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疫情再催热自动驾驶 多家小企业产业链淘汰却加剧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对于国内大部分消费者来说,疫情爆发后的一个多月,可能是他们接触无人驾驶信息最密集的时期。期间,越来越多的无人车投入到全国各地的各种场景中,以减少疫情期间人与人之间的接触,缓解运力紧张的问题。据经济观察报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26日,至少有华为、京东物流、美团、一清创新、沈航智能、新石器等13家公司将无人车投入抗击疫情。这些无人车在网上普及后,无人驾驶受到了更多的关注。2月24日,无人驾驶发展的关键政策——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以下简称“战略”)经过两年的对外征求意见,终于正式发布。疫情期间,无人车主主要是低速无人送货车,而策略主要是无人乘用车和商用车。虽然应用场景不同,开发阶段不同,但其底层原理和组件几乎相同。受疫情和战略发布的影响,已经受到追捧的智能汽车在资本市场又掀起了一波热潮。期间有多只智能汽车概念股上涨,有20多只股票上涨甚至涨停。此外,还有很多增资和投资案例跟进。不过,在业界看来,虽然疫情导致无人驾驶短期内成为热点,但不足以给整个行业带来快速进步。“无论是无人配送,还是无人驾驶的乘用车,如果需要10年才能进入成熟期,这个疫情会加速一个月,最终会遵循自身的产业规律,但消费者的心理认同应该会大大加速。”全联车行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还有业内人士认为,无人驾驶是投资热点,疫情不会对这个行业产生实质性影响,但会改变一些细节的技术方向。“现在解决紧急情况下城市配送大数据分析的痛点比较大,需要实时跟踪自动分析货物流向。这些车辆接下来可以无人驾驶。至于有人驾驶无人驾驶,我觉得至少公交车之类的会加快试点。”中汽协信息服务委员会副秘书长祝伟华告诉经济观察报。无人驾驶还很遥远,无人配送也不是什么新概念。2003年非典时期,医院病房的消和医疗设备的运输已经使用了一些机器人,但当时的技术成熟度远不如现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无人配送浪潮再起。除了阿里、JD.COM、美团、苏宁等电商平台纷纷布局无人配送服务,智行哲、坎代拉、新石器等专注物流的无人初创企业也大量涌现。在一些封闭的公园、餐厅、酒店等场所,2018年已经开启了无人车的应用。但今年年初突发的疫情,增加了对其应用的需求,丰富了场景。与之前的封闭式园区运营相比,这次很多无人车都可以在外部道路上行驶。比如京东物流研发的无人车配送医疗物资到武汉市第九医院,无人配送比例高达70%。美团无人车为网购食品的消费者送餐,“无接触配送”订单高达80%。此外,无人车还用于室内外消、邮件投递、口罩发放、温度测量等场景。“在这次疫情中,在一些特定场景下,自动化物流首次尝试了它的一手,体现了它的独特价值——无接触、无感染、引人注目,极大地展示了智能的潜在价值。”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梅宋林告诉经济观察报。他认为,正因为如此,大力推广……才具有现实意义特定场景下的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如高危环境、物流领域(包括城市和城市)、医院车辆等。多家无人车公司表示,将在未来几个月继续推出车辆。例如,JD.COM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力争在武汉投放近100辆无人车。新石器内部人士也告诉经济观察报,目前投入全国各地的无人车数量一直在增加。除了交付量的直接增加,业内人士认为,疫情期的应用将使无人车能够最大程度地收集现实信息,并利用获得的大数据优化算法服务,这将加快下一步的大规模扩张。无人送货车需求的激增,带动了相关智能驾驶概念股的变化,包括浙江世宝、德润电子、数源科技、万安科技等。“无人配送的发展是持续的,因为技术水平和应用场景在加速,已经进入商业模式探索阶段。不管有没有疫情,都会发展。但是疫情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CCID汽车研究院总经理鲁文亮告诉经济观察报。但无人配送并不完全等同于无人驾驶,尤其是应用于开放道路的无人驾驶,需要应对更复杂的路况。这次华为投入了5G无人车,供医护人员接送。这是疫情期间乘用车为数不多的无人驾驶应用。传统车企,包括新车厂商,其实都没有涉及到无人车,他们的车还在特定的实验区测试。虽然疫情期间很多车企改用口罩、消液甚至负压救护车,但还没有车企宣布改用无人配送车。“无人配送车的技术难点不是汽车,而是无人技术。只要能拿到无人驾驶,可以找车企做代工,也可以找低速电动车公司。车企转产没有意义,研发更重要。”鲁文亮说。虽然在整车生产层面没有变化,但梅宋林认为,疫情中远程产品的软硬件升级和服务维护也显示出智能网联的独特价值,将推动整车企业相关项目的研发和应用,如无接触在线维护、无接触后备箱交付、人/车健康监测、语音授权等。此外,短暂的火爆也让很多供应商感觉到机会正在逼近。“无人配送的兴起,一定会促进自动驾驶的量产和落地,也会促进我们现有的业务。”四维图新内部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产业链淘汰力度加大。“全球疫情可能会在今年年底解除。在此期间,刺激将一直存在。”梅宋林表示,如果这一波帮助能够推动真正实用的无人驾驶汽车在物流、医院、公共卫生等领域落地,无人驾驶将迎来一波发展高峰。但是无人驾驶还是有过热的嫌疑。最终可能会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无法继续投入,最终也无法做出可以落地的产品。