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20年前造车失利,家电企业换道“上车”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新能源汽车今天的表现,让所有从业者看到了新赛道的自信,也让不同的运营者蠢蠢欲动。这也是为什么有人感叹“制造业的终点是新能源”。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手机厂商跨界造车,但最早深入造车领域的是家电企业。

2003年前后,中国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美的、春兰、奥克斯、波导、格林柯尔等一大批家电企业进入汽车行业,但跨界“造车”的家电企业大多以失败告终。然而,在这20年间,家电行业从未放弃在汽车行业的布局。

尤其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爆发,一些家电企业在汽车领域的布局逐渐浮出水面。最近有传言称“海尔正在筹划造车,进军整车领域,推出自主品牌的汽车产品,将采用贴牌模式。”虽然最后被海尔辟谣了,但还是掩盖不了家电企业进军汽车行业的事实。

Discovery, Chery, Skyworth Automobile, Tesla

美的凌薇汽配三条产品线量产,格力钛金新能源汽车投入使用,创维汽车上市销售,海信家电三电美国公司获得某新能源汽车厂商电动压缩机项目五年供货订单...近一两年来,家电企业密集造车,有的企业甚至小有作为。

事实上,在此之前,很多大牌家电企业主要围绕汽车生态链开展一系列零部件生产。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新车的迭代速度明显加快,这也给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带来了黄金发展期。

做零件比做汽车好。

今年年初,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表示,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布局是美的未来非常重要的战略方向。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赛道拥挤,但关键核心零部件中国供应商比例相对较低。另一方面,美的在制造方面的实力相对较好。

去年5月,美的集团工业技术事业部旗下的凌薇汽车零部件公司召开大型发布会,正式宣布旗下驱动系统、热管理系统、辅助/自动驾驶系统三大产品线投产,并发布了5款汽车零部件产品。

美的将手伸向汽车配件领域,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2016年,美的与上汽通用-安吉星达成国内首个智能家居及车联网应用战略合作,开始将触角伸向汽车互联网。2020年后,很多传统车企引进美的库卡的焊接机器人、焊装线、汽车零部件,开始智能整车制造。

Discovery, Chery, Skyworth Automobile, Tesla

除了美的,老牌家电企业海信集团去年收购了日本三电控股公司。这家日本公司是一流的汽车空调压缩机和汽车空调制造商,海信收购该公司是为了向汽车空调压缩机和汽车空调行业扩张。

今年7月初,有消息称,海信三电美国公司获得了特斯拉在美国生产的两个电动压缩机项目的五年订单,年订单额超过1亿美元。事实上,海信此前透露了其在汽车电子方面的三大布局,包括车路协调、智能座舱和车载热管理。

包括格力在内的董明珠很早就表达了对汽车领域的浓厚兴趣,并多次带领格力进军汽车领域。早在2016年,“格力130亿收购银隆100%股权”的议案在股东大会上被否决后,董明珠就宣布以个人名义投资,并邀请王健林等人共同投资银隆30亿元。

两年烧了几百亿钞票,MPV Eff……、微面银隆5024EV以及各种中大型公交车最终被董小姐摆了出来。但遗憾的是,消费者不愿意为这些车辆买单。珠海银隆公司也因此饱受诟病,连续亏损。

Discovery, Chery, Skyworth Automobile, Tesla

现在银隆新能源更名为格力钛金新能源,继续深耕格力品牌,进军汽车市场。目前格力的汽车产品还是以新能源商用车和专用车为主,新能源乘用车没有更多消息。不多的格力集团也有一些子公司涉及汽车零部件,包括汽车空调系统,热管理系统和电机相关系统的生产。

当然,真正以家电为品牌打造新能源乘用车的是创维。虽然创维的汽车与创维的主营业务关系不大,但可以看出创维创始人黄鸿升也发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红利。在创维集团的智能系统技术业务中,我们也参与涉足汽车电子系统。

纵观这些跨界企业,他们并不具备整车制造赶超的能力和实力,或者说是有心无力。目前,家电企业除了业务增长乏力,还想“染指”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在新能源浪潮中分一杯羹。

家电企业的出路

20年后,家电企业再次瞄准汽车,确实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即从自身业务领域出发,依托自身在制造方面的优势,进入汽车领域,然后逐步拓展产业链上下游范围,最终为全产业链提供解决方案,甚至推出自主品牌汽车。

汽车零部件是汽车产业的上游,将直接受益于汽车产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翻番,也带火了相关零部件企业。汽车零部件行业空间巨大,细分领域多,一般都是小公司,这意味着未来会有很多小公司成长为“大公司”。

Discovery, Chery, Skyworth Automobile, Tesla

特别是汽车厂商逐渐向专业化的整车开发模式转变,开始寻找新的自主零部件企业。新的零部件厂商已经开始有能力生产更关键的零部件,可以和一级企业合作,直接参与新能源汽车企业候选名单。

