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据汽车预言家报道,东风汽车回归主板IPO又向前迈出了新的一步。同日,CICC发布了关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辅导工作的备案报告,随即成为东风IPO进展顺利的重要信号。报道指出,CICC将在辅导期内,在规范运作、内控管理、财务报告体系建设、募投项目等多方面给予东风集团相应的支持,逐步落实和完善东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问题和规划,对此,该相关人士也向汽车预言家透露,这一长达15年的上市案将于年内正式完成。事实上,早在2005年,在香港上市后不久,东风汽车就透露了在合适时机回归a股的意向。但随后几年,受集团乘用车业务占比低、公司整体盈利不及预期、法律限制等诸多因素影响,东风回归a股的愿望并未实现。当SAIC、广汽等多家大型汽车企业通过资产整合以集团名义在国内上市时,东风汽车在国内上市时甚至被贴上了“不在位”的标签,但即便如此,对于回归中国的问题,东风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2010年底,东风汽车“三五计划”推进到中期。此时,公司已明确制定到2012年完成300亿元的销售任务。当时有业内人士猜测,东风有意在计划完成后重提“回国”问题。直到“五五”计划提出并实施,东风集团对上市问题没有做出任何答复。不久前,就在其全新高端品牌“蓝兔”发布前三天,东风汽车明确表示将回归a股上市计划。为此,舆论纷纷将“蓝兔”视为助推东风在华上市的始作俑者,但背后很少有人知道,东风为了“回归中国”的那一天,已经等待了15年。1一个酝酿了15年的“回归中国”计划7月27日,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了其回归a股计划的公告文件。在这份报告中,东风明确了在中国上市的计划和募集资金的用途。令人意外的是,此时的舆论对东风在华上市并没有太多关注。相比16年前东风首次赴港上市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东风回归中国”在热度上似乎差了一千里。

早在2005年12月,东风集团的董事长、总经理和几位执行董事都出现在香港联交所交易大厅的主席台上。与会的有国家发改委、国资委、商务部等多位部级领导,还有时任武汉市委书记的,港交所执行董事霍等。据了解,东风的上市获得了多个核心领导职位,是因为东风集团在香港的IPO不仅代表了当时中国汽车行业最大的上市公司,也是2005年全球汽车行业最大的IPO(国际公开募股)项目。

当时,东风集团上市计划的达成,标志着东风汽车经过一系列的公司重组和改革,成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公司治理结构阶段,也确保了改革后国有控股和国有资本的发展主体地位。一位参与并见证了这一时刻的记者曾这样描述:“当年东风汽车的成功上市,代表着以东风为首的汽车企业成功推动了汽车工业深化改革和资本化转型的进程,进一步提升了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特别是对世界汽车工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东风集团自身的未来发展。"

据了解,由于香港资本市场的发行制度是注册制,上市难度较小,由交易所决定企业能否上市,准备期较短。这使得包括东风在内的很多汽车企业早些年以“港股”为主要上市方式。但在香港成功上市后,回归主板上市一直是东风集团的美好期待。

有资料显示,自2006年以来,东风集团一直在积极推动公司回归a股市场。虽然它做了很多内部计划,但最后都失败了。至于原因,据车先知介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如何保持清晰的股权关系;2.SASAC很难认同;3.外资约束(日产的持股问题)。业内人士表示,东风从未放弃过回归a股市场的想法,但前提是东风集团希望在业绩大幅提升后,回归中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特别希望借助回国的好处,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如今,在香港成功上市15年后,东风的愿望并没有实现。东风汽车发布的2019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东风汽车现金流为261.33亿元,同比增长4.64%,但经营现金流净额仅为-115.55亿元,在16家上市车企中排名垫底。2020年,受疫情影响,总部位于武汉的东风汽车今年上半年几乎呈现停滞状态。对比今天的情况,不难想象为什么东风回国IPO的计划得不到和15年前一样的关注。但好在东风汽车在15年的上市过程中,已经有了明确的进展和答案。2“专款专用”东风充分利用回国上市。据了解,近年来汽车股从港股转主板的案例很多,包括长城、BAIC、吉利不久前提出回归科创板上市...可见,回国上市在汽车行业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相反,回归主板或者两地上市,如今已经成为汽车企业谋求长远发展的主流选项。这一相关行业的专家多次表示汽车公司在中国上市的有利基础,包括改善集团(公司)形象、增加股票的交易流通量和提高潜在投资者的知名度等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从长远来看,如果国内汽车股能够在主板上市,将有利于公司未来的成长和业务发展。爱建证券一位分析师对汽车预言家表示:“现阶段,国内资本市场的融资环境正在逐步开放,汽车股价已经回归到较为合理的价值区间。随着未来新能源产业发展进入稳定阶段,汽车企业在汽车市场的盈利能力有望继续增长。这个时候回国上市,不排除有很好的资本运作机会。”毫无疑问,两地上市带来的资本收益是东风IPO的首要收益。事实上,由于东风集团的国有化背景和业务特点,这部分资金的流向一直是制约其回国IPO的微观因素。此前,在h股回归a股的问题上,监管层明确表示,相关部门向有资金需求的企业倾斜。考虑到东风之前的情况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所以并没有提倡其A+H的模式。

