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动力电池厂亏本把装机量砸进前十,但真的能守住第一梯队的位置吗?2020年的开始让韩国动力电池企业感到不安。一方面,被LG化学、三星SDI、SKI等企业视为核心战略的在华动力电池市场布局因年初疫情中断,产能建设被迫推迟,汽车企业配套设施延期。另一方面,2019年财报摆在了三家公司和投资人面前。2019年,LG化学、三星SDI和SKI的营业利润分别下降了60%、35.4%和39.6%。三家公司上一财年营业利润下滑严重,作为其集团战略核心的电池业务亏损严重。严重亏损的背后,是三家公司不平静的一年。2019年,LG化学电池起火,点燃了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一辆现代Kona EV,以及韩国国内的储能产品。为此,LG化学花费32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8.79亿元)为其电池业务“擦屁股”。▲爆炸后,现代Kona EV三星SDI产能扩张缓慢,海外市场被LG、SKI和中日动力电池公司瓜分。甚至由于未能与大众全款交付20GWh方形动力电池,被大众踢出MEB平台动力电池。供应商的等级。SKI在2019年陷入商业秘密盗窃纠纷,与LG化学对簿公堂,最终败诉。同时,SKI年初与澳大利亚矿业公司Australian Mines签订的50亿澳元(约合人民币229.91亿元)钴镍供应协议被打破,原本用于中国常州工厂和匈牙利工厂生产的钴镍来源被切断。整个2019年,韩国动力电池企业陷入质量危机、供应危机、产能危机和内斗危机,直接导致三家企业利润下滑。但是,问题的核心并不是单年利润下滑。之后就是三家公司动力电池业务令人担忧的盈利能力。财报显示,2019年,三星SDI动力电池业务的平均毛利率不足3%,LG化学和SKI电池业务的毛利率甚至为负。与此同时,韩国动力电池企业仍在烧钱扩大产能。2019年,LG化学、三星SDI和SKI分别位列全球动力电池公司出货量第三、第五和第八,紧随第一梯队的脚步。一方面盈利能力较弱,一方面烧钱规模不断扩大。韩国动力电池企业现金流压力大。即使他们得到南韩三大财团的支持,但在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松下的全球竞争中,未来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张所需的投资将成倍增加。稍有不慎,LG化学、三星SDI、SKI在动力电池业务上的亏损很可能直接威胁到集团的现金流,从而在白热化的动力电池战场上失利。韩国动力电池的警钟已经敲响,如何在动力电池的扩张中生存下来,成为这些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2020年韩国动力电池的疯狂扩张,容量超100 GWh动力电池的中日韩“三国杀”,从2013年新能源汽车兴起一直延续到现在。作为三大支柱之一,韩国动力电池如今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19年,韩国动力电池企业进一步提升了市场地位。市场调研机构SNE研究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容量约为113.4GWh,其中LG化学、三星SDI、SKI装机容量分别为15.4GWh、6.7GWh、3.3GWh,三家合计市场份额约为22.4%,相比2018年不足15%的市场份额有了很大提升。在主要客户方面,韩国动力电池公司获得了戴姆勒、大众、宝马、通用、福特、现代、BAIC、捷豹和雷诺等全球主流车企的订单。特别是LG,t……韩国动力电池一哥,去年底抱了特斯拉的大腿,未来出货量有望进一步增长。现有产能方面,LG目前在中国、美国、欧洲、韩国有四家工厂,总产能为70GWh;SKI在韩国和匈牙利的两家工厂产能为11.4GWh;三星SDI的三家工厂分别位于韩国、中国和匈牙利,产能为20GWh。▲LG化学动力电池工厂三家韩国动力电池企业的总产能目前已经超过100GWh,超过日本。虽然在总产能上仍落后于中国,但在行业影响力上并不逊色。如此强劲的市场地位,一方面来自消费电子时代积累的锂电池技术优势,另一方面来自韩国动力电池企业近年来在全球的疯狂扩张。以LG化学为例。2016年,LG化学全球产能仅为8.6GWh;2017年,LG化学全球产能升至13GWh;2018年和2019年,公司前期产能规划迅速形成并投产,总产能分别达到20GWh和70GWh。三星SDI和SKI虽然没有LG化学那么疯狂,但是产能也从MWh级别快速攀升到GWh级别(1GWh=1000MWh)。2020年,韩国动力电池企业的疯狂扩张仍在继续。最近,LG化学宣布了其产能提升计划。75GWh的原产能已经提前达到,2020年的产能计划将达到90GWh。同时愿意在印尼增设动力电池工厂。随着年产能为20GWh的中国常州工厂的建成,2020年Ski的产能将超过30GWh。同时,该公司还在考虑将匈牙利工厂的年产能从10GWh提高到16GWh。▲滑雪动力电池工厂三星SDI正忙着在中国Xi安建设二期动力电池工厂。同时,其匈牙利工厂也在建设中。保守估计今年三星SDI的产能将达到30GWh。从目前的市场变化来看,韩国动力电池的扩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与中日动力电池企业的对抗中,韩国企业的动力电池出货量排名稳步上升。2018年,LG化学和三星SDI分别以7.5GWh和3.5GWh位列第三和第六,“老三”SKI未上榜。2019年韩国动力电池企业全部上榜。新进入的SKI以3.3GWh排名第八,LG化学以15.4GWh的出货量超越比亚迪成为榜单第三名,三星SDI出货量6.7GWh,排名第五。总体而言,韩国动力电池公司的出货量正在加速缩小与松下和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差距。在与中国和日本动力电池企业的市场竞争中,韩国动力电池企业正逐渐赶上部分中国和日本动力电池企业。隐患不断涌现:利润疲软、电池质量差、产能瓶颈却疯狂扩张的背后,也为韩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发展埋下了三大隐患。首先,营业利润低。由于消费电子行业的周期性下滑,动力电池业务的影响尚未充分发展,以及韩国储能安全系统的大量投资,三家公司2019年的营业利润出现下滑。通过对三家公司财报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数据:LG化学的营业利润为8956亿韩元(约合52.7亿人民币),同比下降60%。LG化学电池业务营收为8.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88.4亿元),同比增长28%;营业亏损454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6.6亿元),同比减少217%。三星SDI的营业利润为4622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7亿元),同比下降35.4%。其电池业务收入为7.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51.1亿元),同比增长11%,但存在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三星SDI电池业务营业利润仅为7.2亿元,同比下滑70%。SKI的营业利润为1.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3.2亿元),同比减少39.6%。其电池业务2019年营业亏损309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7.8亿元),亏损减少2%。三家公司营业利润大幅下滑,尤其是被视为未来主流业务的电池业务营业利润数据难看,直接暴露了三家公司电池业务盈利能力的薄弱。然而,三家公司的直接竞争对手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实现总营收455.46亿元,同比增长53.81%,净利润43.56亿元,同比增长28.61%,毛利率12%。