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7日至19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汽车论坛在嘉定举行。站在新五年的起点上,本届论坛以“新起点、新战略格局——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设置“一次闭门峰会+一次会议论坛+两次中外论坛+12场主题论坛”,全方位汇聚政府领导、全球汽车企业领袖、汽车行业精英,共商汽车产业强市大计,落实国家提出的“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战略目标要求,助力打造。其中,6月18日下午,中国一汽集团R&D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新能源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德平在“第三届全球汽车技术发展领袖峰会”主题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以下为现场演讲:
尊敬的来宾、朋友们,下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与业界精英分享经验,共谋发展。今天我交流的主题是“安全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中国汽车产业面临新时代的快速转型。分析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未来世界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我认为新时期中国汽车工业面临六大特点。第一,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众所周知,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连续12年领先全球,产销量第一。此外,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人均汽车保有量略低于发达国家。由此看来,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空间巨大,整车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二是顶层设计越来越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和创新技术规划,以及新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总体目标战略,这一系列国家政策法规的出台也为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明确了目标和具体的发展步骤。第三,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汽车产品的形态在加速,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1)改变大脑,未来汽车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和要求将大大提高;2)改变感知,无论是人车交互还是车云,未来汽车的感知系统将更加丰富,甚至超越人类视觉的限制;3)换心,汽车动力系统将从燃油系统向绿色能源发展;4)改变神经,汽车网络架构和网络平台全面升级;5)改变手脚,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的不断进化将进一步推动技术变革。第四,生态链越来越完善。以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链为核心,融合新型基础设施链、智慧绿色交通出行链、智慧能源链、新型消费链。这种“五位一体”的未来汽车新型智能绿色产业生态已经初步形成,为未来美好的出行体验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第五,消费需求快速升级。未来消费者关注的热点会有三个方向的变化。一、围绕五官感知体验的愉悦方向,未来汽车消费也将从产品消费向产品+服务消费转变。第二,信息无处不在,消费者坐在车里就能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信息。第三,响应是智能的,无论是人车交互还是车云交互都会更加智能。6.竞争格局正在被重塑,包括新兴力量的快速崛起,以及未来产能和产品结构的不断扩张,包括科技公司的跨界进入,都会给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和发展带来新的变化,整个格局正在被重塑。基于以上六大特点,整车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成为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和必然选择。但是,我们也看到,快速转型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尤其是安全问题,比如我们在新闻中看到的电池起火、自动驾驶故障、收集用户敏感数据等,对用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甚至威胁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所以我认为安全已经成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其次,报告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核心技术。正是因为安全在未来汽车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我们全面审视整个汽车产品安全的核心要素,梳理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八大核心技术,包括主动安全、被动安全、电池安全、高压安全、功能安全、信息安全、预期安全、数据安全。第一,就主动安全而言,是目前各大主机厂都非常重视和推广的技术。主动安全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个是周围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交通参与者。第二个因素是汽车系统的可靠性,包括感知能力、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做好这两方面的统筹协调,会大大提升整车的主动安全性。第二,被动安全是汽车上应用最广泛的安全技术之一。但是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无论是正面碰撞还是后面碰撞,或者是侧面碰撞涉水,或者是刮障碍物,被动安全也因为电池和高压系统的加入,给新能源汽车带来了新的挑战。