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新能源车市高歌猛进,今后五年或是最后窗口期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虽然部分企业受产能影响,但单从新能源角度来看,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330万辆左右。”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高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21年度媒体沟通会上这样畅想。

到2022年,他认为这一数字将进一步增加到500万辆。“这仍然受到电池供应预测、芯片供应和产能限制的限制。如果没有这些限制,需求可能会更高。”

盖世汽车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测相对保守。他认为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在310万辆左右,明年在400万辆左右。即便如此,去年底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到的“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渗透率20%”的中长期目标,有望在未来一年内提前突破。

BYD, Tesla, Tucki, Dafa, Krypton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高(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面对未来5-1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高认为,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达到700万至900万辆,到2030年将达到1700万至1900万辆。从保有量来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将超过3000万辆,2030年接近1亿辆,之后每5年增加1亿辆的速度。

站在2021年底,工信部副部长新还历历在目,鉴于去年年底的《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新能源汽车销售渗透率从上一稿的25%降至2025年的20%的无奈。但不曾想,短短一年时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受到原材料涨价、缺芯、“缺电”甚至部分地区限电等诸多限制。

技术+产品+政策共同作用,趋势超预期但符合逻辑。

如上所述,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136.7万辆,占全年新车销量的5.4%。这一比例与2025年新能源汽车20%市场份额的中长期规划目标存在巨大空间。

基于此,去年年底,中汽协预测,2021年,我国汽车总销量有望达到2630万辆,同比增长4%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180万辆,同比增长40%左右。

但我万万没有想到,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如此迅猛,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不得不在年中宣布,今年新能源乘用车预测销量上调至240万辆。

显然,240万辆不是终点。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再创单月新纪录,逼近40万辆水平,新车销售渗透率已达12.1%。至此,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56.6万辆和254.2万辆。并且在欧阳明的高期待中,到11月底,这个数字将无限接近300万辆,然后全年实现330万辆的销量预期。

BYD, Tesla, Tucki, Dafa, Krypton

要知道的是,2021年我国汽车行业将面临零星爆发的汽车市场冲击,原材料涨价、缺芯、缺电、部分地区限电等不利现象仍将持续,汽车行业经营压力巨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认为,“今年市场爆发的原因应该说是……技术进步、丰富的产品和强有力的政策”。

在他看来,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与电池技术的不断提升和成本的降低密切相关。

今年5月,随着比亚迪刀片电池的量产,以及CTP技术在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的大规模应用,磷酸铁锂电池的产能在本月超越三元锂电池,随后在7月,磷酸亚铁锂电池的装机容量时隔多年后超越三元锂电池。就在这个月,比亚迪官方宣布,公司所有纯电动汽车全部更换为刀片式电池。次月,特斯拉CEO马斯克为磷酸亚铁锂站台,称相比三元锂电池,他更喜欢磷酸亚铁锂。

随后几个月,磷酸亚铁锂装机量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整车企业转投磷酸亚铁锂,大胆预测,在刚刚过去的11月,全国磷酸亚铁锂装机量是超三元锂电池的两倍。其背后,除了比三元锂电池更低的成本和更稳定的安全性,近年来磷酸亚铁锂中的能量密度持续上升,三元锂电池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三元锂电池的低成本、长寿命、安全、不损失能量密度的磷酸铁锂电池,进一步拉近了新能源汽车与消费者的距离,为未来以纯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除了电池技术,高认为,丰富的车型和完善的产品结构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另一个有力支撑点。乘联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产品结构呈现“哑铃”分布,以A00级为入门级电动车,以豪华车为高端车市场。目前8-15万辆的最大市场,伴随着比亚迪DM-i等产品的强势入侵,正在迅速向混合市场转型,从而覆盖所有乘用车细分市场,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对新能源产品的不同需求。

BYD, Tesla, Tucki, Dafa, Krypton

比亚迪DM-i混动系统(来源:比亚迪)

