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特别授权”。继戴姆勒之后,博世在自动泊车服务领域迎来新的OEM合作伙伴。10月23日,在“博世中国2019智能出行大会”上,博世宣布与广汽研究院就自动泊车服务技术展开合作,共同推动该技术在中国的场景化应用。具体来说,博世今年将为广汽研究院停车场提供停车服务系统及配套软硬件。车辆方面,博世配备了电子驻车、加速、制动、电子助力转向、自动换挡、车辆启/停、通讯模块等配置;现场方面,博世安装智能摄像头,满足基础设施智能配置需求;同时辅以云端处理各种停车请求,服务用户。在运营方面,博世智慧交通出行解决方案总监王婷在现场介绍,汽车到达停车场后,用户会在智能基础设施的指引下接管车辆,自动寻找停车位进行无人泊车。在此过程中,人们可以离开现场。作为全球最大的零部件供应商,博世面对汽车行业的重大变革,选择了转型。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徐大全表示:“博世将转型为一家IOT公司。为此,博世正在培育其新的竞争力,包括传感器、软件(包括AI)和服务。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在开发高速/自动驾驶、智能驾驶舱、网络安全、V2X和互联网服务等智能联网战略和解决方案。”其中,停车服务技术被博世放在了重要位置。博世的自动停车服务业务“我们不仅需要智能汽车,还需要智能云、道路和基础设施。”王婷说。因此,场端的改造也被博世视为这一技术方案的核心。他说,通过安装智能摄像头,可以在场馆内形成“上帝视角”,增加自动停车服务方案的安全性和效率。由于停车场特殊的建筑结构,单级传感器很可能在多次攀爬中形成仰角,无法探测到地面行人,实现“穿墙探测”。但通过停车场的智能摄像头,博世可以监控盲点,保证车辆安全;另一方面,该方案可以根据场地内所有车辆的位置,为每辆待停车车辆分配更多的优先位置和路径,从而提高停车效率。在业界最关心的成本方面,王婷也做出了承诺:方案不需要高精度地图,也不需要额外的室内定位设施和空车位识别控制系统。即使前期需要承担智能停车场的建设成本,随着使用这一系统的车辆增多,成本也会被“摊薄”。更大的想象是“未来可以在这个生态中实现更多的增值服务,比如电动车自动充电、无人洗车、快递等。,甚至新车都可以无人驾驶。”目前parking service的人工停车服务每次收费50元左右。付费观看也成为博世参考的未来定价模式,但王婷表示,“这最终取决于主机厂的策略。如果主机厂要收费的话,可能会有分费、月费、年费制度。如果主机厂想给用户免费,那可能是免费的。”主机厂无疑是博世技术解决方案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幸运的是,博世的方案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王婷说,车辆有了开篇提到的配置后,只需要开发不同的车端接口,连接现场和云端。"理论上,不需要额外的硬件成本."借助博世的自动泊车服务技术,广汽研究院智能驾驶技术部负责人郭吉顺表示,2020年下半年,广汽计划对部分车型进行试量产,2021年起,将尝试在高配、顶配车型上搭载该功能。仍然有问题需要解决。光启并不是博世在自动泊车服务领域的第一家主机厂。2015年,博世和戴姆勒开始联合开发全自动停车系统。2017年,在斯图加特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双方首次在有司机和无司机两种真实场景下向公众展示了全自动停车服务技术。随后在2018年,该项目开始向公众开放,公众可以在安全员的陪同下体验停车服务并给予反馈。这些反馈结果也包含在今年发布的SAE3134标准中。经过充分的测试和试点运行,博世与戴姆勒的自动泊车服务技术项目于2019年9月获得巴登-符腾堡州相关部门的批准,允许在奔驰博物馆停车场使用双方共同开发的自动泊车服务系统,成为全球首个获得相关部门批准并适用于泊车功能的L4级全自动驾驶项目。继“西缇”德国运营牌照后,自动泊车服务技术引起了业界的更多关注。在此之前,禾多科技、时宇科技等创业公司在2018年发布了自己的停车服务解决方案。今年7月,百度在“AI开发者大会”上重点展示了最后一公里停车服务解决方案。它不仅宣布与多家主机厂和共享汽车运营商就这一解决方案进行了合作,还表示已经在百度内部办公区为员工开放了试运行。随后,Momenta也正式发布了自主泊车方案Mpilot Parking。自动驾驶初创企业、科技巨头和国际Tier1、OEM厂商也纷纷进入自动泊车服务的技术研发队伍,包括吉利、丰田、戴姆勒等企业。在自动驾驶领域资本遇冷的2019年,越来越多的相关公司将自动泊车服务解决方案列为下一步重点研发对象。