▲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业绩快报虽然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营业利润,但整体来看,其动力电池盈利能力仍强于韩国三大动力电池公司。在后续的竞争中,这样的盈利能力将支持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在技术研发和能力建设方面投入更多;另一方面,韩国动力电池公司在关键投资方面往往比较保守,因为其盈利能力薄弱影响了现金流。其次,动力电池的质量。2019年7月,搭载LG化学动力电池的现代Kona EV在加拿大蒙特利尔自燃。2020年初,保时捷Taycan也发生自燃。同时,据韩媒统计,LG化学储能系统两年内起火近30次,多起车辆和储能系统起火事件均指向LG化学的三元锂电池。在电动汽车安全性越来越被重视的当下,动力电池的质量将成为厂商和消费者考虑的重要选项。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动力电池产品和厂家就会千篇一律,降低档次。最后,即使经过近几年疯狂的产能扩张,韩国动力电池企业依然陷入产能瓶颈。据外媒报道,2020年初,由于LG化学动力电池供应不足,捷豹I-Pace和奥迪e-tron停产减产。2019年,三星SDI因为只完成了与大众的20GWh动力电池合同,被大众踢出了MEB平台的主要供应商。这种现象是早期韩国动力电池企业与下游车企互不信任造成的。今天的产能扩张更像是亡羊补牢。除了上述三大隐忧,上游原料供应和商业机密之争也成为韩国动力电池企业的一大隐忧。这些问题就像韩国动力电池这艘巨轮上的破洞,短时间内不会影响大局。但一旦处理不慎,很可能造成车企与供应商之间的现金流问题和信任问题,影响韩国动力电池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可能将其拖出第一梯队,被中日动力电池企业甩开。LG化学:利润下降60%后,电池起火不断。LG化学是韩国动力电池企业中动力电池出货量最大的公司。就动力电池业务规模而言,LG化学是当之无愧的韩国动力电池“一哥”。然而,LG化学的“隐忧”暴露得最为严重。2020年2月3日,LG化学发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财报。财报显示,2019年LG化学营业收入为28.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682亿元),同比微增1.6%。与2018年9.7%的营业收入增速相比,2019年LG化学的营收增速明显放缓。▲LG化学2019年财务信息LG化学的业务板块分为四大板块:石油化工、电池、先进材料和生命科学(包括生命科学、农药和化肥)。其中,其电池业务2019年收入8.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88.2亿元),同比增长28%,是LG化学2019年收入增长最大的板块。但在营业利润方面,LG化学2019年营业利润为895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7亿元),同比下降60%,电池业务亏损454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6.6亿元),毛利率为-5.4%。其余部门保持正营业利润。从财报分析,2019年LG化学的营业成本为23.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85.9亿元),同比增长4%;销售管理费用为3.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28亿元),同比增长27%;此外,LG化学的短期投资在2019年产生了1.4万亿韩元(现金流),同比下降16%。运营成本和销售管理费用的增加,以及投资收益的减少,使得LG化学2019年的营业利润大幅下降。单看电池业务,2019年四个季度,LG化学分别实现营收1.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3.5亿元)、2.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6.8亿元)、2.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8.5亿元)和2.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6.1亿元)。▲2019年LG化学电池业务营业收入的增长并没有带来营业利润的增长。2019年四个季度,LG化学在Q1、Q2和Q4分别亏损148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6亿元)、128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5亿元)和25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6亿元),仅在Q3实现盈利。根据财报分析,LG化学动力电池业务的收入增长主要来自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去年,欧洲市场的电动汽车销量增长了近40%。LG化学将其营业利润的损失归因于去年对储能系统防火措施的投资。据外媒报道,LG化学去年第四季度在储能系统和电池安全方面投资近32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8.7亿元)。韩国动力电池厂亏本把装机量砸进前十,但真的能守住第一梯队的位置吗?2020年的开始让韩国动力电池企业感到不安。一方面,被LG化学、三星SDI、SKI等企业视为核心战略的在华动力电池市场布局因年初疫情中断,产能建设被迫推迟,汽车企业配套设施延期。另一方面,2019年财报摆在了三家公司和投资人面前。2019年,LG化学、三星SDI和SKI的营业利润分别下降了60%、35.4%和39.6%。三家公司上一财年营业利润下滑严重,作为其集团战略核心的电池业务亏损严重。严重亏损的背后,是三家公司不平静的一年。2019年,LG化学电池起火,点燃了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一辆现代Kona EV,以及韩国国内的储能产品。为此,LG化学花费32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8.79亿元)为其电池业务“擦屁股”。▲爆炸后,现代Kona EV三星SDI产能扩张缓慢,海外市场被LG、SKI和中日动力电池公司瓜分。甚至由于未能与大众全款交付20GWh方形动力电池,被大众踢出MEB平台动力电池。供应商的等级。SKI在2019年陷入商业秘密盗窃纠纷,与LG化学对簿公堂,最终败诉。同时,SKI年初与澳大利亚矿业公司Australian Mines签订的50亿澳元(约合人民币229.91亿元)钴镍供应协议被打破,原本用于中国常州工厂和匈牙利工厂生产的钴镍来源被切断。整个2019年,韩国动力电池企业陷入质量危机、供应危机、产能危机和内斗危机,直接导致三家企业利润下滑。但是,问题的核心并不是单年利润下滑。之后就是三家公司动力电池业务令人担忧的盈利能力。财报显示,2019年,三星SDI动力电池业务的平均毛利率不足3%,LG化学和SKI电池业务的毛利率甚至为负。与此同时,韩国动力电池企业仍在烧钱扩大产能。2019年,LG化学、三星SDI和SKI分别位列全球动力电池公司出货量第三、第五和第八,紧随第一梯队的脚步。一方面盈利能力较弱,一方面烧钱规模不断扩大。韩国动力电池企业现金流压力大。尽管他们背靠韩国三大财团,但在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松下的全球竞争中,投资n……用于未来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张的ded将呈指数级增长。稍有不慎,LG化学、三星SDI、SKI在动力电池业务上的亏损很可能直接威胁到集团的现金流,从而在白热化的动力电池战场上失利。