第三,电池安全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安全技术。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电池、系统、控制、充电以及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尤其是电池安全一旦失控,对整车的伤害会比传统汽车更大;因此,电池安全也是新能源汽车要解决的关键安全技术之一。第四,高压安全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的另一个安全隐患,特别是未来800V高压系统的引入,将对高压安全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影响高压安全的因素主要有接触水、碰撞和绝缘失效。第五,功能安全是汽车电子电气技术发展带来的安全新技术之一。影响功能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三个。第一是硬件故障,第二是系统故障,第三是缺乏开发流程管理。预期安全是随着ADAS系统的发展而更新的安全技术,可以覆盖传统汽车电子的性能限制、功能缺失、特殊天气影响、人员误操作等,可以充分弥补功能安全的不足和局限。7.信息安全是目前智能网联汽车面临的最严峻的技术之一,汽车核心资产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缺乏保护会带来安全隐患。一旦汽车安全信息风险失控,就会导致非法控制和擅自使用车辆。8.数据安全是汽车工业未来发展面临的越来越重要和严峻的安全技术之一。无论未经授权的个人数据收集、不合规的数据存储、使用和不合规的数据跨境传输会带来什么威胁,都应该围绕车辆的全生命周期安全做好合理的安全防护,避免数据泄露和不必要的跨境使用。这是总结8款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性的核心技术。最后,介绍了我们红旗牌安全技术近年来的创新实践和下一步的展望。2020年,红旗品牌发布了“旗”的技术战略,其中安全是我们的七大核心技术战略之一。我们把整个安全命名为“齐一”,它包括两个维度,一个是安全,一个是防护。围绕这两个维度,我们制定了从2020年“安康”、2025年“安心”、2030年“安心”的总体战略目标和具体技术指标。安全也将是红旗未来打造的核心科技IP。围绕这一核心技术战略,第一,打造安全第一的理念,从产品定义到R&D设计,再到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面贯彻安全第一的理念,将安全第一的理念嵌入到整车的产品结构、性能、功能、质量、成本中。其次,构建整个系统安全流程,从顶层危害分析、目标设定、安全需求分析,到系统安全设计、装配安全设计、运行安全监管、制造安全、装配安全验证、维修安全、车辆安全验证。整个系统制定了完整的流程、操作步骤和标准。第三,我们开发了创新和独特的安全技术。在主动安全技术方面,以智能驾驶为例,构建了感知融合、高精度定位、规划决策、协同控制、算法计算五大技术平台,打造开发了从L2到L4的自动驾驶产品,明确了五年承载计划。同时,我们还积极参与国内外标准的制定。目前,我们参与制定了两项国际标准,主导制定了两项国家标准,参与制定了18项国家标准,制定了34项企业标准。同时积极推进整个红旗产品技术中智能照明、HUD等30多项主动安全技术的推广应用。在被动安全方面,红旗打造了9H车身结构,可以保证整车碰撞时对车身的全维度保护。同时自主研发了动力电池的侧面碰撞安全保护技术,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保证电池的安全。同时,建立了安全碰撞的发展过程,以及相应的分析标准、评价标准和验证标准……被制定出来。电池方面,围绕电芯安全、控制安全、系统安全、使用安全四个维度,研发了24种特殊防护技术,使用了415项核心安全技术,构建了72项安全技术标准。同时开发了电池热失控双重预警系统,增加了烟雾、火焰等物理信号,确保电池热失控的预警和预防。在高压安全方面,我们开发了异构双路高压断电系统,通过硬线和CAN信号的连接,保证整车的碰撞信号同时传到整个控制系统,保证整车在碰撞后五毫秒内实现高压断电,保证驾乘人员不会有触电的危险。同时,我们还开发了车辆和桩的双重保护系统。除了基础保障,我们还引入了大数据系统,可以实现大数据风险24小时监控预警、远程故障诊断、OTA优化、收费策略优化。在功能和预期安全方面,结合整车产品开发流程,构建功能安全和预期安全的开发流程和设计标准,构建仿真平台、开发平台和验证平台。同时融合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打破安全边界,实现多维度安全融合。在信息和数据安全方面,围绕整车开发流程,构建全维度信息安全开发流程,开展整车信息和数据安全风险分析,完善管理机制和响应预警机制,构建从整车到系统再到零部件的云管端深度防御体系。此外,今年年初,我们还成立了国内首个OEM信息安全渗透测试实验室。目前已经通过测试,实现了信息安全的正向开发和反向验证。同时也在加速国内商用密码算法的研发和应用。目前国产商用密码安全芯片在红旗产品上批量应用。第四,严格验证产品质量,无论是零部件、总成还是整车,确保出厂时的安全可靠。五是透明产品安全信息,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自建云信息中心,保证用户的人身安全和信息安全;2.在国家法律法规的监督下,公开透明地披露安全信息。第三,规范操作,保证用户隐私。第六,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安全服务,在全国五大区域建设了328个维修服务中心,可以第一时间响应用户需求。七是监管产品安全运行,将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纳入一汽集团数据监控平台,实现国家平台、地方平台、企业平台三级数据监控。以此为基础,构建了数据层、模型层、应用层的体系,可以进行多维度的查询、智能预警、联动救援、远程诊断、售后服务,实现对车辆安全全生命周期的监控。中国一汽一直本着“共创、共享、共投”的理念与所有合作伙伴合作。今天,我希望借此机会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和一汽合作,在面向未来的市场中寻求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打造极致安全的汽车,是中国一汽永恒的追求。谢谢你。2021年6月17日至19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汽车论坛在嘉定举行。站在新五年的起点上,本届论坛以“新起点、新战略格局——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设置“一次闭门峰会+一次会议论坛+两次中外论坛+12场主题论坛”,全方位汇聚政府领导、全球汽车企业领袖、汽车行业精英,共商汽车产业强市大计,落实国家提出的“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战略目标要求,助力打造。其中,6月18日下午,中国一汽集团R&D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新能源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德平在“第三届全球汽车技术发展领袖峰会”主题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以下为现场演讲:
尊敬的来宾、朋友们,下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与业界精英分享经验,共谋发展。今天我交流的主题是“安全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中国汽车产业面临新时代的快速转型。分析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未来世界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我认为新时期中国汽车工业面临六大特点。第一,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众所周知,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连续12年领先全球,产销量第一。此外,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人均汽车保有量略低于发达国家。由此看来,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空间巨大,整车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二是顶层设计越来越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和创新技术规划,以及新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总体目标战略,这一系列国家政策法规的出台也为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明确了目标和具体的发展步骤。第三,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汽车产品的形态在加速,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1)改变大脑,未来汽车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和要求将大大提高;2)改变感知,无论是人车交互还是车云,未来汽车的感知系统将更加丰富,甚至超越人类视觉的限制;3)换心,汽车动力系统将从燃油系统向绿色能源发展;4)改变神经,汽车网络架构和网络平台全面升级;5)改变手脚,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的不断进化将进一步推动技术变革。第四,生态链越来越完善。以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链为核心,融合新型基础设施链、智慧绿色交通出行链、智慧能源链、新型消费链。这种“五位一体”的未来汽车新型智能绿色产业生态已经初步形成,为未来美好的出行体验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第五,消费需求快速升级。未来消费者关注的热点会有三个方向的变化。一、围绕五官感知体验的愉悦方向,未来汽车消费也将从产品消费向产品+服务消费转变。第二,信息无处不在,消费者坐在车里就能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信息。第三,响应是智能的,无论是人车交互还是车云交互都会更加智能。6.竞争格局正在被重塑,包括新兴力量的快速崛起,以及未来产能和产品结构的不断扩张,包括科技公司的跨界进入,都会给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和发展带来新的变化,整个格局正在被重塑。基于以上六大特点,整车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成为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和必然选择。但是,我们也看到,快速转型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尤其是安全问题,比如我们在新闻中看到的电池起火、自动驾驶故障、收集用户敏感数据等,对用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甚至威胁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所以我认为安全已经成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其次,报告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核心技术。正是因为安全在未来汽车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我们全面审视整个汽车产品安全的核心要素,梳理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八大核心技术,包括主动安全、被动安全、电池安全、高压安全、功能安全、信息安全、预期安全、数据安全。第一,就主动安全而言,是目前各大主机厂都非常重视和推广的技术。主动安全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个是周围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交通参与者。第二个因素是汽车系统的可靠性,包括感知能力、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做好这两方面的统筹协调,会大大提升整车的主动安全性。第二,被动安全是汽车上应用最广泛的安全技术之一。但是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无论是正面碰撞还是后面碰撞,或者是侧面碰撞涉水,或者是刮障碍物,被动安全也因为电池和高压系统的加入,给新能源汽车带来了新的挑战。第三,电池安全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安全技术。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电池、系统、控制、充电以及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尤其是电池安全一旦失控,对整车的伤害会比传统汽车更大;因此,电池安全也是新能源汽车要解决的关键安全技术之一。第四,高压安全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的另一个安全隐患,特别是未来800V高压系统的引入,将对高压安全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影响高压安全的因素主要有接触水、碰撞和绝缘失效。