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跨界”这个词已经和汽车密切相关了。而要问“飞跃”能有多大,不能仅仅停留在产品和营销层面,还属于国内外各大公司掀起的跨界造车浪潮。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跨界”这个词已经和汽车密切相关了。跨界车融合了轿车、跑车、SUV、皮卡等车型,集操控性、舒适性、通过性、安全性于一体,不断挑战大众的审美。最近跨界谈车,跨界载货成为汽车圈的热门话题。“第一代网络名人”罗永浩在哈弗H6的直播间里谈笑风生,看表主播也能频繁出现在车展和赛道上。而要问“飞跃”能有多大,不能仅仅停留在产品和营销层面,还属于国内外各大公司掀起的跨界造车浪潮。跨界车从几页PPT到几千亿都有,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听说有哪个产品实现了量产。那么这些公司的现状如何呢?戴森:愿服输。

说起跨界造车,戴森绝对属于最早的公司。关于戴森造车最早的消息是2016年10月,戴森参加了日内瓦车展。虽然没有车展,但他明确表示了自己进军汽车领域的计划。那时候戴森在中国的知名度远不如现在,甚至新闻头条也大多用“某英国吸尘器制造商”来代替品牌名称。时间来到今年5月,戴森曝光了一款从未出现过的电动汽车原型车。相信很多朋友对这款车的参数都有印象,比如7座布局,车长超过5m,前后双电机综合功率近400kW,续航超过900km,疑似售价129万元。往往信息越准确,误导性就越大,大家就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款车即将进入量产阶段。残酷的现实是,戴森在决定终止造车计划后很久才推出这款车。

事实上,在去年10月10日,詹姆斯·戴森给公司员工发了一封邮件,写道:“虽然我们在整个开发过程中非常努力,但我们找不到可行的商业计划。”他还表示,该团队已经开发出一款“非凡”的汽车,公司也为这个项目寻找了买家,但遗憾的是没有找到。愿意输,对戴森来说并不意味着输了比赛。戴森向大家证明了不是“做不出来”,只是从可行性上来说投入量产很难盈利。有了这样的研发经验,未来的戴森可以在固态电池、感应技术、视觉系统、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领域投入更多的资源。从这个角度来看,戴森在终止计划后出现在原型中是非常明智的。是戴森作为零部件供应商吸引汽车制造商的最佳敲门砖。索尼:真假难辨。

“索尼大法”造车真的让人捉摸不透。索尼在今年1月的CES上发布了Vision-S概念车,定位为纯电动中大型轿跑。封闭式前脸、隐藏式门把手、大尺寸轮毂和刹车盘、贯穿式尾灯等。,从外观上看,Vision-S高度接近量产。

内饰方面,液晶仪表+中控大屏+副驾驶娱乐屏+中控台车控屏很符合索尼的身份,同时还拥有两块电子后视镜屏幕+两块后排娱乐屏。此外,车身还集成了33个原装传感器,是自动辅助驾驶、AI、车联网等智能互联技术领域的亮点。合作……制造商包括业界知名企业,如黑莓、英伟达、高通、博世和麦格纳。当时索尼明确表示,Vision-S只是为了表明公司对未来汽车发展和全球环保需求的看法,并没有进入汽车制造领域的计划。

但是后来索尼连续发布国内外新车的各种信息,并没有像之前所说的“不想造车”的表现。先是上传了一段Vison-S离开奥地利格拉茨Magna工厂的视频,然后在海外社交网站上称“Vision-S已经抵达东京,预计将在本财年进行路测”,微博中还包括暗示性内容。至于索尼是否会造车,目前我们还不得而知。即使有一天Vision-S出现在中国街头,官方也可以像上次一样声称这只是一场“秀”。苹果:黑暗

与索尼的真实性相比,苹果的黑暗更具威胁。2016年,华尔街日报披露了苹果的泰坦项目,公开了苹果打造一款完全颠覆汽车行业的全新车型的野心。但当时这样的新闻和戴森的车差不了多少。人们只知道它有这样的计划,却没有关注它的研发过程。如今四年过去了,苹果的车却连影子都没见着,只是偶尔放出几张已经无法概念化的概念车图片。摩根士丹利的一份分析报告曾说,“预计苹果今年将在汽车研发上投入近190亿美元,相当于整个汽车行业研发费用的25%。”那么问题来了,苹果这么多钱都投哪去了?

