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细微处的光芒丨车展观察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算起来,广州车展还有13个整车展厅,而这次只有3个零部件展厅,非常“寒酸”。而且零部件集成了新技术和新能源。然后,去掉改装的9.2厅和新能源&;在智能科技的10.2馆里,其实只有一个零配件的11.2馆。

所以参观11.2号馆的实际体验很快给人的感觉就是,零部件展厅除了充电桩,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相比整车的繁忙,比如长城的“梅奇隆”,广汽GS8的换代等等。,而BBA展台挤满零部件的B区,除了略显热闹的9.2改装馆“车玩国度”、11.2馆改装音响坦纳展台和“2021国际大湾区充换电论坛”,人流量其实一点都不高。所以每次去一个展位,产品经理或者工程师都会上来热情地打招呼。

Tesla, Tucki, Zebra, Ai 'an, Great Wall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局部没有暗流。所谓“细微之处大放异彩”,至少有三个新的技术趋势,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当前的行业和未来的发展,产生思考和遐想。

充电桩竞争480

这一次,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先生在充换电论坛上的发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们国家的充换电技术主要在向传导充电、无线充电、电池更换方向发展。传导充电方面,除了“找桩、充电、交钱”,即解决充电体验差、充电桩利用率低、资源分散等问题外,正在研发自动充电系统,核心是自动化连接装置。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480kW超充桩占据主流,大部分量产落地时间定在2025年。可以说是占据了11.2馆的主流话题。具体落地企业有南方电网、星星充电、万城万充、道通道通科技等。

Tesla, Tucki, Zebra, Ai 'an, Great Wall

我们知道特斯拉250kW的过充网络已经遍布中国,而在此之前,中国大部分充电桩的功率都在60kW左右,一般很少见到120kW的。

从参展企业来看,主流企业都在大力发展480kW超充桩技术。比如万城万充和广汽爱安联合开发的480kW充电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万城万充还说最大可以做720kW充电桩。这让我们看到了国内充电桩企业的快速进步。

根据广汽爱安8月底发布的“A480超充桩”,据说具有超高动力、超高安全性、超高智能、超高颜值四大特点。大功率体现在其峰值功率可达1000V,电流600A,采用液冷充电系统;超高安全性现具备多维度主动安全保护,通过过压、过流、超温保护等112项国际验证。

Tesla, Tucki, Zebra, Ai 'an, Great Wall

目前,广汽爱安首个智能过充站已经落地,位于广州天河区东虹国际广场,并已投入运营。该站采用标准的“一拖四”模式,配备480kW机柜和4个180kW充电终端,可满足4辆车同时充电的要求。据悉,预计到2025年,广汽爱安将在全国300个城市建设2000个过充站,并向地级市渗透,实现全覆盖。

不仅是广汽爱安,本次车展上Xpeng汽车发布的搭载XPower 3.0动力系统的新车G9也支持480kW过充。此前,10月24日,何肖鹏在Xpeng Motors“1024”活动日上表示,希望在2022年做第一个量产碳化硅芯片的800V高压平台,可以支持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包括支持480kW高压超级充电桩。

Xpeng Motors为用户设计的储能站,一次可以满足30辆车的过充。也就是说,Xpeng Motors将推出800V+480kW过充+超级储能站三种方案。按照目前“一拖四”的配置,至少有一个站有七八根超灌桩。这个不太现实,应该是“一拖多”的配置。至于拖几个,还是未知数。当然,如果能快速落地,确实是中国的“头啖汤”。

Tesla, Tucki, Zebra, Ai 'an, Great Wall

而且,小鹏的充电桩布局还是很快的。截至10月31日,已投放550个Xpeng Motors品牌过充站和1734个免费充电站。未来,Xpeng Motors也希望“构建更好的电动出行体验,终结充电焦虑,打破油电补给壁垒。”毫无疑问,基础设施充电桩也是未来新势力和传统车企争夺的新焦点。

另一家明星充电公司这次带来了他们的“北斗系列二代360kW DC充电桩”,重申了从2020年开始提出的“移动能源网络”概念。星星充电的产品经理凌先生说,按照他们的做法,太原3000多台充电设备正常情况下需要30名运维工程师,他们只需要3个人就可以完成整个城市的运营,是全行业的9倍效益。这就是“3000=30=3”的演变。

