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完成20万辆红旗销量没有悬念。明年的目标是完成40万辆。远期目标,希望2025年达到80万台,解放市场份额达到25%以上。”一汽集团战略管理与业务规划部总经理刘长庆在2020中国汽车论坛上规划了红旗的“十四五”。
其中,2025年销售80万辆的目标,比今年1月8日举行的“2020中国一汽红旗品牌节”上定下的60万辆多出20万辆。如此大的销售跨度,让业内人士惊呼红旗的大胆和自信。从刘长庆的言辞中,可以读出一汽集团对红旗品牌寄予厚望。

数据显示,红旗品牌2019年销量破10万辆,较2018年的3.3万辆实现同比增长203%;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多家车企陷入困境,红旗前7个月累计销量已突破8.75万辆,同比增长108%,完成全年销售目标的43.8%。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在8月14日举行的2020中国汽车论坛上,不仅是一汽,包括东风、SAIC、BAIC、广汽在内的11家国内主流车企都发布了各自的十四五规划思路。
如果你还没有对红旗的十四五计划感到惊讶,那我们继续来看看其他车企的十四五“小目标”。
未来更加不确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史建华表示:“不确定、悲观、升级、洗牌,是中国汽车企业在“十四五”必须面对的状况。”虽然未来的不确定性在增加,但主流车企的“十四五”仍然普遍“乐观”。
除了红旗,华晨集团的“野心”也不小。

华晨集团是11家主流汽车企业中唯一明确提出“十四五”整车及零部件业务规划的汽车集团。华晨汽车集团副总裁凯奇表示,2025年底,预计全集团整车业务产销量约195万辆,其中乘用车140万辆,商用车55万辆;在零部件业务方面,华晨的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收入350亿元。
其中,集团给华晨宝马的目标是100万辆。2019年,华晨宝马销量为54.59万辆,同比增长17.1%。基于良好的市场表现,花旗集团此前已将华晨宝马2020年和2021年的销售预期上调3.6%和9.5%,并将包括汽车金融业务在内的净利润率预期上调9.8%和10.1%。
相比华晨集团对销量和营收的追求,长安集团更注重市场份额。

“长安自主品牌计划到2025年实现9.7%的市场份额。高端品牌长安、欧尚实现了品牌提升。在此基础上,他们会继续推动产品力的提升,产品均价希望提升15%。”长安汽车品牌公关部总经理陈政表示,面对诸多不确定性,长安汽车考虑的更多是竞争力指标,而不是规模指标。其市场份额在2019年稳步上升至6.83%。
作为行业龙头,优越集团在“十四五”规划中并未提出具体要求,而是提出在新四化的大方向上启动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以自主品牌发展为龙头。主要战略体现在四个方向:品牌提升、创新驱动、全球化经营和合作开放。
纵观今年上半年,SAIC可谓是苦不堪言,累计销量204.91万辆,同比下降30.24%。三大销售板块中,上汽大众上半年销量仅为57.74万辆,同比下降37.2%;上汽通用销售55.62万辆,同比下降33.3%;上汽通用五菱同比下降28.69%,就连SAIC乘用车也同比下降22.52%。上半年累计销量24.15万辆。

同时,SAIC认为,“十四五”期间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显著增强,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仍有可观潜力,预计到2025年国内乘用车销量将达到2400-2450万辆。
人人都爱新能源。
面对未来不确定的环境,“新四化”仍然成为SAIC等11家企业的高管在陈述“十四五”规划时提到的高频词汇。中国汽车市场已经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新的产业格局正在加速形成。新能源和电动化仍然是汽车工业“十四五”的基调。
不过,与SAIC相比,BAIC对汽车工业“十四五”规划的预测更为悲观。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振波表示,在“十四五”期间,没有办法回到2017年的最高点。

BAIC把整个“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思路放在逐步实现纯电动汽车发展全方位转型的方向上,提出“市场份额年均增长0.2个百分点,保持行业第四”。
在国家提出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中,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将达到25%。
因此,在这一规划的指导下,不仅BAIC,车企也将电动化和软件定义汽车的发展作为布局方向。广汽集团甚至提出2025年实现自主品牌全系列产品电动化。从五大平台到六大核心技术,以市场需求和用户体验为核心,2025年实现自主品牌全系列产品的电动化。
比亚迪认为,整个乘用车市场在“十四五”期间的规模将得到提升,政策的稳定性和新能源市场的需求将得到有力推动,从而重新激活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的快速增长,未来消费者信心和消费趋势的内在构建,都将由高端市场带动。比亚迪提出了多项技术强化方向,以实现“强大的中国车”。

