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顺风车回归:滴滴的一步险棋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图片来自“Yiou。com”。离开江湖400多天,滴滴顺丰终于回来了。11月6日上午,滴滴App公布了滴滴顺风车的最新产品计划,宣布将于2019年11月20日起在哈尔滨、太原、石家庄、常州、沈阳、北京、南通等7个城市上线试运营。滴滴表示,在试运营期间,将首先提供5:00-23:00(女性5:00-20:00)和市内短途(50公里以内)的免费顺风车平台服务。试运行期间不收取信息服务费。在最新的产品方案中,反馈较多的用户提到的希望平台,对车主信用审核、保证双方利益平等等问题进行了重点回复。方案称,将引入失信人筛选,积极探索与第三方信用产品的合作方式;将信任值升级为行为分值,进一步提高用户准入门槛。这是继2018年发生两起司机打死乘客事件并宣布无限期下线后,滴滴顺丰经过一年多的反复整改和沟通后的正式回归。但是,安全问题依然没有彻底根除,监管压力还在,江湖上大大小小的玩家还在继续观望。滴滴顺风车真的准备好回归了吗?滴滴的游戏2018年,继两起滴滴顺风车乘客打死乘客事件后,滴滴宣布将重新评估顺风车业务模式,并在安全措施得到用户认可前无限期下线。5月10日,滴滴就郑州顺风车乘客李女士遇害一事致歉,称“我们感到极其难过和尴尬。面对这样的悲剧,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我们深深的悔恨”。8月25日,滴滴就乐清骑手赵女士遇害一事道歉,称“作为平台,我们辜负了大家的信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8月事件后,滴滴创始人程维和总裁刘清在道歉信中承认,“我们的竞争精神盖过了我们的初心。短短几年,我们用激进的经营策略和资本的力量证明了自己,一路狂奔。但今天,面对逝去的生命,所有这些空洞的名字都失去了意义。”针对搭车安全事故频发的情况,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网约车和搭车平台公司公共安全、运营安全和网络安全专项检查。2018年9月5日至9日,联合检查组进驻滴滴公司,开展了现场检查、数据对接、询问谈话等工作。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滴滴多次对顺风车业务进行恢复和调整,难以应对政府的监管和公众的质疑。2018年11月28日,在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组织的网上搭车安全专项检查新闻通气会上,公布了重大安全隐患、网上搭车非法营运突出、应急管理基础薄弱和效率低下、社会稳定风险突出等7个方面33个问题,提出了27条具体整改要求,要求滴滴等公司制定相应整改方案和具体措施,并向社会公开自愿接受。此后,滴滴将安全作为核心考核指标,陆续推出了录音录像、一键报警、紧急联系等一系列安全功能和措施,陆续公布了30多项安全相关措施,涉及安全管理、合规推进、产品安全功能、处置流程、警企合作、听取外部意见、安全教育等方面。同时,自2018年9月以来,滴滴持续与社会各界双向沟通,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先后开展了线上意见征集、线下意见调研、安全监管顾问委员会建设、线上“公众评议会”、“问答”等活动。和许多其他动作。2019年7月2日,滴滴举办了首届安全主题媒体开放日。开放日上,刘清带领安全管理团队详细披露了近期安全工作进展,沟通了当前安全工作中的难点和痛点。在开放日上,滴滴首席出行安全官侯首次详细披露了网约车安全管理体系全景,并表示2019年滴滴预计在安全方面投入超过20亿元;包括集团、公司、分公司安委会在内的安全工作队伍扩大到2548人;制定了19项安全制度。据接近滴滴核心管理团队的张成透露,滴滴顺丰原计划在2019年10月31日发布消息,但最终推迟到11月6日才正式发布重新上线的信息。对于滴滴顺丰此番回归,业内人士持观望态度。滴滴在公告中并未提及顺风车的重新上线是否得到政府部门的允许。方案中仅表示“提交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并未提及审批意见。有业内人士对燃烧财经表示,在他看来,这是滴滴和监管之间的博弈,试探监管对顺风车恢复的态度。滴滴燃油金融的官方回复是:滴滴会定期向各级主管部门汇报,请求专业指导,并认真研究反馈意见。在试点城市,顺风车还将按照相关小客车合乘指导意见,在当地提供拼车服务。滴滴作为顺风车领域曾经的霸主,通过高额补贴和大规模营销推广,一度占据国内顺风车市场90%以上的份额。滴滴顺丰上线以来发展迅速。2015年,上线不到一个月,滴滴顺丰入驻11个城市;不到两个月,滴滴已经覆盖了137个城市。2017年底,滴滴顺丰日均订单量达到200万,搭车乘客超过3000万,覆盖351个城市。这个速度让顺风车成为继快车、专车之后的第三大产品线。