之所以看不到实车,是因为苹果选择了一条与其他跨界车品牌完全不同的道路,甚至可以说与常规思维完全不同。我们习惯先看到概念车,然后不断了解汽车的各种参数和配置,而苹果是先把每个独立的部件和功能开发出来,并没有急于把它们集成到一辆汽车上。换句话说,当我们看到苹果的真车时,离量产也就不远了。

目前苹果在汽车方面拥有众多专利,研发速度明显加快。在过去的一个月里,这些专利包括使用VR技术防止晕车的“沉浸式虚拟现实显示屏”、“使车门能够智能识别周围环境的动态元素保护”、自动识别感兴趣的物体和其他车辆的摄像头、自动检测窗户损坏的技术以及“配备有破裂废气流体输送装置的气候控制系统”。当苹果把专利发展到足以全面武装全车的时候,产品就会像泰坦所预期的那样颠覆整个行业。恒大:一日千里

恒大新能源汽车品牌恒驰在上个月发布前六款车的时候,很多人质疑它是否真的能实现量产,但恒驰目前的情况足以打破所有的质疑。
0
近日,恒驰汽车位于上海和广州的两大生产基地同时进入设备调试阶段。根据广州卫视的报道视频,基地里上千个机器人在不停的工作,还有无处不在的黑科技和全自动化生产线。据介绍,两大基地共配备智能机器人2545台,冲压、车身、涂装、装配四大车间配备舒勒全自动冲压生产线,德国库卡、发那科智能设备,德国杜尔全自动涂装生产线和流水线。在未来,每分钟可以生产一辆车行动。
1
此外,恒大还在快速筹备成立恒驰汽车展销体验、销售、维修保修售后服务中心,包括36家恒驰展销体验中心、1600家恒驰销售中心、3000家维修售后服务中心。
2
综合来看,在四个品牌中,恒大无疑是实现量产最快的,而戴森则是从造车变成了做零部件。苹果的实车才是最值得期待的,而索尼还“欠”大家一个准确的消息。现在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就像千军万马的独木桥。走得快,就得保证走得稳。至于这几个跨界车品牌哪个强,要等产品经过市场检验后才能明确。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跨界”这个词已经和汽车密切相关了。而要问“飞跃”能有多大,不能仅仅停留在产品和营销层面,还属于国内外各大公司掀起的跨界造车浪潮。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跨界”这个词已经和汽车密切相关了。跨界车融合了轿车、跑车、SUV、皮卡等车型,集操控性、舒适性、通过性、安全性于一体,不断挑战大众的审美。最近跨界谈车,跨界载货成为汽车圈的热门话题。“第一代网络名人”罗永浩在哈弗H6的直播间里谈笑风生,看表主播也能频繁出现在车展和赛道上。而要问“飞跃”能有多大,不能仅仅停留在产品和营销层面,还属于国内外各大公司掀起的跨界造车浪潮。跨界车从几页PPT到几千亿都有,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听说有哪个产品实现了量产。那么这些公司的现状如何呢?戴森:愿服输。

说起跨界造车,戴森绝对属于最早的公司。关于戴森造车最早的消息是2016年10月,戴森参加了日内瓦车展。虽然没有车展,但他明确表示了自己进军汽车领域的计划。那时候戴森在中国的知名度远不如现在,甚至新闻头条也大多用“某英国吸尘器制造商”来代替品牌名称。时间来到今年5月,戴森曝光了一款从未出现过的电动汽车原型。相信很多朋友对这款车的参数都有印象,比如7座布局,车长超过5m,前后双电机综合功率近400kW,续航超过900km,疑似售价129万元。往往信息越准确,误导性就越大,大家就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款车即将进入量产阶段。残酷的现实是,戴森在决定终止造车计划后很久才推出这款车。

事实上,在去年10月10日,詹姆斯·戴森给公司员工发了一封邮件,写道:“虽然我们在整个开发过程中非常努力,但我们找不到可行的商业计划。”他还表示,该团队已经开发出一款“非凡”的汽车,公司也为这个项目寻找了买家,但遗憾的是没有找到。愿意输,对戴森来说并不意味着输了比赛。戴森向大家证明了不是“做不出来”,只是从可行性上来说投入量产很难盈利。有了这样的研发经验,未来的戴森可以在固态电池、感应技术、视觉系统、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领域投入更多的资源。从这个角度来看,戴森在终止计划后出现在原型中是非常明智的。是戴森吸引汽车厂商的最佳敲门砖……零部件供应商。索尼:真假难辨。

“索尼大法”造车真的让人捉摸不透。索尼在今年1月的CES上发布了Vision-S概念车,定位为纯电动中大型轿跑。封闭式前脸、隐藏式门把手、大尺寸轮毂和刹车盘、贯穿式尾灯等。,从外观上看,Vision-S高度接近量产。