此前,正是因为没有明确的资金需求,东风集团股份在此前15年的上市背景下,没有明确的定向增发融资案例。据了解,东风集团利用银行贷款和短期融资来筹集公司日常所需的现金。如今上市在即,我们在东风汽车集团发布的公告文件中发现了东风汽车对回国IPO后资金使用的明确规划。相关内容指出,公司发行上市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新品牌高端新能源汽车项目、新一代汽车及前瞻性技术开发项目、数字化平台及服务建设项目,以及补充运营所需资金。上述专家还指出,在孵化全新的高端品牌之前,不仅是研发,还有投产前的宣传,都需要耗费巨额资金。在新车型投入市场之前,项目很难快速盈利,可见整个运营过程会考验相应企业的财务能力。显然,蓝兔项目显然是对t……的合理解释东风募集资金流向。足以看出东风集团股份在国内上市,得到了宏观政策的支持,得到了行业内舆论的认可,甚至在资金问题上也有其必然的合理性。可见东风的“回归中国”是相当势在必行的。3回国找钱只是为了图?不过,尽管舆论对东风在华上市的进程并未给予过多关注,但对“蓝兔”品牌的前景以及东风借在华上市筹集资金进攻自主高端的方式表示了担忧。在外界看来,东风在国内上市是迎合时代背景和宏观经济环境的正常操作。此前,包括BAIC和吉利在内的许多汽车公司也为东风提供了成功的案例。这些成熟的基础也让外界理所当然地认为东风回归中国只是时间问题。但在大多数业内人士看来,如果东风在国内上市的意图只是为了打造蓝兔的品牌,或者为蓝兔的后续发展筹集资金,那么回国可能会被蓝兔项目的经营风险所对冲,不利于东风集团的长远发展,甚至会影响东风“大考”计划的发展进程。蓝兔品牌发布之初,业内人士就表达了对东风高端再造的信心不足,认为蓝兔品牌的出现是“国企干自己的事”的典型和代表,更多体现在国企发展脱节后很快就过于被动迎合市场。

在蓝兔品牌的发布会上,与会领导不止一次强调蓝兔品牌是“新动力+传统”的有效结合,但这种结合的优势很难抱怨,更不用说在国内上市的问题了。但这并不妨碍舆论对东风集团所需的巨大资金缺口以及蓝兔发展前品牌所面临的风险的猜测。全联汽车经销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曾对媒体表达过类似观点。“东风的意图很明显,那就是通过回归a股为蓝兔构建一个新的融资渠道。科琳计划很好,但前景不确定。”对此,汽车预言家采访后了解到,201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车市一直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随着疫情的爆发,市场销售一再跌至冰点。这个时候终端市场很难接受一个缺乏用户基础的高端品牌,尤其是以东风为代表的“国资背景的高端品牌”前景。毕竟,国有汽车企业在机制和效率上的短板,已经不止一次暴露在这个完全市场化的汽车行业中。此外,一位汽车行业专家也指出,回国融资发展蓝兔的举动,隐含着东风对过去“高屋建瓴”之举的自我否定,更是对东风之前制定的高端路线和相应成果的讽刺。这使得“东风在华上市能否实现蓝兔(蓝图)”成为舆论热点。9月7日,据汽车预言家报道,东风汽车回归主板IPO又向前迈出了新的一步。同日,CICC发布了关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辅导工作的备案报告,随即成为东风IPO进展顺利的重要信号。报道指出,CICC将在辅导期内,在规范运作、内控管理、财务报告体系建设、募投项目等多方面给予东风集团相应的支持,逐步落实和完善东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问题和规划,对此,该相关人士也向汽车预言家透露,这一长达15年的上市案将于年内正式完成。事实上,早在2005年,在香港上市后不久,东风汽车就透露了在合适时机回归a股的意向。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东夫……g回归a股的愿望因集团乘用车业务占比低、公司整体盈利不及预期、法律限制等诸多因素而未能实现。当SAIC、广汽等多家大型汽车企业通过资产整合以集团名义在国内上市时,东风汽车在国内上市时甚至被贴上了“不在位”的标签,但即便如此,对于回归中国的问题,东风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2010年底,东风汽车“三五计划”推进到中期。此时,公司已明确制定到2012年完成300亿元的销售任务。当时有业内人士猜测,东风有意在计划完成后重提“回国”问题。直到“五五”计划提出并实施,东风集团对上市问题没有做出任何答复。不久前,就在其全新高端品牌“蓝兔”发布前三天,东风汽车明确表示将回归a股上市计划。为此,舆论纷纷将“蓝兔”视为助推东风在华上市的始作俑者,但背后很少有人知道,东风为了“回归中国”的那一天,已经等待了15年。1一个酝酿了15年的“回归中国”计划7月27日,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了其回归a股计划的公告文件。在这份报告中,东风明确了在中国上市的计划和募集资金的用途。令人意外的是,此时的舆论对东风在华上市并没有太多关注。相比16年前东风首次赴港上市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东风回归中国”在热度上似乎差了一千里。