张诚告诉燃烧财经,在滴滴下线之前,滴滴15%的GMV和10%的订单来自滴滴。根据燃财之前的报道,另一位接近滴滴核心管理层的人士表示,2017年滴滴出行只有两个部门盈利,一个是顺风车,一个是司机。易观发布的《2019年中国网约车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至2018年,网约车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0.01%,并将于2020年恢复增速,其中,顺风车是网约车市场的第三大市场。400多天,滴滴的对手都试图超越滴滴。江湖在变。2018年12月,背靠阿里的Hellobike宣布招募顺风车司机,2019年2月正式上线顺风车业务;今年6月,同样于2018年8月与滴滴一起下线的高德开始在一些城市招募搭便车的车主。高德也说过要坚持不提成,不盈利,真正的公益,好运;曹操9月正式推出搭车业务,首先发展吉利集团车主成为搭车车主。目前已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20个城市。迪达公司是搭便车市场的早期参与者。CEO宋中杰曾对燃烧财经表示,当时他们也考虑过快车和专车市场,但由于快车业务和专车业务都已经有公司在做了,他觉得作为合法合规业务的顺风车才是机会。与滴滴抽取10%的顺风车不同,滴滴的做法是每单收取1-3元(城市)的信息服务费。同时,嘀嗒对车主接单数量进行限制,每天最多四单,并坚持人工验证。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安全,也制约了其发展,但依靠主动补贴等策略,滴滴在滴滴下线期间,获得了很多搭车车主和用户的转移。今年9月,迪达公司宣布用户突破1.3亿,车主突破1500万。城际市场也有大量人群涌入,与长途搭车重合度高。此前,据界面新闻报道,一个月之内,就有20多名玩家涌入武汉的城际市场。无论是滴滴再骑回来,还是高德和曹操的出行,在试运营阶段,大家都表示不抽成,不收信息费。据媒体报道,有接近高德的人士透露,目前高德收取通讯费,每单20美分左右。"搭便车业务不能保证绝对安全."张成认为,从本质上来说,搭便车切入的是低成本的长途旅行市场,这就决定了搭便车必然容易诱发矛盾和危险,这个根本问题无法解决。“解决大家疑惑的唯一办法就是回归公益产品,绝对不能画,甚至不应该定价,而是让用户自己协商。”“用户认为你是服务商,你也有定价权,但是司机不是你雇佣的,车不属于你。这个比较微妙,监管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张成说。新规背后,滴滴顺丰宣布试运营后,诸多规则引发质疑。比如新方案中规定女性使用顺风车的时间为5: 00-20: 00。这一规定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刘清随后在微博中回复。她说,“作为一名资深女白领,我也觉得目前的免费乘车产品的功能对女学生来说不是很好...请给我们更多的时间。”在刘清的回复中,她还说她内部的产品同学无奈自嘲是“最难搭的便车产品”,这一点她之前也表达过。如果你仔细研究滴滴顺风车的新方案,你真的会有同感。比如“车主和乘客在使用顺风车前需要完成安全任务和安全教育”、“线下就近接单功能,避免没有明确目的地的拣单”、“车主需要设置共同场所”、“车主出行前需要通过人脸识别”。张诚直言,滴滴顺风车上线的新方案让他“看不懂,也看不懂”。因为在他看来,从各方面来看,滴滴都没有理由重新上线:用户限制多,画不出来,风险依然存在。“新方案对用户施加了很多限制,把准入门槛提高到无穷大。作为产品,不可能规模化,因为交易平台最重要的是效率;另一方面,规模本身决定了体验,规模越大,匹配效率越高。从这个角度来看,滴滴的顺风车不再是一个特别有价值的业务,”张成说这个死结滴滴一直没有解开。在我看来,滴滴是在摆拍,告诉大众,我们把做错的都改了。“张诚认为,如果顺风车对于滴滴来说是一个纯公益的业务,本质上会更合理,因为它可以让几千万的私家车主上来,从而成为滴滴的增长引擎。此前,滴滴总裁刘清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滴滴顺风车推迟推出主要是因为“尴尬”,他们继续做顺风车产品的原因是用户需求。但是,在张诚看来,这个新方案中的很多词语都是模棱两可、模棱两可的。比如没有明确说明滴滴顺风车可能具有的公益性质,也没有直言不讳地告诉用户滴滴无法保证用户的绝对安全。相反,它显示了滴滴在安全方面的努力,例如,限制女性使用顺风车的时间。相比之下,在7月2日的滴滴媒体开放日上,滴滴科技副总裁赖春波强调,滴滴正在通过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出行的安全性,目前还很难做到100%预防事故。另外,如果司机和乘客达成私下交易,或者提前结束订单,所有安全技术手段也会因为脱离平台保护而失效。”“任何公司都有自己的缺点,”张成说滴滴离用户太远,姿态太高,不接地气。我觉得这可能是滴滴的缺点。“看来,滴滴重新上线还是一个冒险的举动。