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图片来自“Unsplash”。去年年底,陈郁和同事开玩笑说,2019年是过去三年汽车行业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三年最好的一年。“没想到一句话。”陈郁苦笑道。他在一家国际零部件公司工作多年,对行业的变化非常敏感。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似乎给正在下跌的汽车市场增加了一块巨石。汽车行业的衰落直接体现在销量上。据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统计,2020年1-5月中国乘用车零售额同比下降26%。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汽车制造业收入下降30.9%,利润总额下降80.2%,成为利润降幅较大的行业。制表人:豪邱慧,亿欧汽车商业分析师,直到5月份,中国乘用车市场才出现反弹。当月,中国乘用车产量增长10.2%,零售额增长1.8%。乘用车月度销量前十名中,除上汽大众、SAIC通用、东风本田外,其他车企销量均同比正增长,其中长安汽车同比增长69.1%。“我们可能太悲观了,现在还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陈郁预测,汽车市场最早将在下半年恢复正常。但从5月份的销量来看,市场已经提前回暖。01“今年要看中国市场”由于疫情,博世被迫关闭了全球近300家工厂中的100家。不过,5月中旬,博世在中国的37家工厂已经全面复工。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在5月份的年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没有任何因博世供应链问题而关闭主机厂的情况。”博世产品专家夏风告诉亿欧汽车:“我们现在已经基本复工,风险不大。”。“这是因为博世80%和90%的零部件已经本地化,用于大规模生产。”因为汽车是全球性产业,一些核心零部件还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主要靠进口。如果一个环节供应不及时,整个供应链都会受到很大影响。受疫情困扰的全球汽车行业正处于供需错配的焦虑中。就职于ZF的陆胜告诉亿欧汽车,即使德国疫情严重,所有与汽车相关的制造工厂都没有停工。“总是有工厂来满足燃眉之急,”他表示,对大型企业应对风险的措施相对有信心。“大企业经验丰富,会做风险预案。”来源/pexels 3月以来,疫情在全球蔓延,而中国得到有效控制,市场需求逐步释放。“这些零部件公司不会赚钱,德国今年指望中国市场赚钱。”陆生说。让陆生对中国汽车工业充满信心的是,复工正在稳步推进。他告诉亿欧汽车,“我只是树上的一片叶子,但现在这片叶子还是绿的。”在陈郁看来,绿色不仅仅是一片叶子。身处零部件行业,他对这种变化的感受尤为直接:“中国的汽车工业还是靠主机厂带动的。”“大企业复工,小企业就占了先机。”和陈郁的观点一样,陆生也认为汽车庞大的产业链是由大型工厂带动的。核心企业只要动起来,产业链就能运转起来,不会因为小环节而瘫痪。“供应中断的可能性太小。”来源/pexels02“所有人都想待在舒适区”最近,以美国和日本为首的国家都在积极鼓吹植根于中国的制造业回归。当时“反全球化思潮”汹涌,产业链迁移、制造业回流甚嚣尘上。“我们理解他们的做法。”陈郁说,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希望产业链大而全,能有效控制和降低风险。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已经……恩呼吁制造业回归,收效甚微。“疫情加剧了产业链回流,但由于经济环境不好,企业推迟了回流。”在陈郁看来,产业链在哪里,既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商业行为。企业要考虑在哪里能获得更好的回报,最后一定是双方妥协的结果。“企业终于扎根了,正在赚钱。怎么能说会搬走呢?”夏风认为,海外企业不会轻易搬走。“中国的市场大而稳定,语言文化如此统一,对资本主义国家有足够的吸引力。”以博世为例,过去十年在中国的投资总额达到485亿元。2019年,博世中国在生产和R&D方面投入巨资,包括联合汽车电子太仓工厂、博世力士乐Xi安工厂二期、博世氢燃料电池中心和博世创新和软件R&D中心。中国是除德国以外最大的市场,正逐渐成为博世集团创新R&D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来源/pexels国际大型制造企业在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打磨和锤炼,本土化比较完善。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经过了每年几千万辆汽车的洗礼,即使是技术难度很高的产品,在中国也能生产出来。质量和技术都很可靠。夏风相信自己的判断:“每个人都想呆在中国市场的舒适区。”中国作为第四次制造业大迁移的东道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市场之一。入世以来,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连续11年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市场,占世界进口总额的10%以上,现已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2019年中国GDP世界第二,相当于三个日本,离美国更近一步。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对外贸易比重的不断提高凸显了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2019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31.54万亿元,同比增长3.4%。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经济已经与世界发展融为一体。制表师:目前国内的供应链企业不用担心制造业回归带来的不利影响,而是紧跟趋势变化,以企业核心技术及时应对大环境的不确定性。