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3日至5日,第十七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TEDA)(以下简称TEDA汽车论坛)于2021年9月3日至5日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协办。本次论坛围绕“融合、创新、绿色”的年度主题,聚焦行业热点话题。9月5日08: 30 ~ 10: 00,在新示范政策指引下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突破路径上,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易培云发表了题为“大功率金属薄板堆的技术挑战与产业化”的主题演讲。
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易培云以下为发言实录: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刚才易院士和王先生两位都是业内大咖。作为后来者,我更多的是从技术层面和大家分享。我的题目是大功率金属板堆的技术挑战和产业化。其实前面说了,氢能是一个大背景。学术界认为非化石能源是第四次革命,电反应堆类似蒸汽机,内燃机以石油为动力,燃料电池可以使用风光太阳能作为动力。目前业内提到“双碳”。其实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很容易碳中和,因为经济发展总量是上升的。我们估计,2030年将产生120至125亿吨碳排放,2030年130亿吨,2060年仅允许15亿吨。氢气是重要的碳税,49吨的重卡目前是1块钱的碳税,但是后来欧美也会加大对我们的要求,也就是说一辆重卡未来的碳税现在是40多万,这是一个很大的逻辑。燃料电池行业比锂电池更难。我们需要关注加氢站,制造、储存、运输、加工,还有光伏、风电,也需要解决电桩的问题。这个行业特别长。自从包括电堆在内的电堆系统的空气压缩机被打开后,就出现了复写纸等八大部件。近几年取得了一些进展,8个核心部件大部分实现了国产化。第二是技术挑战。这里面有很多困难。100千瓦级有400对双极板和膜电极串联堆叠,1500米长的密封线排列在800多个密封面上。有1600个加2800多个零件,特别是燃料电池是串联系统,对可靠性要求非常高,控制难度非常大。一个电桩长1500米左右,里面60平米的防腐房。总结一下,第一是单节面积达到750平方厘米,第二是堆叠产品数量130到400个,第三是效率,装配时间如何与发动机匹配几分钟。大功率电堆的设计需要多学科、跨尺度的联合仿真方法,这是电堆面临的最大挑战。试错成本很高,大部分都需要计算,但计算难度很大。双极板具有40微米的电导率和大约20纳米的涂层。目前没有一款软件可以从头到尾使用。另外是跨学科的东西,要做好装配尺寸公差和压力。这是一个机械固体力学的问题,需要使1段和400段的进出口压差均匀。这是流体力学的问题,电化学的知识比较多,交大几十个博士都在做。要实现产业化,我认为核心能耗浓缩为三个方面:第一高可靠性设计,第二高一致性组装,第三高效柔性生产线。冷杉……可靠的设计需要大面积的复杂流场设计,典型的多场耦合模型,其中一个双极板有80个流道,需要多场耦合模拟技术。通过一些可靠的设计,性能可以提高15%。第二是高度可靠的密封。我觉得比催化剂和涂层更重要。海豹突击队的失败是一场灾难。一旦密封失效,就是漏水,材料失效还能用。如果密封失效,那是不可预测的。微观失效机制有很多。包括力的设计,在装配过程中,压力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在震动和滑动的情况下,震动或者温度的变化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还有就是公差,怎么保证这么多零件重合在一起,膜电极和电极板需要尺寸的概念,有了尺寸之后要分析尺寸的传递,分析尺寸的相互影响,最后做一个总高度的设计。另一个是偏离的描述。每个部分都有偏差,包括双极板和膜电极。目前氢气不能随便包装,需要筛选,在现有产能下可以提高质量。另外,在级联结果的过程中,定位误差分析是柔性部分,我们做了大量的空间矩阵,学术上称为刚柔耦合模型。我们提出了六杆面的变形补偿。如何实现冬夏振动冷热交替,保证压力的均匀性和碳的压缩性,将400节的偏差降低到20以下。第三是高效柔性制造。其实现在行业的产能几十万,我觉得是达不到的。做到10000台就够了,因为目前示范城市的需求量只有4000台左右,还可以大批量做,包括零件的快速检测和精准。此外,在抓取和放置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二维码识别和机器人识别,部分机器人码垛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20分钟内可以实现一个电堆。最后介绍一下氢晨公司,2017年注册,2019年运营。我们吸引了一大批港区龙头企业,包括康明斯、甲子等企业。我们的制氢定位很明确:我们只做电反应器,我们的使命是和上下游合作,让燃料电池和发动机的体积成本和寿命最终相当,当然目前还比不上发动机。目前我们做的大功率电池都是80千瓦以上,从80千瓦到150千瓦不等。80千瓦电池可用于公交物流,120千瓦可用于通勤车和客车。比如去年一个电堆低温储存低温启动就能达到防水防尘的标准。电桩的研制难度很大,尤其是刚才提到的样机。放大原型也是未来的希望。特别是国内汽车厂的大功率系统已经批量应用,特别是在重卡、东风、福田、大运等企业,客车、环卫车以及一些SUV项目都在使用我们的电桩。最后介绍一下我们临港保税区的氢产业园。第一个加氢站已经投入使用,希望领导朋友们给临港指导。2021年9月3日至5日,第十七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TEDA)(以下简称TEDA汽车论坛)于2021年9月3日至5日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协办。本次论坛围绕“融合、创新、绿色”的年度主题,聚焦行业热点话题。9月5日08: 30 ~ 10: 00,在新示范政策指引下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突破路径上,上海氢晨总经理易培云……w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表了题为“大功率金属板堆的技术挑战与产业化”的主题演讲。