但对于过充电桩这一非常重要的安全问题,道通科技工程师蔡先生表示,自己是唯一一家可以“诊断、检测、充电、存储”的充电桩企业,除了480kW的过充电桩,他们的“智能充电检测系统”可以实现“桩+云BMS+车辆的实时大数据分析”和多重安全预警。

Tesla, Tucki, Zebra, Ai 'an, Great Wall

蔡先生说,其实大部分充电桩企业都可以“充电”480kW,但只有他们可以“诊断、检查、存储”,因为他们之前是做诊断设备起家的,可以从充电接口读取汽车的整体数据,就像ct扫描诊断一样,可以诊断汽车是否适合充电。如果电池状况不佳,充电桩会拒绝充电,以消除安全隐患。这是他们的绝招。

根据各家的不同意见,在国家的引导下,在2021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超过330万辆的情况下,充电桩基础设施正在从前几年的“蜗牛”状态向“奔马”状态转变。2022年充电桩基础设施的爆发是可以想象的。

电池的“大包装”

电池方面,本次车展只有亿纬锂能来了,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蜂巢能源没有参加。参观整车展厅,只有广汽展出了自己的固态电池和“弹匣电池”解决方案,包括详细的材料配方。

< img alt = "特斯拉、小鹏、斑马、爱安、长城" src = "/eeimg/{ HostI }/img/20230303201045516803/……jpg"/>

但我想说的是,这次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在亿维锂电能带来的电池新品中,有一款46950电池非常接近特斯拉。

为什么不是4680电池?一位亿纬锂能的产品经理告诉我,这是因为我们想避开特斯拉专利。同时我也看到46950电池还有耳朵,说明技术上还是有一些差异和差距的。

那么,为什么国内企业几乎没有人做4680电池呢?亿纬锂能的经理告诉我,主要原因是很难保持一致性。换句话说,一个电池组里有几百块或者几千块电池,突然出现压差,就有麻烦了。

亿纬锂能46950项目已经在建,预计产能20GWh。“我们的20 G建成后,是中国最先进的。其实为什么要把他们从18650改成21700再改成这个46950呢?主要原因是增加其容量,使其更加一致。因为电池越小,越容易产生压差。而46950减少了损失。而且电池更大了,它的成本也降低了,也便宜了。”

Tesla, Tucki, Zebra, Ai 'an, Great Wall

根据之前的资料,圆柱形电池方面,亿纬锂能代表46800和46950电池的布局。预计2023年产能释放20GWH,2024年达到40GWH。此外,11月5日,亿纬锂能还发布公告称,拟在荆门市掇刀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5.21亿元,收购土地约3000亩,建设年产152.61GWh的荆门电力储能电池产业园项目

这300多亿的投资中,有一部分产能已经落地。经理这次说的话,印证了亿纬锂能快速的量产速度。

说到4680,就不能不谈特斯拉了。而我在《4680电池即将量产!谁最慌?”和“46800电池,终结燃油车时代?《C次元》中提到,马斯克做4680电池是为了颠覆行业。经理也同意了,他还说,目前国内的后续企业太少了。但对于江淮汽车和自行车能源研发的4680电池,他却三缄其口,不知道是避而不谈还是因为不了解。

Tesla, Tucki, Zebra, Ai 'an, Great Wall

就在今年7月27日的财报会议上,马斯克已经表示,“预计到明年年底,特斯拉将达到每年100GWh的4680块电池的产能。”而且,马斯克对4680电池的可靠性很有信心。“我们已经成功验证了4680电池的性能和寿命,包括100万英里的里程测试。特斯拉已经订购了大量设备,用于量产4680电池。”

电池的良品率方面,业内有消息称2020年特斯拉4680电池的良品率只有20%左右。但随着技术的提升和生产线的优化升级,特斯拉在美国的4680电池测试生产线良品率已经提升到80%左右(量产需要达到90%以上)。这个速度相当惊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企业确实需要提速。

另外,关于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钠离子电池,该经理表示,亿纬锂能目前没有这方面的研发,“目前没有这个想法。我们老板是电化学博士,他认为钠离子和氢能一样不靠谱。你先看看。”与此同时,他说,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产能已经转化为钠离子电池。原来的产能呢?

