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这种重返资本市场的决心种子,多年来一直在沃尔沃的心里发芽生根。
5月13日,吉利控股集团和沃尔沃汽车集团相继宣布,沃尔沃汽车董事会决定评估沃尔沃IPO的可能性,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在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上市。之前有报道说沃尔沃独立上市3-4年,这次这个问题又被提上了台面。
事实上,回顾沃尔沃的上市之路,以及吉利控股与沃尔沃的一系列合作、并购、上市,也能看出其中的纠结与艰难。站在外面,可能很容易想到这背后的利益和难以割舍的关系:
比如早期沃尔沃是吉利的重要背书,吉利控股可能不太愿意放手,而且当时沃尔沃还处于上升期,远远达不到董事会对其估值的要求;中期由于一些竞争压力,吉利和沃尔沃寻求合并打包上市,但是这个实体比较大,比较分散,不利于以后的资本评估和成长。
现在,随着吉利和沃尔沃合并动力总成业务,共享全新架构和下一代纯电动专属模块化架构的开发,以及在自动驾驶和销售渠道、售后服务等领域合作的深化,吉利拥有继续保持沃尔沃背书的优势。同时,沃尔沃在电气化转型的道路上需要更多的投入,更愿意积极推动沃尔沃进入资本市场独立IPO,以获得更大的展示空间。
吉利控股集团仍将是沃尔沃汽车的大股东,吉利控股也认为沃尔沃汽车上市是合乎逻辑的安排。新投资者参与这个过程,可以帮助转型,分享成果。同时,对于沃尔沃汽车来说,新资本的介入可以解决一些财务问题,巩固沃尔沃豪华车市场地位,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不过,吉利控股也表示,最终是否上市取决于市场环境,不能保证一定会上市。
无论如何,目前吉利和沃尔沃推动沃尔沃独立上市是一件好事,也是最好的安排。“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的理念在独立IPO中得到最好的体现。
IPO之路一波三折。
关于沃尔沃的IPO,其实最早可以追溯到2016年底,当时沃尔沃发表声明称,通过发行优先股获得了瑞典投资者的资本。后来有消息称,沃尔沃计划在中国向投资者融资,为未来上市做准备。当时,沃尔沃首席执行官汉肯·萨缪尔森(Hanken samuelson)并未明确否认,并表示IPO是一个选项,但关于上市计划,将由母公司吉利控股决定。
2018年年中,沃尔沃IPO的消息再次传出。当时新闻显示,吉利控股已经选择花旗高盛为沃尔沃IPO做准备。按照当时的计划,股东计划将沃尔沃推向香港股市和瑞典市场,最早可于当年9月发行股票。
然而事实后来却走向了反面,沃尔沃独立上市之路一波三折。频繁的IPO策划和新闻也足以见得。对于吉利控股或者沃尔沃汽车来说,早就计划将沃尔沃独立推向资本市场。至于失败,可能是天时地利人和,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
沃尔沃独立上市,首先是控制权的问题。2010年,吉利控股从福特手中收购了100%的沃尔沃汽车,通过注资和独立运营将沃尔沃从泥潭中拯救出来,沃尔沃迅速恢复了活力。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沃尔沃上市稀释吉利控股股份是必然的,这势必影响吉利控股对沃尔沃的话语权和控制权。作为吉利汽车的幸运星,自然是李书福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毕竟沃尔沃是最重要的代言,当时的吉利还远远没有“离开”沃尔沃。因此,沃尔沃购买力克汽车公司30%的股份,以及吉利与沃尔沃成立纯电动性能品牌Polestar,可以看作是吉利与沃尔沃的持续深度绑定。
相比较而言,沃尔沃和吉利更需要前者。
另一方面,未能登上IPO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初期反馈估值偏低,不符合吉利控股集团的预期。2018年,沃尔沃的首次公开估值约为120亿至180亿美元,这与吉利控股和沃尔沃汽车讨论的160亿至300亿元人民币相差甚远。事实上,吉利希望沃尔沃汽车的市值在公开发行前达到300亿至400亿美元。根据分析师的计算,300-400亿美元的市值将是沃尔沃的10倍。
因此,在过去的IPO规划中……综合各种因素考虑,沃尔沃还需要在吉利控股这棵大树下继续生根发芽,双方无论是营收、销量还是市场表现都离不开对方,深层次的持续协调。
由此,合并打包成为沃尔沃独立IPO失败后的另一种可能。2020年2月,合并消息出炉——考虑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整合重组,通过香港吉利汽车(HK.0175)上市实体与全球资本市场对接。
