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姿飒爽的五尺炮,曙光照耀演兵场。”历年的车展,其实是很多车企的武林。各类新车竞争的背后,也揭示了企业国产化战略、产品、技术的新趋势。今年的北京车展,作为疫情后的首个A级车展,有着特殊的意义。随着“后疫情时代”强弱分化的加剧,各品牌在中国的运营方向上或多或少产生了一些变数。其中,围绕电动汽车领域,合资部门多少有些“战地秋兵”,一场围绕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反击战即将开始。那么通过这次北京车展,未来会有哪些重磅合资电动车登陆国内市场呢?有哪些具体的产品亮点?结合近期趋势,各合资车企的战略布局调整趋势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了解一下。合资车企准备在电动车市场“收割”。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8月累计销量前10的车型中,外资车企特斯拉旗下的Model 3销量居首,其他车型均为中国车企或新兴造车势力制造。而在传统燃油汽车市场占据中坚地位的合资车企,产品乏善可陈。事实上,目前合资车企的纯电动汽车也不少,但大部分产品都是早期为响应油耗政策和补贴标准,在燃油车基础上开发的电动衍生车,堪比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餐”。现在看来,似乎出乎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从近期各品牌发布的信息和本次展会的数据来看,为了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适应市场的变化,以本田、日产为代表的合资部门携其新研发的专有电动车亮相,而大众品牌的全新电动车不幸缺席本次车展,但产品信息已审核完毕(工信部)。可以说,为了攻占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合资部门正在摩拳擦掌,备战,寻求东山再起的机会。
▲从公司官方和媒体的信息来看,首先,大众方面,在海外市场,其实是按照“前三后四”的原则,即围绕紧凑型车市场,依次推出轿车ID.3和SUV车型ID.4。考虑到国内消费者对SUV车型的热情,同时为了进一步深化中国市场的SUV产品战略,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将于今年内正式推出首批纯电动平台车型——id . 4系列。原有的朗逸纯电动、高尔夫纯电动等由汽油车衍生的第一代电动车阵容,将逐渐被MEB平台开发的专属电动产品阵容所取代,新一轮的市场攻防战即将上演。
▲大众ID.4其次,是本田。目前,在两家合资车企销售电动车的阵容中,东风本田X-NV和广汽本田VE-1都是以本田XR-V和缤智为原型,但在实际销售过程中,都是挂着思明和Idea两个中国品牌Logos来展示。这种谨慎的品牌产品和logo运营思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避免降低本田母品牌技术形象的作用。在本次车展上,随着首款带有本田夜光标志的跨界SUV——本田SUV e概念车全球首发的完成,这款车的量产版也将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中国,据本田中国部长胜见井上透露。根据本田在华业务的战略布局,该车也有望在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同时量产,本田品牌专属电动车阵容将由此形成。
< img alt = "大众、本田、倪……安、特斯拉、一汽" src = "/eeimg/{ HostI }/img/20230303230253684623/3 . jpg "/>
▲至于日产,本田SUV e与本田和大众有相似之处。已经在海外亮相并挂有全新日产车标的特殊电动车Ariya也在本次车展上完成了国内首秀,并计划于2021年在中国国产。作为一款轿跑式的SUV,与在电动车市场已经先入为主的特斯拉Model 3等明星车型形成了良好的定位差距,避免了锋芒毕露,同时在SUV和轿车上与轩逸纯电动形成了市场组合拳,开始“两条腿走路”,更有利于日后协同作战。