此举之后,是否会再次发生安全事故,监管和用户对滴滴顺风车的态度是否会有所改善,才是决定后续一盘棋的根本因素。图片来自“Yiou。com”。离开江湖400多天,滴滴顺丰终于回来了。11月6日上午,滴滴App公布了滴滴顺风车的最新产品计划,宣布将于2019年11月20日起在哈尔滨、太原、石家庄、常州、沈阳、北京、南通等7个城市上线试运营。滴滴表示,在试运营期间,将首先提供5:00-23:00(女性5:00-20:00)和市内短途(50公里以内)的免费顺风车平台服务。试运行期间不收取信息服务费。在最新的产品方案中,反馈较多的用户提到的希望平台,对车主信用审核、保证双方利益平等等问题进行了重点回复。方案称,将引入失信人筛选,积极探索与第三方信用产品的合作方式;将信任值升级为行为分值,进一步提高用户准入门槛。这是继2018年发生两起司机打死乘客事件并宣布无限期下线后,滴滴顺丰经过一年多的反复整改和沟通后的正式回归。但是,安全问题依然没有彻底根除,监管压力还在,江湖上大大小小的玩家还在继续观望。滴滴顺风车真的准备好回归了吗?滴滴的游戏2018年,继两起滴滴顺风车乘客打死乘客事件后,滴滴宣布将重新评估顺风车业务模式,并在安全措施得到用户认可前无限期下线。5月10日,滴滴就郑州顺风车乘客李女士遇害一事致歉,称“我们感到极其难过和尴尬。面对这样的悲剧,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我们深深的悔恨”。8月25日,滴滴就乐清骑手赵女士遇害一事道歉,称“作为平台,我们辜负了大家的信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8月事件后,滴滴创始人程维和总裁刘清在道歉信中承认,“我们的竞争精神盖过了我们的初心。短短几年,我们用激进的经营策略和资本的力量证明了自己,一路狂奔。但今天,面对逝去的生命,所有这些空洞的名字都失去了意义。”针对搭车安全事故频发的情况,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网约车和搭车平台公司公共安全、运营安全和网络安全专项检查。2018年9月5日至9日,联合检查组进驻滴滴公司,开展了现场检查、数据对接、询问谈话等工作。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滴滴多次对顺风车业务进行恢复和调整,难以应对政府的监管和公众的质疑。2018年11月28日,在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组织的网上搭车安全专项检查新闻通气会上,公布了重大安全隐患、网上搭车非法营运突出、应急管理基础薄弱和效率低下、社会稳定风险突出等7个方面33个问题,提出了27条具体整改要求,要求滴滴等公司制定相应整改方案和具体措施,并向社会公开自愿接受。此后,滴滴将安全作为核心考核指标,陆续推出了录音录像、一键报警、紧急联系等一系列安全功能和措施,陆续公布了30多项安全相关措施,涉及安全管理、合规推进、产品安全功能、处置流程、警企合作、听取外部意见、安全教育等方面。同时,自2018年9月以来,滴滴持续与社会各界双向沟通,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先后开展了线上意见征集、线下意见调研、安全监管顾问委员会建设、线上“公众评议会”、“问答”等活动。和许多其他动作。2019年7月2日,滴滴举办了首届安全主题媒体开放日。开放日上,刘清带领安全管理团队详细披露了近期安全工作进展,沟通了当前安全工作中的难点和痛点。在开放日上,滴滴首席出行安全官侯首次详细披露了网约车安全管理体系全景,并表示2019年滴滴预计在安全方面投入超过20亿元;包括集团、公司、分公司安委会在内的安全工作队伍扩大到2548人;制定了19项安全制度。据接近滴滴核心管理团队的张成透露,滴滴顺丰原计划在2019年10月31日发布消息,但最终推迟到11月6日才正式发布重新上线的信息。对于滴滴顺丰此番回归,业内人士持观望态度。滴滴在公告中并未提及顺风车的重新上线是否得到政府部门的允许。方案中仅表示“提交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并未提及审批意见。有业内人士对燃烧财经表示,在他看来,这是滴滴和监管之间的博弈,试探监管对顺风车恢复的态度。滴滴燃油金融的官方回复是:滴滴会定期向各级主管部门汇报,请求专业指导,并认真研究反馈意见。在试点城市,顺风车还将按照相关小客车合乘指导意见,在当地提供拼车服务。滴滴作为顺风车领域曾经的霸主,通过高额补贴和大规模营销推广,一度占据国内顺风车市场90%以上的份额。滴滴顺丰上线以来发展迅速。2015年,上线不到一个月,滴滴顺丰入驻11个城市;不到两个月,滴滴已经覆盖了137个城市。2017年底,滴滴顺丰日均订单量达到200万,搭车乘客超过3000万,覆盖351个城市。这个速度让顺风车成为继快车、专车之后的第三大产品线。张诚告诉燃烧财经,在滴滴下线之前,滴滴15%的GMV和10%的订单来自滴滴。