合并的理由似乎是合理的。一方面,吉利和沃尔沃合作更加顺利,双方都进入了技术和成长的快车道。同时,面对未来电气化、智能化的新挑战,合作可以是双赢的。另一方面,随着全球汽车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吉利和沃尔沃的盈利能力相继下降。
因此,如果吉利与沃尔沃合并,在整体市值和资本青睐上,将比分散吉利和沃尔沃更有力,进一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能力。同时降低了沃尔沃离开吉利的风险,也加强了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的深度绑定。
想想都是美好的。这一试探性的合并上市考虑很快遭到股东和投资者的拒绝。
“如果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整合为上市公司,股东和投资者担心大家的股权会在这个合并方案中被稀释?上市公司会不会为此产生一些比较大的财务负担?”在随后的沟通会上,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桂生岳毫不掩饰地解释说,股东和投资者对这一方案有一些担忧。
后来,智和推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双方在动力总成业务合并、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共享、高度自动驾驶前沿技术研发以及渠道和售后协同和资源互补四大领域进行合作和资源整合。合并方案一方面可以使双方的协同效应最大化,另一方面可以充分享受这些协同效应带来的收益,同时也消除了对股权合并的一些顾虑。
与之前计划的合并不同,此次合并更多集中在特殊的、可分离的领域,而吉利和沃尔沃的根本属性不变。这可以视为一种新的重组模式,赋予吉利和沃尔沃更多独立自主的发展空间,显然比粗暴疯狂的直接合并更有价值和意义,更能引导吉利和沃尔沃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吉利的焦虑和沃尔沃的期待
可以肯定的是,因为上述“合并不合并”方案的推动,吉利与沃尔沃有了更深层次的联系和绑定,沃尔沃独立IPO有可能再次被成功推上舞台。当然,提高沃尔沃的估值是一方面,寻求更好的发展,比如资本,是另一方面的考虑。
在过去的十年里,沃尔沃汽车的全球销量翻了一番。在欧美销量全面增长的同时,中国的销量已经达到十年前的5倍。2020年,沃尔沃汽车全球销量将达到66万辆,市场份额将稳步增长,在中国和美国这两个最大的市场销量都将增长。所以可以看到,吉利当初18亿美元买下的沃尔沃,现在已经增值了十几倍,价值的提升让沃尔沃有了独立IPO的基础。
但目前最棘手的问题是竞争激烈。目前,汽车工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变化。电气化、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新商业模式如潮水般涌来,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需要汽车企业做好充分准备,主动拥抱变化,在挑战中抓住战略机遇。
< img alt = "沃尔沃、吉利汽车、福特、氪星、领克" src = "/ee img/{ HostI }/img/20230303213……762110/5.jpg"/>
对于汽车这样一个资本投入很大的行业来说,利润和金钱是维持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尤其是面对新四化的转型,需要越来越强大的资金支持,这是任何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沃尔沃之前一直在寻求独立上市,还是考虑与吉利打包上市,进入资本市场都是必然的。
沃尔沃汽车此次宣布在瑞典公开上市,表明沃尔沃汽车希望登陆开放的资本市场,获得更多欧洲金融科技的投资,加速其电动化和智能化业务的发展效率。要知道,当前社会的资本越来越倾向于新能源和智能汽车,包括吉利的极氪和沃尔沃共享的吉利极星,都是在寻求独立进入资本市场。
此外,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信誉要求很高。根据交易所的规定,上市企业的公有制和所有制分配比例最高为25%。因此,在沃尔沃汽车IPO得到外部资本支持的同时,吉利控股集团仍然可以继续加强双方的合作。毕竟目前吉利和沃尔沃绑定越来越深。
沃尔沃已经公布了电气化发展计划,计划在2025年实现完全电气化。届时,纯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50%,其余为混合动力汽车;到2030年,成为100%纯电动豪华车企业,积极探索与电动化转型相匹配的商业模式。这背后非常需要更多的资本支持和关注。同时,如果从吉利控股剥离,独立IPO,对沃尔沃未来的发展也大有裨益,包括扶持更多的科技公司和投资公司。
