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湖北咸宁,中专毕业。我以前做过快递员。我在武汉工作10年了,存了一些钱。做快递挺忙的。一个月要送近5000个快递,一年要超过6万单。我工作十年了,一直想买一辆特斯拉。”

这是在特斯拉“硬帮”拼多多事件持续发酵后,腾讯新闻《深网》对Model 3车主的采访。从他的话语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一丝无奈和悲伤。的确,无论特斯拉和拼多多是对是错,在不断的舆论压力下,消费者终究会吃亏。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整个故事。7月21日,拼多多平台商家“买车”推出了“买25万特斯拉Model 3”的活动,并在宣传口号中明确表示:“已与厂家洽谈合作,销售已获官方授权”,“新车只有5辆,不支持线上全款支付”。

同一天,位于其官方微博的特斯拉随即发表声明,声称并未与易买车或拼多多就此次团购活动进行合作,也未与易买车或拼多多进行任何形式的委托销售服务,也未在此次团购活动中向易买车或拼多多销售我公司生产的任何车辆。
8月14日,湖北武汉一位参加团购活动的消费者在领取补贴、支付全部款项并从特斯拉提车时,后者认为拼多多或商家以消费者名义下单并隐瞒真实信息,拒绝向拼多多团购消费者提车。一天后,特斯拉就“拼多多团购”事件再次发表声明:已认定拼多多团购构成转售,支持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为客户维权提供必要支持。

8月16日,拼多多称,一位同样参与本次团购的上海车主已成功提车,并办理了车辆保险。至此,特斯拉拒绝了湖北车主,而上海车主成功提车。区别对待彻底引发了业内的热议。
针对这种情况,特斯拉再次回应:拼多多团购的车主成功提车,拼多多一直使用客户信息下单。特斯拉支持因被团购活动误导而无法交付汽车的消费者向维权人士维权,并将尽力为消费者提供所需的法律援助。同时,如果消费者愿意通过特斯拉的正规渠道重新订购,特斯拉将对消费者造成的时间和精力损失提供相应的补偿。

在网络上,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也迅速分成“两派”。一方认为如果合同成立,特斯拉单方面不履行是违法的,补贴由拼多多平台“支付”,特斯拉在交易中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为什么不呢?另一方面,认为特斯拉在明确声明该活动未获得官方授权后,仍利用其“品牌效应”促进销售,这实际上打乱了前者一直采用的直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其交易规则。
在记者看来,特斯拉一直掌握着自己产品的定价权,这无疑保证了无论潜在用户在哪里,同期购买的车型都享有相同的终端价格。在这一事件中,特斯拉的过错在于,在没有咨询购车者的情况下,单方面认为订单被转卖,进而取消交易。这种不合理甚至略显“离谱”的做法,激起了围观群众的不满,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违约。

然而,必须承认的是……品多多的earance确实打破了原有的相对公平和秩序,正如其在声明中所说,“特斯拉一直坚持直销模式,因为我们相信直销模式确实最符合消费者的利益。在直销模式下,无论你进入特斯拉的哪家店,得到的价格都是一样的。一个初次购车的人,不会因为信息不对称而被宰,不会因为销售渠道复杂而购买来源不明的产品,更不会为了最低的价格而不得不去不同的省份提车。
解释完“症结”,我们不禁要问,拼多多的一系列操作是否违法?在阐述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拼多多就是这样一个依靠巨额补贴获得流量关注,从而获得资本青睐,实现盈利的电商平台。事实上,此次出售的车辆是拼多多联合“易到买车”全价从特斯拉购买的,然后降价2万元卖给消费者。因此,表面上看,特斯拉拒绝交付的理由中并不存在“转售行为”。

但本质是拼多多在明知没有获得官方授权的情况下,用这样一种“投机取巧”的方式和低成本强行绑定特斯拉,为自己赚取了极高的流量和关注度,而这恰恰是其现阶段最需要的。至于后续特斯拉能否交付车辆,拼多多通过一个漂亮的“擦边球”营销案例,成功提升了平台定位。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品多多在这次事件中自始至终都那么“无忧无虑”。因为它给大多数用户留下了“以低于市场价销售车辆”的既定印象。另一方面,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的特斯拉,为了平息舆论,不得不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的谴责下,赔偿几名遭受损失的车主。
事实上,除了特斯拉,戴森、三只松鼠、腾讯任天堂Switch、苹果等知名品牌都曾在拼多多遭遇过类似的“碰瓷营销”案例,也从未承认与后者达成过合作并授予过授权。至于原因,可能也和平台一直以来展示的“低端、山寨”形象有关。