韩国动力电池的警钟已经敲响,如何在动力电池的扩张中生存下来,成为这些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2020年韩国动力电池的疯狂扩张,容量超100 GWh动力电池的中日韩“三国杀”,从2013年新能源汽车兴起一直延续到现在。作为三大支柱之一,韩国动力电池如今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19年,韩国动力电池企业进一步提升了市场地位。市场调研机构SNE研究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容量约为113.4GWh,其中LG化学、三星SDI、SKI装机容量分别为15.4GWh、6.7GWh、3.3GWh,三家合计市场份额约为22.4%,相比2018年不足15%的市场份额有了很大提升。在主要客户方面,韩国动力电池公司获得了戴姆勒、大众、宝马、通用、福特、现代、BAIC、捷豹和雷诺等全球主流车企的订单。尤其是韩国动力电池一哥LG,去年底拥抱了特斯拉的大腿,未来出货量有望进一步增长。现有产能方面,LG目前在中国、美国、欧洲、韩国有四家工厂,总产能为70GWh;SKI在韩国和匈牙利的两家工厂产能为11.4GWh;三星SDI的三家工厂分别位于韩国、中国和匈牙利,产能为20GWh。▲LG化学动力电池工厂三家韩国动力电池企业的总产能目前已经超过100GWh,超过日本。虽然在总产能上仍落后于中国,但在行业影响力上并不逊色。如此强劲的市场地位,一方面来自消费电子时代积累的锂电池技术优势,另一方面来自韩国动力电池企业近年来在全球的疯狂扩张。以LG化学为例。2016年,LG化学全球产能仅为8.6GWh;2017年,LG化学全球产能升至13GWh;2018年和2019年,公司前期产能规划迅速形成并投产,总产能分别达到20GWh和70GWh。三星SDI和SKI虽然没有LG化学那么疯狂,但是产能也从MWh级别快速攀升到GWh级别(1GWh=1000MWh)。2020年,韩国动力电池企业的疯狂扩张仍在继续。最近,LG化学宣布了其产能提升计划。75GWh的原产能已经提前达到,2020年的产能计划将达到90GWh。同时愿意在印尼增设动力电池工厂。随着年产能为20GWh的中国常州工厂的建成,2020年Ski的产能将超过30GWh。同时,该公司还在考虑将匈牙利工厂的年产能从10GWh提高到16GWh。▲滑雪动力电池工厂三星SDI正忙着在中国Xi安建设二期动力电池工厂。同时,其匈牙利工厂也在建设中。保守估计今年三星SDI的产能将达到30GWh。从目前的市场变化来看,韩国动力电池的扩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与中日动力电池企业的对抗中,韩国企业的动力电池出货量排名稳步上升。2018年,LG化学和三星SDI分别以7.5GWh和3.5GWh位列第三和第六,“老三”SKI未上榜。2019年韩国动力电池企业全部上榜。新进入的SKI以3.3GWh排名第八,LG化学以15.4GWh的出货量超越比亚迪成为榜单第三名,三星SDI出货量6.7GWh,排名第五。总体而言,韩国动力电池公司的出货量正在加速缩小与松下和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差距。在与中国和日本动力电池企业的市场竞争中,韩国动力电池企业正逐渐赶上部分中国和日本动力电池企业。隐患不断涌现:利润疲软、电池质量差、产能瓶颈却疯狂扩张的背后,也为韩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发展埋下了三大隐患。首先,营业利润低。由于消费电子行业的周期性下滑,动力电池业务的影响尚未充分发展,以及韩国储能安全系统的大量投资,三家公司2019年的营业利润出现下滑。通过对三家公司财报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数据:LG化学的营业利润为8956亿韩元(约合52.7亿人民币),同比下降60%。LG化学电池业务营收为8.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88.4亿元),同比增长28%;营业亏损454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6.6亿元),同比减少217%。三星SDI的营业利润为4622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7亿元),同比下降35.4%。其电池业务收入为7.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51.1亿元),同比增长11%,但存在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三星SDI电池业务营业利润仅为7.2亿元,同比下滑70%。SKI的营业利润为1.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3.2亿元),同比减少39.6%。其电池业务2019年营业亏损309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7.8亿元),亏损减少2%。三家公司营业利润大幅下滑,尤其是被视为未来主流业务的电池业务营业利润数据难看,直接暴露了三家公司电池业务盈利能力的薄弱。然而,三家公司的直接竞争对手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实现总营收455.46亿元,同比增长53.81%,净利润43.56亿元,同比增长28.61%,毛利率12%。▲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业绩快报虽然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营业利润,但整体来看,其动力电池盈利能力仍强于韩国三大动力电池公司。在后续的竞争中,这样的盈利能力将支持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在技术研发和能力建设方面投入更多;另一方面,韩国动力电池公司在关键投资方面往往比较保守,因为其盈利能力薄弱影响了现金流。其次,动力电池的质量。2019年7月,搭载LG化学动力电池的现代Kona EV在加拿大蒙特利尔自燃。2020年初,保时捷Taycan也发生自燃。同时,据韩媒统计,LG化学储能系统两年内起火近30次,多起车辆和储能系统起火事件均指向LG化学的三元锂电池。在电动汽车安全性越来越被重视的当下,动力电池的质量将成为厂商和消费者考虑的重要选项。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动力电池产品和厂家就会千篇一律,降低档次。最后,即使经过近几年疯狂的产能扩张,韩国动力电池企业依然陷入产能瓶颈。据外媒报道,2020年初,由于LG化学动力电池供应不足,捷豹I-Pace和奥迪e-tron停产减产。2019年,三星SDI因为只完成了与大众的20GWh动力电池合同,被大众踢出了MEB平台的主要供应商。这种现象是早期韩国动力电池企业与下游车企互不信任造成的。今天的产能扩张更像是亡羊补牢。除了上述三大隐忧,上游原料供应和商业机密之争也成为韩国动力电池企业的一大隐忧。这些问题就像韩国动力电池这艘巨轮上的破洞,短时间内不会影响大局。但一旦处理不慎,很可能造成车企与供应商之间的现金流问题和信任问题,影响韩国动力电池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可能将其拖出第一梯队,被中日动力电池企业甩开。LG化学:利润下降60%后,电池起火不断。LG化学是韩国动力电池企业中动力电池出货量最大的公司。就动力电池业务规模而言,LG化学是当之无愧的韩国动力电池“一哥”。然而,LG化学的“隐忧”暴露得最为严重。2020年2月3日,LG化学发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财报。财报显示,2019年LG化学营业收入为28.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682亿元),同比微增1.6%。与2018年9.7%的营业收入增速相比,2019年LG化学的营收增速明显放缓。