内饰方面,液晶仪表+中控大屏+副驾驶娱乐屏+中控台车控屏很符合索尼的身份,同时还拥有两块电子后视镜屏幕+两块后排娱乐屏。此外,车身还集成了33个原装传感器,是自动辅助驾驶、AI、车联网等智能互联技术领域的亮点。合作厂商包括黑莓、英伟达、高通、博世、麦格纳等业内知名企业。当时索尼明确表示,Vision-S只是为了表明公司对未来汽车发展和全球环保需求的看法,并没有进入汽车制造领域的计划。

但是后来索尼连续发布国内外新车的各种信息,并没有像之前所说的“不想造车”的表现。先是上传了一段Vison-S离开奥地利格拉茨Magna工厂的视频,然后在海外社交网站上称“Vision-S已经抵达东京,预计将在本财年进行路测”,微博中还包括暗示性内容。至于索尼是否会造车,目前我们还不得而知。即使有一天Vision-S出现在中国街头,官方也可以像上次一样声称这只是一场“秀”。苹果:黑暗

与索尼的真实性相比,苹果的黑暗更具威胁。2016年,华尔街日报披露了苹果的泰坦项目,公开了苹果打造一款完全颠覆汽车行业的全新车型的野心。但当时这样的新闻和戴森的车差不了多少。人们只知道它有这样的计划,却没有关注它的研发过程。如今四年过去了,苹果的车却连影子都没见着,只是偶尔放出几张已经无法概念化的概念车图片。摩根士丹利的一份分析报告曾说,“预计苹果今年将在汽车研发上投入近190亿美元,相当于整个汽车行业研发费用的25%。”那么问题来了,苹果这么多钱都投哪去了?

之所以看不到实车,是因为苹果选择了一条与其他跨界车品牌完全不同的道路,甚至可以说与常规思维完全不同。我们习惯先看到概念车,然后不断了解汽车的各种参数和配置,而苹果是先把每个独立的部件和功能开发出来,并没有急于把它们集成到一辆汽车上。换句话说,当我们看到苹果的真车时,离量产也就不远了。

目前苹果在汽车方面拥有众多专利,研发速度明显加快。在过去的一个月里,这些专利包括使用VR技术防止晕车的“沉浸式虚拟现实显示屏”、“使车门能够智能识别周围环境的动态元素保护”、自动识别感兴趣的物体和其他车辆的摄像头、自动检测窗户损坏的技术以及“配备有破裂废气流体输送装置的气候控制系统”。当苹果把专利发展到足以全面武装全车的时候,产品就会像泰坦所预期的那样颠覆整个行业。恒大:一日千里

当他……上个月,恒大新能源汽车品牌“驰”发布了首批6辆车,很多人质疑它是否真的能实现量产,但恒驰目前的状况足以打破所有质疑。
0
近日,恒驰汽车位于上海和广州的两大生产基地同时进入设备调试阶段。根据广州卫视的报道视频,基地里上千个机器人在不停的工作,还有无处不在的黑科技和全自动化生产线。据介绍,两大基地共配备智能机器人2545台,冲压、车身、涂装、装配四大车间配备舒勒全自动冲压生产线,德国库卡、发那科智能设备,德国杜尔全自动涂装生产线和流水线。未来满产后每分钟可以生产一辆车。
1
此外,恒大还在快速筹备成立恒驰汽车展销体验、销售、维修保修售后服务中心,包括36家恒驰展销体验中心、1600家恒驰销售中心、3000家维修售后服务中心。
2
综合来看,在四个品牌中,恒大无疑是实现量产最快的,而戴森则是从造车变成了做零部件。苹果的实车才是最值得期待的,而索尼还“欠”大家一个准确的消息。现在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就像千军万马的独木桥。走得快,就得保证走得稳。至于这几个跨界车品牌哪个强,要等产品经过市场检验后才能明确。
来源:美联社作者秦章勇编辑王妍一路股价飙涨的特斯拉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黑天鹅”。
1900/1/1 0:00:009月7日,日本相关消息透露,在今年5月份日本开发银行向日产汽车提供的1800亿日元约人民币116亿元贷款中,有1300亿日元是由日本政府作为担保,
1900/1/1 0:00:009月7日,据汽车预言家了解,东风汽车回归主板IPO一事有了新一步进展。
1900/1/1 0:00:009月7日,汽车预言家从长城汽车获悉,为倡导简单工作关系、组织扁平化、弱化职位观念,长城汽车发布“去总化”倡议书。
1900/1/1 0:00:00当人们担心“苹果颠覆诺基亚”的故事在智能汽车领域上演,面对这场汽车圈的大变革,各家都争当成为下一个苹果。
1900/1/1 0:00:00TechWeb9月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截至当地时间周二美股收盘,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的股价报收于33021美元,下跌2106,创下有史以来最大单日百分比跌幅。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