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GNEV10|专访杨红新:符合汽车体系要求的电池企业才能存活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12月16日,由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官方组织主办,第一电动网承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华西证券支持的第十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GNEV10)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重新定义汽车:伟大的船长”。蜂巢能源总裁杨洪信出席了当天上午的“穿越风暴”主论坛。会议期间,杨洪信接受了第一电气网等媒体的采访。他表示,未来电动电池行业的洗牌是一定的,最终真正能活下来的公司才是真正符合汽车体系要求的公司。以下是采访记录。在不改变杨红新愿望的情况下,第一电网被部分删除。

BYD, Beijing, Great Wall, Euler

媒体:811电池实际量产装载的数量还是比较少的。如何看待这条技术路线?杨洪信:坚持811路线没有问题。不要被一些一时的声音所左右。811不安全这个事实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811的热失速温度比为140度,磷酸亚铁锂的热失控温度为160-70度。它的隔膜已经收缩了大约100度。不管是三元锂铁还是811,隔膜还没达到正极材料的热失控温度,就已经收缩了。隔膜一收缩就会短路。所以所谓的“811不安全感”根本就是基于物质本身。我们应该好好利用电池,把它用在最安全的地方。所有电池都是安全的,滥用和误用当然是不安全的。媒体:目前磷酸亚铁锂的分组系统供给的能量可以达到140度,有声音说明年可以达到160度。对此你怎么看?杨洪信:三元组的效率比锂离子高得多。有了模块,三元可以做到167,锂铁只能做到140。没有模块技术,锂电号称能做到160,三元能做到200,未来三元能做到240。媒体:你认为电池企业中谁更突出?比亚迪和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会坚守阵地吗?杨洪信:过去有补贴的时候,可以装电池,可以卖B级产品。没有补贴的时候,就是市场选择。大家注重质量安全第一,不是按照车规制造的。之前没有车规的工厂,也没有电池厂,设计,原材料供应链体系,测试方法,车规的验证,都还处于不成熟的发展阶段。现在所有的原料厂和电池厂按照汽车厂的标准都是不合规的,没有一家能达到汽车厂的要求。行业本身需要洗牌,也需要完善和升级。但是很多企业都有负担,所以我说我们有机会不是开玩笑。形成了巨大的生产能力。按照3C数码的标准打造难度很大,要实现整车监管,需要改造整条生产线,重建供应链体系。像我们这样的新公司,比如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一开始都是有汽车公司支持的,基本都是按照汽车的要求来的,但是有优势。其他企业转型了,经历了补贴野蛮生长的时代。不管质量和一致性如何,他们都能卖电池,野蛮生长的企业内功仍有待提高。我觉得洗牌是肯定的,最终真正符合汽车体系要求的公司才能生存下来。媒体:蜂巢能源从车辆分类开始。现在一般的产能规划和技术路线是怎样的?杨洪信:我们已经建成投产了4 GWh,明年11月份还要投产8 GWh,加起来就是12 GWh。我们还在规划三期6 GWh,2021年陆续投产。同时,第二工厂、第三工厂和欧洲工厂正在规划中,所以……到2025年,总计划产能将达到100克GWh,其中76座在中国,24座在欧洲。最近,欧洲的选址工作和欧洲的研究工作也正在进行。在技术路线上,我们和其他人都不一样。我们自己走广场高速盘路线,效率还是很高的。欧洲很多公司包括现在也在研究电池,都是碟片技术。目前,现有的大部分生产能力,其他国有公司使用缠绕,所以我们结合先进的技术和高速设备,建立我们的第一条生产线。另外,我们还是优先考虑三元路线,坚定看好三元未来的发展前景。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一辆车能用手机那么大的电池跑500公里就太好了。但这是能量密度决定的,只有足够高才能是终极梦想。媒体:你刚才提到了方碟技术,循环寿命更好。