▲LG化学2019年财务信息LG化学的业务板块分为四大板块:石油化工、电池、先进材料和生命科学(包括生命科学、农药和化肥)。其中,其电池业务2019年收入8.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88.2亿元),同比增长28%,是LG化学2019年收入增长最大的板块。但在营业利润方面,LG化学2019年营业利润为895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7亿元),同比下降60%,电池业务亏损454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6.6亿元),毛利率为-5.4%。其余部门保持正营业利润。从财报分析,2019年LG化学的营业成本为23.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85.9亿元),同比增长4%;销售管理费用为3.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28亿元),同比增长27%;此外,LG化学的短期投资在2019年产生了1.4万亿韩元(现金流),同比下降16%。运营成本和销售管理费用的增加,以及投资收益的减少,使得LG化学2019年的营业利润大幅下降。单看电池业务,2019年四个季度,LG化学分别实现营收1.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3.5亿元)、2.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6.8亿元)、2.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8.5亿元)和2.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6.1亿元)。▲2019年LG化学电池业务营业收入的增长并没有带来营业利润的增长。2019年四个季度,LG化学在Q1、Q2和Q4分别亏损148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6亿元)、128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5亿元)和25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6亿元),仅在Q3实现盈利。根据财报分析,LG化学动力电池业务的收入增长主要来自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去年,欧洲市场的电动汽车销量增长了近40%。LG化学将其营业利润的损失归因于去年对储能系统防火措施的投资。据外媒报道,LG化学去年第四季度在储能系统和电池安全方面投资近32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8.7亿元)。然而,尽管LG化学2019年在电池业务上的支出高达32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8.7亿元),但其亏损却高达454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6.6亿元),也就是说,即使没有这一点,LG化学2019年的电池业务也难逃亏损的命运。归根结底,其动力电池业务本身盈利能力较弱。此外,这笔高额支出其实是在为LG化学的另一大隐忧买单——电池的质量问题。2019年10月,LG化学在储能系统的防火和电池安全方面一口气投入32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8.7亿元),旨在解决LG化学储能产品容易起火的问题。据韩媒报道,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韩国ESS储能产品发生火灾27起,搭载LG化学电池的储能产品发生火灾17起,占63%。一个调查小组发现,LG化学在2017年初生产的一些电池组发现了折叠和切割不良、活性材料涂层不良等制造缺陷。同时,有业内人士向汽车表示,LG化学等韩国电池企业已经在储能领域使用三元锂电池。此前,业内鲜有此类尝试。事实证明,储能产品中三元锂的安全性确实存在争议。此外,使用LG化学动力电池的现代Kona EV和保时捷Taycan分别在去年7月和今年2月发生自燃事件。在这两起事件中,只有车辆骨架被烧毁,车库严重受损。▲保时捷Taycan残骸电动车在火被扑灭后的自燃,对于LG化学来说,可能比储能系统的自燃更“致命”。在韩国的储能市场,能和LG化学直接竞争的公司并不多。LG化学、三星SDI、SKI基本瓜分了这个市场,利益冲突不严重,导致LG化学即使发生火灾也不会因为信任危机而失去订单。但在电动车市场,目前的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任何有实力的车企都会通过多家动力电池供应商采购电池。一旦供应商出现信任危机,很可能会被降为第二个供应商,甚至被踢出供应商名单。LG化学目前面临的就是这么严重的问题。除了电池安全,产能不足也加重了LG与车企的信任危机。今年年初不久,捷豹I-Pace和奥迪e-tron相继因LG ChemPoland电池厂产能不足而陷入停产减产的窘境。据德国媒体《经理人杂志》报道,LG化学的动力电池存在质量问题,导致无法跟上欧洲多家车企的需求。这个问题去年已经重复过了。2019年4月,大众旗下奥迪品牌在纯电动方面减产……布鲁塞尔的汽车工厂。2019年产能从5.88万辆降至4.53万辆,奥迪e-tron Sportback上市时间从2019年推迟至2020年。背后的原因是LG化学动力电池供应不足。2018年底,雪佛兰原计划推出两款基于Bolt电动平台的电动汽车,但最终计划流产,背后的原因也是LG化学动力电池供应不足。更何况保时捷Taycan、克莱斯勒Pacifica、大众e-Golf、雷诺Zoe等车型的产能也受到LG化学动力电池产能的限制。电气安全问题频发,产能无法满足车企需求。LG化学和车企之间的信任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这是LG化学除了盈利能力之外最大的隐忧。斯基深陷专利盗窃案。200亿镍钴供应合同作废。SKI是韩国动力电池企业中第三大电池出货企业,也是韩国三大动力电池巨头中电池业务规模最小的企业。但是,滑雪面临的问题一点都不小。更严重的说,这些问题很可能成为限制SKI向上发展的桎梏。先看财务问题。和LG化学一样,SKI的电池业务在2019年也出现了巨额亏损。2020年1月31日,SKI发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财报。2019年,SKI的营业收入为49.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875.4亿元),同比下降8%。营业利润为1.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3.2亿元),同比下降39.6%;净利润为658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8亿元),同比下滑96.1%。▲2019年SKI财务状况SKI在业务板块上分为能源、化工、润滑油、石化、国际贸易、材料。根据SKI公布的2019年四个季度财报,仅属于能源部门的动力电池业务四个季度全部亏损,其中第一季度亏损869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1亿元),第二季度亏损67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9亿元),第三季度亏损427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5亿元),第四季度亏损112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亿元)。▲SKI 2019年Q4动力电池亏损SKI在财报中描述了四个季度的亏损变化。2019年前三季度,SKI的动力电池业务整体呈现亏损收窄趋势,而到了最后一个季度,突然出现亏损。