其中热管理系统、轻量化、底盘控制、智能座舱等相关零部件表现最佳。据行业统计,14只汽车零部件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超过2000万,预计净利润增幅超100%,其中5只股票业绩增幅超100%。

数据显示,中国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从2016年的3.46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4.57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2%。预计2021年中国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将达到4.9万亿元,2022年将达到5.2万亿元。

但还有一个事实是,在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100强中,日本企业、美国企业和德国企业占多数,分别有22家、21家和18家,中国只有10家企业入围。这也反映出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与国际巨头还有不小的差距。

Discovery, Chery, Skyworth Automobile, Tesla

而企业在中国的优势在于,从交通工具到今天,汽车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与各种终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和广泛,包括移动设备、汽车、房屋等等。而这些终端也在逐渐打通,比如家电企业已经开始推出智能家居,手机正在承载远程控制功能。

因此,作为新一代智能终端,汽车可以……只和手机互动,也和房子互动。最终手机、汽车、智能家居会打通,这是手机公司造车、家电公司融入汽车行业的终极目标,从而实现万物互联。

去年以来,海尔先后与SAIC、奇瑞控股、吉利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海尔的做法是通过其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汽车制造相关企业,在R&D与制造、供应链、售后服务、联合营销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并智能连接车和家两大生活应用场景。

未来的竞争来自于多终端、全场景融合体验的竞争。如果是汽车或者手机的单一赛道,未来将会被融合竞技所取代。其实家电行业也是如此,不仅可以渗透到汽车的零部件,还可以延伸到汽车的生态链。新能源汽车今天的表现,让所有从业者看到了新赛道的自信,也让不同的运营者蠢蠢欲动。这也是为什么有人感叹“制造业的终点是新能源”。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手机厂商跨界造车,但最早深入造车领域的是家电企业。

2003年前后,中国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美的、春兰、奥克斯、波导、格林柯尔等一大批家电企业进入汽车行业,但跨界“造车”的家电企业大多以失败告终。然而,在这20年间,家电行业从未放弃在汽车行业的布局。

尤其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爆发,一些家电企业在汽车领域的布局逐渐浮出水面。最近有传言称“海尔正在筹划造车,进军整车领域,推出自主品牌的汽车产品,将采用贴牌模式。”虽然最后被海尔辟谣了,但还是掩盖不了家电企业进军汽车行业的事实。

Discovery, Chery, Skyworth Automobile, Tesla

美的凌薇汽配三条产品线量产,格力钛金新能源汽车投入使用,创维汽车上市销售,海信家电三电美国公司获得某新能源汽车厂商电动压缩机项目五年供货订单...近一两年来,家电企业密集造车,有的企业甚至小有作为。

事实上,在此之前,很多大牌家电企业主要围绕汽车生态链开展一系列零部件生产。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新车的迭代速度明显加快,这也给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带来了黄金发展期。

做零件比做汽车好。

今年年初,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表示,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布局是美的未来非常重要的战略方向。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赛道拥挤,但关键核心零部件中国供应商比例相对较低。另一方面,美的在制造方面的实力相对较好。

去年5月,美的集团工业技术事业部旗下的凌薇汽车零部件公司召开大型发布会,正式宣布旗下驱动系统、热管理系统、辅助/自动驾驶系统三大产品线投产,并发布了5款汽车零部件产品。

美的将手伸向汽车配件领域,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2016年,美的与上汽通用-安吉星达成国内首个智能家居及车联网应用战略合作,开始将触角伸向汽车互联网。2020年后,很多传统车企引进美的库卡的焊接机器人、焊装线、汽车零部件,开始智能整车制造。

Discovery, Chery, Skyworth Automobile, Tesla

除了美的,老牌家电企业海信集团去年收购了日本三电控股公司。这家日本公司是一流的制造商……汽车空调压缩机和汽车空调的turer,海信收购该公司向汽车空调压缩机和汽车空调行业扩张。

今年7月初,有消息称,海信三电美国公司获得了特斯拉在美国生产的两个电动压缩机项目的五年订单,年订单额超过1亿美元。事实上,海信此前透露了其在汽车电子方面的三大布局,包括车路协调、智能座舱和车载热管理。

包括格力在内的董明珠很早就表达了对汽车领域的浓厚兴趣,并多次带领格力进军汽车领域。早在2016年,“格力130亿收购银隆100%股权”的议案在股东大会上被否决后,董明珠就宣布以个人名义投资,并邀请王健林等人共同投资银隆30亿元。

两年烧了几百亿钞票,MPV艾菲,微面银隆5024EV,各种中大型公交车,终于被董小姐摆下了台面。但遗憾的是,消费者不愿意为这些车辆买单。珠海银隆公司也因此饱受诟病,连续亏损。