811加载的水平是1000次左右。杨洪信:在811的所有案例中,圆盘比上弦要好10%。而且811本身可以用两三千次。我们开发了一款可运行的高能量密度811电池,2C充电,1C放电,不到30分钟就能充到80%。在这样快的充电速度下,可以达到2300次循环。这项技术将于明年3月上市,率先安装在长城欧拉IQ上。车辆续航可达450公里,比现在有很大提升,快充性能也有很大提升。媒体:您刚才提到我们的产能规划特别大,100G g,现在的技术路线不一定代表未来的技术路线。比如固态电池研发出来,会有突破,原有的生产线投入可能面临闲置或者转型。杨洪信:如果真的有可能批量生产固态电池,那将是2025年。即使2025年开始固态电池产业化,也是一个渐进缓慢的上升过程,不会一下子大量替代现有技术。而且固态电池发展的前提是尽可能实现现有设备的共享。如果一个东西出来,之前的技术全部被扼杀,设备全部无法使用,这不是所有企业希望看到的。媒体:你做广告的时候有四块钱的电池。这个怎么理解?杨洪信:四元不仅是四种材料,镍,钴,锰和铝,NCMA。从技术角度来说,NCMA在加入铝后使结构稳定,因为铝更稳定,并且降低钴含量,稳定镍含量,这样热安全性和循环寿命会更好,是提高材料安全性的重要技术路线。这方面我们更有前瞻性。我们有大型的材料开发生产线和中试生产线,一年可以做100吨材料。我们率先从材料的角度切入,不仅是电池,还有材料。还有无钴电池。如果把钴去掉,未来全球钴肯定不够2000万到3000万辆电动车用。为什么最近一些欧洲公司,包括原来的美国苹果公司,要自己指定钴的供应?因为童工问题,80%的钴来自刚果,很多手选矿都是孩子做的,交给大企业收购。而且这种原料被几个寡头垄断,价格波动很大。取消钴是所有汽车公司和电池公司的共同梦想。这方面我们也是超前的,我们的无钴材料也做到了b .媒体:目前还没有明确的量产计划?杨洪信:是的,材料在明年年底,电池在2021年第一季度。媒体:你们如何解决无钴电池的稳定性问题?杨洪信:我加了些别的东西代替。第一代无钴电池用不了这么高的镍。一是镍含量降低,镍本身不稳定。同时加入其他材料,然后采用一些纳米尺度的技术,掺杂技术,新的烧结工艺。从材料改进和改性到技术都发生了变化,因此解决了……稳定性问题。从无钴电池的测试来看,耐压更高,一般是4.25伏,无钴电池能达到4.35,循环测试能达到62级,还是很不错的。媒体:前一段时间,我看到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他们的CTP。那么,我们的电池将是无模块的还是什么?杨洪信:在4月的上海车展上,我们发布了不带模块的产品,9月,法兰克福也发布了不带模块的产品。并且我们开发了第一代和第二代无模块电池组,第一代也通过了技术验证。没有一个模块一定有它的问题,尤其是售后问题。电芯粘在下壳上无法更换,一换就要换整个包装,维修成本太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开发了大模块技术。电池组和模块一样大,但是整个模块可以更换,成本可以大大降低。第二代无模更具颠覆性。基于长电芯技术,未来电池组只有三个类似模块形状的大模块,大电池排成三排。尽量减少电池和模块的数量,相当于减少不产生能量的部件,提高安全性。使用无模块技术后,空间被释放出来,节省下来的空间可以做两件事。首先是增加电芯与侧梁的间隙,使侧柱碰撞时不会碰到电芯;第二个是可以加大细胞间隙,1.5 mm和2.5 mm,影响完全不一样。目前计划明年下半年达到量产条件。媒体:无模块电池在未来的哪个时点会迎来大发展期?杨洪信:这还不确定。至少2020年不会是大发展时期。有可能2021年开始一些纯电动汽车的专属平台。12月16日,由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官方组织主办,第一电动网承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华西证券支持的第十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GNEV10)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重新定义汽车:伟大的船长”。蜂巢能源总裁杨洪信出席了当天上午的“穿越风暴”主论坛。会议期间,杨洪信接受了第一电气网等媒体的采访。他表示,未来电动电池行业的洗牌是一定的,最终真正能活下来的公司才是真正符合汽车体系要求的公司。以下是采访记录。在不改变杨红新愿望的情况下,第一电网被部分删除。