根据燃财之前的报道,另一位接近滴滴核心管理层的人士表示,2017年滴滴出行只有两个部门盈利,一个是顺风车,一个是司机。易观发布的《2019年中国网约车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至2018年,网约车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0.01%,并将于2020年恢复增速,其中,顺风车是网约车市场的第三大市场。400多天,滴滴的对手都试图超越滴滴。江湖在变。2018年12月,背靠阿里的Hellobike宣布招募顺风车司机,2019年2月正式上线顺风车业务;今年6月,同样于2018年8月与滴滴一起下线的高德开始在一些城市招募搭便车的车主。高德也说过要坚持不提成,不盈利,真正的公益,好运;曹操9月正式推出搭车业务,首先发展吉利集团车主成为搭车车主。目前已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20个城市。迪达公司是搭便车市场的早期参与者。CEO宋中杰曾对燃烧财经表示,当时他们也考虑过快车和专车市场,但由于快车业务和专车业务都已经有公司在做了,他觉得作为合法合规业务的顺风车才是机会。与滴滴抽取10%的顺风车不同,滴滴的做法是每单收取1-3元(城市)的信息服务费。同时,嘀嗒对车主接单数量进行限制,每天最多四单,并坚持人工验证。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安全,也制约了其发展,但依靠主动补贴等策略,滴滴在滴滴下线期间,获得了很多搭车车主和用户的转移。今年9月,迪达公司宣布用户突破1.3亿,车主突破1500万。城际市场也有大量人群涌入,与长途搭车重合度高。此前,据界面新闻报道,一个月之内,就有20多名玩家涌入武汉的城际市场。无论是滴滴再骑回来,还是高德和曹操的出行,在试运营阶段,大家都表示不抽成,不收信息费。据媒体报道,有接近高德的人士透露,目前高德收取通讯费,每单20美分左右。"搭便车业务不能保证绝对安全."张成认为,从本质上来说,搭便车切入的是低成本的长途旅行市场,这就决定了搭便车必然容易诱发矛盾和危险,这个根本问题无法解决。“解决大家疑惑的唯一办法就是回归公益产品,绝对不能画,甚至不应该定价,而是让用户自己协商。”“用户认为你是服务商,你也有定价权,但是司机不是你雇佣的,车不属于你。这个比较微妙,监管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张成说。新规背后,滴滴顺丰宣布试运营后,诸多规则引发质疑。比如新方案中规定女性使用顺风车的时间为5: 00-20: 00。这一规定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刘清随后在微博中回复。她说,“作为一名资深女白领,我也觉得目前的免费乘车产品的功能对女学生来说不是很好...请给我们更多的时间。”在刘清的回复中,她还说她内部的产品同学无奈自嘲是“最难搭的便车产品”,这一点她之前也表达过。如果你仔细研究滴滴顺风车的新方案,你真的会有同感。比如“车主和乘客在使用顺风车前需要完成安全任务和安全教育”、“线下就近接单功能,避免没有明确目的地的拣单”、“车主需要设置共同场所”、“车主出行前需要通过人脸识别”。张诚直言,滴滴顺风车上线的新方案让他“看不懂,也看不懂”。因为在他看来,从各方面来看,滴滴都没有理由重新上线:用户限制多,画不出来,风险依然存在。“新方案对用户施加了很多限制,把准入门槛提高到无穷大。作为产品,不可能规模化,因为交易平台最重要的是效率;另一方面,规模本身决定了体验,规模越大,匹配效率越高。从这个角度来看,滴滴的顺风车不再是一个特别有价值的业务,”张成说这个死结滴滴一直没有解开。在我看来,滴滴是在摆拍,告诉大众,我们把做错的都改了。“张诚认为,如果顺风车对于滴滴来说是一个纯公益的业务,本质上会更合理,因为它可以让几千万的私家车主上来,从而成为滴滴的增长引擎。此前,滴滴总裁刘清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滴滴顺风车推迟推出主要是因为“尴尬”,他们继续做顺风车产品的原因是用户需求。但是,在张诚看来,这个新方案中的很多词语都是模棱两可、模棱两可的。比如没有明确说明滴滴顺风车可能具有的公益性质,也没有直言不讳地告诉用户滴滴无法保证用户的绝对安全。相反,它显示了滴滴在安全方面的努力,例如,限制女性使用顺风车的时间。相比之下,在7月2日的滴滴媒体开放日上,滴滴科技副总裁赖春波强调,滴滴正在通过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出行的安全性,目前还很难做到100%预防事故。另外,如果司机和乘客达成私下交易,或者提前结束订单,所有安全技术手段也会因为脱离平台保护而失效。”“任何公司都有自己的缺点,”张成说滴滴离用户太远,姿态太高,不接地气。我觉得这可能是滴滴的缺点。“看来,滴滴重新上线还是一个冒险的举动。此举之后,是否会再次发生安全事故,监管和用户对滴滴顺风车的态度是否会有所改善,才是决定后续一盘棋的根本因素。