Discovery, Chery, Skyworth Automobile, Tesla

现在银隆新能源更名为格力钛金新能源,继续深耕格力品牌,进军汽车市场。目前格力的汽车产品还是以新能源商用车和专用车为主,新能源乘用车没有更多消息。不多的格力集团也有一些子公司涉及汽车零部件,包括汽车空调系统,热管理系统和电机相关系统的生产。

当然,真正以家电为品牌打造新能源乘用车的是创维。虽然创维的汽车与创维的主营业务关系不大,但可以看出创维创始人黄鸿升也发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红利。在创维集团的智能系统技术业务中,我们也参与涉足汽车电子系统。

纵观这些跨界企业,他们并不具备整车制造赶超的能力和实力,或者说是有心无力。目前,家电企业除了业务增长乏力,还想“染指”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在新能源浪潮中分一杯羹。

家电企业的出路

20年后,家电企业再次瞄准汽车,确实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即从自身业务领域出发,依托自身在制造方面的优势,进入汽车领域,然后逐步拓展产业链上下游范围,最终为全产业链提供解决方案,甚至推出自主品牌汽车。

汽车零部件是汽车产业的上游,将直接受益于汽车产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翻番,也带火了相关零部件企业。汽车零部件行业空间巨大,细分领域多,一般都是小公司,这意味着未来会有很多小公司成长为“大公司”。

Discovery, Chery, Skyworth Automobile, Tesla

特别是汽车厂商逐渐向专业化的整车开发模式转变,开始寻找新的自主零部件企业。新的零部件厂商已经开始有能力生产更关键的零部件,可以和一级企业合作,直接参与新能源汽车企业候选名单。

其中热管理系统、轻量化、底盘控制、智能座舱等相关零部件表现最佳。据行业统计,14只汽车零部件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超过2000万,预计净利润增幅超100%,其中5只股票业绩增幅超100%。

数据显示,中国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从2016年的3.46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4.57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2%。预计C……的销售收入那汽车零部件2021年将达到4.9万亿元,2022年将达到5.2万亿元。

但还有一个事实是,在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100强中,日本企业、美国企业和德国企业占多数,分别有22家、21家和18家,中国只有10家企业入围。这也反映出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与国际巨头还有不小的差距。

Discovery, Chery, Skyworth Automobile, Tesla

而企业在中国的优势在于,从交通工具到今天,汽车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与各种终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和广泛,包括移动设备、汽车、房屋等等。而这些终端也在逐渐打通,比如家电企业已经开始推出智能家居,手机正在承载远程控制功能。

所以,汽车作为新一代智能终端,不仅可以和手机交互,还可以和房子交互。最终手机、汽车、智能家居会打通,这是手机公司造车、家电公司融入汽车行业的终极目标,从而实现万物互联。

去年以来,海尔先后与SAIC、奇瑞控股、吉利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海尔的做法是通过其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汽车制造相关企业,在R&D与制造、供应链、售后服务、联合营销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并智能连接车和家两大生活应用场景。

未来的竞争来自于多终端、全场景融合体验的竞争。如果是汽车或者手机的单一赛道,未来将会被融合竞技所取代。其实家电行业也是如此,不仅可以渗透到汽车的零部件,还可以延伸到汽车的生态链。

标签:发现奇瑞创维汽车特斯拉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7月超12万辆,长安“电动”矩阵将发力

在短暂受到产业困境后,长安汽车正迅速抢跑销量增速。

1900/1/1 0:00:00
7月车型销量:自主SUV围攻CR-V

随着疫情后物流和供应链的持续改善,叠加购置税减半和地方政府促进汽车消费者政策的支持,新车也纷纷上市,同时主流车企亦增加了优惠活动以弥补前期的损失,因此7月国内汽车市场延续6月的超强走势。

1900/1/1 0:00:00
西门子与马勒合作 开发电动汽车无线充电

盖世汽车讯8月9日,西门子(Siemens)和马勒(MAHLE)签署意向书,计划在电动汽车感应充电领域开展合作。

1900/1/1 0:00:00
多地出台政策加速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8月9日,浙江省商务厅发布的《浙江省商务厅等17部门关于进一步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保证新建住宅的新能源车位足额配套建设;

1900/1/1 0:00:00
福特将向DTE Energy采购太阳能电力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福特已承诺每年从DTEEnergy公司购买至少价值12亿美元的太阳能电力,该公司计划将其位于密歇根的太阳能基础设施扩大近70,达到650兆瓦。

1900/1/1 0:00:00
BNEF:全球汽车年销量将在2036年达到顶峰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刚刚发布了最新的年度轻型汽车展望,预计至少在未来10年内,全球乘用车数量将继续保持增长,将从12亿辆增长到2039年的创纪录的15亿多辆。

1900/1/1 0:00:00