比亚迪之所以强调实现“强大的中国车”,无疑是因为特斯拉的存在,也正是因为特斯拉这条鲶鱼的存在,为中国新能源市场提供了强大的“鲶鱼效应”。不是,前段时间被炒得火热的东风“蓝调”,并不是自主品牌高端新能源的诱惑之一。
东风集团表示,“十四五”期间将努力打造高端电动品牌“蓝兔”。据东风汽车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唐腾介绍,东风已经制定了蓝兔未来3-5年的发展规划。在产品规划上,蓝兔将以用户为导向,精准布局,实现轿车、SUV等跨界高性能车型。从2021年起,每年将有不少于一款全新的下一代汽车投放市场。

长安汽车“北斗舒天”计划将持续推进到2025年的“4+1”活动,100%智能座舱、L4级量产、5000名软件技术人员,真正用软件定义一辆车,掌握中控等多项核心技术。
除了乘用车,以商用车为主的江铃汽车和江淮汽车也提出了智能化的目标。江铃汽车副总裁李晓军表示,“江铃汽车将在智能自动驾驶L1和L2拥有高渗透率,轻业务L4将拥有cer……将来按比例。车联网的渗透率也将达到90%以上。"

江淮汽车集团总经理向兴初提出,“将搭载高端动力、高智能化水平的长头重卡V7投放市场,加快全系列产品向更加节能、安全、环保、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中高端全面布局。”
虽然2018年以来汽车销量出现了近3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再加上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汽车行业的整合和优胜劣汰将加速,一些品牌将永远退出市场,但这些极端的结果与这些主流汽车企业无关。
面对未来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主流车企站在“十三五”的关键节点,或谨慎或大胆地提出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至于哪一个会先实现他们的“小目标”,我们拭目以待。
文/黎思嘉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和“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或登陆《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今年完成20万辆红旗销量毫无悬念。明年的目标是完成40万辆。远期目标,希望2025年达到80万台,解放市场份额达到25%以上。”一汽集团战略管理与业务规划部总经理刘长庆在2020中国汽车论坛上规划了红旗的“十四五”。
其中,2025年销售80万辆的目标,比今年1月8日举行的“2020中国一汽红旗品牌节”上定下的60万辆多出20万辆。如此大的销售跨度,让业内人士惊呼红旗的大胆和自信。从刘长庆的言辞中,可以读出一汽集团对红旗品牌寄予厚望。

数据显示,红旗品牌2019年销量破10万辆,较2018年的3.3万辆实现同比增长203%;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多家车企陷入困境,红旗前7个月累计销量已突破8.75万辆,同比增长108%,完成全年销售目标的43.8%。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在8月14日举行的2020中国汽车论坛上,不仅是一汽,包括东风、SAIC、BAIC、广汽在内的11家国内主流车企都发布了各自的十四五规划思路。
如果你还没有对红旗的十四五计划感到惊讶,那我们继续来看看其他车企的十四五“小目标”。
未来更加不确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史建华表示:“不确定、悲观、升级、洗牌,是中国汽车企业在“十四五”必须面对的状况。”虽然未来的不确定性在增加,但主流车企的“十四五”仍然普遍“乐观”。
除了红旗,华晨集团的“野心”也不小。

华晨集团是11家主流汽车企业中唯一明确提出“十四五”整车及零部件业务规划的汽车集团。华晨汽车集团副总裁凯奇表示,2025年底,预计全集团整车业务产销量约195万辆,其中乘用车140万辆,商用车55万辆;在零部件业务方面,华晨的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收入350亿元。
其中,集团给华晨宝马的目标是100万辆。2019年,华晨宝马销量为54.59万辆,同比增长17.1%。基于良好的市场表现,花旗集团此前已将华晨宝马2020年和2021年的销售预期上调3.6%和9.5%,并将包括汽车金融业务在内的净利润率预期上调9.8%和10.1%。
相比华晨集团对销量和营收的追求,长安集团更注重市场份额。

“长安自主品牌计划到2025年实现9.7%的市场份额。高端品牌长安、欧尚实现了品牌提升。在此基础上,他们会继续推动产品力的提升,产品均价希望提升15%。”长安汽车品牌公关部总经理陈政表示,面对诸多不确定性,长安汽车考虑的更多是竞争力指标,而不是规模指标。其市场份额在2019年稳步上升至6.83%。
作为行业龙头,优越集团在“十四五”规划中并未提出具体要求,而是提出在新四化的大方向上启动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以自主品牌发展为龙头。主要战略体现在四个方向:品牌提升、创新驱动、全球化经营和合作开放。
纵观今年上半年,SAIC可谓是苦不堪言,累计销量204.91万辆,同比下降30.24%。三大销售板块中,上汽大众上半年销量仅为57.74万辆,同比下降37.2%;上汽通用销售55.62万辆,同比下降33.3%;上汽通用五菱同比下降28.69%,就连SAIC乘用车也同比下降22.52%。上半年累计销量24.15万辆。