损失扩大了。一季度和二季度亏损收窄的主要原因是库存减少和营业费用减少;三季度亏损减少和收窄的主要原因是库存减少和销量增加;第四季度亏损增加的原因与库存和成本增加有关。虽然财报没有说明亏损扩大的具体原因,但据推测,第四季度SKI的成本突然增加应该与工厂扩大产能有关。有报道称,SKI目前在全球工厂扩建项目上的投资接近300亿元。据了解,SKI目前在匈牙利、中国和美国三个国家建厂。其中,匈牙利工厂一期工程于2019年第四季度完工,将于2020年投产;二期工厂于2019年第一季度开工建设,预计2022年投产。SKI在中国的工厂也于2019年第四季度竣工,预计2020年投产。美国工厂的生产日期暂定为2021年,但由于与LG的诉讼,这家工厂的生产日期可能会无限期推迟。综上所述,SKI还处于产能布局阶段。现阶段SKI的打法是不顾一切的扩大用户规模和产能,在电池产品上打价格战,在产能布局上不计成本。这种打法的后果必然是盈利能力弱,长期亏损。虽然就动力电池出货量规模而言,SKI已经进入全球前十,但就其盈亏而言,仍然会有一个较长的亏损期。除了财务问题,2019年,SKI还与LG化学就商业秘密纠纷进行了近一年的诉讼。据BusinessKorea报道,2019年4月,LG化学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和美国法院提起诉讼,指控SKI涉嫌通过雇佣其前工程师窃取商业机密。2020年2月14日,诉讼有了初步结果。ITC和美国法院对SKI做出了缺席判决,最终审判结果将于2020年10月5日公布。有业内人士指出,双方很可能达成庭外和解,但这意味着SKI将向LG化学支付数千亿韩元的专利购买费。如果不能达成和解,SKI将被禁止在美国销售动力电池产品,从而被驱逐出美国市场。这两个结果显然不是SKI所期待的。对于仍处于深度亏损期的SKI来说,数千亿韩元可不是小数目。如果被驱逐出美国市场,意味着SKI将失去一个潜在的动力电池市场(特斯拉总部在美国,通用和福特也非常愿意向电动化转型)。因此,SKI决定在美国启动反对程序,公司将向ITC提交请愿书,要求ITC考虑这起诉讼对美国公共利益的影响。言下之意,如果这个诉讼把SKI驱逐出美国,SKI在美国建厂的计划就泡汤了,本来可以在美国创造几千个就业岗位。不过最终结果可能还是对滑雪不利。有专家指出,自1996年以来,ITC提出的所有侵犯商业秘密的诉讼,没有一件改变了一审的判决,这场诉讼的结果将成为2020年SKI新的阴影。美国市场面临“水危机”,SKI在中国和匈牙利的工厂建设也不顺利。2019年底,SKI与澳大利亚矿业公司Australian Mines签署的价值50亿澳元(约合229亿元人民币)的镍钴供应协议失效。最初,澳大利亚矿山将继续为SKI的中国和匈牙利工厂提供镍和钴的原材料13年。SKI在中国、美国、欧洲的动力电池布局同时受阻,对于一个不计成本在全球市场投入近300亿元、正处于快速扩张期的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三星的电池业务被大众踢出了主要供应商三星SDI。遇到的问题与其他两家公司不同。LG化学和SKI都处于产能快速扩张期,周期性亏损在所难免。为了避免资金压力过大,三星SDI选择了相对保守的扩张步伐。但这却把三星SDI拖进了另一个坑——产能不足导致的市场竞争力弱。财务方面,2020年1月30日,三星SDI发布了2019年Q4财报。财报显示,三星SDI 2019年实现营收10.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90.6亿元),较2018年增长11%。▲三星SDI 2019年财务状况在电池业务的两大板块,动力电池和电化学材料,三星SDI在2019年实现了一定的营收增长。其中,动力电池部门收入为7.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51.1亿元),电化学材料收入为2.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9.9亿元)。但在营业利润方面,三星SDI 2019年营业利润为4622亿韩元(约合2。……亿元),同比下降35.4%;动力电池方面,三星SDI 2019年营业利润仅为123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2亿元),同比下降70%。从财报分析来看,2019年三星SDI的成本降低主要在总运营成本和折旧费用两个方面。其中,2019年三星SDI总营业成本为7.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60.5亿元),同比增长10.7%;折旧费用为856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9.9亿元),同比增长47%。▲三星SDI 2019年支出增长情况显示,三星SDI在财务方面处于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三星SDI虽然通过保守布局维持了盈利,但并没有给其带来更好的盈利。相比LG Chem和SKI不计成本的扩张,三星SDI的策略是否更好还不好说。然而在动力电池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过于保守的后果就是被市场淘汰。三星SDI的现状也出现了类似的迹象。据外媒报道,三星SDI与大众集团签署了MEB电动汽车平台的电池供应协议,承诺每年向大众集团供应超过20GWh的电池产量。但在2019年首年电池交付过程中,三星SDI因产能不足,无法向大众交付20GWh动力电池,最终供应量仅为5GWh,显然难以满足大众激进的电气化改造需求。此后,大众汽车先后与LG Chem、SKI和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有限公司签约,并将这三家公司指定为MEB平台的主要供应商,而三星SDI则被大众汽车踢出了MEB电动车平台主要供应商的行列。如果按照每年供应20GWh动力电池计算,动力电池每千瓦时价格为1000元人民币,那么三星SDI每年的营收损失接近200亿元。而这还只是三星SDI因产能问题丢掉的第一个大单。好在三星SDI已经意识到了容量缺陷的严重性。2020年,公司宣布将产能规划从2019年的20GWh提升至30GWh以上,同时扩建Xi安、中匈两家动力电池工厂,确保在电动车需求巨大的中国和欧洲掌握一定的客户资源。只要不彻底退出市场,情况对三星SDI来说还不算太坏。韩国动力电池隐患背后的六大直接因素通过对三家韩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分析可以发现,三家企业的质量危机、供应危机、产能危机、内斗危机都可以与六大因素直接相关。1.盈利能力较弱,韩国动力电池企业盈利能力普遍较弱。事实上,除了补贴政策覆盖电池行业的中国,各国动力电池企业的毛利率普遍不高,甚至松下也刚刚在动力电池业务上实现盈利。这背后,是镍、钴等矿产价格上涨带来的锂电池原材料上涨,以及汽车厂所需电池采购成本降低的结果。市场研究机构数据显示,镍矿市场价格已从2014年的每吨1.2万元上涨至2019年的每吨12万元。涨幅达到10倍;电解钴的价格也从2016年的每吨19.5万元上涨至2019年的每吨29万元,涨幅达49%。汽车厂商对动力电池的价格一直采取下调的态度,动力电池的采购成本也从2013年的每千瓦时几千元下降到2019年的1000元一千瓦时。上游原材料价格高,下游车企采购价格低。如果中间的动力电池公司的规模效应无法将成本摊薄到足够薄的程度,动力电池公司的盈利能力必然会受到制约。然而,尽管LG化学2019年在电池业务上的支出高达32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8.7亿元),但其亏损却高达454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6.6亿元),也就是说,即使没有这一点,LG化学2019年的电池业务也难逃亏损的命运。归根结底,其动力电池业务本身盈利能力较弱。此外,这笔高额支出其实是在为LG化学的另一大隐忧买单——电池的质量问题。2019年10月,LG化学在储能系统的防火和电池安全方面一口气投入32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8.7亿元),旨在解决LG化学储能产品容易起火的问题。