早在2005年12月,东风集团的董事长、总经理和几位执行董事都出现在香港联交所交易大厅的主席台上。与会的有国家发改委、国资委、商务部等多位部级领导,还有时任武汉市委书记的,港交所执行董事霍等。据了解,东风的上市获得了多个核心领导职位,是因为东风集团在香港的IPO不仅代表了当时中国汽车行业最大的上市公司,也是2005年全球汽车行业最大的IPO(国际公开募股)项目。

当时,东风集团上市计划的达成,标志着东风汽车经过一系列的公司重组和改革,成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公司治理结构阶段,也确保了改革后国有控股和国有资本的发展主体地位。一位参与并见证了这一时刻的记者曾这样描述:“当年东风汽车的成功上市,代表着以东风为首的汽车企业成功推动了汽车工业深化改革和资本化转型的进程,进一步提升了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尤其对东风集团自身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了解,由于香港资本市场的发行制度是注册制,上市难度较小,由交易所决定企业能否上市,准备期较短。这使得包括东风在内的很多汽车企业早些年以“港股”为主要上市方式。但在香港成功上市后,回归主板上市一直是东风集团的美好期待。

有资料显示,自2006年以来,东风集团一直在积极推动公司回归a股市场。虽然它做了很多内部计划,但最后都失败了。至于原因,据汽车预言家说,主要包括三个asp……ts: 1。如何保持清晰的股权关系;2.SASAC很难认同;3.外资约束(日产的持股问题)。业内人士表示,东风从未放弃过回归a股市场的想法,但前提是东风集团希望在业绩大幅提升后,回归中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特别希望借助回国的好处,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如今,在香港成功上市15年后,东风的愿望并没有实现。东风汽车发布的2019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东风汽车现金流为261.33亿元,同比增长4.64%,但经营现金流净额仅为-115.55亿元,在16家上市车企中排名垫底。2020年,受疫情影响,总部位于武汉的东风汽车今年上半年几乎呈现停滞状态。对比今天的情况,不难想象为什么东风回国IPO的计划得不到和15年前一样的关注。但好在东风汽车在15年的上市过程中,已经有了明确的进展和答案。2“专款专用”东风充分利用回国上市。据了解,近年来汽车股从港股转主板的案例很多,包括长城、BAIC、吉利不久前提出回归科创板上市...可见,回国上市在汽车行业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相反,回归主板或者两地上市,现在已经成为汽车企业谋求长远发展的主流选项。这一相关行业的专家多次表示汽车公司在中国上市的有利基础,包括改善集团(公司)形象、增加股票的交易流通量和提高潜在投资者的知名度等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从长远来看,如果国内汽车股能够在主板上市,将有利于公司未来的成长和业务发展。爱建证券一位分析师对汽车预言家表示:“现阶段,国内资本市场的融资环境正在逐步开放,汽车股价已经回归到较为合理的价值区间。随着未来新能源产业发展进入稳定阶段,汽车企业在汽车市场的盈利能力有望继续增长。这个时候回国上市,不排除有很好的资本运作机会。”毫无疑问,两地上市带来的资本收益是东风IPO的首要收益。事实上,由于东风集团的国有化背景和业务特点,这部分资金的流向一直是制约其回国IPO的微观因素。此前,在h股回归a股的问题上,监管层明确表示,相关部门向有资金需求的企业倾斜。考虑到东风之前的情况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所以并没有提倡其A+H的模式。

