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对话管清友:智能技术与服务迭代是资本给车企公允估值的关键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3月20日,由环球汽车集团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共同主办的“2021中国汽车消费论坛”将在北京举行。本次消费论坛以“开启用户运营新时代”为主题,将邀请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机构负责人、经济学家、传播学者等代表,共同探讨汽车行业消费的问题与机遇。

届时,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等著名经济学家将作为演讲嘉宾进行分享。此前,管清友对碳排放、碳中和、认知思维与企业发展、经济结构因疫情而重新调整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十四五”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在这些变化下,哪些企业将迎接挑战?哪些公司从中受益了?汽车后市场服务模式和运营思维如何在资本市场体现价值?

就在论坛召开前,针对上述问题,汽车预言家采访了著名经济学家管清友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他认为,经济减速的过程也是中国整体经济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企业发展要适应消费变化;汽车企业低估了碳中和及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影响,透支了未来多年在资本市场的利润增长空间;智能技术和服务迭代是资本对车企公平估值的关键。

一个

经济减速的过程,也是中国整体经济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汽车预言家:两会上提出了很多十五期间的经济计划和目标。你认为未来几年国内宏观和微观经济形势会发生什么变化?

管清友: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2021年的经济增速定为6%,方便赶上经济复苏后5-10年的发展速度。我认为中国经济整体仍处于新常态过程中,经济减速期尚未结束。在经济减速的过程中,也是中国整体经济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汽车预言家:经济放缓对汽车企业有什么影响?

管清友:所谓经济放缓,和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反映的是不同行业的感受不一样。汽车行业属于“强周期行业”,容易受到较大冲击。在这个过程中,清理了一部分企业,头部企业的份额相对扩大。

企业应根据行业的不同,理性对待经济减速期。在高质量发展尚未完全实现的“结构调整阵痛期”,他们一定能提前“跑出来”。这个过程既痛苦又残酷,但他们应该看好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潜力巨大。

需求的变化带来消费的变化,企业发展要适应消费的变化。

汽车先知: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促进消费和扩大内需成为现阶段国家发展的两个关键指标。以汽车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与过去相比会发生哪些变化?

管清友:宏观管理方面,消费对宏观经济的贡献越来越高。虽然疫情对消费影响很大,但2020年汽车会有不错的表现,尤其是高档车。既有行业周期的原因,也有消费升级的原因。我们还处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升级的过程还远没有结束。

然而,疫情和经济放缓时期确实影响了许多社会群体。国家采用短期和中长期政策相结合的方式,扩大消费、提振消费、刺激消费,既是整体经济结构的转型,也是政策的重点。但对于很多行业来说,意味着消费在经济中的贡献会逐渐恢复,而且比重越来越大。

汽车预言家:这种背景下什么样的企业会受益?

管清友: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已经成为企业的共识。在我看来,企业应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尤其是消费模式的变化。企业要抓住市场和用户,同时又不能与整个宏观政策和经营形势相悖或逆行。有很多企业在顺应潮流,然后很快就消失了。

第一,技术创新迭代;第二,必须契合本国国情;第三,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长期趋势。真正能适应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又能捕捉和利用新消费需求和新特征,同时又能扎扎实实做好必须做的事情的企业,更容易在变革中受益。

汽车行业低估了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压力。

汽车预言家:中国不仅是重要的能源消费国,也是重要的能源生产国。在进入碳中和目标和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过程中有哪些挑战?2021年特殊节点会有什么变化?

管清友: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可以说,要实现这个目标是极其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各行各业,尤其是汽车行业和能源行业,都严重低估了这件事。未来十年碳排放的峰值意味着能源消耗的峰值,这对于一个增长中的国家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汽车企业很难达到这个目标。汽车公司承担的“绝对量”大。哥本哈根会议后,我们制定了相关指标。现在,碳排放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即2031年必须小于2030年。分解对每个行业、每个企业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如果没有技术上的突破,我估计很多企业都会告别碳中和时代。

现在目标定了,各行各业,尤其是汽车、能源行业,要想分解指标来调整自己的生产流程甚至管理方式,就必须做出碳足迹和碳标签。短期任务必然会增加成本,很多企业短时间内真的没有时间转型,过程中可能真的会被淘汰。所以,各行各业,尤其是汽车企业,从现在开始就要行动起来,这比十二五和十三五更为迫切。

汽车的未来一定是一个强控制的行业。

车先知:在两会上,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推动新能源汽车从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你怎么看待这种变化?