梅赛德斯-奔驰中国R&D乘用车中心负责人汉斯·格奥尔格·恩格尔博士教授曾表示:“自动泊车服务技术是自动驾驶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具体来说,由于高级自动驾驶的技术难度、场景复杂、远程落地等多种原因,速度相对较低、场景简单的停车服务技术被业界认为是最先实现落地应用的。今年以来,自动泊车服务电路异常火爆,但其成本和技术是冲突的。就自行车智能而言,因为相关技术属于L4自动驾驶……它要求安全性高,意味着传感器需要一定的冗余度,这将大大增加该功能的商业化成本,用户很难为此买单。因此,自动停车服务技术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场端的改造。郭继顺表示,在技术量产方面,目前的主流逻辑是先用低配置的L2或L2.5传感器,主要依靠场端实现室内自动泊车。当传感器能力提升后,结合两者的技术优势,实现最经济安全的用户体验。即便如此,仅靠场端实现自动停车服务也面临成本压力。徐大全坦言,目前博世的自动泊车服务技术主要依靠场端实现车辆控制,成本较高。因此,降低该领域的成本也成为博世下一步努力的目标。根据计划,博世将使用双目摄像机代替激光雷达实现场端感知,以降低成本。郭继顺认为,要实现这项技术的量产,场端和车端的整体建设成本必须可控:“一开始我们可能用不到车端传感器,场端要足够便宜。既然很多动态设施信号的提取,动态停车位的分配都依赖于云端,那么云端应该足够好。”另一方面,与美国、欧洲等地相比,中国在法律法规方面的进步略显滞后。王婷表示,博世正在与国内相关部门沟通,争取明年进行一些商业化尝试。如果博世和戴姆勒能在短时间内在德国试运行停车服务系统取得一些进展,将有助于加快中国相关法规的实施。图片来自“特别授权”。继戴姆勒之后,博世在自动泊车服务领域迎来新的OEM合作伙伴。10月23日,在“博世中国2019智能出行大会”上,博世宣布与广汽研究院就自动泊车服务技术展开合作,共同推动该技术在中国的场景化应用。具体来说,博世今年将为广汽研究院停车场提供停车服务系统及配套软硬件。车辆方面,博世配备了电子驻车、加速、制动、电子助力转向、自动换挡、车辆启/停、通讯模块等配置;现场方面,博世安装智能摄像头,满足基础设施智能配置需求;同时辅以云端处理各种停车请求,服务用户。在运营方面,博世智慧交通出行解决方案总监王婷在现场介绍,汽车到达停车场后,用户会在智能基础设施的指引下接管车辆,自动寻找停车位进行无人泊车。在此过程中,人们可以离开现场。作为全球最大的零部件供应商,博世面对汽车行业的重大变革,选择了转型。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徐大全表示:“博世将转型为一家IOT公司。为此,博世正在培育其新的竞争力,包括传感器、软件(包括AI)和服务。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在开发高速/自动驾驶、智能驾驶舱、网络安全、V2X和互联网服务等智能联网战略和解决方案。”其中,停车服务技术被博世放在了重要位置。博世的自动停车服务业务“我们不仅需要智能汽车,还需要智能云、道路和基础设施。”王婷说。因此,场端的改造也被博世视为这一技术方案的核心。他说,通过安装智能摄像头,可以在场馆内形成“上帝视角”,增加自动停车服务方案的安全性和效率。由于停车场特殊的建筑结构,单级传感器很可能在多次攀爬中形成仰角,无法探测到地面行人,实现“穿墙探测”。但通过停车场的智能摄像头,博世可以监控盲点,保证车辆安全;另一方面,该方案可以根据场地内所有车辆的位置,为每辆待停车车辆分配更多的优先位置和路径,从而提高停车效率。在业界最关心的成本方面,王婷也做出了承诺:方案不需要高精度地图,也不需要额外的室内定位设施和空车位识别控制系统。即使前期需要承担智能停车场的建设成本,随着使用这一系统的车辆增多,成本也会被“摊薄”。更大的想象是“未来可以在这个生态中实现更多的增值服务,比如电动车自动充电、无人洗车、快递等。,甚至新车都可以无人驾驶。”目前parking service的人工停车服务每次收费50元左右。付费观看也成为博世参考的未来定价模式,但王婷表示,“这最终取决于主机厂的策略。如果主机厂要收费的话,可能会有分费、月费、年费制度。如果主机厂想给用户免费,那可能是免费的。”主机厂无疑是博世技术解决方案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幸运的是,博世的方案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王婷说,车辆有了开篇提到的配置后,只需要开发不同的车端接口,连接现场和云端。"理论上,不需要额外的硬件成本."借助博世的自动泊车服务技术,广汽研究院智能驾驶技术部负责人郭吉顺表示,2020年下半年,广汽计划对部分车型进行试量产,2021年起,将尝试在高配、顶配车型上搭载该功能。仍然有问题需要解决。光启并不是博世在自动泊车服务领域的第一家主机厂。