此前,正是因为没有明确的资金需求,东风集团股份在此前15年的上市背景下,没有明确的定向增发融资案例。据了解,东风集团利用银行贷款和短期融资来筹集公司日常所需的现金。如今上市在即,我们在东风汽车集团发布的公告文件中发现了东风汽车对回国IPO后资金使用的明确规划。相关内容指出,公司发行上市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新品牌高端新能源汽车项目、新一代汽车及前瞻性技术开发项目、数字化平台及服务建设项目,以及补充运营所需资金。上述专家还指出,在孵化全新的高端品牌之前,不仅是研发,还有投产前的宣传,都需要耗费巨额资金。在新车型投入市场之前,项目很难快速盈利,可见整个运营过程会考验相应企业的财务能力。显然,蓝兔项目显然是对t……的合理解释东风募集资金流向。足以看出东风集团股份在国内上市,得到了宏观政策的支持,得到了行业内舆论的认可,甚至在资金问题上也有其必然的合理性。可见东风的“回归中国”是相当势在必行的。3回国找钱只是为了图?不过,尽管舆论对东风在华上市的进程并未给予过多关注,但对“蓝兔”品牌的前景以及东风借在华上市筹集资金进攻自主高端的方式表示了担忧。在外界看来,东风在国内上市是迎合时代背景和宏观经济环境的正常操作。此前,包括BAIC和吉利在内的许多汽车公司也为东风提供了成功的案例。这些成熟的基础也让外界理所当然地认为东风回归中国只是时间问题。但在大多数业内人士看来,如果东风在国内上市的意图只是为了打造蓝兔的品牌,或者为蓝兔的后续发展筹集资金,那么回国可能会被蓝兔项目的经营风险所对冲,不利于东风集团的长远发展,甚至会影响东风“大战考”计划的发展进程。蓝兔品牌发布之初,业内人士就表达了对东风高端再造的信心不足,认为蓝兔品牌的出现是“国企干自己的事”的典型和代表,更多体现在国企发展脱节后很快就过于被动迎合市场。

在蓝兔品牌的发布会上,与会领导不止一次强调蓝兔品牌是“新动力+传统”的有效结合,但这种结合的优势很难抱怨,更不用说在国内上市的问题了。但这并不妨碍舆论对东风集团所需的巨大资金缺口以及蓝兔发展前品牌所面临的风险的猜测。全联汽车经销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曾对媒体表达过类似观点。“东风的意图很明显,那就是通过回归a股为蓝兔构建一个新的融资渠道。科琳计划很好,但前景不确定。”对此,汽车预言家采访后了解到,201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车市一直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随着疫情的爆发,市场销售一再跌至冰点。这个时候终端市场很难接受一个缺乏用户基础的高端品牌,尤其是以东风为代表的“国资背景的高端品牌”前景。毕竟,国有汽车企业在机制和效率上的短板,已经不止一次暴露在这个完全市场化的汽车行业中。此外,一位汽车行业专家也指出,回国融资发展蓝兔的举动,隐含着东风对过去“高屋建瓴”之举的自我否定,更是对东风之前制定的高端路线和相应成果的讽刺。这使得“东风在华上市能否实现蓝兔(蓝图)”成为舆论热点。
9月3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飞赴德国柏林,考察选址在当地的GF4超级工厂建设情况。有趣的是,大众方面抓住机会,和马斯克来了一次有趣的互动。
1900/1/1 0:00:00来源:美联社作者秦章勇编辑王妍一路股价飙涨的特斯拉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黑天鹅”。
1900/1/1 0:00:009月7日,日本相关消息透露,在今年5月份日本开发银行向日产汽车提供的1800亿日元约人民币116亿元贷款中,有1300亿日元是由日本政府作为担保,
1900/1/1 0:00:00不知从何时起,“跨界”一词便和汽车紧密关联在了一起。而要问“跨”度最大的能有多大,可绝不只是停留在产品、营销等层面,还得属国内外各大公司掀起的跨界造车的浪潮。
1900/1/1 0:00:009月7日,汽车预言家从长城汽车获悉,为倡导简单工作关系、组织扁平化、弱化职位观念,长城汽车发布“去总化”倡议书。
1900/1/1 0:00:00当人们担心“苹果颠覆诺基亚”的故事在智能汽车领域上演,面对这场汽车圈的大变革,各家都争当成为下一个苹果。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