管清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是未来世界能源的基本趋势是终端能源消费的电动化。终端能耗电气化过程中,降低能耗太难了。燃油车的发展受到石油的制约,电动车和锂电池的发展也受到制约。锂也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总的来说,用一种新的资源替代另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从未来看,甚至从燃料维度看,都会有所谓的资源和技术迭代。

在我看来,所谓从消费管理转向使用管理,是为了实现多重目标。头部企业可以借此机会进一步确立头部地位,但不抓住机会还是会被淘汰,无论是新能源电池还是汽车,这个行业未来肯定是强控行业。

汽车企业已经透支了未来几年的利润增长空间。

汽车先知:2020年,可以说新能源汽车将是资本市场最好的投资领域。但进入2021年后,很多高估值企业的市值开始下跌,很多声音认为是“概念透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这些企业会反弹吗?

管清友:资本市场看前沿技术,或者未来有前景的行业,肯定会有泡沫。这就是资本市场的特点。如果没有泡沫,一个行业怎么诞生?

从我们目前的观察来看,很多企业在股价维度上已经透支了未来几年的利润增长空间,除非在技术或其他领域有所谓的重大突破。至于能不能反弹,还需要具体分析。这也是一些公司真正接受市场检验的关键时刻。在未来2-3年和5-10年的增长可能被透支之后,资本市场仍然会给出一个ve……公平的估值,仍然保持良好的增长。而有些企业不仅透支,而且被严重高估,这些企业就起不来了。

智能技术和服务迭代是资本对车企公平估值的关键。

汽车预言家:有人提出,资本市场对造车新势力的重视,是对其商业模式的重视。大家都觉得企业在从原来的再销售到再服务的过程中估值很高。你认为这个观点适用吗?

管清友:投资者用真金白银买股票,有的买技术,有的买商业模式,有的买服务。每个人对技术、商业模式、服务的估值水平都不一样。在我看来,服务当然很重要,商业模式也很重要,但既然是新能源汽车,核心问题就是技术。如果技术可以反复迭代,这意味着资本市场可以不断给出公平的估值,再次拓展成长空间。

然而,服务和业务模型不能产生与技术相同的迭代功能。虽然我们看到了很多优秀的公司,但是其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多公司在狭隘的人生中处于凤凰涅槃。新能源汽车本质上还是一个技术驱动的产业。

“资本催熟”摧毁了后市场服务。

汽车预言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售后服务,售后开始衍生出很多可塑性的新服务。同时,这部分的价值在汽车工业的发展中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你怎么看待这种变化?未来运维服务能占行业多少?

管清友:好的售后服务可以产生好的用户粘性,中国企业可以借鉴先进成熟的汽车企业体系。从商业模式来看,中后台服务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要。在我看来,未来新能源时代的机会在于汽车服务公司,以前可能是服务自己,未来可能是提供横向服务。就像JD一样。COM自己的物流,它也会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

中国的汽车后市场发展起来了,但是后市场的烧钱模式是有问题的。不是商业模式不对,也不是赛道不对,而是烧钱通过资本“催熟”不可行。经历了泡沫,一个又一个失败案例也在推动后市场领域“回归原点”,做好资本与产业的结合。

汽车是国家支持和引导的重要产业。

汽车预言家:近两年,人们把汽车作为继房地产之后的支柱产业,但问题是,人们把房地产理解为投资,把汽车理解为消费。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这种观点会影响汽车作为替代产业的重要性吗?

管清友: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汽车一直是非常重要的支柱产业。这几年房地产的金融属性太明显了。汽车和房地产的逻辑没什么不同,一个是工业品和消费品,一个是住宅品和资产。但从规避未来经济负面影响的角度来看,房地产的风险更大。这几年一直在推动房地产去金融化,防止资产属性导致房价上涨,从而引导更多资本进入市场,最终产生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而汽车不存在这些问题。汽车仍然是国家支持和引导的重要产业。3月20日,由环球汽车集团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共同主办的“2021中国汽车消费论坛”将在北京举行。本次消费论坛以“开启用户运营新时代”为主题,将邀请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机构负责人、经济学家、传播学者等代表,共同探讨汽车行业消费的问题与机遇。

届时,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等著名经济学家将作为演讲嘉宾进行分享。此前,管清友对碳排放、碳中和、认知思维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企业发展,经济结构因疫情而重新调整。“十四五”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在这些变化下,哪些企业将迎接挑战?哪些公司从中受益了?汽车后市场服务模式和运营思维如何在资本市场体现价值?