陈郁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中国市场的基数足够大,任何百分比的增长都是可观的。”“没人想动,他们能动。”全球制造业面临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第五次制造业迁移”正在兴起。这次迁徙的目的地指向东南亚。“中国产业链的优势不是谁想动就能动的”,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在今年两会上直言。“中国制造业韧性强,疫情过后能很快复工,配套设施齐全。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取代它。”由于工作原因,夏风对东南亚市场相当熟悉。东南亚比中国市场落后一个层次,这是他最直观的感受:“博世喜欢产业链完善的中国市场,他们在这里与客户建立了信任。”根据产业迁移理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是正常趋势,但东南亚无法取代中国。相反,两国贸易往来密切,并呈融合发展趋势。今年1-5月,东盟超过欧盟和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进出口总额1.7万亿元,同比增长4.2%。东南亚就像是中国市场的延伸。来源/pexels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表示,当前全球产业链重组不再是简单的变革,而是根据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和基础设施等生产要素进行结构性重新配置……世界各地形成的商业环境。陈郁坦言,技术含量低的产业肯定会转移到成本更低的东南亚,而中国市场仍将是技术水平更高的产业。“这次疫情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安聪慧在谈到零配件供应时说。“中国主机厂应该给予中国供应商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加快他们的技术进步,以取代一些外国产品和技术。”黄说,中国必须迫使自己在产业链中的一些重要部分国产化,并利用科技创新实现技术和产业突破,以推动生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董阳也认为,疫情过后,中国汽车工业需要补齐高端零部件制造的短板,强化优势。“人民有需求,政策有支持,产业有发展。多好啊。”陈郁也经常劝自己和朋友不要为现状焦虑,要把眼光放长远:“我们要相信前方是美好的,但我们在路上跌跌撞撞过。”(陈郁、陆生、夏风均为化名)
作者:郝,图片来自“Unsplash”。去年年底,陈郁和同事开玩笑说,2019年是过去三年汽车行业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三年最好的一年。“没想到一句话。”陈郁苦笑道。他在一家国际零部件公司工作多年,对行业的变化非常敏感。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似乎给正在下跌的汽车市场增加了一块巨石。汽车行业的衰落直接体现在销量上。据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统计,2020年1-5月中国乘用车零售额同比下降26%。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汽车制造业收入下降30.9%,利润总额下降80.2%,成为利润降幅较大的行业。制表人:豪邱慧,亿欧汽车商业分析师,直到5月份,中国乘用车市场才出现反弹。当月,中国乘用车产量增长10.2%,零售额增长1.8%。乘用车月度销量前十名中,除上汽大众、SAIC通用、东风本田外,其他车企销量均同比正增长,其中长安汽车同比增长69.1%。“我们可能太悲观了,现在还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陈郁预测,汽车市场最早将在下半年恢复正常。但从5月份的销量来看,市场已经提前回暖。01“今年要看中国市场”由于疫情,博世被迫关闭了全球近300家工厂中的100家。不过,5月中旬,博世在中国的37家工厂已经全面复工。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在5月份的年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没有任何因博世供应链问题而关闭主机厂的情况。”博世产品专家夏风告诉亿欧汽车:“我们现在已经基本复工,风险不大。”。“这是因为博世80%和90%的零部件已经本地化,用于大规模生产。”因为汽车是全球性产业,一些核心零部件还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主要靠进口。如果一个环节供应不及时,整个供应链都会受到很大影响。受疫情困扰的全球汽车行业正处于供需错配的焦虑中。就职于ZF的陆胜告诉亿欧汽车,即使德国疫情严重,所有与汽车相关的制造工厂都没有停工。“总是有工厂来满足燃眉之急,”他表示,对大型企业应对风险的措施相对有信心。“大企业经验丰富,会做风险预案。”来源/pexels 3月以来,疫情在全球蔓延,而中国得到有效控制,市场需求逐步释放。“这些零部件公司不会赚钱,德国指望中国市场……今年赚钱。”卢胜说道。让陆生对中国汽车工业充满信心的是,复工正在稳步推进。他告诉亿欧汽车,“我只是树上的一片叶子,但现在这片叶子还是绿的。“在陈郁看来,绿色不仅仅是一片叶子。身处零部件行业,他对这种变化的感受尤为直接:“中国的汽车工业仍然是由主机厂带动的。”“大企业复工,小企业就有奔头。“和陈郁的观点一样,陆生也认为汽车庞大的产业链是由大型工厂带动的。只要核心企业动起来,产业链就能运转起来,不会因为小环节而瘫痪。”供应中断的可能性太小。" Source /pexels02 "所有人都想待在舒适区"最近,以美国和日本为首的国家都在积极鼓吹植根于中国的制造业回归。当时“反全球化思潮”汹涌,产业链迁移、制造业回流甚嚣尘上。”我们理解他们的做法。“陈郁说,国家和企业都希望产业链大而全,能有效控制和降低风险。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一直在呼吁制造业回归,效果不大。”疫情加剧了产业链回流,但由于经济环境不佳,企业推迟了回流。“在陈郁看来,产业链在哪里,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商业行为。企业要考虑在哪里能获得更好的回报,最后一定是双方妥协的结果。”这家企业终于生根发芽,开始赚钱了。