据韩媒报道,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韩国ESS储能产品发生火灾27起,搭载LG化学电池的储能产品发生火灾17起,占63%。一个调查小组发现,LG化学在2017年初生产的一些电池组发现了折叠和切割不良、活性材料涂层不良等制造缺陷。同时,有业内人士向汽车表示,LG化学等韩国电池企业已经在储能领域使用三元锂电池。此前,业内鲜有此类尝试。事实证明,储能产品中三元锂的安全性确实存在争议。此外,使用LG化学动力电池的现代Kona EV和保时捷Taycan分别在去年7月和今年2月发生自燃事件。在这两起事件中,只有车辆骨架被烧毁,车库严重受损。▲保时捷Taycan残骸电动车在火被扑灭后的自燃,对于LG化学来说,可能比储能系统的自燃更“致命”。在韩国的储能市场,能和LG化学直接竞争的公司并不多。LG化学、三星SDI、SKI基本瓜分了这个市场,利益冲突不严重,导致LG化学即使发生火灾也不会因为信任危机而失去订单。但在电动车市场,目前的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任何有实力的车企都会通过多家动力电池供应商采购电池。一旦供应商出现信任危机,很可能会被降为第二个供应商,甚至被踢出供应商名单。LG化学目前面临的就是这么严重的问题。除了电池安全,产能不足也加重了LG与车企的信任危机。今年年初不久,捷豹I-Pace和奥迪e-tron相继因LG ChemPoland电池厂产能不足而陷入停产减产的窘境。据德国媒体《经理人杂志》报道,LG化学的动力电池存在质量问题,导致无法跟上欧洲多家车企的需求。这个问题去年已经重复过了。2019年4月,大众旗下奥迪品牌在布鲁塞尔的纯电动汽车工厂减产。2019年产能从5.88万辆降至4.53万辆,奥迪e-tron Sportback上市时间从2019年推迟至2020年。背后的原因是LG化学动力电池供应不足。2018年底,雪佛兰原计划推出两款基于Bolt电动平台的电动汽车,但最终计划流产,背后的原因也是LG化学动力电池供应不足。更何况保时捷Taycan、克莱斯勒Pacifica、大众e-Golf、雷诺Zoe等车型的产能也受到LG化学动力电池产能的限制。电气安全问题频发,产能无法满足车企需求。LG化学和汽车公司之间的信任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这是LG化学除了盈利能力之外最大的隐忧。斯基深陷专利盗窃案。200亿镍钴供应合同作废。SKI是韩国动力电池企业中第三大电池出货企业,也是韩国三大动力电池巨头中电池业务规模最小的企业。但是,滑雪面临的问题一点都不小。更严重的说,这些问题很可能成为限制SKI向上发展的桎梏。先看财务问题。和LG化学一样,SKI的电池业务在2019年也出现了巨额亏损。2020年1月31日,SKI发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财报。2019年,SKI的营业收入为49.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875.4亿元),同比下降8%。营业利润为1.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3.2亿元),同比下降39.6%;净利润为658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8亿元),同比下滑96.1%。▲2019年SKI财务状况SKI在业务板块上分为能源、化工、润滑油、石化、国际贸易、材料。根据SKI公布的2019年四个季度财报,仅属于能源部门的动力电池业务四个季度全部亏损,其中第一季度亏损869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1亿元),第二季度亏损67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9亿元),第三季度亏损427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5亿元),第四季度亏损112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亿元)。▲SKI 2019年Q4动力电池亏损SKI在财报中描述了四个季度的亏损变化。2019年前三季度,SKI的动力电池业务整体呈现亏损收窄趋势,而到了最后一个季度,突然出现亏损。损失扩大了。一季度和二季度亏损收窄的主要原因是库存减少和营业费用减少;三季度亏损减少和收窄的主要原因是库存减少和销量增加;第四季度亏损增加的原因与库存和成本增加有关。虽然财报没有说明亏损扩大的具体原因,但据推测,第四季度SKI的成本突然增加应该与工厂扩大产能有关。有报道称,SKI目前在全球工厂扩建项目上的投资接近300亿元。据了解,SKI目前在匈牙利、中国和美国三个国家建厂。其中,匈牙利工厂一期工程于2019年第四季度完工,将于2020年投产;二期工厂于2019年第一季度开工建设,预计2022年投产。SKI在中国的工厂也于2019年第四季度竣工,预计2020年投产。美国工厂的生产日期暂定为2021年,但由于与LG的诉讼,这家工厂的生产日期可能会无限期推迟。综上所述,SKI还处于产能布局阶段。现阶段SKI的打法是不顾一切的扩大用户规模和产能,在电池产品上打价格战,在产能布局上不计成本。这种打法的后果必然是盈利能力弱,长期亏损。虽然就动力电池出货量规模而言,SKI已经进入全球前十,但就其盈亏而言,仍然会有一个较长的亏损期。除了财务问题,2019年,SKI还与LG化学就商业秘密纠纷进行了近一年的诉讼。据BusinessKorea报道,2019年4月,LG化学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和美国法院提起诉讼,指控SKI涉嫌通过雇佣其前工程师窃取商业机密。2020年2月14日,诉讼有了初步结果。ITC和美国法院对SKI做出了缺席判决,最终审判结果将于2020年10月5日公布。有业内人士指出,双方很可能达成庭外和解,但这意味着SKI将向LG化学支付数千亿韩元的专利购买费。如果不能达成和解,SKI将被禁止在美国销售动力电池产品,从而被驱逐出美国市场。这两个结果显然不是SKI所期待的。对于仍处于深度亏损期的SKI来说,数千亿韩元可不是小数目。如果被驱逐出美国市场,意味着SKI将失去一个潜在的动力电池市场(特斯拉总部在美国,通用和福特也非常愿意向电动化转型)。因此,SKI决定在美国启动反对程序,公司将向ITC提交请愿书,要求ITC考虑这起诉讼对美国公共利益的影响。言下之意,如果这个诉讼把SKI驱逐出美国,SKI在美国建厂的计划就泡汤了,本来可以在美国创造几千个就业岗位。不过最终结果可能还是对滑雪不利。有专家指出,自1996年以来,ITC提出的所有侵犯商业秘密的诉讼,没有一件改变了一审的判决,这场诉讼的结果将成为2020年SKI新的阴影。美国市场面临“水危机”,SKI在中国和匈牙利的工厂建设也不顺利。2019年底,SKI与澳大利亚矿业公司Australian Mines签署的价值50亿澳元(约合229亿元人民币)的镍钴供应协议失效。最初,澳大利亚矿山将继续为SKI的中国和匈牙利工厂提供镍和钴的原材料13年。SKI在中国、美国、欧洲的动力电池布局同时受阻,对于一个不计成本在全球市场投入近300亿元、正处于快速扩张期的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三星的电池业务被大众踢出了主要供应商三星SDI。遇到的问题与其他两家公司不同。LG化学和SKI都处于产能快速扩张期,周期性亏损在所难免。为了避免资金压力过大,三星SDI选择了相对保守的扩张步伐。但这却把三星SDI拖进了另一个坑——产能不足导致的市场竞争力弱。财务方面,2020年1月30日,三星SDI发布了2019年Q4财报。财报显示,三星SDI 2019年实现营收10.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90.6亿元),较2018年增长11%。▲三星SDI 2019年财务状况在电池业务的两大板块,动力电池和电化学材料,三星SDI在2019年实现了一定的营收增长。其中,动力电池部门收入为7.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51.1亿元),电化学材料收入为2.