从拼多多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不久前推出的“百亿补贴”,还是最近宣称的“假一赔十”,通过“自掏腰包”的方式将大牌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卖给C品,都显示出其“暴风向上”的野心。或许根本目的是吸引更多一二线城市用户进入“五环”,走高端优质路线。
未来可以预见的是,类似“团购模式3”这样的例子在这个平台上依然会屡见不鲜。这一次,特斯拉选择了“硬硬”的拼多多,最大的赢家似乎是后者,这也让一些看客认识到了什么是“商业背后的炫耀”。截至记者发稿时,据新浪财经最新消息,被特斯拉官方以“转售”为由拒绝交付并取消订单的武汉车主已在拼多多的协助下成功提车,并已为车辆投保。随后,根据微博博主“不是郑小康”爆料的信息,特斯拉就武汉车主成功一事发表声明。

由此,我们不禁感叹拼多多在获得大量关注的同时,也赢得了“不错”的口碑。这波营销手段真是高明。另一方面,一直略显被动的特斯拉,在妥协后依然站在舆论的漩涡中。
文/崔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和“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或登陆《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我来自湖北咸宁,中专毕业。我以前做过快递员。我在武汉工作10年了,存了一些钱。做快递挺忙的。一个月要送近5000个快递,一年要超过6万单。我已经工作十年了,一直想买一台Tes……。"

这是在特斯拉“硬帮”拼多多事件持续发酵后,腾讯新闻《深网》对Model 3车主的采访。从他的话语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一丝无奈和悲伤。的确,无论特斯拉和拼多多是对是错,在不断的舆论压力下,消费者终究会吃亏。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整个故事。7月21日,拼多多平台商家“买车”推出了“买25万特斯拉Model 3”的活动,并在宣传口号中明确表示:“已与厂家洽谈合作,销售已获官方授权”,“新车只有5辆,不支持线上全款支付”。

同一天,位于其官方微博的特斯拉随即发表声明,声称并未与易买车或拼多多就此次团购活动进行合作,也未与易买车或拼多多进行任何形式的委托销售服务,也未在此次团购活动中向易买车或拼多多销售我公司生产的任何车辆。
8月14日,湖北武汉一位参加团购活动的消费者在领取补贴、支付全部款项并从特斯拉提车时,后者认为拼多多或商家以消费者名义下单并隐瞒真实信息,拒绝向拼多多团购消费者提车。一天后,特斯拉就“拼多多团购”事件再次发表声明:已认定拼多多团购构成转售,支持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为客户维权提供必要支持。

8月16日,拼多多称,一位同样参与本次团购的上海车主已成功提车,并办理了车辆保险。至此,特斯拉拒绝了湖北车主,而上海车主成功提车。区别对待彻底引发了业内的热议。
针对这种情况,特斯拉再次回应:拼多多团购的车主成功提车,拼多多一直使用客户信息下单。特斯拉支持因被团购活动误导而无法交付汽车的消费者向维权人士维权,并将尽力为消费者提供所需的法律援助。同时,如果消费者愿意通过特斯拉的正规渠道重新订购,特斯拉将对消费者造成的时间和精力损失提供相应的补偿。

在网络上,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也迅速分成“两派”。一方认为如果合同成立,特斯拉单方面不履行是违法的,补贴由拼多多平台“支付”,特斯拉在交易中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为什么不呢?另一方面,认为特斯拉在明确声明该活动未获得官方授权后,仍利用其“品牌效应”促进销售,这实际上打乱了前者一直采用的直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其交易规则。
在记者看来,特斯拉一直掌握着自己产品的定价权,这无疑保证了无论潜在用户在哪里,同期购买的车型都享有相同的终端价格。在这一事件中,特斯拉的过错在于,在没有咨询购车者的情况下,单方面认为订单被转卖,进而取消交易。这种不合理甚至略显“离谱”的做法,激起了围观群众的不满,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违约。

