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首家喊出“2025年停售传统燃油车”的车企,长安在新能源领域的举措备受关注。近日,在2020世界新能源大会期间,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大勇与汽车之家进行了深入交流。他对未来新能源市场的广阔前景和销量的持续增长充满信心。基于对未来十年市场变化的预测,长安新能源规划了新的技术平台、产品和高端品牌,电动化路径更加清晰。
私人消费将迎来增长期。
目前高端新能源产品和低端电动汽车的情况突出。以8月份为例,25万元以上的新能源产品市场份额同比增长11个百分点,达到34%,5万元以下产品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0.01%增长到10%。与此同时,主流消费群体所在的紧凑型市场并未得到有效启动,这些消费者仍持强烈的观望态度。8月份10-20万元区间市场份额仅为27%,远低于传统燃油车领域。这意味着紧凑型市场的开放非常关键,也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无论是新能源板块还是整个车市,同比都出现了大幅下滑。下半年,随着疫情的阶段性控制,汽车市场的产销正在逐步恢复。杨大勇指出,新能源汽车的销售结构也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2019年新能源汽车用户中,真正的私人消费仅占20%至30%,大部分产销被出租、在线租车等公共领域消化。杨大勇判断,经营市场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私人个体的比例将大大增加,预计至少翻一番。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结构变化
价格幅度
2019年8月占比
2020年8月比例
5万元以下的产品
0.01%
10%
25万元以上的产品
23%
34%
来源:长安新能源官方公布。
“下半年的变化不应该叫反弹,应该叫反转。新能源汽车在个人市场的发展将开始新的增长期。”杨大勇认为,这一转折点背后有三个主要因素。
首先是消费者观念的改变。以前用户对新能源汽车有很多顾虑。根据长安新能源的调查,在推动主流消费群体“弃油转电”的过程中,主要面临价格高、续航焦虑、充电难、安全顾虑、残值低、体验差六大核心痛点。随着技术的进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痛点。此外,在车辆更新的迭代中,一些全新的体验非常好的高端产品也陆续投放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未来十年的技术路线变化
据杨大勇介绍,长安新能源目前的市场路线是满足公共部门的需求,提供高质量、高安全性和高性价比的产品,然后逐步向私营部门扩展。从长安新能源近几年的产品结构来看,一方面满足了网络运营市场的需求,主要产品为逸动系列。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农村市场的需求。比如新推出的奔奔E星,在新能源下乡活动中就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
长安新能源交换电站示范运行
为了满足运营市场对测绘基础设施的需求,长安新能源还尝试了换电模式。今年9月,长安新能源电站首站在重庆建成,进入示范运营阶段。基于长安新能源EV460的改造,介绍了电动汽车的换电过程……ty可以在30秒内完成。据杨大勇介绍,换电工程在长安被称为“1+1工程”,第一个代表了运营领域对换电的要求,更快捷,更省时。长安新能源与奥东合作,主要是改变市中心出租车和网约车市场的电量分配,可以起到70%的换电模式的作用。另有30%是针对私人换电需求,主要基于长途出行的需求,节省路途时间。另一个“1”会在高速公路上布局换电站,用于长途出行。
当运营领域换电模式成熟后,长安新能源将推出个人版换电计划。随着下一代产品的开发,估计最快也要2022-2023年才能出来。
到2023年,预计随着电池等一系列新能源技术的完善和成本的降低,有轨电车与运油车的价差将控制在20%以内。杨大勇认为,相当多的石油汽车消费者将转向新能源消费。现阶段,长安新能源将开始推出面向个人消费的主流产品,并以每年一款新车的进度逐步覆盖紧凑型轿车、紧凑型SUV和中型SUV。
“消费者在从燃料转向电动的过程中跨越的鸿沟非常大。除了以上六大核心痛点,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在阻碍消费者选择电动车。所以在推广的不同阶段,需要用不同的技术路线和产品来解决。”
最近,大众和李因为对加长节目路线的不同看法而发生了争执。在杨大勇看来,不需要证明哪条技术路线更好。能适应市场,让消费者满意的才是合适的产品。所以长安新能源的产品会寻求各种技术路线的融合。现阶段更倾向于用插电式混动和增程式车型来弥合“油改电”的距离。预计2023-2027年五年间,插电式混动产品销量将大幅增长。
