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的学校和其他学校有什么区别?我没有做过对比分析。只要学校能办好,吉利尽可能支持。吉利的高等教育很纯粹,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只要学校好,我们就开心了。”说这话的时候,李书福几乎让在座的所有人都忘记了任何与吉利有关的标签,只剩下三亚学院的名誉董事长和名誉校长。
在李书福的记忆中,三亚曾经是文化沙漠。这里没有大学,除了享受阳光沙滩,没有老师愿意留在这里。如果让他用一个词来形容十六七年前在这里筹办大学的经历,“难”永远是李书福脱口而出的第一个词。回想起那一年,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拖拉机要开一两个小时。和当时的省委书记沟通后,认为有一条路可以称之为“路”,后来的三亚学院就是一砖一瓦建起来的。
三亚学院金融创新与多资产智能交易实验室
十多年过去了。如今,三亚大学作为三亚第一所本科高校,被评为全国六星级民办大学,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综合性民办大学排行榜第二名。目前,三亚大学已成为中国发展最快、最具竞争力的综合性民办大学,连续五年就业率达95%。此外,三亚大学三个硕士专业学位点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已成功申报,并与多家合作伙伴建立了协作平台。海南省首家健康产业管理学院和健康产业研究院也与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共建。与“双一流”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共建“国际设计院”和“创新设计研究院”;与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共建“丝绸之路商学院”,三亚学院作为发起和牵头建设单位,成为全球海上丝绸之路教育第一站;与丹麦盛宝联合成立“盛宝金融科技商学院”,高起点培养金融科技人才;与美国伯克利学院合作办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三亚学院对于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朋友圈”在不断扩大。
三亚学院车辆工程训练实验室
为了让学生学到有用的东西,三亚大学理工学院从2018年开始参与吉利集团的“蝴蝶计划”,40多名学生的毕业设计由此而来。通过对生产现场汽车产品的试验、检测、工艺的技术分析,完成了毕业设计环节,也锻炼了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能力。李书福对同学们的鼓励至今被他们铭记在心:“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的精神。一生专心做一件事,并从中找到人生的真谛和价值。做事要找准一个方向,坚定一个信念,凝聚一股力量,完成一项使命。一定要打好基础,练好内功,千万不要随风起舞,否则风一吹只会留下一片狼藉。”
办教育就是李书福所说的“坚定一个信念”。自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以来,吉利就开始设立学校。可以说,吉利的创业史也是一部教育史。正是得益于对人才的重视,吉利才能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打造出自己能打硬仗的团队。尽管如此,吉利一直坚持将其作为教育领域的公益事业,只做投入,不追求经济回报。这一宗旨从未改变。
没有人会辜负吉利的期望。
23年来,吉利不断扩大规模,在教育领域投入巨资,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目前已经形成了从中职到研究生的多层次培养体系。如今,吉利已经建立了10所高校,在校生超过5万人,为社会积累了超过15万名人才。李书福曾在2019年第十二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的演讲中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人才强,科技强,才能带动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产学研创新发展需要培养适应市场竞争的各类人才。对于大学来说,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很重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很重要。高层次技师、技师的培养,已经成为摆在中国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创新能力竞争是包括技师、技师在内的全方位、立体化、综合性的能力竞争。很多创新和重大科学发现往往来自一线的实践和启发。”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激励下,2005年的吉利学院、三亚学院、2009年的三亚理工职业学院、2012年的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1920年6月的湘潭理工学院和正在建设中的南宁数字科技学院,吉利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经营教育23年的李书福,如今对教育事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也在另一个维度推动吉利做大做强:“大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就中国而言,如何才能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很多学术领域,对于很多重要的科学发现,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没有学术成就,没有世界领先,技术就会落后。所有创造性的技术都来源于学术形成和科学发现。我们现在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技术创新,而不是科学发现。重大科学领域能有重大发现,就是要靠教育,靠人才,靠老师,靠同学,在这方面不辜负期望,有理想。答……一个企业,如果要在科学发现这个问题上和大学竞争,还是有差距的。企业只是通过能力把重大科学发现变成重大产品,通过努力把学术和论文变成产品。大国之间的最终竞争是不是教育竞争,这是一个现实问题。这是一根命根子,教育就是这根命根子。”“吉利的学校和其他学校有什么区别?我没有做过对比分析。只要学校能办好,吉利尽可能支持。吉利的高等教育很纯粹,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只要学校好,我们就开心。“说这话的时候,李书福几乎让在座的所有人都忘记了任何与吉利有关的标签,只剩下三亚学院的名誉董事长和名誉校长。
在李书福的记忆中,三亚曾经是文化沙漠。这里没有大学,除了享受阳光沙滩,没有老师愿意留在这里。如果让他用一个词来形容16、17年前在这里筹办大学的经历,“难”永远是李书福脱口而出的第一个词。回想起那一年,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拖拉机要开一两个小时。和当时的省委书记沟通后,认为有一条路可以称之为“路”,后来的三亚学院就是一砖一瓦建起来的。