就在论坛召开前,针对上述问题,汽车预言家采访了著名经济学家管清友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他认为,经济减速的过程也是中国整体经济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企业发展要适应消费变化;汽车企业低估了碳中和及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影响,透支了未来多年在资本市场的利润增长空间;智能技术和服务迭代是资本对车企公平估值的关键。

一个

经济减速的过程,也是中国整体经济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汽车预言家:两会上提出了很多十五期间的经济计划和目标。你认为未来几年国内宏观和微观经济形势会发生什么变化?

管清友: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2021年的经济增速定为6%,方便赶上经济复苏后5-10年的发展速度。我认为中国经济整体仍处于新常态过程中,经济减速期尚未结束。在经济减速的过程中,也是中国整体经济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汽车预言家:经济放缓对汽车企业有什么影响?

管清友:所谓经济放缓,和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反映的是不同行业的感受不一样。汽车行业属于“强周期行业”,容易受到较大冲击。在这个过程中,清理了一部分企业,头部企业的份额相对扩大。

企业应根据行业的不同,理性对待经济减速期。在高质量发展尚未完全实现的“结构调整阵痛期”,他们一定能提前“跑出来”。这个过程既痛苦又残酷,但他们应该看好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潜力巨大。

需求的变化带来消费的变化,企业发展要适应消费的变化。

汽车先知: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促进消费和扩大内需成为现阶段国家发展的两个关键指标。以汽车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与过去相比会发生哪些变化?

管清友:宏观管理方面,消费对宏观经济的贡献越来越高。虽然疫情对消费影响很大,但2020年汽车会有不错的表现,尤其是高档车。既有行业周期的原因,也有消费升级的原因。我们还处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升级的过程还远没有结束。

然而,疫情和经济放缓时期确实影响了许多社会群体。国家采用短期和中长期政策相结合的方式,扩大消费、提振消费、刺激消费,既是整体经济结构的转型,也是政策的重点。但对于很多行业来说,意味着消费在经济中的贡献会逐渐恢复,而且比重越来越大。

汽车预言家:这种背景下什么样的企业会受益?

管清友: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已经成为企业的共识。在我看来,企业应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尤其是消费模式的变化。企业要抓住市场和用户,同时又不能与整个宏观政策和经营形势相悖或逆行。有很多企业在顺应潮流,然后很快就消失了。

第一,技术创新迭代;第二,必须契合本国国情;第三,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长期趋势。真正能适应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又能捕捉和利用新消费需求和新特征,同时又能扎扎实实做好必须做的事情的企业,更容易在变革中受益。

汽车行业低估了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压力。

汽车预言家:中国不仅是重要的能源消费国,也是重要的能源生产国。在进入碳中和目标和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过程中有哪些挑战?2021年特殊节点会有什么变化?

管清友: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可以说,要实现这个目标是极其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各行各业,尤其是汽车行业和能源行业,都严重低估了这件事。未来十年碳排放的峰值意味着能源消耗的峰值,这对于一个增长中的国家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汽车企业很难达到这个目标。汽车公司承担的“绝对量”大。哥本哈根会议后,我们制定了相关指标。现在,碳排放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即2031年必须小于2030年。分解对每个行业、每个企业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如果没有技术上的突破,我估计很多企业都会告别碳中和时代。

现在目标定了,各行各业,尤其是汽车、能源行业,要想分解指标来调整自己的生产流程甚至管理方式,就必须做出碳足迹和碳标签。短期任务必然会增加成本,很多企业短时间内真的没有时间转型,过程中可能真的会被淘汰。所以,各行各业,尤其是汽车企业,从现在开始就要行动起来,这比十二五和十三五更为迫切。

汽车的未来一定是一个强控制的行业。

车先知:在两会上,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推动新能源汽车从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你怎么看待这种变化?

管清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是未来世界能源的基本趋势是终端能源消费的电动化。终端能耗电气化过程中,降低能耗太难了。燃油车的发展受到石油的制约,电动车和锂电池的发展也受到制约。锂也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总的来说,用一种新的资源替代另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从未来看,甚至从燃料维度看,都会有所谓的资源和技术迭代。

在我看来,所谓从消费管理转向使用管理,是为了实现多重目标。头部企业可以借此机会进一步确立头部地位,但不抓住机会还是会被淘汰,无论是新能源电池还是汽车,这个行业未来肯定是强控行业。

汽车企业已经透支了未来几年的利润增长空间。

汽车先知:2020年,可以说新能源汽车将是资本市场最好的投资领域。但进入2021年后,很多高估值企业的市值开始下跌,很多声音认为是“概念透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这些企业会反弹吗?