BYD, Beijing, Great Wall, Euler

媒体:811电池实际量产装载的数量还是比较少的。如何看待这条技术路线?杨洪信:坚持811路线没有问题。不要被一些一时的声音所左右。811不安全这个事实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811的热失速温度比为140度,磷酸亚铁锂的热失控温度为160-70度。它的隔膜已经收缩了大约100度。不管是三元锂铁还是811,隔膜还没达到正极材料的热失控温度,就已经收缩了。隔膜一收缩就会短路。所以所谓的“811不安全感”根本就是基于物质本身。我们应该好好利用电池,把它用在最安全的地方。所有电池都是安全的,滥用和误用当然是不安全的。媒体:目前磷酸亚铁锂的分组系统供给的能量可以达到140度,有声音说明年可以达到160度。对此你怎么看?杨洪信:三元组的效率比锂离子高得多。有了模块,三元可以做到167,锂铁只能做到140。没有模块技术,锂电号称能做到160,三元能做到200,未来三元能做到240。媒体:你认为电池企业中谁更突出?比亚迪和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会坚守阵地吗?杨洪信:过去有补贴的时候,可以装电池,可以卖B级产品。没有补贴的时候,就是市场选择。大家注重质量安全第一,不是按照车规制造的。之前没有车规的工厂,也没有电池厂,设计,原材料供应链体系,测试方法,车规的验证,都还处于不成熟的发展阶段。现在所有的原料厂和电池厂按照汽车厂的标准都是不合规的,没有一家能达到汽车厂的要求。行业本身需要洗牌,也需要完善和升级。但是很多企业都有负担,所以我说我们有机会不是开玩笑。形成了巨大的生产能力。按照3C数码的标准打造难度很大,要实现整车监管,需要改造整条生产线,重建供应链体系。像我们这样的新公司,比如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一开始都是有汽车公司支持的,基本都是按照汽车的要求来的,但是有优势。其他企业转型了,经历了补贴野蛮生长的时代。不管质量和一致性如何,他们都能卖电池,野蛮生长的企业内功仍有待提高。我觉得洗牌是肯定的,最终真正符合汽车体系要求的公司可以……万岁。媒体:蜂巢能源从车辆分类开始。现在一般的产能规划和技术路线是怎样的?杨洪信:我们已经建成投产了4 GWh,明年11月份还要投产8 GWh,加起来就是12 GWh。我们还在规划三期6 GWh,2021年陆续投产。同时正在规划第二工厂、第三工厂和欧洲工厂,这样到2025年整体规划产能为100G GWh,中国76家,欧洲24家。最近,欧洲的选址工作和欧洲的研究工作也正在进行。在技术路线上,我们和其他人都不一样。我们自己走广场高速盘路线,效率还是很高的。欧洲很多公司包括现在也在研究电池,都是碟片技术。目前,现有的大部分生产能力,其他国有公司使用缠绕,所以我们结合先进的技术和高速设备,建立我们的第一条生产线。另外,我们还是优先考虑三元路线,坚定看好三元未来的发展前景。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一辆车能用手机那么大的电池跑500公里就太好了。但这是能量密度决定的,只有足够高才能是终极梦想。媒体:你刚才提到了方碟技术,循环寿命更好。811加载的水平是1000次左右。杨洪信:在811的所有案例中,圆盘比上弦要好10%。而且811本身可以用两三千次。我们开发了一款可运行的高能量密度811电池,2C充电,1C放电,不到30分钟就能充到80%。在这样快的充电速度下,可以达到2300次循环。这项技术将于明年3月上市,率先安装在长城欧拉IQ上。车辆续航可达450公里,比现在有很大提升,快充性能也有很大提升。媒体:您刚才提到我们的产能规划特别大,100G g,现在的技术路线不一定代表未来的技术路线。比如固态电池研发出来,会有突破,原有的生产线投入可能面临闲置或者转型。杨洪信:如果真的有可能批量生产固态电池,那将是2025年。即使2025年开始固态电池产业化,也是一个渐进缓慢的上升过程,不会一下子大量替代现有技术。而且固态电池发展的前提是尽可能实现现有设备的共享。如果一个东西出来,之前的技术全部被扼杀,设备全部无法使用,这不是所有企业希望看到的。媒体:你做广告的时候有四块钱的电池。这个怎么理解?杨洪信:四元不仅是四种材料,镍,钴,锰和铝,NCMA。从技术角度来说,NCMA在加入铝后使结构稳定,因为铝更稳定,并且降低钴含量,稳定镍含量,这样热安全性和循环寿命会更好,是提高材料安全性的重要技术路线。这方面我们更有前瞻性。我们有大型的材料开发生产线和中试生产线,一年可以做100吨材料。我们率先从材料的角度切入,不仅是电池,还有材料。还有无钴电池。如果把钴去掉,未来全球钴肯定不够2000万到3000万辆电动车用。为什么最近一些欧洲公司,包括原来的美国苹果公司,要自己指定钴的供应?因为童工问题,80%的钴来自刚果,很多手选矿都是孩子做的,交给大企业收购。而且这种原料被几个寡头垄断,价格波动很大。取消钴是所有汽车公司和电池公司的共同梦想。这方面我们也是超前的,我们的无钴材料也做到了b .媒体:目前还没有明确的量产计划?杨洪信:是的,材料在明年年底,电池在2021年第一季度。媒体:怎么……o你解决了无钴电池的稳定性问题?杨洪信:我加了些别的东西代替。第一代无钴电池用不了这么高的镍。一是镍含量降低,镍本身不稳定。同时加入其他材料,然后采用一些纳米尺度的技术,掺杂技术,新的烧结工艺。从材料的改进和修改到工艺都发生了变化,从而解决了稳定性问题。从无钴电池的测试来看,耐压更高,一般是4.25伏,无钴电池能达到4.35,循环测试能达到62级,还是很不错的。媒体:前一段时间,我看到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他们的CTP。那么,我们的电池将是无模块的还是什么?杨洪信:在4月的上海车展上,我们发布了不带模块的产品,9月,法兰克福也发布了不带模块的产品。并且我们开发了第一代和第二代无模块电池组,第一代也通过了技术验证。没有一个模块一定有它的问题,尤其是售后问题。电芯粘在下壳上无法更换,一换就要换整个包装,维修成本太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开发了大模块技术。电池组和模块一样大,但是整个模块可以更换,成本可以大大降低。第二代无模更具颠覆性。基于长电芯技术,未来电池组只有三个类似模块形状的大模块,大电池排成三排。尽量减少电池和模块的数量,相当于减少不产生能量的部件,提高安全性。使用无模块技术后,空间被释放出来,节省下来的空间可以做两件事。首先是增加电芯与侧梁的间隙,使侧柱碰撞时不会碰到电芯;第二个是可以加大细胞间隙,1.5 mm和2.5 mm,影响完全不一样。目前计划明年下半年达到量产条件。媒体:无模块电池在未来的哪个时点会迎来大发展期?杨洪信:这还不确定。至少2020年不会是大发展时期。有可能2021年开始一些纯电动汽车的专属平台。