从中长期技术路线来看,2027年后纯电动产品将再次主导市场。特别是2030年,固态电池将实现产业化,彻底解决能量密度和安全性问题。同时,燃料电池汽车也将走向成熟,燃料电池+电动的混合动力路线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长安新能源也会按照这个判断节奏布局产品。
新平台,高端品牌上线。
目前长安新能源的产品主要基于传统燃油车平台的改造,竞争力并不突出。杨大勇表示,从长远来看,长安新能源需要打造新一代产品,将智能化、电动化与全新的平台和技术相融合,以满足消费者对未来产品的需求。
据他介绍,最早在2022年,一种基于纯电、兼容多种技术路线的新平台将面世。首款产品将采用新成立的高端品牌,新品牌由长安蔚来和长安新能源团队共同打造。长安新能源将提供“三电”的技术支持,未来将引入新的投资者,在设计和智能化方面形成独特优势。2022年下半年,基于新平台的主流中型车产品将亮相,年底将推出小型车。
在长安全新产品发布和品牌推广的双重任务线上,每个关键节点都跨越了国外品牌大举进攻新能源的时间轴,挑战的压力可想而知。杨大勇的信心依旧:“跨国车企在电动化领域的技术储备不如过去在传统领域的雄厚。相反,中国品牌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先发优势。比如在核心的动力电池领域,中国已经有了完善的产业链。在智能网联方面,中国品牌的车载系统和智能驾驶舱体验也是……比国外品牌更好。"
《长安自动驾驶汽车路测》
长安掌握了两张关键牌。第一,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提前布局。2016年,完成重庆至北京2000公里无人驾驶路测。2019年,L4级自动驾驶汽车投入示范运营。2020年9月上市的UNI-T有L3技术。此外,长安与腾讯成立合资公司吴彤科技,共同打造TINNOVE OS汽车智能系统,也在智能驾驶舱领域取得突破。
对于长安来说,品牌化运营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呈现一个高端品牌的调性和理念。中国品牌中,蔚来汽车已经走出了高端之路,产品价格已经卖到40多万。长安作为蔚来的战略合作伙伴,对蔚来的经验和模式有所了解。杨大勇表示,长安也会借鉴其中一些好的做法,不断推高品牌价值。
力争2025年实现产销30万辆。
今年1-7月,欧洲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达50万辆,比中国多1.4万辆,引起业内各界广泛关注。杨大勇分析了两个原因。第一,目前欧洲市场的补贴力度非常大。中国在撤退,而欧洲在维持补贴。在这种强有力的政策刺激下,份额超过中国是合理的。但是,补贴不可能永远存在,当补贴下降时,会面临一个过渡期。届时,中国将完成从政策导向到市场导向的转变,仍将占据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最大份额。
第二个方面,欧洲新能源的主要方向是插电式混合动力,因为长途驾驶的场景和需求更多。而中国主要是以纯电动技术为主。当来自欧洲的新能源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影响是有限的。但从长远来看,中国品牌仍需继续努力。在这股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下,中国汽车企业必将在全球高端品牌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受上半年疫情影响,杨大勇认为2020年新能源市场规模不会超过100万辆。从2021年开始,随着这一轮产品结构调整,会有更好的增长。未来3-5年,年复合增长率应该超过20%。
长安新能源预计今年销量与去年持平,逼近3万辆。预计2022年以后,随着新一代产品投放市场,销量会逐渐增加。到2025年,力争实现产销30万辆。3万到30万辆之间有十倍的差距,这对长安新能源是很大的挑战。然而,杨大勇仍然相信,在该战略实施后,这一目标可以在2025年实现。作为国内首家喊出“2025年停售传统燃油车”的车企,长安在新能源领域的举措备受关注。近日,在2020世界新能源大会期间,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大勇与汽车之家进行了深入交流。他对未来新能源市场的广阔前景和销量的持续增长充满信心。基于对未来十年市场变化的预测,长安新能源规划了新的技术平台、产品和高端品牌,电动化路径更加清晰。
私人消费将迎来增长期。