同时,SAIC认为,“十四五”期间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显著增强,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仍有可观潜力,预计到2025年国内乘用车销量将达到2400-2450万辆。
人人都爱新能源。
面对未来不确定的环境,“新四化”仍然成为SAIC等11家企业的高管在陈述“十四五”规划时提到的高频词汇。中国汽车市场已经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新的产业格局正在加速形成。新能源和电动化仍然是汽车工业“十四五”的基调。
不过,与SAIC相比,BAIC对汽车工业“十四五”规划的预测更为悲观。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振波表示,在“十四五”期间,没有办法回到2017年的最高点。

BAIC把整个“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思路放在逐步实现纯电动汽车发展全方位转型的方向上,提出“市场份额年均增长0.2个百分点,保持行业第四”。
在国家提出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中,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将达到25%。
因此,在这一规划的指导下,不仅BAIC,车企也将电动化和软件定义汽车的发展作为布局方向。广汽集团甚至提出2025年实现自主品牌全系列产品电动化。从五大平台到六大核心技术,以市场需求和用户体验为核心,2025年实现自主品牌全系列产品的电动化。
比亚迪认为,整个乘用车市场在“十四五”期间的规模将得到提升,政策的稳定性和新能源市场的需求将得到有力推动,从而重新激活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的快速增长,未来消费者信心和消费趋势的内在构建,都将由高端市场带动。比亚迪提出了多项技术强化方向,以实现“强大的中国车”。

比亚迪之所以强调实现“强大的中国车”,无疑是因为特斯拉的存在,也正是因为特斯拉这条鲶鱼的存在,为中国新能源市场提供了强大的“鲶鱼效应”。不是,前段时间被炒得火热的东风“蓝调”,并不是自主品牌高端新能源的诱惑之一。
东风集团表示,“十四五”期间将努力打造高端电动品牌“蓝兔”。据东风汽车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唐腾介绍,东风已经制定了蓝兔未来3-5年的发展规划。在产品规划上,蓝兔将以用户为导向,精准布局,实现轿车、SUV等跨界高性能车型。从2021年起,每年将有不少于一款全新的下一代汽车投放市场。

长安汽车“北斗舒天”计划将持续推进到2025年的“4+1”活动,100%智能座舱、L4级量产、5000名软件技术人员,真正用软件定义一辆车,掌握中控等多项核心技术。
除了乘用车,以商用车为主的江铃汽车和江淮汽车也提出了智能化的目标。江铃汽车副总裁李晓军表示,“江铃汽车将在智能自动驾驶L1和L2拥有高渗透率,轻业务L4将拥有cer……将来按比例。车联网的渗透率也将达到90%以上。"

江淮汽车集团总经理向兴初提出,“将搭载高端动力、高智能化水平的长头重卡V7投放市场,加快全系列产品向更加节能、安全、环保、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中高端全面布局。”
虽然2018年以来汽车销量出现了近3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再加上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汽车行业的整合和优胜劣汰将加速,一些品牌将永远退出市场,但这些极端的结果与这些主流汽车企业无关。
面对未来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主流车企站在“十三五”的关键节点,或谨慎或大胆地提出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至于哪一个会先实现他们的“小目标”,我们拭目以待。
文/黎思嘉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和“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或登陆《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继纯电动汽车用户的“里程焦虑”之后,新能源车企的焦虑又在哪里?“感觉大部分同行都会严重低估了特斯拉自建超级充电站、蔚来自建换电站和充电体系对于销量的促进。
1900/1/1 0:00:00“我来自湖北咸宁,中专毕业,之前一直是一名快递员,在武汉已经打工10年了,也攒了一些钱,做快递员还挺忙的,一个月要寄收近5000件快递,一年也得超过60000单,打工十年了,一直很想买辆特斯拉。
1900/1/1 0:00:00日前,法国初创电池公司Verkor宣布计划与将在欧洲建设一座电池工厂,加入全球电池供应商的角逐。
1900/1/1 0:00:00中国的互联网环境极其茂盛。微信、抖音、支付宝这些App,每个都拥有极其庞大的用户群体和业务拓展空间,而且使用体验也可圈可点,完全用户导向。
1900/1/1 0:00:00本次特斯拉“失控加速”事故并非先例,此前国内外也发生了多起类似事故,但相关事故的责任到底在哪一方,至今并没有定论。在特斯拉“拒绝交付”一事尚在发酵之际,这家车企又遇到了新的麻烦。
1900/1/1 0:00:00对于自动驾驶汽车来说,性能优异的芯片至关重要,因为自动驾驶需要AI技术支撑,对于即时算力能力要求极高。而当前走在自动驾驶技术前列的特斯拉,也选择自己开发芯片。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