Tesla, Tucki, Zebra, Ai 'an, Great Wall

锂电池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在低温下维持性能,避免断电。另一家电力交换服务和电池制造商顺佳能从技术上解决了此类问题。他们总经理金有些犹豫(感觉好像是不想漏液)的告诉我,他们在电池里添加了化学成分,使电池的耐低温达到零下30度。

而且,在BMS管理中,顺佳可以实现不需要辅助加热的“小电流启动”技术,即以微弱电流低温启动,然后快速加热电池至0度以上正常启动的技术。对于4680电池,他也表示公司正在研发。他们现在用的电池是比21700电池厚一号的26700电池,属于同一路线。

从本次车展的情况来看,除了还很遥远的固态电池,在当前“大包装”的趋势下,如何增加电池容量是企业需要考虑的现实方案。

智能化

除了电池,这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斑马智行的“幻影AR-HUD引擎”的软件技术解决方案。这次广州车展也是他们的技术第一次亮相。

Tesla, Tucki, Zebra, Ai 'an, Great Wall

AR-HUD是智能座舱的一大发展趋势。AR-HUD相比之前业界的前置HUD,难度要大很多。HUD只是一套投射和显示信息的设备。很简单,和驱动系统的融合也不深。但AR-HUD需要与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系统深度融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和功能。算起来,广州车展还有13个整车展厅,而这次只有3个零部件展厅,非常“寒酸”。而且零部件集成了新技术和新能源。然后,去掉改装的9.2厅和新能源&;在智能科技的10.2馆里,其实只有一个零配件的11.2馆。

所以参观11.2号馆的实际体验很快给人的感觉就是,零部件展厅除了充电桩,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相比整车的繁忙,比如长城的“梅奇隆”,广汽GS8的换代等等。,而BBA展台挤满零部件的B区,除了略显热闹的9.2改装馆“车玩国度”、11.2馆改装音响坦纳展台和“2021国际大湾区充换电论坛”,人流量其实一点都不高。所以每次去一个展位,产品经理或者工程师都会上来热情地打招呼。

Tesla, Tucki, Zebra, Ai 'an, Great Wall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局部没有暗流。所谓“细微之处大放异彩”,至少有三个新的技术趋势,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当前的行业和未来的发展,产生思考和遐想。

充电桩竞争480

这一次,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先生在充换电论坛上的发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们国家的充换电技术主要在向传导充电、无线充电、电池更换方向发展。传导充电方面,除了“找桩、充电、交钱”,即解决充电体验差、充电桩利用率低、资源分散等问题外,正在研发自动充电系统,核心是自动化连接装置。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480kW超充桩占据主流,大部分量产落地时间定在2025年。可以说是占据了11.2馆的主流话题。具体落地企业有南方电网、星星充电、万城万充、道通道通科技等。

Tesla, Tucki, Zebra, Ai 'an, Great Wall

我们知道特斯拉250kW的过充网络已经遍布中国,而在此之前,中国大部分充电桩的功率都在60kW左右,一般很少见到120kW的。

从参展企业来看,主流企业都在大力发展480kW超充桩技术。比如万城万充和广汽爱安联合开发的480kW充电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万城万充还说最大可做720kW充电桩。这让我们看到了国内充电桩企业的快速进步。

根据广汽爱安8月底发布的“A480超充桩”,据说具有超高动力、超高安全性、超高智能、超高颜值四大特点。大功率体现在其峰值功率可达1000V,电流600A,采用液冷充电系统;超高安全性现具备多维度主动安全保护,通过过压、过流、超温保护等112项国际验证。

Tesla, Tucki, Zebra, Ai 'an, Great Wall

目前,广汽爱安首个智能过充站已经落地,位于广州天河区东虹国际广场,并已投入运营。该站采用标准的“一拖四”模式,配备480kW机柜和4个180kW充电终端,可满足4辆车同时充电的要求。据悉,预计到2025年,广汽爱安将在全国300个城市建设2000个过充站,并向地级市渗透,实现全覆盖。

不仅是广汽爱安,本次车展上Xpeng汽车发布的搭载XPower 3.0动力系统的新车G9也支持480kW过充。此前,10月24日,何肖鹏在Xpeng Motors“1024”活动日上表示,希望在2022年做第一个量产碳化硅芯片的800V高压平台,可以支持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包括支持480kW高压超级充电桩。