“以特斯拉、小鹏、理想为代表的汽车企业在自动驾驶、用户运营方面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市场从用户教育到用户接受的快速增长期。”盖世汽车研究院高级分析师补充道,“国内沿海等部分发达地区高速充电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部分汽车企业自建能源补充系统加快建设,进一步降低了用户对能源补充的焦虑。"

此外,基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延续、双点提价以及国家“双碳”战略对整车厂商和年轻消费者的预期引导,补贴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正在逐渐消退,私人市场化购车占比已升至近75%。

基于以上,高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表现超预期,但这是符合逻辑的。”

未来五年,现在还很难预测最后谁会死

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1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达到20.8%,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37%,但主流合资品牌渗透率仅为3.6%。基于此,今年1-11月新能源厂商销量排名前十,除了特斯拉这种外资车企,没有主流合资品牌。

BYD, Tesla, Tucki, Dafa, Krypton

图片来源:协会

外资企业电气化转型的迟滞,为本土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而在欧阳明看来,这个发展窗口期还有5年的时间。

“我认为所有的合资企业都会获利……下一年的努力。2023年,中外品牌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将进入激烈期。”他进一步指出,未来五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高速增长,竞争将持续激烈。以后肯定会淘汰一批。无法预测谁会死。

但即便如此,高仍看好中国本土汽车产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首先是核心技术。“动力电池占电动汽车技术含量的60%。目前这一代电池技术中国占优势。”高介绍说。

根据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研究公司发布的数据,今年1-10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10名榜单中,中国有6家电池厂商,包括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AVIC锂电池、郭萱高科、袁晶电力、蜂巢能源,占据全球47%的市场份额。

BYD, Tesla, Tucki, Dafa, Krypton

同时,在我国十几年的政策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构建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而欧洲、北美等全球其他主要汽车市场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并不完善,全球70%的动力电池产能都在中国。

基于此,高认为,即使日韩等国家都在大力发展下一代全固态电池技术,但该技术实现产业化并对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还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在这个窗口期,“中国在电池领域的R&D团队在世界上遥遥领先,青年人才辈出。只要我们继续努力,我相信中国最终能够领先。”

此外,高还提到了中国目前的“瓶颈”技术,如“缺乏核心”。他认为汽车芯片只占整个芯片产业规模的10%左右,目前的短缺还体现在周期性的供需失衡上。从中期来看,中国自主技术解决新能源汽车芯片问题并不难。

聚焦整车品牌,在特斯拉、蔚来、小鹏、小鹏等新势力企业的强势出击下,颠覆了汽车行业百年来的传统路径,在品牌形象塑造、商业模式、技术迭代等方面开辟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的新天地。与此同时,氪、沙龙、智极、樊菲等传统自主品牌在高端新能源汽车领域推出的子品牌在本届广汽车展上大放异彩。

基于此,“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新浪潮下,我依然对中国自主品牌在未来汽车行业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充满信心。”据高预测,2030年,自主品牌可能会占据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60%。

毫无疑问,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百年不遇的巨变,本土汽车行业迎来了巨大的时代机遇。但伴随机遇而来的,是中国汽车产业需要解决的诸多挑战,“包括动力电池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和材料资源、快充/快换、车网互动、绿色智慧能源等等。”高说:

毕竟,只有打造强大的产业链,中国的汽车强国梦才能真正实现。“虽然部分企业受产能影响,但单从新能源角度来看,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330万辆左右。”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高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21年度媒体沟通会上这样畅想。

到2022年,他认为这一数字将进一步增加到500万辆。“这仍然受到电池供应预测、芯片供应和产能限制的限制。如果没有这些限制,需求可能会更高。”

盖世汽车研究高级分析师……itute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预测相对保守。他认为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在310万辆左右,明年在400万辆左右。即便如此,去年底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到的“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渗透率20%”的中长期目标,有望在未来一年内提前突破。

BYD, Tesla, Tucki, Dafa, Krypton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高(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面对未来5-1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高认为,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达到700万至900万辆,到2030年将达到1700万至1900万辆。从保有量来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将超过3000万辆,2030年接近1亿辆,之后每5年增加1亿辆的速度。