目前高端新能源产品和低端电动汽车的情况突出。以8月份为例,25万元以上的新能源产品市场份额同比增长11个百分点,达到34%,5万元以下产品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0.01%增长到10%。与此同时,主流消费群体所在的紧凑型市场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启动,这些消费者仍然持有……观望情绪浓厚。8月份10-20万元区间市场份额仅为27%,远低于传统燃油车领域。这意味着紧凑型市场的开放非常关键,也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无论是新能源板块还是整个车市,同比都出现了大幅下滑。下半年,随着疫情的阶段性控制,汽车市场的产销正在逐步恢复。杨大勇指出,新能源汽车的销售结构也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2019年新能源汽车用户中,真正的私人消费仅占20%至30%,大部分产销被出租、在线租车等公共领域消化。杨大勇判断,经营市场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私人个体的比例将大大增加,预计至少翻一番。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结构变化
价格幅度
2019年8月占比
2020年8月比例
5万元以下的产品
0.01%
10%
25万元以上的产品
23%
34%
来源:长安新能源官方公布。
“下半年的变化不应该叫反弹,应该叫反转。新能源汽车在个人市场的发展将开始新的增长期。”杨大勇认为,这一转折点背后有三个主要因素。
首先是消费者观念的改变。以前用户对新能源汽车有很多顾虑。根据长安新能源的调查,在推动主流消费群体“弃油转电”的过程中,主要面临价格高、续航焦虑、充电难、安全顾虑、残值低、体验差六大核心痛点。随着技术的进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痛点。此外,在车辆更新的迭代中,一些全新的体验非常好的高端产品也陆续投放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未来十年的技术路线变化
据杨大勇介绍,长安新能源目前的市场路线是满足公共部门的需求,提供高质量、高安全性和高性价比的产品,然后逐步向私营部门扩展。从长安新能源近几年的产品结构来看,一方面满足了网络运营市场的需求,主要产品为逸动系列。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农村市场的需求。比如新推出的奔奔E星,在新能源下乡活动中就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
长安新能源交换电站示范运行
为了满足运营市场对测绘基础设施的需求,长安新能源还尝试了换电模式。今年9月,长安新能源电站首站在重庆建成,进入示范运营阶段。基于长安新能源EV460的改造,30秒即可完成换电过程。据杨大勇介绍,换电工程在长安被称为“1+1工程”,第一个代表了运营领域对换电的要求,更快捷,更省时。长安新能源与奥东合作,主要是改变市中心出租车和网约车市场的电量分配,可以起到70%的换电模式的作用。另有30%是针对私人换电需求,主要基于长途出行的需求,节省路途时间。另一个“1”会在高速公路上布局换电站,用于长途出行。
当运营领域换电模式成熟后,长安新能源将推出个人版换电计划。随着下一代产品的开发,估计最快也要2022-2023年才能出来。
到2023年,预计随着电池等一系列新能源技术的完善和成本的降低,有轨电车与运油车的价差将控制在20%以内。杨大勇认为,相当多的石油汽车消费者将转向新能源消费。在……他的阶段,长安新能源将开始推出面向个人消费的主流产品,并以每年一款新车的进度逐步覆盖紧凑型轿车、紧凑型SUV和中型SUV。
“消费者在从燃料转向电动的过程中跨越的鸿沟非常大。除了以上六大核心痛点,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在阻碍消费者选择电动车。所以在推广的不同阶段,需要用不同的技术路线和产品来解决。”
最近,大众和李因为对加长节目路线的不同看法而发生了争执。在杨大勇看来,不需要证明哪条技术路线更好。能适应市场,让消费者满意的才是合适的产品。所以长安新能源的产品会寻求各种技术路线的融合。现阶段更倾向于用插电式混动和增程式车型来弥合“油改电”的距离。预计2023-2027年五年间,插电式混动产品销量将大幅增长。
从中长期技术路线来看,2027年后纯电动产品将再次主导市场。特别是2030年,固态电池将实现产业化,彻底解决能量密度和安全性问题。同时,燃料电池汽车也将走向成熟,燃料电池+电动的混合动力路线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长安新能源也会按照这个判断节奏布局产品。
新平台,高端品牌上线。
目前长安新能源的产品主要基于传统燃油车平台的改造,竞争力并不突出。杨大勇表示,从长远来看,长安新能源需要打造新一代产品,将智能化、电动化与全新的平台和技术相融合,以满足消费者对未来产品的需求。