“要真正做出实用的产品,需要一场持久战,需要疫情过后还能继续。现在入市的投资者准备好了吗?”梅·宋林说。对于国内大部分消费者来说,疫情爆发后的一个多月,可能是他们接触无人驾驶信息最密集的时期。期间,越来越多的无人车投入到全国各地的各种场景中,以减少疫情期间人与人之间的接触,缓解运力紧张的问题。据经济观察报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26日,至少有华为、京东物流、美团、一清创新、沈航智能、新石器等13家公司将无人车投入抗击疫情。这些无人驾驶的普及之后……在互联网上,无人驾驶引起了更多的关注。2月24日,无人驾驶发展的关键政策——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以下简称“战略”)经过两年的对外征求意见,终于正式发布。疫情期间,无人车主主要是低速无人送货车,而策略主要是无人乘用车和商用车。虽然应用场景不同,开发阶段不同,但其底层原理和组件几乎相同。受疫情和战略发布的影响,已经受到追捧的智能汽车在资本市场又掀起了一波热潮。期间有多只智能汽车概念股上涨,有20多只股票上涨甚至涨停。此外,还有很多增资和投资案例跟进。不过,在业界看来,虽然疫情导致无人驾驶短期内成为热点,但不足以给整个行业带来快速进步。“无论是无人配送,还是无人驾驶的乘用车,如果需要10年才能进入成熟期,这个疫情会加速一个月,最终会遵循自身的产业规律,但消费者的心理认同应该会大大加速。”全联车行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还有业内人士认为,无人驾驶是投资热点,疫情不会对这个行业产生实质性影响,但会改变一些细节的技术方向。“现在解决紧急情况下城市配送大数据分析的痛点比较大,需要实时跟踪自动分析货物流向。这些车辆接下来可以无人驾驶。至于有人驾驶无人驾驶,我觉得至少公交车之类的会加快试点。”中汽协信息服务委员会副秘书长祝伟华告诉经济观察报。无人驾驶还很遥远,无人配送也不是什么新概念。2003年非典时期,医院病房的消和医疗设备的运输已经使用了一些机器人,但当时的技术成熟度远不如现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无人配送浪潮再起。除了阿里、JD.COM、美团、苏宁等电商平台纷纷布局无人配送服务,智行哲、坎代拉、新石器等专注物流的无人初创企业也大量涌现。在一些封闭的公园、餐厅、酒店等场所,2018年已经开启了无人车的应用。但今年年初突发的疫情,增加了对其应用的需求,丰富了场景。与之前的封闭式园区运营相比,这次很多无人车都可以在外部道路上行驶。比如京东物流研发的无人车配送医疗物资到武汉市第九医院,无人配送比例高达70%。美团无人车为网购食品的消费者送餐,“无接触配送”订单高达80%。此外,无人车还用于室内外消、邮件投递、口罩发放、温度测量等场景。“在这次疫情中,在一些特定场景中,自动化物流首次尝试了它的一手,体现了它的独特价值——无接触、无感染、引人注目,极大地展示了智能的潜在价值。”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梅宋林告诉经济观察报。他认为,也正因为如此,在特定场景下大力推广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才具有现实意义,比如高危环境、物流领域(包括城市和城市)、医院车辆等。多家无人车公司表示,将在未来几个月继续推出车辆。例如,JD.COM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力争在武汉投放近100辆无人车。新石器内部人士也告诉经济观察报,目前投入全国各地的无人车数量一直在增加。除了交货量的直接增加,业内人士认为,疫情期的应用将使……载人车辆最大程度收集现实信息,利用获得的大数据优化算法服务,这将加快下一步的大规模扩张。无人送货车需求的激增,带动了相关智能驾驶概念股的变化,包括浙江世宝、德润电子、数源科技、万安科技等。“无人配送的发展是持续的,因为技术水平和应用场景在加速,已经进入商业模式探索阶段。不管有没有疫情,都会发展。但是疫情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CCID汽车研究院总经理鲁文亮告诉经济观察报。但无人配送并不完全等同于无人驾驶,尤其是应用于开放道路的无人驾驶,需要应对更复杂的路况。这次华为投入了5G无人车,供医护人员接送。这是疫情期间乘用车为数不多的无人驾驶应用。传统车企,包括新车厂商,其实都没有涉及到无人车,他们的车还在特定的实验区测试。虽然疫情期间很多车企改用口罩、消液甚至负压救护车,但还没有车企宣布改用无人配送车。“无人配送车的技术难点不是汽车,而是无人技术。只要能拿到无人驾驶,可以找车企做代工,也可以找低速电动车公司。车企转产没有意义,研发更重要。”鲁文亮说。虽然在整车生产层面没有变化,但梅宋林认为,疫情中远程产品的软硬件升级和服务维护也显示出智能网联的独特价值,将推动整车企业相关项目的研发和应用,如无接触在线维护、无接触后备箱交付、人/车健康监测、语音授权等。此外,短暂的火爆也让很多供应商感觉到机会正在逼近。“无人配送的兴起,一定会促进自动驾驶的量产和落地,也会促进我们现有的业务。”四维图新内部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产业链淘汰力度加大。“全球疫情可能会在今年年底解除。在此期间,刺激将一直存在。”梅宋林表示,如果这一波帮助能够推动真正实用的无人驾驶汽车在物流、医院、公共卫生等领域落地,无人驾驶将迎来一波发展高峰。但是无人驾驶还是有过热的嫌疑。最终可能会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无法继续投入,最终也无法做出可以落地的产品。“要真正做出实用的产品,需要一场持久战,需要疫情过后还能继续。现在入市的投资者准备好了吗?”梅·宋林说。