管清友:资本市场看前沿技术,或者未来有前景的行业,肯定会有泡沫。这就是资本市场的特点。如果没有泡沫,一个行业怎么诞生?

从我们目前的观察来看,很多企业在股价维度上已经透支了未来几年的利润增长空间,除非在技术或其他领域有所谓的重大突破。至于能不能反弹,还需要具体分析。这也是一些公司真正接受市场检验的关键时刻。在未来2-3年和5-10年的增长可能被透支之后,资本市场仍然会给出一个ve……公平的估值,仍然保持良好的增长。而有些企业不仅透支,而且被严重高估,这些企业就起不来了。

智能技术和服务迭代是资本对车企公平估值的关键。

汽车预言家:有人提出,资本市场对造车新势力的重视,是对其商业模式的重视。大家都觉得企业在从原来的再销售到再服务的过程中估值很高。你觉得这个观点适用吗?

管清友:投资者用真金白银买股票,有的买技术,有的买商业模式,有的买服务。每个人对技术、商业模式、服务的估值水平都不一样。在我看来,服务当然很重要,商业模式也很重要,但既然是新能源汽车,核心问题就是技术。如果技术可以反复迭代,这意味着资本市场可以不断给出公平的估值,再次拓展成长空间。

然而,服务和业务模型不能产生与技术相同的迭代功能。虽然我们看到了很多优秀的公司,但是其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多公司在狭隘的人生中处于凤凰涅槃。新能源汽车本质上还是一个技术驱动的产业。

“资本催熟”摧毁了后市场服务。

汽车预言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售后服务,售后开始衍生出很多可塑性的新服务。同时,这部分的价值在汽车工业的发展中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你怎么看待这种变化?未来运维服务能占行业多少?

管清友:好的售后服务可以产生好的用户粘性,中国企业可以借鉴先进成熟的汽车企业体系。从商业模式来看,中后台服务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要。在我看来,未来新能源时代的机会在于汽车服务公司,以前可能是服务自己,未来可能是提供横向服务。就像JD一样。COM自己的物流,它也会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

中国的汽车后市场发展起来了,但是后市场的烧钱模式是有问题的。不是商业模式不对,也不是赛道不对,而是烧钱通过资本“催熟”不可行。经历了泡沫,一个又一个失败案例也在推动后市场领域“回归原点”,做好资本与产业的结合。

汽车是国家支持和引导的重要产业。

汽车预言家:近两年,人们把汽车作为继房地产之后的支柱产业,但问题是,人们把房地产理解为投资,把汽车理解为消费。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这种观点会影响汽车作为替代产业的重要性吗?

管清友: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汽车一直是非常重要的支柱产业。这几年房地产的金融属性太明显了。汽车和房地产的逻辑没什么不同,一个是工业品和消费品,一个是住宅品和资产。但从规避未来经济负面影响的角度来看,房地产的风险更大。这几年一直在推动房地产去金融化,防止资产属性导致房价上涨,从而引导更多资本进入市场,最终产生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而汽车不存在这些问题。汽车仍然是国家支持和引导的重要产业。

标签: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自动驾驶商业化提速!2020年融资总额436.3亿,同比增136.9%

自动驾驶已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不少自动驾驶公司已经开始探索商业化,2020年自动驾驶赛道不断传出好消息,接连不断的融资也让整个行业如沐春风。

1900/1/1 0:00:00
大陆将成立专门的自动驾驶部门 追加2.5亿欧投资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大陆集团将为其自动驾驶技术成立一个专门的业务部门,希望能从电动汽车销量的不断增长中受益。

1900/1/1 0:00:00
电商热潮来临 Electric Last Mile称获得4.5万辆货车订单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正在与空白支票公司ForumMergerIIICorp合并的电动货车初创企业ElectricLastMileInc表示,该公司已获得4

1900/1/1 0:00:00
创最快交付纪录,被低估的理想把车卖给了谁?

来源:理想车主呆呆文王妍编辑李欢欢成为理想ONE车主半年后,查看每个月初发布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报告开始成为呆呆的常规动作。

1900/1/1 0:00:00
代工,或许更适合小牛与北汽新能源?

3月15日,小牛电动CEO李彦就“小牛电动将收购北汽新能源常州工厂”的消息回应称:“这个跟小牛电动没有关系,属于误传。”同时,李彦强调:“小牛电动一直是聚焦于两轮电动车。

1900/1/1 0:00:00
10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由0到5.7%,市占率稳步提升

在国家“补贴、限牌、限行”等政策引导下,十年时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由2000台增长至1140万台,销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市场渗透率由0稳步提升到57,市场认可度逐步提高。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