Xpeng Motors为用户设计的储能站,一次可以满足30辆车的过充。也就是说,Xpeng Motors将推出800V+480kW过充+超级储能站三种方案。按照目前“一拖四”的配置,至少有一个站有七八根超灌桩。这个不太现实,应该是“一拖多”的配置。至于拖几个,还是未知数。当然,如果能快速落地,确实是中国的“头啖汤”。

Tesla, Tucki, Zebra, Ai 'an, Great Wall

而且,小鹏的充电桩布局还是很快的。截至10月31日,已投放550个Xpeng Motors品牌过充站和1734个免费充电站。未来,Xpeng Motors也希望“构建更好的电动出行体验,终结充电焦虑,打破油电补给壁垒。”毫无疑问,基础设施充电桩也是未来新势力和传统车企争夺的新焦点。

另一家明星充电公司这次带来了他们的“北斗系列二代360kW DC充电桩”,重申了从2020年开始提出的“移动能源网络”概念。星星充电的产品经理凌先生说,按照他们的做法,太原3000多台充电设备正常情况下需要30名运维工程师,他们只需要3个人就可以完成整个城市的运营,是全行业的9倍效益。这就是“3000=30=3”的演变。

但对于过充电桩这一非常重要的安全问题,道通科技工程师蔡先生表示,自己是唯一一家可以“诊断、检测、充电、存储”的充电桩企业,除了480kW的过充电桩,他们的“智能充电检测系统”可以实现“桩+云BMS+车辆的实时大数据分析”和多重安全预警。

Tesla, Tucki, Zebra, Ai 'an, Great Wall

蔡先生说,其实大部分充电桩企业都可以“充电”480kW,但只有他们可以“诊断、检查、存储”,因为他们之前是做诊断设备起家的,可以从充电接口读取汽车的整体数据,就像ct扫描诊断一样,可以诊断汽车是否适合充电。如果电池状况不佳,充电桩会拒绝充电,以消除安全隐患。这是他们的绝招。

根据各家的不同意见,在国家的引导下,在2021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超过330万辆的情况下,充电桩基础设施正在从前几年的“蜗牛”状态向“奔马”状态转变。2022年充电桩基础设施的爆发是可以想象的。

电池的“大包装”

电池方面,本次车展只有亿纬锂能来了,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蜂巢能源没有参加。参观整车展厅,只有广汽展出了自己的固态电池和“弹匣电池”解决方案,包括详细的材料配方。

< img alt = "特斯拉、小鹏、斑马、爱安、长城" src = "/eeimg/{ HostI }/img/20230303201045516803/……jpg"/>

但我想说的是,这次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在亿维锂电能带来的电池新品中,有一款46950电池非常接近特斯拉。

为什么不是4680电池?一位亿纬锂能的产品经理告诉我,这是因为我们想避开特斯拉专利。同时我也看到46950电池还有耳朵,说明技术上还是有一些差异和差距的。

那么,为什么国内企业几乎没有人做4680电池?亿纬锂能的经理告诉我,主要原因是很难保持一致性。换句话说,一个电池组里有几百块或者几千块电池,突然出现压差,就有麻烦了。

亿纬锂能46950项目已经在建,预计产能20GWh。“我们的20 G建成后,是中国最先进的。其实为什么要把他们从18650改成21700再改成这个46950呢?主要原因是增加其容量,使其更加一致。因为电池越小,越容易产生压差。而46950减少了损失。而且电池更大了,它的成本也降低了,也便宜了。”

Tesla, Tucki, Zebra, Ai 'an, Great Wall

根据之前的资料,圆柱形电池方面,亿纬锂能代表46800和46950电池的布局。预计2023年产能释放20GWH,2024年达到40GWH。此外,11月5日,亿纬锂能还发布公告称,拟在荆门市掇刀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5.21亿元,收购土地约3000亩,建设年产152.61GWh的荆门电力储能电池产业园项目

这300多亿的投资中,有一部分产能已经落地。经理这次说的话,印证了亿纬锂能快速的量产速度。

说到4680,就不能不谈特斯拉了。而我在《4680电池即将量产!谁最慌?”和“46800电池,终结燃油车时代?《C次元》中提到,马斯克做4680电池是为了颠覆行业。经理也同意了,他还说,目前国内的后续企业太少了。但对于江淮汽车和自行车能源研发的4680电池,他却三缄其口,不知道是避而不谈还是因为不了解。