但必须承认,拼多多的出现确实打破了原有的相对公平和秩序,正如其在声明中所说,“特斯拉一直坚持直销模式,因为我们相信直销模式确实最符合消费者的利益。在直销模式下,无论你进入特斯拉的哪家店,得到的价格都是一样的。首次购车者不会是sl……ghtered因为信息不对称,不会因为销售渠道复杂而购买来源不明的产品,更不会为了最低的价格而不得不去不同的省份提车。
解释完“症结”,我们不禁要问,拼多多的一系列操作是否违法?在阐述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拼多多就是这样一个依靠巨额补贴获得流量关注,从而获得资本青睐,实现盈利的电商平台。事实上,此次出售的车辆是拼多多联合“易到买车”全价从特斯拉购买的,然后降价2万元卖给消费者。因此,表面上看,特斯拉拒绝交付的理由中并不存在“转售行为”。

但本质是拼多多在明知没有获得官方授权的情况下,用这样一种“投机取巧”的方式和低成本强行绑定特斯拉,为自己赚取了极高的流量和关注度,而这恰恰是其现阶段最需要的。至于后续特斯拉能否交付车辆,拼多多通过一个漂亮的“擦边球”营销案例,成功提升了平台定位。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品多多在这次事件中自始至终都那么“无忧无虑”。因为它给大多数用户留下了“以低于市场价销售车辆”的既定印象。另一方面,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的特斯拉,为了平息舆论,不得不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的谴责下,赔偿几名遭受损失的车主。
事实上,除了特斯拉,戴森、三只松鼠、腾讯任天堂Switch、苹果等知名品牌都曾在拼多多遭遇过类似的“碰瓷营销”案例,也从未承认与后者达成过合作并授予过授权。至于原因,可能也和平台一直以来展示的“低端、山寨”形象有关。

从拼多多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不久前推出的“百亿补贴”,还是最近宣称的“假一赔十”,通过“自掏腰包”的方式将大牌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卖给C品,都显示出其“暴风向上”的野心。或许根本目的是吸引更多一二线城市用户进入“五环”,走高端优质路线。
未来可以预见的是,类似“团购模式3”这样的例子在这个平台上依然会屡见不鲜。这一次,特斯拉选择了“硬硬”的拼多多,最大的赢家似乎是后者,这也让一些看客认识到了什么是“商业背后的炫耀”。截至记者发稿时,据新浪财经最新消息,被特斯拉官方以“转售”为由拒绝交付并取消订单的武汉车主已在拼多多的协助下成功提车,并已为车辆投保。随后,根据微博博主“不是郑小康”爆料的信息,特斯拉就武汉车主成功一事发表声明。

由此,我们不禁感叹拼多多在获得大量关注的同时,也赢得了“不错”的口碑。这波营销手段真是高明。另一方面,一直略显被动的特斯拉,在妥协后依然站在舆论的漩涡中。
文/崔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和“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或登陆《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摘要中国汽车健康指数(CAHI)2020年第一批车型测评结果显示,长城WEYVV6评分高于丰田RAV4和奥迪Q5L。
1900/1/1 0:00:00华尔街的分析师们又开始“指点江山”了,这次的对象是通用汽车。本周二,华尔街不断对通用汽车施压,要求通用汽车分拆其电动汽车业务,以便更好地定位业务对抗特斯拉和其他创业团队。
1900/1/1 0:00:00继纯电动汽车用户的“里程焦虑”之后,新能源车企的焦虑又在哪里?“感觉大部分同行都会严重低估了特斯拉自建超级充电站、蔚来自建换电站和充电体系对于销量的促进。
1900/1/1 0:00:00日前,法国初创电池公司Verkor宣布计划与将在欧洲建设一座电池工厂,加入全球电池供应商的角逐。
1900/1/1 0:00:00“红旗销量今年完成20万辆已经没有悬念,明年的目标是完成40万辆,长期目标来看2025年希望达到80万辆,解放的市占率达25以上。
1900/1/1 0:00:00中国的互联网环境极其茂盛。微信、抖音、支付宝这些App,每个都拥有极其庞大的用户群体和业务拓展空间,而且使用体验也可圈可点,完全用户导向。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