2015年,博世和戴姆勒开始联合开发全自动停车系统。2017年,在斯图加特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双方首次在有司机和无司机两种真实场景下向公众展示了全自动停车服务技术。随后在2018年,该项目开始向公众开放,公众可以在安全员的陪同下体验停车服务并给予反馈。这些反馈结果也包含在今年发布的SAE3134标准中。经过充分的测试和试点运行,博世与戴姆勒的自动泊车服务技术项目于2019年9月获得巴登-符腾堡州相关部门的批准,允许在奔驰博物馆停车场使用双方共同开发的自动泊车服务系统,成为全球首个获得相关部门批准并适用于泊车功能的L4级全自动驾驶项目。继“西缇”德国运营牌照后,自动泊车服务技术引起了业界的更多关注。在此之前,禾多科技、时宇科技等创业公司在2018年发布了自己的停车服务解决方案。今年7月,百度在“AI开发者大会”上重点展示了最后一公里停车服务解决方案。它不仅宣布与多家主机厂和共享汽车运营商就这一解决方案进行了合作,还表示已经在百度内部办公区为员工开放了试运行。随后,Momenta也正式发布了自主泊车方案Mpilot Parking。自动驾驶初创企业、科技巨头和国际Tier1、OEM厂商也纷纷进入自动泊车服务的技术研发队伍,包括吉利、丰田、戴姆勒等企业。在自动驾驶领域资本遇冷的2019年,越来越多的相关公司将自动泊车服务解决方案列为下一步重点研发对象。梅赛德斯-奔驰中国R&D乘用车中心负责人汉斯·格奥尔格·恩格尔博士教授曾表示:“自动泊车服务技术是自动驾驶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具体来说,由于高级自动驾驶的技术难度、场景复杂、远程落地等多种原因,速度相对较低、场景简单的停车服务技术被业界认为是最先实现落地应用的。今年以来,自动泊车服务电路异常火爆,但其成本和技术是冲突的。就自行车智能而言,因为相关技术属于L4自动驾驶……它要求安全性高,意味着传感器需要一定的冗余度,这将大大增加该功能的商业化成本,用户很难为此买单。因此,自动停车服务技术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场端的改造。郭继顺表示,在技术量产方面,目前的主流逻辑是先用低配置的L2或L2.5传感器,主要依靠场端实现室内自动泊车。当传感器能力提升后,结合两者的技术优势,实现最经济安全的用户体验。即便如此,仅靠场端实现自动停车服务也面临成本压力。徐大全坦言,目前博世的自动泊车服务技术主要依靠场端实现车辆控制,成本较高。因此,降低该领域的成本也成为博世下一步努力的目标。根据计划,博世将使用双目摄像机代替激光雷达实现场端感知,以降低成本。郭继顺认为,要实现这项技术的量产,场端和车端的整体建设成本必须可控:“一开始我们可能用不到车端传感器,场端要足够便宜。既然很多动态设施信号的提取,动态停车位的分配都依赖于云端,那么云端应该足够好。”另一方面,与美国、欧洲等地相比,中国在法律法规方面的进步略显滞后。王婷表示,博世正在与国内相关部门沟通,争取明年进行一些商业化尝试。如果博世和戴姆勒能在短时间内在德国试运行停车服务系统取得一些进展,将有助于加快中国相关法规的实施。
10月21日,格林美(002340)发布公告,公司与韩国浦项市政府、ECOPRO就新能源汽车电池梯次利用及循环再生项目推进,签署了谅解备忘录。
1900/1/1 0:00:00近日,中国铁塔遂宁市分公司发布2019年退役磷酸铁锂电池模组加工服务项目比选招标公告。公告显示,拟采购退役磷酸铁锂电池模组加工服务,电芯容量8MWH(即8000000WH)。
1900/1/1 0:00:00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10月23日发布的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称,中国车市的放缓只是短期阵痛,中国消费者强有力的需求基本面表明,未来依然可期。
1900/1/1 0:00:00(图片来源:VelodyneLidar)据外媒报道,韩国汽车零部件公司现代摩比斯(HyundaiMobis)将向美国激光雷达公司VelodyneLidar投资5000万美元(约合3
1900/1/1 0:00:00北京时间10月24日早间消息,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说法称,特斯拉已经开始在投资20亿美元的中国工厂进行试生产,并将向员工销售来自该工厂的首批汽车。
1900/1/1 0:00:00长城汽车在去年8月份发布了新能源战略规划,包括纯电动(BEV)、插电混动(PHEV)以及氢燃料燃料电池电池车(FCEV)三大细分领域。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