站在2021年底,工信部副部长新还历历在目,鉴于去年年底的《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新能源汽车销售渗透率从上一稿的25%降至2025年的20%的无奈。但不曾想,短短一年时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受到原材料涨价、缺芯、“缺电”甚至部分地区限电等诸多限制。

技术+产品+政策共同作用,趋势超预期但符合逻辑。

如上所述,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136.7万辆,占全年新车销量的5.4%。这一比例与2025年新能源汽车20%市场份额的中长期规划目标存在巨大空间。

基于此,去年年底,中汽协预测,2021年,我国汽车总销量有望达到2630万辆,同比增长4%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180万辆,同比增长40%左右。

但我万万没有想到,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如此迅猛,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不得不在年中宣布,今年新能源乘用车预测销量上调至240万辆。

显然,240万辆不是终点。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再创单月新纪录,逼近40万辆水平,新车销售渗透率已达12.1%。至此,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56.6万辆和254.2万辆。并且在欧阳明的高期待中,到11月底,这个数字将无限接近300万辆,然后全年实现330万辆的销量预期。

BYD, Tesla, Tucki, Dafa, Krypton

要知道的是,2021年我国汽车行业将面临零星爆发的汽车市场冲击,原材料涨价、缺芯、缺电、部分地区限电等不利现象仍将持续,汽车行业经营压力巨大。

在此背景下,高认为,“今年市场爆发的原因应该说是技术进步、产品丰富、政策有力的结果”。

在他看来,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与电池技术的不断提升和成本的降低密切相关。

今年5月,随着比亚迪刀片电池的量产,以及CTP技术在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的大规模应用,磷酸铁锂电池的产能在本月超越三元锂电池,随后在7月,磷酸亚铁锂电池的装机容量时隔多年后超越三元锂电池。在这个月,比亚迪正式宣布,该公司所有的纯电动……车辆已经换成了刀片电池。次月,特斯拉CEO马斯克为磷酸亚铁锂站台,称相比三元锂电池,他更喜欢磷酸亚铁锂。

随后几个月,磷酸亚铁锂装机量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整车企业转投磷酸亚铁锂,大胆预测,在刚刚过去的11月,全国磷酸亚铁锂装机量是超三元锂电池的两倍。其背后,除了比三元锂电池更低的成本和更稳定的安全性,近年来磷酸亚铁锂中的能量密度持续上升,三元锂电池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三元锂电池的低成本、长寿命、安全、不损失能量密度的磷酸铁锂电池,进一步拉近了新能源汽车与消费者的距离,为未来以纯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除了电池技术,高认为,丰富的车型和完善的产品结构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另一个有力支撑点。乘联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产品结构呈现“哑铃”分布,以A00级为入门级电动车,以豪华车为高端车市场。目前8-15万辆的最大市场,伴随着比亚迪DM-i等产品的强势入侵,正在迅速向混合市场转型,从而覆盖所有乘用车细分市场,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对新能源产品的不同需求。

BYD, Tesla, Tucki, Dafa, Krypton

比亚迪DM-i混动系统(来源:比亚迪)

“以特斯拉、小鹏、理想为代表的汽车企业在自动驾驶、用户运营方面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市场从用户教育到用户接受的快速增长期。”盖世汽车研究院高级分析师补充道,“国内沿海等部分发达地区高速充电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部分汽车企业自建能源补充系统加快建设,进一步降低了用户对能源补充的焦虑。"

此外,基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延续、双点提价以及国家“双碳”战略对整车厂商和年轻消费者的预期引导,补贴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正在逐渐消退,私人市场化购车占比已升至近75%。

基于以上,高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表现超预期,但这是符合逻辑的。”

未来五年,现在还很难预测最后谁会死

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1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达到20.8%,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37%,但主流合资品牌渗透率仅为3.6%。基于此,今年1-11月新能源厂商销量排名前十,除了特斯拉这种外资车企,没有主流合资品牌。