Tesla, Tucki, Zebra, Ai 'an, Great Wall

就在今年7月27日的财报会议上,马斯克已经表示,“预计到明年年底,特斯拉将达到每年100GWh的4680块电池的产能。”而且,马斯克对4680电池的可靠性很有信心。“我们已经成功验证了4680电池的性能和寿命,包括100万英里的里程测试。特斯拉已经订购了大量设备,用于量产4680电池。”

电池的良品率方面,业内有消息称2020年特斯拉4680电池的良品率只有20%左右。但随着技术的提升和生产线的优化升级,特斯拉在美国的4680电池测试生产线良品率已经提升到80%左右(量产需要达到90%以上)。这个速度相当惊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企业确实需要提速。

另外,关于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钠离子电池,该经理表示,亿纬锂能目前没有这方面的研发,“目前没有这个想法。我们老板是电化学博士,他认为钠离子和氢能一样不靠谱。你先看看。”与此同时,他说,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产能已经转化为钠离子电池。原来的产能呢?

Tesla, Tucki, Zebra, Ai 'an, Great Wall

锂电池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在低温下维持性能,避免断电。另一家电力交换服务和电池制造商顺佳能从技术上解决了此类问题。他们总经理金有些犹豫(感觉好像是不想漏液)的告诉我,他们在电池里添加了化学成分,使电池的耐低温达到零下30度。

而且,在BMS管理中,顺佳可以实现不需要辅助加热的“小电流启动”技术,即以微弱电流低温启动,然后快速加热电池至0度以上正常启动的技术。对于4680电池,他也表示公司正在研发。他们现在用的电池是比21700电池厚一号的26700电池,属于同一路线。

从本次车展的情况来看,除了还很遥远的固态电池,在当前“大包装”的趋势下,如何增加电池容量是企业需要考虑的现实方案。

智能化

除了电池,这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斑马智行的“幻影AR-HUD引擎”的软件技术解决方案。这次广州车展也是他们的技术第一次亮相。

Tesla, Tucki, Zebra, Ai 'an, Great Wall

AR-HUD是智能座舱的一大发展趋势。AR-HUD相比之前业界的前置HUD,难度要大很多。HUD只是一套投射和显示信息的设备。很简单,和驱动系统的融合也不深。但AR-HUD需要与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系统深度融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和功能。同时,AR-HUD体验的最大瓶颈之一是如何将数字投影与物理驾驶环境融合。这对导航精度、图像识别的准确度和速度(即减少延迟)以及AR算法的灵敏度都有极高的要求。

和斑马智行的产品经理聊天,发现他们的AR-HUD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技术进步也很快。AR-HUD的技术难点在于需要打通底层操作系统。由于斑马智能有AliOS智能驾驶舱操作系统支持,幻影AR-HUD引擎可以实现三大创新产品力:真车道……evel导航引导,多模态交互,丰富的驾驶舱娱乐生态。

Tesla, Tucki, Zebra, Ai 'an, Great Wall0

斑马智能之所以能快速开发出这一功能,在于2017年由阿里领投、B轮融资1800万美元的WayRay公司,通过与Wayray的合作开发,推出了这一技术。而且这个技术什么时候会量产,产品经理说现在还不好。

但是我们也看到,从去年开始,奔驰、大众等车型已经开始量产AR-HUD。与此同时,长城、红旗、吉利、广汽等自主品牌也纷纷推进量产。在本次广州车展上,广汽传祺发布的全新二代GS8搭载了基于德州仪器DLP技术方案的AR-HUD,而这也是自主品牌中首款搭载DLP技术的AR-HUD。

作为该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华阳集团表示,该公司的AR-HUD已获得多家车企的定点项目。另一家供应商泽晶也披露,已经拿下了国内多家汽车厂商的定点AR-HUD量产项目。所以对于斑马智行来说,这个项目的量产也是要抓的。

从发展前景来看,业内人士也纷纷表示,未来几年,AR-HUD将在光学处理、图像处理、语音、夜视成像等多模态交互、更多ADAS数据和功能集成、V2X和云服务等方面不断丰富功能模块,同时带动其他软硬件加快登机进程。