▲综合来看,主要合资企业日产Ariya先以增加轿跑和紧凑型电动SUV作为“敲门砖”,再逐步实现从原来以燃油车开发为主的衍生电动车到品牌内专属电动平台产品阵容的“软着陆”。合资企业的新产品在打破局面的战役中竞争力如何?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王炳刚近日明确表示,纯电驱动是中国的主要战略导向,未来十五年这一战略导向将继续坚定不移。事实上,在汽车企业产品向电动化方向发展的大趋势下,电动汽车用户的里程焦虑、充电不便、使用不便等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鉴于此,“续航里程为王”的产品定位和竞争愈演愈烈。从车展和公布的数据来看,主流合资车企新产品的纯电动综合续航里程方面,大众国产ID.4系列双座车以555km的成绩获得了该细分市场的第一名,此次展出的日产Ariya续航里程约为500km。相比早前合资市场续航里程约300-400km的衍生电动车,合资公司新品续航里程大幅提升。同时,相对于中国品牌的新兴造车势力和众多头部企业产品,预计在未来市场,500km续航水平也将成为评判产品续航能力强弱的分水岭,围绕整车续航能力的产品同质化竞争局面将更加严峻。
▲根据企业官方和媒体信息,梳理出电池作为影响车辆续航里程和产品价格的重要部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目前,三元锂电池广泛应用于合资电动乘用车,从当地电池供应商采购电池后,由车企自己完成电池组件的生产。以大众ID.4系列为例,使用的三元锂电池单体购自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75Wh/kg。该总成由一汽大众和SAIC大众提供。这里需要补充的是,由于磷酸亚铁锂更早被视为低端的代名词,加上上限受到能量密度的制约,合资车企已经很少使用。但随着近期众多电池厂商R&D实力的提升,一直以磷酸亚铁锂为路线的郭萱高科,电池能量密度从2009年的90Wh/kg突破到去年的190Wh/kg,今年有望冲击210Wh/kg,与三元电池水平相当。一直坚持三元锂电池路线的大众汽车,近期新增郭萱高科(持股26.47%),深化双方合作。磷酸亚铁锂也已被大众接受,有望在后续车型中应用;同时,自比亚迪韩首次应用高性能刀片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技术)以来,也获得了一致好评。根据媒体报道和近期市场趋势,奔驰、丰田等多个品牌已经向刀片电池抛出“橄榄枝”,磷酸铁锂电池有望在乘用车领域迎来春天,合资车企电池应用多元化趋势逐渐显现。在智能驾驶舱方面,应该说合资车企的第一代电动衍生车大多在研发初期受到研发成本和时间的制约,导致驾驶舱整体驾驶体验与燃油车相同,新技术的应用程度远不如新兴造车势力的胆识和大胆。
▲日产Ariya内饰不过纵观本次参展的菜鸟,日产Ariya采用两块横向贯穿的12.3英寸液晶显示屏,搭配隐藏式触控面板等元素,组成了一个科技感十足又不失精致的智能驾驶舱,明显高于目前燃油车的驾驶舱科技水平;本田SUV e概念车以前卫的中控布局引人注目,该车搭载下一代“Honda CONNECT”智能引导互联系统,智能AI助手、OTA在线升级等互联功能更加全面,强调便捷、舒适和乐趣。智能驾驶舱的概念展现的淋漓尽致。大众ID.4的国内内饰图还没有公布。据海外资料显示,大众ID.4系列车型的驾驶舱布局虽然不算前卫,但紧凑的LED液晶仪表盘、悬浮式中控面板、电子换挡机构、电子钥匙等诸多抢眼亮点,都是数字化、年轻化的表现。据大众集团董事会主席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ss)介绍,大众ID.4还支持所有车辆通过OTA实现,以响应用户对智能网联功能的需求。作为“后来者”,合资车企也在不断求变创新,打破以往对产品的传统认知形象,像造车新势力一样思考,从用户角度出发开发产品,确保驾驶舱设计真正贴近智能网联方向。
▲一汽-大众ID.4申报图