三亚学院金融创新与多资产智能交易实验室
十多年过去了。如今,三亚大学作为三亚第一所本科高校,被评为全国六星级民办大学,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综合性民办大学排行榜第二名。目前,三亚大学已成为中国发展最快、最具竞争力的综合性民办大学,连续五年就业率达95%。此外,三亚大学三个硕士专业学位点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已成功申报,并与多家合作伙伴建立了协作平台。海南省首家健康产业管理学院和健康产业研究院也与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共建。与“双一流”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共建“国际设计院”和“创新设计研究院”;与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共建“丝绸之路商学院”,三亚学院作为发起和牵头建设单位,成为全球海上丝绸之路教育第一站;与丹麦盛宝联合成立“盛宝金融科技商学院”,高起点培养金融科技人才;与美国伯克利学院合作办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三亚学院对于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朋友圈”在不断扩大。
三亚学院车辆工程训练实验室
为了让学生学到有用的东西,三亚大学理工学院从2018年开始参与吉利集团的“蝴蝶计划”,40多名学生的毕业设计由此而来。通过对生产现场汽车产品的试验、检测、工艺的技术分析,完成了毕业设计环节,也锻炼了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能力。李书福对同学们的鼓励至今被他们铭记在心:“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的精神。一生专心做一件事,并从中找到人生的真谛和价值。做事要找准一个方向,坚定一个信念,凝聚一股力量,完成一项使命。一定要打好基础,练好内功,千万不要随风起舞,否则风一吹只会留下一片狼藉。”
办教育就是李书福所说的“坚定一个信念”。自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以来,吉利就开始设立学校。可以说,吉利的创业史也是一部教育史。正是得益于对人才的重视,吉利才能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打造出自己能打硬仗的团队。尽管如此,吉利一直坚持将其作为教育领域的公益事业,只做投入,不追求经济回报。这一宗旨从未改变。
没有人会辜负吉利的期望。
23年来,吉利不断扩大规模,在教育领域投入巨资,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目前已经形成了从中职到研究生的多层次培养体系。如今,吉利已经建立了10所高校,在校生超过5万人,为社会积累了超过15万名人才。李书福曾在2019年第十二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的演讲中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人才强,科技强,才能带动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产学研创新发展需要培养适应市场竞争的各类人才。对于大学来说,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很重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很重要。高层次技师、技师的培养,已经成为摆在中国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创新能力竞争是包括技师、技师在内的全方位、立体化、综合性的能力竞争。很多创新和重大科学发现往往来自一线的实践和启发。”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激励下,2005年的吉利学院、三亚学院、2009年的三亚理工职业学院、2012年的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1920年6月的湘潭理工学院和正在建设中的南宁数字科技学院,吉利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经营教育23年的李书福,如今对教育事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也在另一个维度推动吉利做大做强:“大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就中国而言,如何才能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很多学术领域,对于很多重要的科学发现,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没有学术成就,没有世界领先,技术就会落后。所有创造性的技术都来源于学术形成和科学发现。我们现在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技术创新,而不是科学发现。重大科学领域能有重大发现,就是要靠教育,靠人才,靠老师,靠同学,在这方面不辜负期望,有理想。答……一个企业,如果要在科学发现这个问题上和大学竞争,还是有差距的。企业只是通过能力把重大科学发现变成重大产品,通过努力把学术和论文变成产品。大国之间的最终竞争是不是教育竞争,这是一个现实问题。这是一根命根子,教育就是这根命根子。"
“对于所有新能源赛道的车企而言,处在尚且年幼,抵御风险能力不足的阶段,紧紧跟随国家政策变化,时时刻刻站在风口浪尖之上,无疑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
1900/1/1 0:00:00近日,在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宇通的现身引起了新智驾的强烈好奇。宇通的不一样在于:它既是客车行业的领军主机厂,又是坚持自研自动驾驶技术的出行方案提供商。
1900/1/1 0:00:005月25日晚8点,理想汽车将举行2021理想汽车春季发布会,届时2021款理想ONE将首发亮相。
1900/1/1 0:00:00作者李响5月24日,华为发文澄清参股车企传闻,声明暴露一条极少有人注意的信息远比“重申不造车”重要的多。
1900/1/1 0:00:00有人说,马拉松不是为了超越别人,而是超越自己,人生需要永不停歇的去挑战极限,去尝试更多的可能性。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律似乎天生与马拉松这项运动的精神相契合。
1900/1/1 0:00:00作者张坤近日,在百度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李彦宏表示自动驾驶在未来10年甚至20年都不会真正成熟,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