对于吉利来说,由于之前的“合并而不兼并”方案,吉利已经实现了与沃尔沃在技术层面的深度绑定,因此吉利不再担心股权或控制权被稀释,至少大股东的筹码还牢牢掌握在吉利手中。而且,即使出售部分股权,对吉利来说也没有大的损失,获得资金也是一件好事,还可以被吉利用来投资自己的现金流,加强自己的技术实力。
事实上,吉利之前也渴望登录科技创新板,但由于此事的搁置,吉利汽车国内a股市场受阻,融资渠道关闭。目前吉利在港股的股价不稳定,滞后于新势力的势头。在未来智能和纯电动汽车的拓展上,吉利已经推出了SPA、CMA、SEA Vast,下一代智能电动汽车平台,也是花费太大,后续在自动驾驶和电动化上的投入还会继续扩大,在收入减少的背景下,肯定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
从这个角度来说,吉利控股下的沃尔沃独立IPO,无论是对吉利还是对沃尔沃都是迫切的。
如果沃尔沃IPO上市成功,将通过丰富的融资方式减少对吉利的资金依赖,也将缓解部分吉利控股的资金压力,对吉利下一步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发展以及沃尔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都极为有利。更重要的是,市场化资本的介入,也将鞭策沃尔沃的发展,更有利于推动其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进程。
在沃尔沃入主吉利11年后,沃尔沃期待已久的独立IPO再次提上日程,这是吉利和沃尔沃双方你情我愿的事情。至于沃尔沃与吉利的合作在IPO后将何去何从,进入什么新阶段,势必要给时间来回答。或许这种重返资本市场的决心种子,多年来一直在沃尔沃的心里发芽生根。
5月13日,吉利控股集团和沃尔沃汽车集团相继宣布,沃尔沃汽车董事会决定评估沃尔沃IPO的可能性,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在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上市。之前有报道说沃尔沃独立上市3-4年,这次这个问题又被提上了台面。
事实上,回顾沃尔沃的上市之路,以及吉利控股与沃尔沃的一系列合作、并购、上市,也能看出其中的纠结与艰难。站在外面,可能很容易想到这背后的利益和难以割舍的关系:
比如早期沃尔沃是吉利的重要背书,吉利控股可能不太愿意放手,而且当时沃尔沃还处于上升期,远远达不到董事会对其估值的要求;中期由于一些竞争压力,吉利和沃尔沃寻求合并打包上市,但是这个实体比较大,比较分散,不利于以后的资本评估和成长。
现在,随着吉利和沃尔沃合并动力总成业务,共享全新架构和下一代纯电动专属模块化架构的开发,以及在自动驾驶和销售渠道、售后服务等领域合作的深化,吉利拥有继续保持沃尔沃背书的优势。同时,沃尔沃在电气化转型的道路上需要更多的投入,更愿意积极推动沃尔沃进入资本市场独立IPO,以获得更大的展示空间。
吉利控股集团仍将是沃尔沃汽车的大股东,吉利控股也认为沃尔沃汽车上市是合乎逻辑的安排。新投资者参与这个过程,可以帮助转型,分享成果。同时,对于沃尔沃汽车来说,新资本的介入可以解决一些财务问题,巩固沃尔沃豪华车市场地位,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不过,吉利控股也表示,最终是否上市取决于市场环境,不能保证一定会上市。
无论如何,目前吉利和沃尔沃推动沃尔沃独立上市是一件好事,也是最好的安排。“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的理念在独立IPO中得到最好的体现。
IPO之路一波三折。
关于沃尔沃的IPO,其实最早可以追溯到2016年底,当时沃尔沃发表声明称,通过发行优先股获得了瑞典投资者的资本。后来有消息称,沃尔沃计划在中国向投资者融资,为未来上市做准备。当时,沃尔沃首席执行官汉肯·萨缪尔森(Hanken samuelson)并未明确否认,并表示IPO是一个选项,但关于上市计划,将由母公司吉利控股决定。
2018年年中,沃尔沃IPO的消息再次传出。当时新闻显示,吉利控股已经选择花旗高盛为沃尔沃IPO做准备。按照当时的计划,股东计划将沃尔沃推向香港股市和瑞典市场,最早可于当年9月发行股票。
然而事实后来却走向了反面,沃尔沃独立上市之路一波三折。频繁的IPO策划和新闻也足以见得。对于吉利控股或者沃尔沃汽车来说,早就计划将沃尔沃独立推向资本市场。至于失败,可能是天时地利人和,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