▲大众ID.4海外版内饰总结合资车企的新产品在整车寿命和驾驶舱智能网联水平上,相比之前的弱势有了很大的进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强者越强,弱者将被淘汰。无论是中国公司还是合资公司,产品最终都会回归到赛道竞争,而合资车企以往的优良口碑,比如可靠的质量和交车保障,无疑会成为其未来新能源产品上市后的加分项。攻势之下,销售和充电服务保障的系统化推进必不可少。其实更早之前,很多新兴造车势力已经直言,传统造车势力过于注重制造、渠道、营收,而不注重运营和体验,矛头直指合资车企。事实上,以往合资企业多是将传统燃油车的运营方式照搬到电动车业务上,确实收效甚微。在电动乘用车市场,有纯外资的特斯拉,也有国内的各种品牌。合资车企想要突破夹缝,实现快节奏的市场攻防转换效果。除了用新产品取代旧产品,在销售和服务保障等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显然也是当务之急。在探索新的销售模式方面,上汽通用已经率先试水。在车展前夕上市的微蓝7是第一个网上直销的零售解决方案,即消费者从向4S店经销商下单变成了直接向车企购买。消费者选车、付款、签约等环节全部在线进行,交易过程更加便捷、透明、放心;同时,在新的销售形式下,经销商角色转变后,以往经常因高库存带来的财务负担和运营风险被抛在脑后,线下试驾体验、提车等服务的集中度和用户满意度将进一步提升,实现各方和谐共赢。无独有偶,大众也开始逐渐将传统的经销商销售模式演变为以厂商为主导、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新型直销模式,用于海外ID.3等新电动车阵容的运营。奥迪(中国)首席执行官冯表示,大众ID.4和其他系列车型在中国的销售模式肯定会发生变化。换句话说,新一代电动车“后郎”将有望引领整个大众品牌销售渠道的整体创新,而面向普通消费者的体验店和面向车主的汽车养护中心将大概率多车型化,垂直化运营程度更高。同时,为了配合新一代电动车的上市,除了销售环节,以大众为代表的多家合资车企将进一步完善充电服务。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一汽大众和SAIC大众规划投产的MEB电动车产能将达到60万辆,江淮大众也将投产大众品牌的纯电动产品。到2023年,中国市场将有10款自主纯电动平台产品投产。大众在华电动化推广战略可谓庞大,日产、通用、本田等车企紧随其后,在华生产布局相同。“英姿飒爽的五尺炮,曙光照耀演兵场。”历年的车展,其实是很多车企的武林。各类新车竞争的背后,也揭示了企业国产化战略、产品、技术的新趋势。今年的北京车展,作为疫情后的首个A级车展,有着特殊的意义。随着“后疫情时代”强弱分化的加剧,各品牌在中国的运营方向上或多或少产生了一些变数。其中,围绕电动汽车领域,合资部门多少有些“战地秋兵”,一场围绕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反击战即将开始。那么通过这次北京车展,未来会有哪些重磅合资电动车登陆国内市场呢?有哪些具体的产品亮点?结合近期趋势,各合资车企的战略布局调整趋势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了解一下。合资车企准备在电动车市场“收割”。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8月累计销量前10的车型中,外资车企特斯拉旗下的Model 3销量居首,其他车型均为中国车企或新兴造车势力制造。而在传统燃油汽车市场占据中坚地位的合资车企,产品乏善可陈。事实上,目前合资车企的纯电动汽车也不少,但大部分产品都是早期为响应油耗政策和补贴标准,在燃油车基础上开发的电动衍生车,堪比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餐”。现在看来,似乎出乎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从近期各品牌发布的信息和本次展会的数据来看,为了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适应市场的变化,以本田、日产为代表的合资部门携其新研发的专有电动车亮相,而大众品牌的全新电动车不幸缺席本次车展,但产品信息已审核完毕(工信部)。可以说,为了攻占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合资部门正在摩拳擦掌,备战,寻求东山再起的机会。