BYD, Tesla, Tucki, Dafa, Krypton

图片来源:协会

外资企业电气化转型的迟滞,为本土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而在欧阳明看来,这个发展窗口期还有5年的时间。

“我认为所有合资企业将在未来一年做出集体努力。2023年,中外品牌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将进入激烈期。”他进一步指出,未来五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高速增长,竞争将持续激烈。以后肯定会淘汰一批。无法预测谁会死。

但即便如此,高仍看好中国本土汽车产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首先是核心技术。“动力电池占电动汽车技术含量的60%。目前,中国这一代电池技术是……不祥之兆。”给高介绍道。

根据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研究公司发布的数据,今年1-10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10名榜单中,中国有6家电池厂商,包括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AVIC锂电池、郭萱高科、袁晶电力、蜂巢能源,占据全球47%的市场份额。

BYD, Tesla, Tucki, Dafa, Krypton

同时,在我国十几年的政策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构建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而欧洲、北美等全球其他主要汽车市场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并不完善,全球70%的动力电池产能都在中国。

基于此,高认为,即使日韩等国家都在大力发展下一代全固态电池技术,但该技术实现产业化并对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还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在这个窗口期,“中国在电池领域的R&D团队在世界上遥遥领先,青年人才辈出。只要我们继续努力,我相信中国最终能够领先。”

此外,高还提到了中国目前的“瓶颈”技术,如“缺乏核心”。他认为汽车芯片只占整个芯片产业规模的10%左右,目前的短缺还体现在周期性的供需失衡上。从中期来看,中国自主技术解决新能源汽车芯片问题并不难。

聚焦整车品牌,在特斯拉、蔚来、小鹏、小鹏等新势力企业的强势出击下,颠覆了汽车行业百年来的传统路径,在品牌形象塑造、商业模式、技术迭代等方面开辟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的新天地。与此同时,氪、沙龙、智极、樊菲等传统自主品牌在高端新能源汽车领域推出的子品牌在本届广汽车展上大放异彩。

基于此,“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新浪潮下,我依然对中国自主品牌在未来汽车行业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充满信心。”据高预测,2030年,自主品牌可能会占据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60%。

毫无疑问,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百年不遇的巨变,本土汽车行业迎来了巨大的时代机遇。但伴随机遇而来的,是中国汽车产业需要解决的诸多挑战,“包括动力电池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和材料资源、快充/快换、车网互动、绿色智慧能源等等。”高说:

毕竟,只有打造强大的产业链,中国的汽车强国梦才能真正实现。

标签:比亚迪特斯拉小鹏大发极氪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丰田和本田遭遇诉讼,被控车载通信技术专利侵权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美国高智发明公司IntellectualVentures指控丰田和本田各侵犯了该公司10多项专利,其中包括短距离通信技术专利。

1900/1/1 0:00:00
明年,特斯拉继续“降价冲量”?

从乘联会公布的11月终端数据来看,批发销量再次超过5万辆,达到了52859辆,同比增长111。其中,21127辆继续出口海外市场,31732辆交付给国内用户。

1900/1/1 0:00:00
上汽集团11月销量超60万,新能源车同比增长45.6%

日前,上汽集团公布了11月产销快报。

1900/1/1 0:00:00
软件成行业竞争“新高地”,大陆集团这样布局

现今,软件定义汽车已然成为行业共识。IBM认为,2030年90的汽车创新来自软件。

1900/1/1 0:00:00
亿咖通的造芯逻辑和远见

都知道亿咖通是吉利的兵将,但不知亿咖通想要做的是汽车里的安卓。这个名号也不是异想天开,智能汽车变革之下,中国企业看到了机会,国产芯片与操作系统的开发已经提上日程。

1900/1/1 0:00:00
宏光MINIEV蝉联15个月中国新能源销冠

2021年12月9日据权威市场研究机构EVSales最新数据显示,宏光MINIEV以10月39128台的批发量再度登顶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这也是该车今年第五次摘得全球销量桂冠,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