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9.9亿元)。但在营业利润方面,三星SDI 2019年营业利润为4622亿韩元(约合2。……亿元),同比下降35.4%;动力电池方面,三星SDI 2019年营业利润仅为123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2亿元),同比下降70%。从财报分析来看,2019年三星SDI的成本降低主要在总运营成本和折旧费用两个方面。其中,2019年三星SDI总营业成本为7.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60.5亿元),同比增长10.7%;折旧费用为856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9.9亿元),同比增长47%。▲三星SDI 2019年支出增长情况显示,三星SDI在财务方面处于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三星SDI虽然通过保守布局维持了盈利,但并没有给其带来更好的盈利。相比LG Chem和SKI不计成本的扩张,三星SDI的策略是否更好还不好说。然而在动力电池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过于保守的后果就是被市场淘汰。三星SDI的现状也出现了类似的迹象。据外媒报道,三星SDI与大众集团签署了MEB电动汽车平台的电池供应协议,承诺每年向大众集团供应超过20GWh的电池产量。但在2019年首年电池交付过程中,三星SDI因产能不足,无法向大众交付20GWh动力电池,最终供应量仅为5GWh,显然难以满足大众激进的电气化改造需求。此后,大众汽车先后与LG Chem、SKI和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有限公司签约,并将这三家公司指定为MEB平台的主要供应商,而三星SDI则被大众汽车踢出了MEB电动车平台主要供应商的行列。如果按照每年供应20GWh动力电池计算,动力电池每千瓦时价格为1000元人民币,那么三星SDI每年的营收损失接近200亿元。而这还只是三星SDI因产能问题丢掉的第一个大单。好在三星SDI已经意识到了容量缺陷的严重性。2020年,公司宣布将产能规划从2019年的20GWh提升至30GWh以上,同时扩建Xi安、中匈两家动力电池工厂,确保在电动车需求巨大的中国和欧洲掌握一定的客户资源。只要不彻底退出市场,情况对三星SDI来说还不算太坏。韩国动力电池隐患背后的六大直接因素通过对三家韩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分析可以发现,三家企业的质量危机、供应危机、产能危机、内斗危机都可以与六大因素直接相关。1.盈利能力较弱,韩国动力电池企业盈利能力普遍较弱。事实上,除了补贴政策覆盖电池行业的中国,各国动力电池企业的毛利率普遍不高,甚至松下也刚刚在动力电池业务上实现盈利。这背后,是镍、钴等矿产价格上涨带来的锂电池原材料上涨,以及汽车厂所需电池采购成本降低的结果。市场研究机构数据显示,镍矿市场价格已从2014年的每吨1.2万元上涨至2019年的每吨12万元。涨幅达到10倍;电解钴的价格也从2016年的每吨19.5万元上涨至2019年的每吨29万元,涨幅达49%。汽车厂商对动力电池的价格一直采取下调的态度,动力电池的采购成本也从2013年的每千瓦时几千元下降到2019年的1000元一千瓦时。上游原材料价格高,下游车企采购价格低。如果中间的动力电池公司的规模效应无法将成本摊薄到足够薄的程度,动力电池公司的盈利能力必然会受到制约。2.产能扩张意愿不强,盈利能力受限。需要花钱的产能扩张自然让动力电池企业犹豫不决。动力电池产能建设几乎是整个动力电池生产周期中最昂贵的阶段。根据证券公司的报告,国内平均1 GW容量的建设成本在4-6亿元,而国外容量建设成本几乎翻倍。对于动力电池企业来说,大规模的产能建设至少需要数百亿的资金投入。对于利润不高的动力电池企业来说,这样的投资值得三思。3.有限的产能扩张资金限制了进度,自然难以跟上产能扩张的进度,导致与车企对动力电池的需求产生矛盾。事实上,与车企的互不信任也是动力电池企业产能扩张缓慢的原因之一。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早期车企吹捧的电动化,动力电池企业一直持观望态度。该人士分析了车的事情,车企一旦发现电气化路线错了,还是有余力往其他方向转型的。对于动力电池企业来说,产能一旦建成,就无法完全释放,这将给动力电池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可能直接使其陷入绝境。早期的韩国动力电池企业在产能扩张上比较谨慎,在这方面有很多顾虑。4.产业链上的供应关系存在矛盾,主要发生在规模小的企业。上游原料厂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会优先选择出货量大、盈利有保障、坏账概率低的企业。澳大利亚矿业公司SKI和Australian Mines之间供应协议的取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长期的深度亏损使得SKI在上游原料企业眼中有很大的坏账风险。而且2019年,SKI的电池业务一度影响了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导致集团净利润暴跌96%,仅剩3.8亿元。嗅到了风险的澳矿果断取消了与SKI的供货协议,可以理解。5.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造成韩国动力电池企业隐忧的第五个因素,在于动力电池不断上升的高能量密度和稳定性之间的矛盾。LG化学和三星SDI都为动力电池的安全支付了数十亿元,以确保储能系统的防火措施和电池安全。业内人士认为,储能系统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三元锂无法在储能系统的环境中稳定工作,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电动车自燃的问题是电池生产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不够。同时,目前没有动力电池的车辆监管标准,劣质动力电池进入车辆容易自燃。6.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最后一个因素更有针对性,主要是LG Chem和SKI的商业秘密之争。从目前的初步结果来看,斯基应该被判窃取商业秘密罪。这背后,是动力电池同行对市场的恶性竞争。一方面,SKI希望获得LG化学的技术专利,加强技术实力;另一方面,LG化学想借此机会将SKI赶出美国市场,排除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些因素导致韩国动力电池企业面临诸多困难。但在与业内人士的讨论中,我们得出了一个有趣的结论:韩国动力电池企业不会因为这些隐忧而直接陷入死胡同。有两种解决方法:1。韩国动力电池企业主要依靠大财团运营。对于值得投资的动力电池业务,联合体将为这些企业提供相当数量的资金,带动电池业务的发展,后续产能建设不太可能因资金不足而受到影响。2.在充足的资金支持下,韩国动力电池企业确实在用资本扩大产能,在成本端用规模效应摊薄成本,在市场端用充足的货源和逐步提升的动力电池质量赢得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的信任。但总的来说,解决方案并不是完美的解决方案。动力电池的巨额投入一度让第一大汽车产业Tier 1博世集团放弃布局。韩国动力电池背后的财团能支撑疯狂烧钱多久还是未知数。韩国动力电池企业目前面临的这些隐忧,一旦处理不慎,仍有可能使其掉出目前一线动力电池企业的队伍。结论:韩国动力电池巨头的隐忧LG化学、三星SDI、SKI的财务亏损,一起暴露了韩国动力电池企业的诸多隐忧,盈利能力弱、质量缺陷、产能不足、供应链缺货...每个问题都是动力电池企业的大问题。从韩国动力电池企业来看,盈利能力弱影响后续产能扩张,质量缺陷和产能不足造成车企不信任,供应链缺货严重影响企业生产。