怎么能说会搬走呢?"夏风认为海外企业不会轻易搬走. "中国的市场大而稳定,语言文化如此统一,对资本主义国家有足够的吸引力。“以博世为例,过去十年在中国的投资总额达到485亿元。2019年,博世中国在生产和R&D方面投入巨资,包括联合汽车电子太仓工厂、博世力士乐Xi安工厂二期、博世氢燃料电池中心和博世创新和软件R&D中心。中国是除德国以外最大的市场,正逐渐成为博世集团创新R&D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来源/pexels国际大型制造企业在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打磨和锤炼,本土化比较完善。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经过了每年几千万辆汽车的洗礼,即使是技术难度很高的产品,在中国也能生产出来。质量和技术都很可靠。夏风相信自己的判断:“每个人都想呆在中国市场的舒适区。”中国作为第四次制造业大迁移的东道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市场之一。入世以来,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连续11年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市场,占世界进口总额的10%以上,现已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2019年中国GDP世界第二,相当于三个日本,离美国更近一步。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对外贸易比重的不断提高凸显了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2019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31.54万亿元,同比增长3.4%。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经济已经与世界发展融为一体。制表师:目前国内的供应链企业不用担心制造业回归带来的不利影响,而是紧跟趋势变化,以企业核心技术及时应对大环境的不确定性。陈郁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中国市场的基数足够大,任何百分比的增长都是可观的。”“没人想动,他们能动。”全球制造业面临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第五次制造业迁移”正在兴起。这次迁徙的目的地指向东南亚。“中国产业链的优势不在于谁想动就能动”,Len……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o组,在今年两会上直言。“中国制造业韧性强,疫情过后能很快复工,配套设施齐全。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取代它。”由于工作原因,夏风对东南亚市场相当熟悉。东南亚比中国市场落后一个层次,这是他最直观的感受:“博世喜欢产业链完善的中国市场,他们在这里与客户建立了信任。”根据产业迁移理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是正常趋势,但东南亚无法取代中国。相反,两国贸易往来密切,并呈融合发展趋势。今年1-5月,东盟超过欧盟和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进出口总额1.7万亿元,同比增长4.2%。东南亚就像是中国市场的延伸。来源/pexels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表示,当前全球产业链重组不再是简单的变革,而是根据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以及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基础设施、商业环境等生产要素,进行结构性的重新配置。陈郁坦言,技术含量低的产业肯定会转移到成本更低的东南亚,而中国市场仍将是技术水平更高的产业。“这次疫情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安聪慧在谈到零配件供应时说。“中国主机厂应该给予中国供应商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加快他们的技术进步,以取代一些外国产品和技术。”黄说,中国必须迫使自己在产业链中的一些重要部分国产化,并利用科技创新实现技术和产业突破,以推动生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董阳也认为,疫情过后,中国汽车工业需要补齐高端零部件制造的短板,强化优势。“人民有需求,政策有支持,产业有发展。多好啊。”陈郁也经常劝自己和朋友不要为现状焦虑,要把眼光放长远:“我们要相信前方是美好的,但我们在路上跌跌撞撞过。”(陈郁、陆生、夏风均为化名)
81年,漫威用8000多个虚拟的超级英雄,改变了这个真实的世界。
1900/1/1 0:00:006月11日,据外媒报道,美股宇航局(NASA)宇航员鲍勃本肯BobBehnken和道格赫尔利DougHurley于5月30日乘坐SpaceX载人龙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
1900/1/1 0:00:00谈及电动汽车,一般绕不开“三电系统”。所谓“三电”,包括电池、电驱、电控,几乎是电动汽车的灵魂所在。我们常说,“越自主,越强大”。三电系统的自主化程度,决定了电动汽车行业的强大性与安全性。
1900/1/1 0:00:00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一汽夏利”)的自救之路可谓坎坷不断。5月因与博郡汽车混改被投资者质疑,之后发声明称因博郡汽车融资困难,不排除合资失败的可能。进入6月,一汽夏利仍在艰难自救。
1900/1/1 0:00:00“听说一汽准备起诉博郡了”一位知情人士向凤凰网汽车爆料。关于一汽集团与博郡之间的合资合作,似乎正在走向最差的方向。
1900/1/1 0:00:00据外媒报道,为了帮助商用车客户优化车队,让车队更加高效。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