标签:北京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谁在“接盘”造车新势力?

2000年3月,互联网泡沫破裂,美国纳斯达克开始崩盘,风暴迅速席卷各类互联网公司,导致公司市值降至冰点,易车网正是其中一家。

1900/1/1 0:00:00
深入德国腹地 宁德时代再国际添新伙伴

近日,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与德国莱茵TV集团签订了全球框架合作协议。双方将展开全方位合作,合作领域包括电池、储能系统、相关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等方面。

1900/1/1 0:00:00
日产在中国的本份与情份

中国是日产汽车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日产汽车始终希望在研发,技术引进,产品投放,生产制造以及销售,服务等环节全方位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帮助中国消费者享受更美好的生活,助力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

1900/1/1 0:00:00
2021年XALT Energy将开始生产XLP电池组

据外媒消息报道,XALTEnergy公司推出一款低矮型、高能量密度商用车辆电池组。该电池组采用新动力系统技术,呈扁平状、易于安装。

1900/1/1 0:00:00
美国能源部研发氢气加压技术 可降低氢燃料汽车加氢成本

据外媒报道,美国能源部(DOE)阿贡国家实验室的员工研发出能够降低加氢站加氢成本且提高加氢效率的技术,而且将该技术实现了商业化,为此大获赞誉。

1900/1/1 0:00:00
许家印的造车逻辑:说最大的话,花最有效的钱,保最主要的产业

许家印对“大”有着天生的情节,因此他的公司叫做“恒大”。在商业舆论视野中,许家印有两面,A面是地产,B面是跨界。但无论哪一面,许家印玩什么都要“大”。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