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易培云以下为发言实录: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刚才易院士和王先生两位都是业内大咖。作为后来者,我更多的是从技术层面和大家分享。我的题目是大功率金属板堆的技术挑战和产业化。其实前面说了,氢能是一个大背景。学术界认为非化石能源是第四次革命,电反应堆类似蒸汽机,内燃机以石油为动力,燃料电池可以使用风光太阳能作为动力。目前业内提到“双碳”。其实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很容易碳中和,因为经济发展总量是上升的。我们估计,2030年将产生120至125亿吨碳排放,2030年130亿吨,2060年仅允许15亿吨。氢气是重要的碳税,49吨的重卡目前是1块钱的碳税,但是后来欧美也会加大对我们的要求,也就是说一辆重卡未来的碳税现在是40多万,这是一个很大的逻辑。燃料电池行业比锂电池更难。我们需要关注加氢站,制造、储存、运输、加工,还有光伏、风电,也需要解决电桩的问题。这个行业特别长。自从包括电堆在内的电堆系统的空气压缩机被打开后,就出现了复写纸等八大部件。近几年取得了一些进展,8个核心部件大部分实现了国产化。第二是技术挑战。这里面有很多困难。100千瓦级有400对双极板和膜电极串联堆叠,1500米长的密封线排列在800多个密封面上。有1600个加2800多个零件,特别是燃料电池是串联系统,对可靠性要求非常高,控制难度非常大。一个电桩长1500米左右,里面60平米的防腐房。总结一下,第一是单节面积达到750平方厘米,第二是堆叠产品数量130到400个,第三是效率,装配时间如何与发动机匹配几分钟。大功率电堆的设计需要多学科、跨尺度的联合仿真方法,这是电堆面临的最大挑战。试错成本很高,大部分都需要计算,但计算难度很大。双极板具有40微米的电导率和大约20纳米的涂层。目前没有一款软件可以从头到尾使用。另外是跨学科的东西,要做好装配尺寸公差和压力。这是一个机械固体力学的问题,需要使1段和400段的进出口压差均匀。这是流体力学的问题,电化学的知识比较多,交大几十个博士都在做。要实现产业化,我认为核心能耗浓缩为三个方面:第一高可靠性设计,第二高一致性组装,第三高效柔性生产线。第一个可靠的设计需要大面积的复杂流场设计,典型的多场耦合模型,其中一个双极板有80个流道,需要多场耦合模拟技术。通过一些可靠的设计,性能可以提高15%。第二是高度可靠的密封。我觉得比催化剂和涂层更重要。海豹突击队的失败是一场灾难。一旦密封失效,就是漏水,材料失效还能用。如果密封失效,那是不可预测的。微观失效机制有很多。包括力的设计,在装配过程中,压力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在震动和滑动的情况下,震动或者温度的变化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还有就是公差,怎么保证这么多零件重合在一起,膜电极和电极板需要尺寸的概念,有了尺寸之后,还要分析……尺寸的传递,分析尺寸的相互影响,最后做出总高设计。另一个是偏离的描述。每个部分都有偏差,包括双极板和膜电极。目前氢气不能随便包装,需要筛选,在现有产能下可以提高质量。另外,在级联结果的过程中,定位误差分析是柔性部分,我们做了大量的空间矩阵,学术上称为刚柔耦合模型。我们提出了六杆面的变形补偿。如何实现冬夏振动冷热交替,保证压力的均匀性和碳的压缩性,将400节的偏差降低到20以下。第三是高效柔性制造。其实现在行业的产能几十万,我觉得是达不到的。做到10000台就够了,因为目前示范城市的需求量只有4000台左右,还可以大批量做,包括零件的快速检测和精准。此外,在抓取和放置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二维码识别和机器人识别,部分机器人码垛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20分钟内可以实现一个电堆。最后介绍一下氢晨公司,2017年注册,2019年运营。我们吸引了一大批港区龙头企业,包括康明斯、甲子等企业。我们的制氢定位很明确:我们只做电反应器,我们的使命是和上下游合作,让燃料电池和发动机的体积成本和寿命最终相当,当然目前还比不上发动机。目前我们做的大功率电池都是80千瓦以上,从80千瓦到150千瓦不等。80千瓦电池可用于公交物流,120千瓦可用于通勤车和客车。比如去年一个电堆低温储存低温启动就能达到防水防尘的标准。电桩的研制难度很大,尤其是刚才提到的样机。放大原型也是未来的希望。特别是国内汽车厂的大功率系统已经批量应用,特别是在重卡、东风、福田、大运等企业,客车、环卫车以及一些SUV项目都在使用我们的电桩。最后介绍一下我们临港保税区的氢产业园。第一个加氢站已经投入使用,希望领导朋友们给临港指导。
2021年9月3日5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
1900/1/1 0:00:002021年9月3日5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
1900/1/1 0:00:002021年9月3日5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
1900/1/1 0:00:002021年9月3日5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
1900/1/1 0:00:002021年9月3日5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
1900/1/1 0:00:002021年9月3日5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