从韩国动力电池行业来看,优质供应链公司隐患多,外部市场竞争加剧。整个行业可能会在新一轮动力电池竞争中失去话语权。与此同时,内忧未解,外患却在逼近。整体来看,韩国动力电池企业外部市场处于负面状态,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国市场进入调整期,韩国动力电池企业在中国扩大的产能难以释放。同时,韩国动力电池企业的竞争对手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国市场享受补贴政策。在几年的发展中,有可能进一步拉大与韩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差距。对于韩国动力电池企业来说,隐忧在不断扩大。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很快就会影响到动力电池业务本身。2.产能扩张意愿不强,盈利能力受限。需要花钱的产能扩张自然让动力电池企业犹豫不决。动力电池产能建设几乎是整个动力电池生产周期中最昂贵的阶段。根据证券公司的报告,国内平均1 GW容量的建设成本在4-6亿元,而国外容量建设成本几乎翻倍。对于动力电池企业来说,大规模的产能建设至少需要数百亿的资金投入。对于利润不高的动力电池企业来说,这样的投资值得三思。3.有限的产能扩张资金限制了进度,自然难以跟上产能扩张的进度,导致与车企对动力电池的需求产生矛盾。事实上,与车企的互不信任也是动力电池企业产能扩张缓慢的原因之一。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早期车企吹捧的电动化,动力电池企业一直持观望态度。该人士分析了车的事情,车企一旦发现电气化路线错了,还是有余力往其他方向转型的。对于动力电池企业来说,产能一旦建成,无法完全释放,会造成巨大的l……ses对于动力电池企业来说,甚至可能直接让他们陷入绝境。早期的韩国动力电池企业在产能扩张上比较谨慎,在这方面有很多顾虑。4.产业链上的供应关系存在矛盾,主要发生在规模小的企业。上游原料厂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会优先选择出货量大、盈利有保障、坏账概率低的企业。澳大利亚矿业公司SKI和Australian Mines之间供应协议的取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长期的深度亏损使得SKI在上游原料企业眼中有很大的坏账风险。而且2019年,SKI的电池业务一度影响了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导致集团净利润暴跌96%,仅剩3.8亿元。嗅到了风险的澳矿果断取消了与SKI的供货协议,可以理解。5.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造成韩国动力电池企业隐忧的第五个因素,在于动力电池不断上升的高能量密度和稳定性之间的矛盾。LG化学和三星SDI都为动力电池的安全支付了数十亿元,以确保储能系统的防火措施和电池安全。业内人士认为,储能系统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三元锂无法在储能系统的环境中稳定工作,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电动车自燃的问题是电池生产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不够。同时,目前没有动力电池的车辆监管标准,劣质动力电池进入车辆容易自燃。6.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最后一个因素更有针对性,主要是LG Chem和SKI的商业秘密之争。从目前的初步结果来看,斯基应该被判窃取商业秘密罪。这背后,是动力电池同行对市场的恶性竞争。一方面,SKI希望获得LG化学的技术专利,加强技术实力;另一方面,LG化学想借此机会将SKI赶出美国市场,排除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些因素导致韩国动力电池企业面临诸多困难。但在与业内人士的讨论中,我们得出了一个有趣的结论:韩国动力电池企业不会因为这些隐忧而直接陷入死胡同。有两种解决方法:1。韩国动力电池企业主要依靠大财团运营。对于值得投资的动力电池业务,联合体将为这些企业提供相当数量的资金,带动电池业务的发展,后续产能建设不太可能因资金不足而受到影响。2.在充足的资金支持下,韩国动力电池企业确实在用资本扩大产能,在成本端用规模效应摊薄成本,在市场端用充足的货源和逐步提升的动力电池质量赢得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的信任。但总的来说,解决方案并不是完美的解决方案。动力电池的巨额投入一度让第一大汽车产业Tier 1博世集团放弃布局。韩国动力电池背后的财团能支撑疯狂烧钱多久还是未知数。韩国动力电池企业目前面临的这些隐忧,一旦处理不慎,仍有可能使其掉出目前一线动力电池企业的队伍。结论:韩国动力电池巨头的隐忧LG化学、三星SDI、SKI的财务亏损,一起暴露了韩国动力电池企业的诸多隐忧,盈利能力弱、质量缺陷、产能不足、供应链缺货...每个问题都是动力电池企业的大问题。从韩国动力电池企业来看,盈利能力弱影响后续产能扩张,质量缺陷和产能不足造成车企不信任,供应链缺货严重影响企业生产。从韩国动力电池行业来看,优质供应链公司隐患多,外部市场竞争加剧。整个行业可能会在新一轮动力电池竞争中失去话语权。与此同时,内忧未解,外患却在逼近。整体来看,韩国动力电池企业外部市场处于负面状态,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国市场进入调整期,韩国动力电池企业在中国扩大的产能难以释放。同时,韩国动力电池企业的竞争对手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国市场享受补贴政策。在几年的发展中,有可能进一步拉大与韩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差距。对于韩国动力电池企业来说,隐忧在不断扩大。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很快就会影响到动力电池业务本身。
武汉封城的第31天,魏爽终于松了一口气开播已有两周,她首次在一场直播中就卖出去9台车。“都交了购车定金,不是意向定金,这个意义非常重大。
1900/1/1 0:00:00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车市场,包括比亚迪、北汽、上汽等多家中国品牌车企在其中贡献了主要力量。令人意外的是,麦肯锡日前出具报告,中国品牌车企“一家独大”的局面或将被打破。
1900/1/1 0:00:00即使已经是个82岁的老人,但尹明善依然没能松下一口气。3月5日,力帆股份发布公告显示,“16力帆02”公司债券到期日为3月15日,但由于目前资金筹措情况,到期全额兑付存在风险。
1900/1/1 0:00:00如果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不到位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有资料显示,一颗钮扣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一节一号电池在土壤中腐烂,能使1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
1900/1/1 0:00:00近日有关特斯拉动力电池的消息不断传播,特斯拉以及电芯供应商对此都没有正面回应,因此,外界也在不断挖掘特斯拉动力电池的秘密。
1900/1/1 0:00:003月9日,乘联会发布2020年2月份全国乘用车产销数据。2月乘用车厂家批发销量2179万台,同比去年2月下降82,环比1月下降86。12月累计批发销量18157万台,同比下降438。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