财政补贴对地方考核指标的要求,都充满了行政色彩。通过这种行政干预,为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创造空间,创造更多的机会。当然更重要的方式是走市场,所以我们也是推动者和奉献者。通过我们的推广应用,目前我国新能源公交车比例已经超过50%,部分城市的公交车和出租车已经实现全电气化。这些发展成就得益于汽车行业、相关企业和科研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对行业的理解。每次这些会议都会谈到一些业界不愿意听到的问题,我想谈的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需要我们正确对待,全力推动。今天还是想说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一是因地制宜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汽车各有优势。我们认为应该根据各自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目标,坚持市场导向,减少行政干预,让各方因地制宜选择。并不是说现在氢能被重视了,以后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就被搁置了。在中国工程院组织的会议上,我讲了一个观点,行业跟不上,一直在变。让我今天推广混合动力,明天推广氢能。所以我觉得要有一个理性的市场选择和结构化的配比。我们的一些专家也指出,许多国家已经提出了禁止销售燃油汽车的时间表,包括一些加快淘汰燃油汽车的措施。我认为这些措施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重要的是各方在合理的经济成本和满足政府要求的前提下,有合理的政策导向和必要的选择自由……政府的执政目标。我不主张大家都说过两天就要淘汰所有燃油车,包括最近某部门讨论燃油车什么时候必须更新,我坚决反对。加速淘汰燃油车,对企业和行业的短期销量非常有利,但对行业资源是极大的浪费。有些车很好,过几年一定会被淘汰,所以汽车行业也在站在行业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不能强迫有限的资源被拆除和浪费。我们都在制造社会资源。应积极推动交通行业与整车制造企业对接,加强用户需求对技术研发的有效引导,共同推动新能源技术路线的成熟和有效应用,实现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重点开展氢燃料电池技术的概念和技术研究,实行产学研结合,尽快明确技术路线,不要走当时发展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老路。我们是行业的奉献者和推动者。这两年我发现交通行业还是一块试验田,普通人自己买氢燃料电池车是不可能的。最后还是要投稿,所以我觉得还是先研究一下吧。我觉得要先试点,集中力量攻关,明确技术路线,实行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交通行业,应进一步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加强对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趋势和市场应用的跟踪研究。目前,我们正在借助2022年冬奥会和北京、河北相关部门的力量,确定氢燃料的技术路线,加快相关关键技术的研发。同时,要结合公交大都市、绿城配送等这些示范项目,研究制定支持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使用引导政策,实现科学合理使用。第三,加快完善和实施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持续关注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引导建立透明畅通的废旧电池回收网络,明确车企和电池生产者各自的责任,建立可监控的回收体系,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确保动力电池回收各环节的有效监控和管理,这是对国家环境和行业的有效保障。我们将加强监管,提高多部门监管的合力,特别是加强信贷监管。如果没有承担回收责任的企业,我们会通过信用或其他相应制度限制准入。第四,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充分考虑自动驾驶的发展趋势,在生产、设计、技术路线的选择上未雨绸缪。未来自动驾驶需要的汽车其实是机器人。自动化技术在各个方面的应用,本身就不是简单的机械产品。是集高级电子产品、自动传感、自动计算、自动控制等技术于一体的高级机器人。所以我们想对当前传统汽车行业的生产和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我们自身的技术能力和技术覆盖面。因此,应充分考虑自动驾驶发展的技术局限性,跟踪研究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结合我国自动驾驶的整体发展路径选择,寻求自身的发展空间。交通行业也在进行一些自动驾驶相关的示范应用,最后自动驾驶技术的首次应用也是在交通行业。比如物流系统,我们要去……在上海等部分重点航线实施。深圳公交车已实行无人值守。当然,按照法律要求,驾驶室里有司机保证安全。没有固定路线的公交车要谨慎,因为交通行业的生命线是安全。如果不能保证安全,它就不能运行。第五,是安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安全性、储气屏的安全性等。,都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共同推动。我们必须坚守安全底线。不安全的车辆不能用于工业。生产不安全的车辆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使用不安全的车辆也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是对生命的蔑视。所以一定要保证安全。同时,我们也期待制造商指导运输用户建立安全保障体系,包括维修服务体系和应急响应体系。比如电池有问题怎么处理?随着氢燃料电池的发展,如何处理问题,例如火灾?需要普及知识,让行业乃至乘客都能理解。
8月31日,201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正式开幕,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刘波在会上表示:TOP10集团集中度也是越来越高,集中度达到89
1900/1/1 0:00:008月31日,201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正式开幕,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副主任宋先茂在会上表示: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1900/1/1 0:00:008月31日,201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正式开幕。
1900/1/1 0:00:00201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首创“G9论坛”,搭建汽车产业首个多国交流平台。
1900/1/1 0:00:008月31日,201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正式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在会上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需转换发展动力,提升产品质量,优化配套环境,促进融合发展。
1900/1/1 0:00:008月31日,201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正式开幕,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张玉卓在会上表示: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