沃尔沃独立上市,首先是控制权的问题。2010年,吉利控股从福特手中收购了100%的沃尔沃汽车,通过注资和独立运营将沃尔沃从泥潭中拯救出来,沃尔沃迅速恢复了活力。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沃尔沃上市稀释吉利控股股份是必然的,这势必影响吉利控股对沃尔沃的话语权和控制权。作为吉利汽车的幸运星,自然是李书福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毕竟沃尔沃是最重要的代言,当时的吉利还远远没有“离开”沃尔沃。因此,沃尔沃购买力克汽车公司30%的股份,以及吉利与沃尔沃成立纯电动性能品牌Polestar,可以看作是吉利与沃尔沃的持续深度绑定。
相比较而言,沃尔沃和吉利更需要前者。
另一方面,未能登上IPO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初期反馈估值偏低,不符合吉利控股集团的预期。2018年,沃尔沃的首次公开估值约为120亿至180亿美元,这与吉利控股和沃尔沃汽车讨论的160亿至300亿元人民币相差甚远。事实上,吉利希望沃尔沃汽车的市值在公开发行前达到300亿至400亿美元。根据分析师的计算,300-400亿美元的市值将是沃尔沃的10倍。
因此,在以往的IPO规划中……综合各种因素考虑,沃尔沃还需要在吉利控股这棵大树下继续生根发芽,双方无论是营收、销量还是市场表现都离不开对方,深层次的持续协调。
由此,合并打包成为沃尔沃独立IPO失败后的另一种可能。2020年2月,合并消息出炉——考虑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整合重组,通过香港吉利汽车(HK.0175)上市实体与全球资本市场对接。
合并的理由似乎是合理的。一方面,吉利和沃尔沃合作更加顺利,双方都进入了技术和成长的快车道。同时,面对未来电气化、智能化的新挑战,合作可以是双赢的。另一方面,随着全球汽车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吉利和沃尔沃的盈利能力相继下降。
因此,如果吉利与沃尔沃合并,在整体市值和资本青睐上,将比分散吉利和沃尔沃更有力,进一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能力。同时降低了沃尔沃离开吉利的风险,也加强了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的深度绑定。
想想都是美好的。这一试探性的合并上市考虑很快遭到股东和投资者的拒绝。
“如果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整合为上市公司,股东和投资者担心大家的股权会在这个合并方案中被稀释?上市公司会不会为此产生一些比较大的财务负担?”在随后的沟通会上,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桂生岳毫不掩饰地解释说,股东和投资者对这一方案有一些担忧。
后来,智和推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双方在动力总成业务合并、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共享、高度自动驾驶前沿技术研发以及渠道和售后协同和资源互补四大领域进行合作和资源整合。合并方案一方面可以使双方的协同效应最大化,另一方面可以充分享受这些协同效应带来的收益,同时也消除了对股权合并的一些顾虑。
与之前计划的合并不同,此次合并更多集中在特殊的、可分离的领域,而吉利和沃尔沃的根本属性不变。这可以视为一种新的重组模式,赋予吉利和沃尔沃更多独立自主的发展空间,显然比粗暴疯狂的直接合并更有价值和意义,更能引导吉利和沃尔沃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吉利的焦虑和沃尔沃的期待
可以肯定的是,因为上述“合并不合并”方案的推动,吉利与沃尔沃有了更深层次的联系和绑定,沃尔沃独立IPO有可能再次被成功推上舞台。当然,提高沃尔沃的估值是一方面,寻求更好的发展,比如资本,是另一方面的考虑。
在过去的十年里,沃尔沃汽车的全球销量翻了一番。在欧美销量全面增长的同时,中国的销量已经达到十年前的5倍。2020年,沃尔沃汽车全球销量将达到66万辆,市场份额将稳步增长,在中国和美国这两个最大的市场销量都将增长。所以可以看到,吉利当初18亿美元买下的沃尔沃,现在已经增值了十几倍,价值的提升让沃尔沃有了独立IPO的基础。
但目前最棘手的问题是竞争激烈。目前,汽车工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变化。电气化、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新商业模式如潮水般涌来,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需要汽车企业做好充分准备,主动拥抱变化,在挑战中抓住战略机遇。