第五,功能安全是汽车电子电气技术发展带来的安全新技术之一。影响功能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三个。第一是硬件故障,第二是系统故障,第三是缺乏开发流程管理。预期安全是随着ADAS系统的发展而更新的安全技术,可以覆盖传统汽车电子的性能限制、功能缺失、特殊天气影响、人员误操作等,可以充分弥补功能安全的不足和局限。7.信息安全是目前智能网联汽车面临的最严峻的技术之一,汽车核心资产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缺乏保护会带来安全隐患。一旦汽车安全信息风险失控,就会导致非法控制和擅自使用车辆。8.数据安全是汽车工业未来发展面临的越来越重要和严峻的安全技术之一。无论未经授权的个人数据收集、不合规的数据存储、使用和不合规的数据跨境传输会带来什么威胁,都应该围绕车辆的全生命周期安全做好合理的安全防护,避免数据泄露和不必要的跨境使用。这是总结8款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性的核心技术。最后,介绍了我们红旗牌安全技术近年来的创新实践和下一步的展望。2020年,红旗品牌发布了“旗”的技术战略,其中安全是我们的七大核心技术战略之一。我们把整个安全命名为“齐一”,它包括两个维度,一个是安全,一个是防护。围绕这两个维度,我们制定了从2020年“安康”、2025年“安心”、2030年“安心”的总体战略目标和具体技术指标。安全也将是红旗未来打造的核心科技IP。围绕这一核心技术战略,第一,打造安全第一的理念,从产品定义到R&D设计,再到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面贯彻安全第一的理念,将安全第一的理念嵌入到整车的产品结构、性能、功能、质量、成本中。其次,构建整个系统安全流程,从顶层危害分析、目标设定、安全需求分析,到系统安全设计、装配安全设计、运行安全监管、制造安全、装配安全验证、维修安全、车辆安全验证。整个系统制定了完整的流程、操作步骤和标准。第三,我们开发了创新和独特的安全技术。在主动安全技术方面,以智能驾驶为例,构建了感知融合、高精度定位、规划决策、协同控制、算法计算五大技术平台,打造开发了从L2到L4的自动驾驶产品,明确了五年承载计划。同时,我们还积极参与国内外标准的制定。目前,我们参与制定了两项国际标准,主导制定了两项国家标准,参与制定了18项国家标准,制定了34项企业标准。同时积极推进整个红旗产品技术中智能照明、HUD等30多项主动安全技术的推广应用。在被动安全方面,红旗打造了9H车身结构,可以保证整车碰撞时对车身的全维度保护。同时自主研发了动力电池的侧面碰撞安全保护技术,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保证电池的安全。同时,建立了安全碰撞的发展过程,以及相应的分析标准、评价标准和验证标准……被制定出来。电池方面,围绕电芯安全、控制安全、系统安全、使用安全四个维度,研发了24种特殊防护技术,使用了415项核心安全技术,构建了72项安全技术标准。同时开发了电池热失控双重预警系统,增加了烟雾、火焰等物理信号,确保电池热失控的预警和预防。在高压安全方面,我们开发了异构双路高压断电系统,通过硬线和CAN信号的连接,保证整车的碰撞信号同时传到整个控制系统,保证整车在碰撞后五毫秒内实现高压断电,保证驾乘人员不会有触电的危险。同时,我们还开发了车辆和桩的双重保护系统。除了基础保障,我们还引入了大数据系统,可以实现大数据风险24小时监控预警、远程故障诊断、OTA优化、收费策略优化。在功能和预期安全方面,结合整车产品开发流程,构建功能安全和预期安全的开发流程和设计标准,构建仿真平台、开发平台和验证平台。同时融合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打破安全边界,实现多维度安全融合。在信息和数据安全方面,围绕整车开发流程,构建全维度信息安全开发流程,开展整车信息和数据安全风险分析,完善管理机制和响应预警机制,构建从整车到系统再到零部件的云管端深度防御体系。此外,今年年初,我们还成立了国内首个OEM信息安全渗透测试实验室。目前已经通过测试,实现了信息安全的正向开发和反向验证。同时也在加速国内商用密码算法的研发和应用。目前国产商用密码安全芯片在红旗产品上批量应用。第四,严格验证产品质量,无论是零部件、总成还是整车,确保出厂时的安全可靠。五是透明产品安全信息,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自建云信息中心,保证用户的人身安全和信息安全;2.在国家法律法规的监督下,公开透明地披露安全信息。第三,规范操作,保证用户隐私。第六,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安全服务,在全国五大区域建设了328个维修服务中心,可以第一时间响应用户需求。七是监管产品安全运行,将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纳入一汽集团数据监控平台,实现国家平台、地方平台、企业平台三级数据监控。以此为基础,构建了数据层、模型层、应用层的体系,可以进行多维度的查询、智能预警、联动救援、远程诊断、售后服务,实现对车辆安全全生命周期的监控。中国一汽一直本着“共创、共享、共投”的理念与所有合作伙伴合作。今天,我希望借此机会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和一汽合作,在面向未来的市场中寻求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打造极致安全的汽车,是中国一汽永恒的追求。谢谢你。
2021年6月17日19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1届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
1900/1/1 0:00:002021年6月17日19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1届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
1900/1/1 0:00:002021年6月17日19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1届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
1900/1/1 0:00:006月16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持的蜂巢易创9(H)DCT和DHT的科技成果评价会在扬中圆满结束。
1900/1/1 0:00:002021年6月17日19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1届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
1900/1/1 0:00:00近日,现代汽车集团郑义宣会长赴美考察集团的未来移动出行战略和技术发展方向。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