标签:北京远程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口罩消液,才不是车企搞过最野的跨界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新冠肺炎疫情扩张后,上汽通用五菱喊出了上面的口号。然后大家吃惊地发现,平常和重型机械零件打交道的汽车制造商,转头就生产出了轻轻薄薄的口罩。

1900/1/1 0:00:00
复工后的汽配行业:业绩同比下滑超过50% 何时回归正常水平?

“今年不像以往,去年复工之后天天忙不过来,目前估计只达到去年同期水平的30。”本部位于四川的奔世达汽配连锁创始人张磊告诉AC汽车。

1900/1/1 0:00:00
疫情致多车展延期 车企如何与消费者交流?

新冠肺炎疫情向全球范围蔓延,对于汽车展会的影响仍在不断扩大。

1900/1/1 0:00:00
ACEINNA推出业内尺寸最小的高精度GNSS/INS定位解决方案

据外媒报道,近日,ACEINNA宣布推出新款低成本、先进、高性能的三频段RTKGNSS(实时动态测量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接收器OpenRTK330L,内置三重冗余惯性传感器。

1900/1/1 0:00:00
个性化车险即将来临?车险产品由审批制改成备案制

本周,银保监会财险部向业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财产保险公司产品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1900/1/1 0:00:00
疫情危机下,车企会抛弃中国供应链吗?

随着疫情影响的不断扩大,除了被打乱的生活,汽车行业的人“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的疑问也萦绕在脑海无法驱散。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