据他介绍,最早在2022年,一种基于纯电、兼容多种技术路线的新平台将面世。首款产品将采用新成立的高端品牌,新品牌由长安蔚来和长安新能源团队共同打造。长安新能源将提供“三电”的技术支持,未来将引入新的投资者,在设计和智能化方面形成独特优势。2022年下半年,基于新平台的主流中型车产品将亮相,年底将推出小型车。
在长安全新产品发布和品牌推广的双重任务线上,每个关键节点都跨越了国外品牌大举进攻新能源的时间轴,挑战的压力可想而知。杨大勇的信心依旧:“跨国车企在电动化领域的技术储备不如过去在传统领域的雄厚。相反,中国品牌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先发优势。比如在核心的动力电池领域,中国已经有了完善的产业链。在智能网联方面,中国品牌的车载系统和智能驾驶舱体验也优于国外品牌。”
《长安自动驾驶汽车路测》
长安掌握了两张关键牌。第一,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提前布局。2016年,完成重庆至北京2000公里无人驾驶路测。2019年,L4级自动驾驶汽车投入示范运营。2020年9月上市的UNI-T有L3技术。此外,长安与腾讯成立合资公司吴彤科技,共同打造TINNOVE OS汽车智能系统,也在智能驾驶舱领域取得突破。
对于长安来说,品牌化运营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呈现一个高端品牌的调性和理念。中国品牌中,蔚来汽车已经走出了高端之路,产品价格已经卖到40多万。长安作为蔚来的战略合作伙伴,对蔚来的经验和模式有所了解。杨大勇表示,长安也会借鉴其中一些好的做法,不断推高品牌价值。
努力实现……的生产和销售2025年0万辆。
今年1-7月,欧洲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达50万辆,比中国多1.4万辆,引起业内各界广泛关注。杨大勇分析了两个原因。第一,目前欧洲市场的补贴力度非常大。中国在撤退,而欧洲在维持补贴。在这种强有力的政策刺激下,份额超过中国是合理的。但是,补贴不可能永远存在,当补贴下降时,会面临一个过渡期。届时,中国将完成从政策导向到市场导向的转变,仍将占据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最大份额。
第二个方面,欧洲新能源的主要方向是插电式混合动力,因为长途驾驶的场景和需求更多。而中国主要是以纯电动技术为主。当来自欧洲的新能源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影响是有限的。但从长远来看,中国品牌仍需继续努力。在这股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下,中国汽车企业必将在全球高端品牌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受上半年疫情影响,杨大勇认为2020年新能源市场规模不会超过100万辆。从2021年开始,随着这一轮产品结构调整,会有更好的增长。未来3-5年,年复合增长率应该超过20%。
长安新能源预计今年销量与去年持平,逼近3万辆。预计2022年以后,随着新一代产品投放市场,销量会逐渐增加。到2025年,力争实现产销30万辆。3万到30万辆之间有十倍的差距,这对长安新能源是很大的挑战。然而,杨大勇仍然相信,在该战略实施后,这一目标可以在2025年实现。
成立还不到一年时间的CarSoftwareOrg有大动作了,它们要收购HELLAAglaia旗下前置摄像头软件业务,以及相关的测试及验证部门。
1900/1/1 0:00:00作为北汽新能源二次创业的重要项目之一,Arcfox品牌一诞生,就顶着光环,拥有麦格纳、华为等一众国际知名企业背书,即便放在造车新势力里来比较,也要属于背景“强悍”的那一拨。
1900/1/1 0:00:00转眼间,2020年就到了第四季度。9月底,被疫情延后的北京车展终于上线,顺手成为“2020年全球首个A类车展”。对这一年,每个人有不同的记忆,每家企业也有不同的境遇。
1900/1/1 0:00:00图片来源:吉利汽车官方吉利汽车正在火速奔向A股。
1900/1/1 0:00:00日前,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夏利”)发布了《重大资产出售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暨关联交易报告书》。
1900/1/1 0:00:00首款油改电产品EQC惨淡的表现以及该技术方案黯淡的市场前景,让梅赛德斯奔驰不得不考虑在电动化转型变得更加激进,进而使品牌在高端电动车市场达到与燃油车业务相匹配的表现,巩固品牌市场地位。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