< img alt = "大众、本田、日产、Tes……以及一汽" src = "/ee img/{ HostI }/img/20230303230253684623/1 . jpg "/>
▲从公司官方和媒体的信息来看,首先,大众方面,在海外市场,其实是按照“前三后四”的原则,即围绕紧凑型车市场,依次推出轿车ID.3和SUV车型ID.4。考虑到国内消费者对SUV车型的热情,同时为了进一步深化中国市场的SUV产品战略,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将于今年内正式推出首批纯电动平台车型——id . 4系列。原有的朗逸纯电动、高尔夫纯电动等由汽油车衍生的第一代电动车阵容,将逐渐被MEB平台开发的专属电动产品阵容所取代,新一轮的市场攻防战即将上演。
▲大众ID.4其次,是本田。目前,在两家合资车企销售电动车的阵容中,东风本田X-NV和广汽本田VE-1都是以本田XR-V和缤智为原型,但在实际销售过程中,都是挂着思明和Idea两个中国品牌Logos来展示。这种谨慎的品牌产品和logo运营思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避免降低本田母品牌技术形象的作用。在本次车展上,随着首款带有本田夜光标志的跨界SUV——本田SUV e概念车全球首发的完成,这款车的量产版也将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中国,据本田中国部长胜见井上透露。根据本田在华业务的战略布局,该车也有望在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同时量产,本田品牌专属电动车阵容将由此形成。
▲至于日产,本田SUV e与本田和大众有相似之处。已经在海外亮相并挂有全新日产车标的特殊电动车Ariya也在本次车展上完成了国内首秀,并计划于2021年在中国国产。作为一款轿跑式的SUV,与在电动车市场已经先入为主的特斯拉Model 3等明星车型形成了良好的定位差距,避免了锋芒毕露,同时在SUV和轿车上与轩逸纯电动形成了市场组合拳,开始“两条腿走路”,更有利于日后协同作战。
▲综合来看,主要合资企业日产Ariya先以增加轿跑和紧凑型电动SUV作为“敲门砖”,再逐步实现从原来以燃油车开发为主的衍生电动车到品牌内专属电动平台产品阵容的“软着陆”。合资企业的新产品在打破局面的战役中竞争力如何?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王炳刚近日明确表示,纯电驱动是中国的主要战略导向,未来十五年这一战略导向将继续坚定不移。事实上,在汽车企业产品向电动化方向发展的大趋势下,电动汽车用户的里程焦虑、充电不便、使用不便等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鉴于此,“续航里程为王”的产品定位和竞争愈演愈烈。从车展和公布的数据来看,主流合资车企新产品的纯电动综合续航里程方面,大众国产ID.4系列双座车以555km的成绩获得了该细分市场的第一名,此次展出的日产Ariya续航里程约为500km。相比早前合资市场续航里程约300-400km的衍生电动车,合资公司新品续航里程大幅提升。同时,相对于中国品牌的新兴造车力量和众多头部企业产品,预计在未来的市场中,500km续航水平也将成为判断产品续航能力强弱的分水岭,围绕整车续航能力w的产品同质化竞争局面……我会更严厉。
▲根据企业官方和媒体信息,梳理出电池作为影响车辆续航里程和产品价格的重要部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目前,三元锂电池广泛应用于合资电动乘用车,从当地电池供应商采购电池后,由车企自己完成电池组件的生产。以大众ID.4系列为例,使用的三元锂电池单体购自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75Wh/kg。该总成由一汽大众和SAIC大众提供。这里需要补充的是,由于磷酸亚铁锂更早被视为低端的代名词,加上上限受到能量密度的制约,合资车企已经很少使用。但随着近期众多电池厂商R&D实力的提升,一直以磷酸亚铁锂为路线的郭萱高科,电池能量密度从2009年的90Wh/kg突破到去年的190Wh/kg,今年有望冲击210Wh/kg,与三元电池水平相当。