< img alt = "沃尔沃、吉利汽车、福特、氪星、领克" src = "/ee img/{ HostI }/img/20230303213……762110/5.jpg"/>
对于汽车这样一个资本投入很大的行业来说,利润和金钱是维持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尤其是面对新四化的转型,需要越来越强大的资金支持,这是任何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沃尔沃之前一直在寻求独立上市,还是考虑与吉利打包上市,进入资本市场都是必然的。
沃尔沃汽车此次宣布在瑞典公开上市,表明沃尔沃汽车希望登陆开放的资本市场,获得更多欧洲金融科技的投资,加速其电动化和智能化业务的发展效率。要知道,当前社会的资本越来越倾向于新能源和智能汽车,包括吉利的极氪和沃尔沃共享的吉利极星,都是在寻求独立进入资本市场。
此外,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信誉要求很高。根据交易所的规定,上市企业的公有制和所有制分配比例最高为25%。因此,在沃尔沃汽车IPO得到外部资本支持的同时,吉利控股集团仍然可以继续加强双方的合作。毕竟目前吉利和沃尔沃绑定越来越深。
沃尔沃已经公布了电气化发展计划,计划在2025年实现完全电气化。届时,纯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50%,其余为混合动力汽车;到2030年,成为100%纯电动豪华车企业,积极探索与电动化转型相匹配的商业模式。这背后非常需要更多的资本支持和关注。同时,如果从吉利控股剥离,独立IPO,对沃尔沃未来的发展也大有裨益,包括扶持更多的科技公司和投资公司。
对于吉利来说,由于之前的“合并而不兼并”方案,吉利已经实现了与沃尔沃在技术层面的深度绑定,因此吉利不再担心股权或控制权被稀释,至少大股东的筹码还牢牢掌握在吉利手中。而且,即使出售部分股权,对吉利来说也没有大的损失,获得资金也是一件好事,还可以被吉利用来投资自己的现金流,加强自己的技术实力。
事实上,吉利之前也渴望登录科技创新板,但由于此事的搁置,吉利汽车国内a股市场受阻,融资渠道关闭。目前吉利在港股的股价不稳定,滞后于新势力的势头。在未来智能和纯电动汽车的拓展上,吉利已经推出了SPA、CMA、SEA Vast,下一代智能电动汽车平台,也是花费太大,后续在自动驾驶和电动化上的投入还会继续扩大,在收入减少的背景下,肯定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
从这个角度来说,吉利控股下的沃尔沃独立IPO,无论是对吉利还是对沃尔沃都是迫切的。
如果沃尔沃IPO上市成功,将通过丰富的融资方式减少对吉利的资金依赖,也将缓解部分吉利控股的资金压力,对吉利下一步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发展以及沃尔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都极为有利。更重要的是,市场化资本的介入,也将鞭策沃尔沃的发展,更有利于推动其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进程。
在沃尔沃入主吉利11年后,沃尔沃期待已久的独立IPO再次提上日程,这是吉利和沃尔沃双方你情我愿的事情。至于沃尔沃与吉利的合作在IPO后将何去何从,进入什么新阶段,势必要给时间来回答。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全球领先的开源解决方案供应商红帽公司(RedHat)宣布,计划为汽车行业提供一种经过功能安全认证的全新Linux操作系统。
1900/1/1 0:00:00自上海车展维权事件开始,特斯拉如一只被迅速抛弃的小船,猛然间被丢入到充满舆论漩涡的汪洋中。口诛笔伐之下,仅参考其最近几天所展现出的信号,的确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1900/1/1 0:00:00最近一次见到何小鹏,是在刚刚结束的上海车展,小鹏汽车展台二楼的专访室内。面对几家核心媒体的轮番轰炸,前者依然保持了言简意赅却能量密度颇高的回答风格。
1900/1/1 0:00:005月14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媒体分享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1900/1/1 0:00:00停飞数月后,波音737MAX机型终于迎来复飞的曙光。
1900/1/1 0:00:00有句老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是什么?诚如李雪健老师所言,“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