Tesla, Tucki, Zebra, Ai 'an, Great Wall1

而且AR-HUD作为智能驾驶人机交互技术的“窗口”,可以更加直观、完整地展示驾驶辅助信息的内容,提高安全驾驶的安全系数和舒适性,未来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因此,这也会加剧行业内的竞争。这是斑马智行的压力,也是行业的进步。

看了两天车展,收获很大。对于充电桩落地、电池量产、AR-HUD上车,我们都能感受到技术的飞速进步。比如,就像阳光照耀下的大海,微小的波浪尖端一闪一闪,交汇在一起,那将是一片金色的未来。同时,AR-HUD体验的最大瓶颈之一是如何将数字投影与物理驾驶环境融合。这对导航精度、图像识别的准确度和速度(即减少延迟)以及AR算法的灵敏度都有极高的要求。

和斑马智行的产品经理聊天,发现他们的AR-HUD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技术进步也很快。AR-HUD的技术难点在于需要打通底层操作系统。由于斑马智能由AliOS智能驾驶舱操作系统支持,Phantom AR-HUD引擎可以实现真正的车道级导航引导、多模态交互和丰富的驾驶舱娱乐生态三大创新产品力。

Tesla, Tucki, Zebra, Ai 'an, Great Wall0

斑马智能之所以能快速开发出这一功能,在于2017年由阿里领投、B轮融资1800万美元的WayRay公司,通过与Wayray的合作开发,推出了这一技术。而且这个技术什么时候会量产,产品经理说现在还不好。

但是我们也看到,从去年开始,奔驰、大众等车型已经开始量产AR-HUD。与此同时,长城、红旗、吉利、广汽等自主品牌也纷纷推进量产。在本次广州车展上,广汽传祺发布的全新二代GS8搭载了基于德州仪器DLP技术方案的AR-HUD,而这也是自主品牌中首款搭载DLP技术的AR-HUD。

作为该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华阳集团表示,该公司的AR-HUD已获得多家车企的定点项目。另一家供应商泽晶也披露,已经拿下了国内多家汽车厂商的定点AR-HUD量产项目。所以对于斑马智行来说,这个项目的量产也是要抓的。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t前景,业内人士也纷纷表示,未来几年,AR-HUD将在光学处理、图像处理、语音、夜视成像等多模态交互、更多ADAS数据和功能集成、V2X和云服务等方面不断丰富功能模块,同时带动其他软硬件加快登机进程。

Tesla, Tucki, Zebra, Ai 'an, Great Wall1

而且AR-HUD作为智能驾驶人机交互技术的“窗口”,可以更加直观、完整地展示驾驶辅助信息的内容,提高安全驾驶的安全系数和舒适性,未来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因此,这也会加剧行业内的竞争。这是斑马智行的压力,也是行业的进步。

看了两天车展,收获很大。对于充电桩落地、电池量产、AR-HUD上车,我们都能感受到技术的飞速进步。比如,就像阳光照耀下的大海,微小的波浪尖端一闪一闪,交汇在一起,那将是一片金色的未来。

标签:特斯拉小鹏斑马埃安长城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6.81秒!奕炫MAX加速快过宝马320

分享搭载马赫动力的东风风神奕炫MAX不断刷新着零百加速成绩,最终以6

1900/1/1 0:00:00
凯迪拉克顾晔斌:以LYRIQ为纯电赛道起点

千呼万唤始出来,上汽通用首款奥特能平台旗下纯电动LYRIQ车型终于与中国用户见面了。这是一款倾注了通用大量心血的智能电动产品,也寄托着通用转型的厚望。

1900/1/1 0:00:00
福特与Rivian放弃联合开发电动汽车的计划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福特和Rivian在11月19日证实,双方已经放弃了联合开发电动汽车的计划。

1900/1/1 0:00:00
从三强到多强,自主格局在追赶中重构

不得不说,自主品牌在此次广州车展上大放异彩,被聚焦的目光胜过从前。

1900/1/1 0:00:00
MPV的二番战

两个多月前的成都车展,赛那、嘉华、库斯途三款车型在蓉城掀起MPV的流量狂潮,甚至一定程度上占据了车展的C位,让一直处在汽车市场话题中心的轿车和SUV黯然失色。

1900/1/1 0:00:00
E周见|特斯拉扩产/比亚迪冲击90万市场

本周行业大事件精彩不断。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