一直坚持三元锂电池路线的大众汽车,近期新增郭萱高科(持股26.47%),深化双方合作。磷酸亚铁锂也已被大众接受,有望在后续车型中应用;同时,自比亚迪韩首次应用高性能刀片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技术)以来,也获得了一致好评。根据媒体报道和近期市场趋势,奔驰、丰田等多个品牌已经向刀片电池抛出“橄榄枝”,磷酸铁锂电池有望在乘用车领域迎来春天,合资车企电池应用多元化趋势逐渐显现。在智能驾驶舱方面,应该说合资车企的第一代电动衍生车大多在研发初期受到研发成本和时间的制约,导致驾驶舱整体驾驶体验与燃油车相同,新技术的应用程度远不如新兴造车势力的胆识和大胆。
▲日产Ariya内饰不过纵观本次参展的菜鸟,日产Ariya采用两块横向贯穿的12.3英寸液晶屏,搭配隐藏式触控面板等元素,组成了一个科技感十足又不失精致的智能驾驶舱,明显高于目前燃油车的驾驶舱科技水平;本田SUV e概念车以前卫的中控布局引人注目,该车搭载下一代“Honda CONNECT”智能引导互联系统,智能AI助手、OTA在线升级等互联功能更加全面,强调便捷、舒适和乐趣。智能驾驶舱的概念展现的淋漓尽致。大众ID.4的国内内饰图还没有公布。据海外资料显示,大众ID.4系列车型的驾驶舱布局虽然不算前卫,但紧凑的LED液晶仪表盘、悬浮式中控面板、电子换挡机构、电子钥匙等诸多抢眼亮点,都是数字化、年轻化的表现。据大众集团董事会主席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ss)介绍,大众ID.4还支持所有车辆通过OTA实现,以响应用户对智能网联功能的需求。作为“后来者”,合资车企也在不断求变创新,打破以往对产品的传统认知形象,像造车新势力一样思考,从用户角度出发开发产品,确保驾驶舱设计真正贴近智能网联方向。
▲一汽-大众ID.4申报图
▲大众ID.4海外版内饰总结合资车企的新产品在整车寿命和驾驶舱智能网联水平上,相比之前的弱势有了很大的进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强者越强,弱者将被淘汰。无论是中国公司还是合资公司,产品最终都会回归到赛道竞争,而合资车企以往的优良口碑,比如可靠的质量和交车保障,无疑会成为其未来新能源产品上市后的加分项。攻势之下,销售和充电服务保障的系统化推进必不可少。其实更早之前,很多新兴造车势力已经直言,传统造车势力过于注重制造、渠道、营收,而不注重运营和体验,矛头直指合资车企。事实上,以往合资企业多是将传统燃油车的运营方式照搬到电动车业务上,确实收效甚微。在电动乘用车市场,有纯外资的特斯拉,也有国内的各种品牌。合资车企想要突破夹缝,实现快节奏的市场攻防转换效果。除了用新产品取代旧产品,在销售和服务保障等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显然也是当务之急。在探索新的销售模式方面,上汽通用已经率先试水。在车展前夕上市的微蓝7是第一个网上直销的零售解决方案,即消费者从向4S店经销商下单变成了直接向车企购买。消费者选车、付款、签约等环节全部在线进行,交易过程更加便捷、透明、放心;同时,在新的销售形式下,经销商角色转变后,以往经常因高库存带来的财务负担和运营风险被抛在脑后,线下试驾体验、提车等服务的集中度和用户满意度将进一步提升,实现各方和谐共赢。无独有偶,大众也开始逐渐将传统的经销商销售模式演变为以厂商为主导、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新型直销模式,用于海外ID.3等新电动车阵容的运营。奥迪(中国)首席执行官冯表示,大众ID.4和其他系列车型在中国的销售模式肯定会发生变化。换句话说,新一代电动车“后郎”将有望引领整个大众品牌销售渠道的整体创新,而面向普通消费者的体验店和面向车主的汽车养护中心将大概率多车型化,垂直化运营程度更高。同时,为了配合新一代电动车的上市,除了销售环节,以大众为代表的多家合资车企将进一步完善充电服务。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一汽大众和SAIC大众规划投产的MEB电动车产能将达到60万辆,江淮大众也将投产大众品牌的纯电动产品。到2023年,中国市场将有10款自主纯电动平台产品投产。