标签:比亚迪北京长城欧拉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研究人员采用液氮冷冻废旧电池 提高运输安全性

(图源:华威大学官网)当汽车电池出现缺陷和损坏时,需要用价格昂贵的防爆箱来运输,运输成本非常高。

1900/1/1 0:00:00
GNEV10|专访邓蓓:后装可以缩短产品“迭代”速度

12月16日,由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官方机构主办,第一电动网承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华西证券支持的第十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GNEV10)在北京举行。

1900/1/1 0:00:00
GNEV10|专访张勇:我为哪吒汽车打80分

12月16日,由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官方机构主办,第一电动网承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华西证券支持的第十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GNEV10)在北京举行。

1900/1/1 0:00:00
GNEV10|专访王超:和平时期的造“”者

12月16日,由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官方机构主办,第一电动网承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华西证券支持的第十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GNEV10)在北京举行。

1900/1/1 0:00:00
特斯拉市值超过700亿美元 但仍未达到马斯克薪酬方案起步标准

12月1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电动汽车厂商特斯拉的股价在进入12月份之后不断上涨,目前还仅有4个交易日小幅下跌,股价在周三也创下了新高,目前市值已超过了700亿美元。

1900/1/1 0:00:00
GNEV10|专访庞义成:李斌这一代或将开启汽车新时代

12月16日,由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官方机构主办,第一电动网承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华西证券支持的第十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GNEV10)在北京举行。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