大众在华电动化推广战略可谓庞大,日产、通用、本田等车企紧随其后,在华生产布局相同。但与其高发展规划相比,目前合资车企电动车数量少,用户分布不均。事实上,很多合资车企从第一代电动车产品上市开始,就针对车主的痛点,在充电保障服务领域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措施。以朗逸纯电为例,推出的内容包括提供代步车服务、新能源汽车送货上门和充电服务等。但复杂的销售网络和小众机型定位的反差,造成了很多地区服务落实不到位的尴尬,大大降低了用户体验,损害了产品形象。另一方面,特斯拉等通过加强超级充电桩建设,不断提升用户充电服务体验,成效显著,也倒逼各合资车企加快充电基础设施等环节的系统化升级。总结2020年初,新冠肺炎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很多车企既定的发展节奏。危机前,很多公司都是粮草不足,或者是备战,情况不一样。随着市场结构的剧烈变化和重塑,企业转型的战略机遇随之而来。通过本次车展,日产、本田等品牌已携旗下全新专用电动SUV正式“亮剑”,大众也将在几天后携其量产阵容正式进入中国。可以说,合资车企在车辆产品性能、销售体系、充电环节等“粮草”保障方面准备充分,未来一场围绕电动车领域的厮杀在所难免。但与其高发展规划相比,目前合资车企电动车数量少,用户分布不均。事实上,很多合资车企从第一代电动车产品上市开始,就针对车主的痛点,在充电保障服务领域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措施。以朗逸纯电为例,推出的内容包括提供代步车服务、新能源汽车送货上门和充电服务等。然而,复杂的销售网络和小众车型定位的反差,造成了很多地区服务落实不到位的尴尬,大大降低了用户体验……损害产品形象。另一方面,特斯拉等通过加强超级充电桩建设,不断提升用户充电服务体验,成效显著,也倒逼各合资车企加快充电基础设施等环节的系统化升级。总结2020年初,新冠肺炎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很多车企既定的发展节奏。危机前,很多公司都是粮草不足,或者是备战,情况不一样。随着市场结构的剧烈变化和重塑,企业转型的战略机遇随之而来。通过本次车展,日产、本田等品牌已携旗下全新专用电动SUV正式“亮剑”,大众也将在几天后携其量产阵容正式进入中国。可以说,合资车企在车辆产品性能、销售体系、充电环节等“粮草”保障方面准备充分,未来一场围绕电动车领域的厮杀在所难免。
零跑汽车市场公关总监周颖在接受新浪汽车采访时表示,相对其他新势力品牌而言,零跑汽车这5年来的发展还是比较稳健,比较扎实在做的,所以大家会感觉零跑相对来说比较低调,但是我们在打基础,
1900/1/1 0:00:00对于消费形态的改变,常冰表示,“用户需求变化确实很明显,比方说一个比较强烈的趋势就是多元化,另外一个就是新一代用户更加敢于表达自我,这也是我们创立自信在设计哲学的出发点”。
1900/1/1 0:00:00奇瑞推出了自动驾驶技术平台“雄狮智驾”,打造人车路协同的智慧交通生态圈。L2级自动驾驶车型已实现量产。今年,将实现L3级高度自动驾驶技术,2025年,将实现L4级高度自动驾驶技术。
1900/1/1 0:00:00网易汽车9月27日报道2020北京车展北京车展是疫情以来唯一的全球A级车展。本届车展以“智领未来”为主题,集中展示汽车行业的最新创新成果,以及对未来出行的畅想及战略布局。
1900/1/1 0:00:00文腾讯汽车杨光一切都在按照预定计划推进,但岚图迈出的步伐频率明显加快。9月26日北京车展现场,距离首款概念车发布仅60天,接近量产状态的iFree正式亮相。
1900/1/1 0:00:00对于风光500车型的推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段伟表示,它是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特殊时期推出的特殊产品,也是东风小康旗下紧凑型SUV产品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的代表车型。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